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其实很娱乐-- 环地中海古文明 美索篇-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希腊人或许觉得做这些还不够,于是对犹太圣殿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在圣殿里肆无忌惮的开起了Partey,甚至把犹太人最忌讳的猪放作为祭品放在了圣殿的祭坛上。统治者就连西伯来文的书都不让犹太人看了,而且还不准他们过犹太节日。
这些做法终于激怒了充分发扬忍是美德的犹太人,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在哈斯蒙尼家族的老祭司马塔提亚和他五个儿子的领导下打响了反抗塞琉西法西斯的第一枪。
起义者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虔诚者”,表示他们绝对服从华仔的领导,生是华仔的人,死是华仔的死人,绝不跳槽。
起义部队刚开始因为人少,所以上山打起了游击,不跟希腊人正面冲突,光在背后偷偷放冷枪,以骚扰为主,慢慢继续自己的力量。
在起义开始没多久发起人老祭司马塔提亚急急忙忙的被华仔拉去打牌,他的第三个儿子犹大,绰号“马卡比”(锤子)继承了他老爸未完成的事业,带领起义军进行了长达20年的持久战,终于得到了外强中干的塞琉西王朝的书面认可,建立了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犹太人自己的独立国家。
这个建于公元前142年的犹太独立国家在史上被成为马卡比王国,或是根据其统治家族称其为哈蒙尼斯王朝,又称为“第二次犹太联邦”。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4 11:29:19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九)
马卡比王国首位国家元首名叫西蒙,他是老祭司马塔提亚五个儿子中的一个,经过20多年的抗战,西蒙他老爸和他其他兄弟就死绝了,原先起义军的那套领导班子就剩了他一根独苗,在他的领导下犹太人开始了回光返照。
西蒙先猛抱新兴势力罗马的大腿,那时的他还只是个民族领袖,但他想玩大一点,弄个正式的国家元首当当,于是跑去找罗马,罗马那边也挺给面子,给了包括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内的新生的犹太政权一定的独立性。
在马卡比王国80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还是狠狠的发了一回飙的,王国的版图最大时候甚至朝过了来年两个帅锅大卫和所罗门时期,犹太民族也有相当的发展,外族的不管长的怎么样,有没有文化,只要信犹太教就发绿卡。
但在公元前6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强大的罗马不再让犹太人抱大腿了,派了大将庞培带了一大帮子人攻打耶路撒冷,恰好在此之前的前4年,马卡比王国意义上的最后一位一把手萨罗米·亚历山大(女)的两个不着调的儿子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发生了内讧,使得本来就不强的马卡比王国的实力进一步减弱了。
犹太人在抵抗了三个月后,耶路撒冷终于被攻破,城内的一万多抗战积极分子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有一大批次抗战积极分子和摇旗呐喊的犹太人被压到罗马,沦为了奴隶,至此巴勒斯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附属国,也从此到1948年,犹太人再没有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独立的国家。
照理说国都灭了,犹太人也应该消停消停了,或是组织一些民兵,游击队什么的继续跟罗马人干,可偏偏这些事情他们都没放在心上,那两个不着调的家伙算是对上眼了,还在继续PK。
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两人之间的PK既是王位之争,也代表了法利赛派与撒都该派的纷争。
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在“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教内部逐渐分化为四派:
一、撒都该派:该派的来头可不小,早先是所罗门建造圣殿以后逐渐形成的祭司贵族集团。从历史渊源上讲,所罗门立撒督为祭司,于是撒督子孙世世代代为祭司,后来称为撒都该派。
这一派是由圣殿当权的祭司、贵族、富商等一批上层人士所组成,是犹太教中的元老当权派。此派主张只遵守摩西律法,不管后来发展的“口传律法”,他们属于无神论者,不信灵魂和复活,不信天使和鬼魔。
作者:王长兴 回复日期:2006…12…14 11:31:19
又是一片新天地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4 11:31:31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
二、法利赛派:“法利赛派”的希伯来语动词词根意为“分离”,读作“法列德”(Phred),希腊文由此演变为Pharisaios,意为“分离者”。
因此法利赛的成员是指一批与他人不同的“分离者”。此派是犹太教的中层人物,主要由文士与律法师组成。他们笃信律法,并遵守后来发展的口传律法,相信灵魂不死和肉身复活,注重维护犹太教的传统与犹太生活规范,盼望“弥赛亚”降临。
他们参加了马卡比起义,打起仗来不要命,是起义军里的重要力量,不过他们一直看不惯法利赛派,认为他们生活作风有问题,所以长期跟法利赛派抬杠。
三、艾赛尼派:此派名称来源不详,根据希腊文Essenoi可能指“虔诚者”。这一派的成员主要为下层的人民群众,包括农牧民阶层,他们没什么钱,不过信仰虔诚,所以是马卡比起义的主要力量。
当他们提着脑袋干完革命却发现成了其他人的一杆枪,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而且还受到领导们的迫害,所以他们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法再过下去了,成群的跑到偏僻山村和死海沿岸去了,整天等着盼着有“弥赛亚”能来帮他们一把。
四、奋锐党人:也称狂热派,拉丁文称“西卡尼”意为“持匕首的人”,故西卡尼派也称短刀党。
这些短刀党徒以暗杀、暴力为手段来对付敌人,他们属奋锐党中的左翼激进分子,奋锐党人包括社会下层的犹太无产者、贫苦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等,他们在宗教的观点上与法利赛派一致,强烈盼望并宣传救世主“弥赛亚”的来临。
但在政治斗争上却他们和法利赛人走截然不同的路线,在罗马统治时期,以狂热派为首的犹太人不断进行武装的反抗斗争,狂热的奋锐党人认为忍受罗马统治是不忠于华仔,在圣殿中也可以杀死罗马人。他们反对纳税给罗马皇帝该撒、反对罗马的人口普查、主张革除亲罗马的祭司和圣职人员。
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两人之间的PK以有以土买人(又称为以东人,内盖夫沙漠北部的一个民族,在马卡夫王国第二代领导人约翰·胡肯奴时期被忽悠进了犹太教)安提帕特支持的胡肯奴二世的胜利结束。
胡肯奴二世和安提帕特先是抱了庞培的大腿,后来眼见庞培不行了又转抱凯撒的大腿。公元前40年,凯撒在夺权胜利后,指派安提帕特为巴勒斯坦总督,胡肯奴二世为大祭司。
因为安提帕特是军委主席,掌握着军权,所以实权落在了他的手中。安提帕特派了他的长子法撒勒、次子大希律分管耶路撒冷与加利利。
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死,巴勒斯坦的控制者换成了安东尼,这两兄弟通过贿赂赢得了安东尼的欢心,原职务不做变动,继续管理犹太南、北两区的,胡肯奴二世因为舍不得放血,仍只做了没有实权的大祭司。
作者:有_的_人 回复日期:2006…12…14 11:33:18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一)
消停的日子才过了四年,巴勒斯坦又闹了起来。公元前40年,胡肯奴二世的侄儿安提贡勾结帕提亚人抢班夺权来了,没费多大劲就占领了耶路撒冷,并把胡肯奴二世和南区区长法撒勒关了起来。
光把那两人关起来还不算完,入侵者还把胡肯奴二世的耳朵割了下来,这下子四官端正的胡肯奴二世就做不成大祭司了,因为华仔规定伤残人士的不能在宗教部门任职的。法撒勒倒是干脆,没等其他人动手就来了个自我了断,也忙着去见了领导。
北区区长大希律跑的快,一觉察到情况有变就带着自家MM逃到了埃及,避了一阵子风头后又跑了罗马找他的老大屋大维和安东尼替他出头。
小弟有麻烦当老大的也不能见着不管,罗马元老院开了个紧急会议,任命大希律为犹太王,并让他带了一大帮罗马小弟回巴勒斯坦找场子。
公元前37年,大希律终于攻下了耶路撒冷,正式成为了犹太王,抢班夺权的安提贡也在破城后被罗马人给宰了。
大希律上台后,对他的老大罗马政权可说是忠心耿耿,起先跟着安东尼混,安东尼被屋大维打败后,大希律二话没说就做了屋大维的小弟,并曾三次跑到屋大维那儿表忠心,老大的大腿抱的不可谓不紧。
大希律实行铁腕统治,有不服他统治带头聚众闹事的,逮一个杀了一个。作为罗马的小弟,大希律对希腊,罗马文化非常推崇,在巴勒斯坦修造了许多希腊,罗马的式的建筑,但修造这类建筑除了少数人喜欢外其他人都不感冒,大希律为了讨好犹太人,同时也觉得那个被庞培搞的破破烂烂的犹太圣殿实在有碍观瞻,于是他从公元前20年开始重修圣殿,但犹太人还是对他不感冒,认为他这只是为了以前杀了那么多的犹太人的一种赎罪,做秀而已,当不得真。
正因如此,大希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