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史有学问-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柳范说:“房玄龄辅佐陛下您,尚且不能阻止陛下出去打猎,怎么能单单处罚权万纪呢?”皇上大怒,袖子一甩,入了后宫。过了很久,皇上单独召见柳范,对他说:“你为什么当着人面指责我呢?”柳范回答说:“陛下仁厚英明,小臣我不敢不竭尽愚直。”李世民听了,很高兴。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见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宫里最近有什么修建工程?”窦德素把这事上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管理政府的事务,宫中的小小修建跟你们的职务无关。”房玄龄低头认错。魏征却走上来说:“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责备房玄龄,房玄龄又要认什么错!房玄龄等人总理国政,是陛下的臂膀和耳目,对宫廷内外的事情都应该有所了解。如果您建的工程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协助陛下来完成;如果不对,就应该请求陛下停止。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理当如此。所以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认为他们有罪而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认罪!”皇上听了,十分惭愧。
唐太宗李世民纳谏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中书舍人李百药上奏说:“以前虽然释放过宫女,但宫中无用的宫女仍然很多。宫里阴气太重,也会招致天灾。”于是,唐太宗下令释放宫女,一次就放出三千多人。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下令改造洛阳乾元殿,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反对,说他可能连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问他说:“你说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比起夏桀、商纣来怎样呢?”张玄素说:“如果不停这项工程,将来的命运同夏桀、商纣一样可悲。”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停止工程,并说:“这是我考虑不周。”
唐太宗就是这样善于纳谏,关于他纳谏的事例,史书上记载很多,可以说数不胜数。对待进谏之臣的态度,更是令人钦佩。魏征可以说是一个敢于强谏的诤臣,多次弄得他下不了台,但唐太宗对他却一直十分尊敬。魏征病重时,他送医送药,并和太子一起到他家里去探望,魏征死后,他思念不已,对左右的大臣说了如下的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段话成为千古名言。
唐太宗提倡宫廷“民主生活”的态度直接促成了“贞观之治”。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治,判死刑者仅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至五岭,都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门的人不必带粮食,可以从道路上随便取食东西。《贞观政要》上记得更具体,说是商旅之人宿于野外,不必担心盗贼来抢;监狱里常常没有人;牛马遍布山野。当然,这也许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贞观年间确实比以往为好,这总是事实。
李世民就是促成这种盛世出现的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独具特点,如刘邦善于用人,能够容忍;刘秀善玩“柔道”,能宽以待人;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从谏如流,仅此一点,就足以避免许多错误,就足以实施许多利国利民的策略,就足以促使社会安定和繁荣。一场“玄武门之变”的“阴谋”,造就出这么一个万世英主来!
“阴谋”与“阳谋”,正像太极图里的阴鱼和阳鱼一样,并无绝对的界限,而是互相包融,可以互相转化的。看来,如果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造福于人民,就是堂而皇之的“阳谋”,也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阴谋;如果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定计设谋,即便是在暗地里进行的“阴谋”,也能变成光明正大的阳谋,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8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后在乾陵立了一块中国唯一的无字大碑。
她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与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占的“唯一”实在太多,在无数杰出的古代女性当中,在数不清的争权称制的帝妃皇后当中,能占得到一个“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则天却在许多方面都“创下了历史记录”。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做一场群雄逐鹿的运动会的话,那么,武则天不仅囊括了女子项目的绝大多数金牌,连男子项目的一些奖牌,她也当仁不让地摘走了!
正像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一样,让我们怎么评价这位绝无仅有的女皇呢?真像时下流行的说法,“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吗?还是先不忙评价,看看她的政治生涯和生命历程,或许能感悟到些什么。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其父出身于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书都督等大官;其母杨氏,出身名门大族;其外祖父杨达是隋朝的宗室宰相,到了唐代,杨家在京城里也还是显赫的宗族。
尽管如此,武则天的家庭在当时也还是不入上流社会的“寒族”。武则天的父亲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后结识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渊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参军,一直为唐军提供军需,直到唐军进入长安,被李渊尊为“太原元从功臣”。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门阀观念,所谓名门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间一直控制着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权的关陇集团,只有出身于这些家族的人,才能获得朝廷的承认,才有资格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按武则天父亲的经历和官位,当然可以跻身于士族之列,但论其血统出身,却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叙武氏本望”,社会上也攻击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连突厥人都称:“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贵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权力和职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则天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既有着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又有着寒门微族的“历史出身”。上流社会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权势欲,寒门微族的出身又使她无法实现攫取权势的欲望。武则天自小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长大,逐渐养成了她那种仇视名门士族、不择一切手段攫取权力的性格特征。的确,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贵族气质”的。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元月,长孙皇后去世,次年,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端庄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并赐名曰“武媚”。召她入宫之时,武则天年仅十四岁,一般说来,这种年龄的女子都不愿离开家族,况且一入深宫,如同生离死别。而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进身的机会,并且可以摆脱兄长们的管束和压抑,因此,她很高兴进入宫廷。当时,她的母亲“恸泣与诀”,武则天反倒觉得大可不必,笑着劝慰母亲说:“我去见天子,怎么能知道不是福缘呢?为什么要哭哭涕涕,作儿女之悲?”
武则天为人聪慧,又爱读史学习,爱考虑政事人情,遇事愿意多听多看多想,性格刚毅果断,几近残忍。据《鹤林玉露》记载:吐蕃国进贡给太宗一匹极其名贵的马,叫作“狮子骢”,十分猛烈强悍,难以驯服。太宗亲自去控驭,也无法制伏。当时,武则天侍立一边,大声说:“只有我能制伏它!”太宗忙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回答说:“我有三样东西可以制伏它。开始用铁鞭狠劲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棍狠狠地打它,如果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个小小的宫女竟有如此的胆略和气魄,太宗不禁大为惊异。
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的这十二年里,武则天只能在深宫空耗年华。她当时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级的内官,只能料理皇上的生活,无法取得太宗的宠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则天见太子李治经常出入宫廷探视,就灵机一动,希望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比自己小四岁的太子。于是,她就想方设法地接近太子,并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没有主张,乍遇武则天这么一个美丽端庄、通达事理而又善于理事的年轻女子,不禁倾心。
不久太宗病重,他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痢疾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呢?”武则天一听,即刻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蒙皇上的恩宠,本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体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马上就去死。我情愿削去头发,披上黑衣,吃斋拜佛,为圣上祈祷,聊以报答圣上的恩德。”武则天的回答非常机智,在当时看来,唯有出家才是一条自我保全之道。太宗想了一想说:“好吧,你既有这想法,马上就出宫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
武则天如同得了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出家为尼。太子李治虽然不舍,但也无法挽留,后来听得太宗喃喃自语说:“我本想把她赐死,又觉得实在不忍心,她既削发为尼,也就罢了,世上总没有尼姑当权的。”
不久太宗驾崩,武则天就和一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宫女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子李治即位后,对武则天十分思念,只是无由把她请回宫中。
到了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亲忌日去感业寺进香为名见到了武则天。史书上记载说:“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虽然思念武则天,可因为她曾待奉过唐太宗,还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宫中。两人相见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高宗正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动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中,目的是为了分萧淑妃的宠。有皇后的主动支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