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波伏娃画传-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候还要着迷。她心里十分难受,另一方面,因为萨特,她和奥尔加原先似有若无的同性爱不得不暂告一段落。  波伏娃放任萨特与奥尔加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卿卿我我,忍气吞声地遵守着当初的约定,倒也度过了一段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快,三重奏便开始出现裂痕。奥尔加虽然对萨特有好感,但还不至于到爱情的地步。何况萨特已经有了波伏娃,她感到很矛盾,和萨特的关系时好时坏。而萨特狂追一阵,却没得到多少奥尔加的爱的表示,不禁有些泄气,时常无缘无故发火,和奥尔加吵架。  暑假到了,奥尔加离开里昂回到父母家,三重奏暂告一段落。这种他们共同创造的新型的人际关系让三个人都感到身心俱疲。波伏娃在小说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所有诸如反复无常、毫不让步、极端自私这些虚假的价值观念逐渐暴露了它们的弱点,被蔑视的旧道德观念获得了胜利。


第二部分:爱情契约不疯魔,不成活(4)…(图)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波伏娃对于这种关系的焦虑。这种关系伤害了三个人,她开始怀疑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也许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什么资产阶级的陈旧生活方式,能否说它是顺应人性的、是道德的?在这里,我们很难说哪种做法更符合人性的需求。什么是人性?人们总是轻易把什么东西说成是人性,让它显得太权威,叫人无法质疑。实际上,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必然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这个社会背景对他或她的一切都有无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根本无法把真正的“人性”剖析出来。比如萨特的多伴侣特性,他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得知大作家都这么做,所以他也要这么做。像一个花花公子体味多种多样的生活,和很多女人发生关系,对萨特来说,是成为名作家的必经之路。是他自己在刻意培养自己的多伴侣,不能说明是出于他的本来的人性,也不适合一概而论,将萨特个体上的特性推而广之地张冠李戴。  在小说的结尾:弗朗索瓦茨无法忍受格扎维埃尔与皮埃尔相爱,打开煤气杀死了格扎维埃尔。《女宾客》是一部描写嫉妒与痛苦的爱情悲剧。当然现实生活中,波伏娃并没有杀死奥尔加,她们始终是好朋友。她还特地在《女宾客》上题词:“献给奥尔加。”不过,也许是波伏娃在小说中排遣了对奥尔加的仇恨,之后才能最终尽释前嫌地重新接受奥尔加也未可知。  在奥尔加与博斯特的婚礼上,波伏娃和萨特还做了他们的证婚人。虽然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时常吵架。博斯特还一度成为波伏娃的“偶然”情人,这是后话了,当然不可否认,这也是两个人年轻人婚姻灾难的导火索之一,还有也不能排除博斯特介意奥尔加与萨特的那一段“前科”。总的来说原因复杂,但他们四人的友谊维持了一生却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1938年9月,28岁的波伏娃回到巴黎,在莫里哀中学教书。佐洛也调到了巴黎路易大帝学校。博斯特则来到巴黎索尔邦大学攻读中学教师资格,奥尔加得知大家重新聚在巴黎,就从家里偷跑出来,在巴黎一家餐馆找到一份茶水招待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大家都冷静了。萨特与奥尔加的关系重新恢复了亲密,“三重奏”在巴黎继续上演。  但是好景不长,三人关系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是什么问题,并且变本加厉爆发了。奥尔加和萨特的关系时好时坏,并对继续维持这种累人的三人关系失去耐性,转而与年龄相当、朝夕相处的博斯特日久生情。萨特得知后,大为沮丧:“看来我和奥尔加的关系是没有指望了。”  21岁的博斯特是萨特的学生,他相貌英俊,笑起来十分迷人,而且他性格活泼开朗。他与萨特不同,他年轻单纯,和他在一起没有像和萨特相处那么累。博斯特与奥尔加陷入了热恋,并帮助奥尔加走出了三重奏的阴影,但是不久后,博斯特又爱上了波伏娃。在小说《女宾客》中,以博斯特为原型塑造的人物热尔贝和弗朗索瓦茨在山上发生了关系,这是博斯特和波伏娃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实际情况是大家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旅行,博斯特想和波伏娃睡在一起。他还对波伏娃抱怨说奥尔加的依赖性太强,不想和她再继续下去了,但是又怕奥尔加受不了,不想伤害她。不过后来博斯特和奥尔加还是结婚了。婚后,他仍然断断续续和波伏娃保持着情人关系,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的。  博斯特的单纯可爱的性格和年轻强壮的身体吸引了波伏娃。波伏娃之所以与博斯特发生了关系,也与萨特在性方面不能满足有关。50年代的时候,波伏娃在给美国情人的一封信中这样评价萨特:“他是和我上床的第一个男人,此前从未有人吻过我。我们长时间地在一起,我已告诉你我心中有了他,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友谊而不是爱。爱情不太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对性生活不放在心上。他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热情活泼的人,惟独在床上不是。我虽然没经验,但是很快就觉察到了,逐渐觉得继续同床没什么意思,甚至是猥亵的。”  博斯特与波伏娃保持了将近10年的情人关系,直到波伏娃与美国情人奥尔格伦相爱,她就和博斯特分手了。博斯特有些不快,本来他是因为与奥尔加的关系时好时坏,所以才与波伏娃保持情人关系以慰藉自己。现在他只能独自面对不幸的婚姻,不过他还是接受了波伏娃分手的要求。


第二部分:爱情契约《恶心》让萨特小露锋芒(图)

  因为《恶心》,萨特被人们誉为是法国的卡夫卡,一时间名声大噪,在文坛迅速窜红。    “三重奏”的失败对当时的萨特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前不久他得知,投给伽利玛出版社的小说无法出版。他们认为萨特的小说情节松散,人物形象不突出,语言虽然很有特色,但是如同疯言疯语。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拒绝了,但这一次萨特感受到了莫大打击。他非常重视这部小说的创作,花了四年时间,彻底修改了三次,自认为非常出色,并用自己最喜欢的画家丢勒一副版画的题目《忧郁》来作为小说的名字。萨特觉得是出版社没眼光,他们只看到了小说怪诞的外表,根本没有看出其中深刻的思想,就把小说给自己的几个朋友们看了。结果他的朋友都婉转地表达了与出版社类似的意思。  萨特彻底丧失了信心,他伤心地哭了。他始终认为是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所以才没人愿意出版。这时侯波伏娃不断鼓励他,她十分肯定萨特的小说:“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只是没有得到别人承认而已。历史上没有得到承认的好书多了去了,没啥了不起。”  借波伏的娃吉言,萨特听了波伏娃的劝告后准备把稿件转投另一家出版社。这时萨特的好友迪兰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和伽利玛出版社的社长加斯东是至交,他写信请求加斯东重新看一下萨特的稿件,向他介绍了萨特的一些情况。萨特的小说终于有了识货的人,加斯东看了之后觉得非常不错,可以出版。他建议萨特换一个题目,改成《恶心》。他们先约萨特写了一些短篇登在几家比较知名的文学评论杂志上,很快便引起了轰动。第二年,在萨特33岁的时候,他的第一部小说《恶心》出版了。萨特很感谢波伏娃在他最失落的时候对他不间断的鼓励和支持,他把《恶心》的题词献给了波伏娃。  《恶心》是萨特的处女作,也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因为《恶心》,萨特被人们誉为是法国的卡夫卡,一时间名声大噪,在文坛迅速窜红。读者写给萨特的信件源源不断,这让萨特备受鼓舞。波伏娃一方面为萨特的成功感到高兴,一方面她也在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她写了5个短篇小说系列,总题目是《精神的优势》,取材于她和扎扎等几个熟悉的女朋友之间的故事。这一时期波伏娃的作品说教和讽刺的成分还比较重,人物性格不鲜明。但是这部作品不像她以前的小说那样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的情节,而且小说中有些段落十分精彩。萨特对波伏娃的进步十分赞赏,并把它推荐给了伽利玛出版社。  不久,波伏娃《精神的优势》就被退稿,她感到很沮丧。一次,萨特向她指出了她这部小说存在的问题。小说内容取材于波伏娃几位女友的逸事,但她又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些畏首畏尾。萨特于是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写进去,你比你那些朋友更有意思。”这个建议一针见血,如同鹈鹕灌顶,波伏娃如梦方醒,开始构思起她的下一部小说。她决定将“三重奏”事件写成小说,于是便有了《女宾客》。正是这本书让波伏娃大放光彩,销量甚至超过了萨特的《恶心》。而《精神的优势》在1979年出版,那时波伏娃已是名声在外,出什么都卖钱。


第二部分:爱情契约一个叫旺达的女孩(图)

  萨特懊恼地说:“除非你能够变得更加爱我,不然咱们的关系就到此结束!”    三重奏结束了,波伏娃与萨特过了没多久的二人转,紧接着迎来了新的三重奏女主角——奥尔加的妹妹旺达。  旺达的长相和脾气都和姐姐很像。她长着一张标致的面孔,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她古怪多变的性格让萨特十分头疼。两人的关系时好时坏,经常吵架。他们的关系曾长时间未有进展,旺达始终和他保持距离。对此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有时他也为这种没把握的爱而焦虑。一次旺达撒酒疯激怒了萨特,他懊恼地说:“除非你能够变得更加爱我,不然咱们的关系就到此结束!”他们的关系一直停留在接吻阶段,旺达不愿意轻易和萨特上床,而萨特一直把发生关系作为征服女人的标志。旺达很爱萨特,生怕失去他。她眼泪汪汪地说:“我愿意给你任何你所需要的东西。”但她只是说说而已,萨特和她相处了一年,他们的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