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侠客行-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一看就知道了。
然后,明、清出现了很多可以作为样板书的“公案小说”,这不是指禅宗中那些“公案”,原意指官府的案牍,说白了就是一位什么“公”带领大家办案子的故事。比如包公案、施公案、刘公案等等。《三侠五义》应该算在公案小说里,大侠展昭辅佐包公,在欧阳春、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等好汉的帮助下侦破案件,为民申冤。这构成了同类小说的情节模式,几乎可以说千篇一律。公案类小说虽然距离现在比较近,但思想上却远远落后于《刺客列传》、唐传奇、《水浒传》等作品。它宣扬的是忠君思想、封建道德和对“青天大老爷”的企盼。公案小说里的大侠们虽然武艺高强,心胸却有点狭窄,头脑也简单得可笑。比如《施公案》里面的黄天霸,本是绿林豪杰,擅使单刀,身藏金镖十二枚,还有“甩头一子”(估计就是流星锤或者溜溜球),纵横天下。后来被清官施世纶“感化”,自己也想“谋个出身”,以后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于是跟随施公办案。他的性格,可以说像小孩一样,“野性”发作时,能把老爷捏个半死,一旦老爷对他晓以大义,他又吓得连连磕头。小说中其他的好汉如关小西、窦耳墩等人,都是脸谱化严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争强好胜,一点深度也没有。从这方面说,公案小说是令人失望的。
《儿女英雄传》,稍有新意。我之所以现在还有印象,好像是因为书中对男权做了一些讽刺。那个安公子叽叽歪歪的像个女人,而那位侠女呢,粗豪不让须眉,更过分的是,作者说她上WC的时候都是“像男人一样站着”的。哈哈哈,恶……
样板书第……第五本,《侠义英雄传》,作者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恺然。向恺然本人好习武术,钦慕游侠。1912年他创办“国技会”,次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学。1916年回国,全力倡导中华武术,并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侠义英雄传》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大刀王五、霍元甲二人作为主人公,描述侠客们辛勤学艺,结交朋友,除暴安良,为国增光的故事。写作此书时,中国受列强欺凌,华人被称作“东亚病夫”。向恺然借霍元甲的故事抒发胸中激愤之情,不失为一部郁怒深沉之作。小说由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慷慨就义开始;到霍元甲挫败外国大力士,却被日本医生毒死结束。通篇忧愤国事,正义之心跃然纸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是他书中的主张。结构线索以《水浒传》为摹本,不乏波澜起伏之笔,惟独情节略显散乱。最可贵者,向恺然不仅是一个耍笔杆子的书生,他不但有头脑、有正义感、有热情,更有实干精神。1948年他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参议,1949年,随程潜将军起义,是个胸怀大志的革命者。终其一生,对弘扬中国武术都有极大的热情。
样板书第六本,《蜀山剑侠传》。作者李寿民,是近代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作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李寿民以“还珠楼主”为笔名,在天津《天风报》上连载发表《蜀山剑侠传》,轰动一时。《蜀山》讲述四川峨眉山上的正派剑侠与邪教妖人斗争的故事。《天风报》停刊后,由上海励志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每月一本,总共出了五十本。《蜀山》以其大部头和当时的影响,成为一部比较有名的作品。但是现在看来,它并没有为武侠文学注入什么新血。作者的相象比较丰富,但是大半走上了神魔小说的路子,而且比武斗法都写得过滥;在当时的环境下,作品中没有体现出对中华民族处境的反思和忧虑,书中的大是大非也就是正、邪两派之争;人物的个性,不提也罢。我们前面说到的武侠小说的灵魂,那种不平与悲愤,那种慷慨激昂之气,豪迈雄奇之美,在《蜀山》中很难找到。实际上,当年我有点后悔买了那么一大套昂贵的书(省了好几个月的饭钱还有篮球队的训练补助啊)。还珠楼主还写了《蜀山后传》、《峨眉七矮》、《蛮荒侠隐记》、《皋兰异人传》、《边塞英雄谱》、《云海争奇记》、《青城十九侠》等书,但都没有《蜀山》的影响那么大。
总之,从《侠义英雄传》之后,武侠文学很难说有什么令人惊喜之作。直到出现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凭此成为现代武侠小说的第一重镇。再加上古龙、梁羽生等人,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武侠文学。
样板书第七八九十……本,样板作家查良镛、熊耀华等,人人都看过,我就不再说了。
到此为止,我把自己看过的武侠或准武侠小说都向大家交代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武侠文学都从哪里汲取了营养,才对中国人有着这样的致命吸引力。
首先当然是历史。许多武侠小说都借用了历史事件,然而这只是皮毛。如梁羽生的小说几乎部部都有历史背景,仿佛篇篇有出处;但是他的人物与历史背景往往是脱离的,这就是没有利用好历史的营养。
从“大楚兴,陈胜王”开始,反抗暴政压迫的“造反”事件比比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勇气和豪情,被许多武侠小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历史精神。
抵抗外侮,也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大事。一旦强敌压境,中原板荡,整个民族同仇敌忾。抗辽、抗金、抗元、反清,到后来的“驱除靼虏,恢复中华”,这也是一种历史精神。不论是暴政压迫,还是外侮当头,侠客们总在苦难的环境中大显身手。疾风知劲草,沧海横流乃见英雄本色。武侠小说把主人公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比放在太平岁月中要有戏得多。
其次,侠客们当然要武艺超群。于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就成为武侠文学的另一营养来源。什么少林武当,太极八卦,都被近乎神话地利用起来。是的,他们吹牛。侠客本来没有那么厉害。比如“轻功”,那是从前黑道上的朋友为了做买卖,而锻炼出来的一种利用工具进行跳跃、攀爬的技术,旧小说中称之为“高来高去”;后来被吹成了一跃数丈、一苇渡江的神技。民间传说中的轻功练习法如下:地上挖坑,腿绑沙袋,从坑内往上跳,每天都跳,每天都把坑加深;坑渐深而腿力渐强。然后,大笸箩内盛沙土,练习者在笸箩的边缘绕圈疾走,每天把沙土舀出一部分,沙渐少而身体渐轻,沙土舀空则轻功成矣。相信的人,不妨一试,没准练出个奥运会冠军什么的呢。再比如“劈空掌”这种玩意,物理学家们打死也不会相信的。我曾在一本少林寺史料中看到了“七十二绝艺”,其中就有一种类似劈空掌的东西,名曰“阳光手”,练法如下:蜡烛一枚点燃,立于桌上。人在桌前马步站立,出拳打击蜡烛;开始时,距离数寸可将蜡烛打熄,然后渐渐拉开距离,每天苦练,直到相距一尺、数尺乃至一丈远,仍能打灭蜡烛,则大功告成。有工夫的话,就去练习吧。
医学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料库。某些武侠作家承认,写小说的时候,手边要拿一本针灸穴位图书,以便借用穴道名称。实际上,传统中国医学是种颇具神秘色彩的学问,尤其是穴位和经脉,把人解剖来解剖去,也看不到它们。这可能是古代道家在修炼养生术时作出的发现。所以,养生术跟医学一起被武侠小说吸纳了。
哲学,在武侠文学中简直不可或缺。少了它,侠客们的武功就没有深度,变成了耍把式卖艺的玩意。《老子》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还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种对现实世界的冷静的思辩,对公认秩序的冷峻的反诘,以及看破一切后形成的平和退让的处世态度,成为历代中国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笑傲江湖》中,风清扬对令狐冲说:“要破招,就得先拿出一个招数来。根本无招,如何去破?”这是对老子哲学的借用。《射雕》中周伯通的“空明拳”,“空碗盛饭”、“空屋住人”,则是摹仿《老子》里面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市,当其无,有室之用。”等句。《庄子》更加雄辩,更加汪洋恣肆,借用者更多。《说剑》篇中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已变成武侠作家心目中剑道的真谛。“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大侠风范的写照。《逍遥游》一篇,金庸索性借来作了洪七公一套拳法的名称。武侠作者读到《养生主》“庖丁解牛”,大喜过望,于是陈家洛练成武功,出招如跳舞,举重若轻,挫败强敌。诸子百家,无一不是武侠小说汲取营养的源泉。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完全就是在形容侠客。兵家孙武子,深藏玄机,兵法被侠客们借用,就成为无敌的剑法。风清扬说道:我老头子要跟对手比快,只有比他先出招。只要是招数,就有破绽,攻敌之破绽,则使其不得不退为防守。破坏敌人的战略意图,这一思想在《孙子》中体现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周易》大概是古代的准科学著作,但现在算作哲学。太极拳、八卦掌、降龙十八掌,都是它的衍生物,还有“独孤九剑”的总诀: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丁,丁转癸……你懂吗?我也不懂,但是好有深度哟。
中国历史上浩瀚的诗词歌赋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武侠小说增添了非凡的美感。《连城诀》里面就索性有一门“唐诗剑法”,使出来很有文化味儿。《笑傲江湖》里的秃笔翁,招数中融入古人书法,在看其打斗的过程中,能闻到缕缕书香,也是一桩乐事。武侠小说从古代小说、笔记和传奇文学中借鉴了许多东西,这更是不言而喻的。
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性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