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血祭山河-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联的原因,被美国人加速生产援助给了苏联,m6重型他那颗从外型上看有些怪异,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的长宽高的比例非常合适,看上去给人一种稳重感,而m6重型坦克系列的车宽比虎式重型坦克要窄六百多毫米,虽然两者的车高基本相同,但看上去m6重型他那颗显得很高,也更长一些,甚至超过了八米,美国人之所以要如此设计,是因为了方便火车和轮船运输,美国陆军对各种车辆宽度有严格的限制,而m6重型坦克的车宽是在保持射击稳定性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宽度了,行走机构则仍是美国工业的标准结构量产型的改进品,车体前部为诱导轮,后部为主动轮,设计中规中矩,不过m6重型坦克的前主装机只有区区八十一毫米,对于德军四号坦克的新式五十二倍与七十倍口径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来说,就如同纸糊的一般脆弱不堪一击。
高飞非常庆幸史迪威还算务实,没把那坑爹的玩意搞来,苏联战场显示,m6坦克让苏联人哭爹叫娘,德国人最喜欢的个大皮薄的大家伙,其实高飞也是高估了史迪威,史迪威还真要不到m6重型坦克,因为最新生产出来的m6重型坦克几乎全部援助给了北非战场,高飞可以预料这玩意碰上德国人最新式的改进了机动性和装甲的虎式坦克的悲催模样了,反正倒霉的是英国人,关自己屁事?
史迪威搞不来重型坦克,就只能用m4a4的数量来弥补,可以说m4a1在北非战场被德军的新式战车抽得是鼻青脸肿,如果不是美国人能够维持巨大的生产量,恐怕北非的英军与欧洲的苏军就要靠反坦克手雷去对抗德国人的铁甲洪流了。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七个师,缅甸部署了二个师,国内青年军主力六师团四旅又一炮兵集群,加上昆明整训的新编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这些部队,青年军总数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之众,索性这些部队基本都依靠同盟国供给补充,用蒋介石的话说光屁股去还能捞套装备。
高飞准备在武汉指挥青年军给日军来一次雷霆扫穴,而日本人在东京却在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盛大胜利庆典,历史上日本海军方面就隐瞒了联合舰队主力覆灭长达八个月之久,这次也是毫不例外,除了东条英机与裕仁天皇少数几个人知道实情以外,整个日本都在为海军取得的巨大战果而庆祝欢腾,东京还组织了火把游行,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也载誉得以元帅府议事身份行走。
要知道日本陆海军的军衔共分为六大等十六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军曹、伍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海军都有元帅封号,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也就是说元帅并非军衔,而是一种荣誉而已,日军的陆海军军衔到大将为最高,正式的称呼是元帅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不过这回山本五十六可高兴不起来,联合舰队损失巨大,连武藏号那种号称永不沉没的战舰都被击沉了,多亏大和号返回本土休整,如果参战必将成为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重点攻击目标,值得庆幸的是自己的航空理论得到的证实,悲哀的是倾尽全国之力的联合舰队被打了个半残。
面对铺天盖地的荣誉,和国民的欢呼,山本五十六有些寂寥,或许这就是大日本帝国的巅峰了吧?巅峰过后该走下坡路了,隐瞒能够隐瞒多久?或许等到敌人的炸弹落在东京的那一刻起吧?
第七百二十七章 最强之军(上)
太平洋大海战之后,美国先亚后欧的战略模式已经初步确定作为主要战略的实施方向,因为相比英国这个盟友来说,中国更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最为主要的是中国有二千万适龄的青年能够投身军旅,这是英国人根本无法比拟的,而且蒋介石作为中国的领袖非常愿意并且积极的履行国际义务,比如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规模,七个师不过是美国人第一步的设想,在昆明的十个青年军师也同样开始分批列装美式装备,美国人要用武装起来的全新的中**队作为反击的主要力量,暂时日本人与美国人在太平洋上都没能力相互进攻,但是美国人计划在1943年的秋天恢复战略性进攻,那也就意味着中国远征军必须在此之前稳定中国战区的作战,并且对苏联起到切实有效的帮助,而且同盟国方面也要积极考虑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分散德国的注意力和兵力。
美国人开始在昆明慷慨的为中国培训轰炸机驾驶员与机组成员,这杯蒋介石看成为一种好兆头,尤其是从印度源源不断的向国内运抵的武器物资,虽然还是美**事顾问团负责向青年军发放,但是管理上比之前要好很多,因为中**队在各个战场上发挥的巨大作用,让美国人也开始尝试着平等看待尊重这个盟友,罗斯福的尊重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对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私人态度上,高飞则认为这一切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不过丘吉尔非常不喜欢,在伦敦经常享受德国炸弹的他的嘴一如既往的恶毒不堪。
1939年日本人在诺门坎被苏联人打了个鼻青脸肿,之后在南昌又吃了高飞装甲部队逆袭的大亏,在缅甸和印度又吃了装甲部队的亏,反观其盟友德国人的新式坦克打得苏联人与英国佬望风而逃,日本人的心底又开始不安分了,根据高飞得到的情报,日军竟然准备在满洲国所谓的新京等地组建至少三个以上的战车师团?尝试集团使用战车用于战役突破和分割包围,这对日本人来说确实是大手笔,根据军统方面提供的情报,德国人支援了日本人一些坦克设计和装甲合金板的资料,日本人似乎正在积极研制新式坦克。
不过这一切在高飞看来并不算什么,因为日军由于受到战略决策层所谓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对于军队的机械化认识不够,根本看不到坦克战术对战争的深刻影响,而且日本的钢铁产量极为有限,大部分用于海军方面,所以日本陆军的机械化进程远不如同期的欧洲各国。
而且,日军现有装备的坦克都是一些十几吨出头的轻型坦克,历史上只在太平洋战争的最期日本军方才开始研制真正的中型坦克,所谓的四型坦克,日本陆军最初装备的战车型号是**式,连捷克造机枪的穿甲弹都能将其击毁,所以自然而然的很快遭到了淘汰,**式是日本陆军第一种国产坦克,之后设计装备的九五式、九七式只能是日本人厚着脸皮,非常不要脸的号称中型坦克而已,唯一不同就只是悬挂系统的更改。
九五式、九七式战车是日军在二战的主要装甲装备,确实横扫了整个的东南亚,日军所装备的最好的九七式战车还停留在铆接车体的时代,小口径四十七毫米二十一倍口径短炮的基础上,大概与苏军的t26,德军的ii式,iii式坦克一个级别,但是装甲就几乎不值一提了,薄皮薄到了让人心酸落泪的地步。
而且在高飞看来,日本陆军主力师团都是以挽马和驮马作为运输主力,想要实现机械化对于日本陆军来说还差得远,因为机械化部队可不仅仅是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还要看其它特种作战车辆的配属,日本陆军部队连一般卡车配备的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装甲车辆或履带半履带车辆载具了,至于自行火炮对于日本人来说就属于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了,一个连海军供油都不足的国家,何以玩得起机械化部队?
如果不是中国有甘肃的玉门油田的话,高飞也不敢玩机械化部队,不过以玉门油田的产量和当年苏联提供的炼油设备,支持二、三个机械化师就算是极限了,机械化部队的保障问题要远远大于其的作战,如果保障不利,缺乏运输手段,机械化部队的自身损耗甚至会高于战损,美国在二战中一个重装师只要求保障百分之七十的战勤率即为优秀,而同比德国人是百分之九十二,由此可见机械化部队的保障难度之大。
况且日本人不研制中型与重型坦克的原因,也和不装备冲锋枪的理由相似,日本的国力贫弱实在满足不了如此的消耗,对比美国战前的二千万吨和德国一千七百万吨的钢产量,日本每年只能出产区区不足三百七十万吨,并且大多数钢铁和军费用来建设所谓的帝国海军,以至日本人的所谓装甲部队,只能在装备落后的中国部队面前耀武扬威一番,但是现在中**队大部分都装备了战车防御炮。
美国最新式的卡巴祖火箭筒只配备了驻印军和青年军的师一级侦察部队,这种后世家喻户晓的反坦克利器是由美国皮卡汀尼兵工厂于1942年春经过美国阿伯丁试验场地实弹射击检验后所定型生产的m1型号,虽然其六十毫米的口径对付重型坦克效果非常一般,甚至毫无效果,但是对于地堡混凝土结构工事轻型坦克装甲车可谓效果非凡,尤其是对于日军的战车简直就是超级大杀器。
可以说驻印军装备几乎全部都是美军最新式的,包括m3a1半履带装甲车,与m7一百零五毫米m7自行榴弹炮等等,全部大批的运抵印度,装备中国远征军驻印军,这也让英国人大为恼火。
第七百二十七章 最强之军(上)
太平洋大海战之后,美国先亚后欧的战略模式已经初步确定作为主要战略的实施方向,因为相比英国这个盟友来说,中国更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最为主要的是中国有二千万适龄的青年能够投身军旅,这是英国人根本无法比拟的,而且蒋介石作为中国的领袖非常愿意并且积极的履行国际义务,比如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规模,七个师不过是美国人第一步的设想,在昆明的十个青年军师也同样开始分批列装美式装备,美国人要用武装起来的全新的中**队作为反击的主要力量,暂时日本人与美国人在太平洋上都没能力相互进攻,但是美国人计划在1943年的秋天恢复战略性进攻,那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