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巴巴罗萨"行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党徒,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富有强烈自豪感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者(纳粹党员),一个第三帝国的公民。这种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商业合作团体到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社会机构。当时,一个名叫“日耳曼狩猎协会”的政治社团拥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徽章,在徽章上,一只雄鹿头上的鹿角之间顶着一枚基督教的十字架。1933年以后,这枚十字架徽章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纳粹党的“?苈”徽章,也就是所谓的“万十字”徽章(十字架各端沿顺时针方向弯成直角而形成)。事实上,这种装饰图形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纳粹党采纳了这种图形之后在上面放置了一只雄鹰,最终演变成为第三帝国的国家标志。对于纳粹神秘主义者而言,这个徽章还是位于种族阶梯最顶端的雅利安民族——金发碧眼的日耳曼民族——的神圣标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期,德国的青少年曾经组织和参加了大量的宗教和社会团体。然而,随着纳粹党上台执政,这类社团组织逐渐销声匿迹,剩下的只有男孩子必须参加的“希特勒青年团”和女孩子必须参加的“日耳曼女子联盟”。在纳粹党的蛊惑和扶持下,以上两个社团发展极为神速。其中,“希特勒青年团”在1932年创建时只有10万人,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增加了33倍,一跃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青年组织。
1935年6月,纳粹政府专门颁布了组建国家劳动部的法律,规定19~25岁之间体格健全的德国人必须接受6个月的艰苦劳动的锻炼,从事大型建筑工程和农业生产等工作。事实上,这种强制劳动就是新兵训练生活,为未来的扩军备战、发动战争做准备。
在纳粹党上台之前就已经启动“国家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1933年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纳粹政权甚至提出了总长度6 900公里的高速公路修建计划。1933年9月23日,希特勒亲自为法兰克福—达姆施塔特的高速公路主持破土动工仪式。截至1938年12月15日,一条总长度达3 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宽24米,由两条宽7.5米的车道组成,中间是一条5米宽的绿化带,两侧各有1条宽2米的防护带。另外,高速公路的路面铺设了20厘米厚的混凝土,非常坚固耐用。当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纳粹政府为了降低失业率而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工程的一部分,成千上万名失业男性被送到遍布全国各地的建设工地从事劳动,拿着微薄的工资,晚上就借宿在高速公路附近的兵营里。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3)
腾飞的经济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就业工程”的一部分,它极大地提高了德国社会的就业率。在1933年6月纳粹党上台时,德国共有540万名失业人员。在此之前,这些行之有效的“就业工程”却为魏玛政府所不齿。因此,纳粹党由于使众多失业者迅速获得工作而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随着失业率的连年下降,德国的国民经济与民族自信心与日俱增。以下是德国社会失业率连续4年下降的具体情况:日期 失业人数(万人)1934年1月: 3701935年1月: 2901936年1月: 2501937年1月: 1801933年6月,德国此前一直秘密进行的部队训练及重整军备的计划被公之于众,弱小的德国国防军迅速壮大,发展成为新一代的纳粹军队。1935年,纳粹德国恢复兵役制度。一年后,纳粹政府又为军队购置了新的军装和作战服。
在纳粹德国,同样存在着一些负责组织人们休闲度假活动的工作及组织,(一个鼓吹“娱乐创造力量”的纳粹组织)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旨在鼓舞工人士气的娱乐性组织,其组织者罗伯特·利是一个以荒淫无耻和反犹太主义思想而臭名昭著的家伙。发展初期被称作“工作之余的娱乐”,是在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提供两条海上观光航线、假期野营服务、打折电影票以及大众汽车的休闲度假的庞大组织。战后,在上述服务项目中,只有大众“甲壳虫”汽车由于民众的熟悉和喜爱得以存留下来,并且延用至今。
在外人看来,德国充满着非同寻常的活力与生机。一些外国游客曾经这样形容这种气氛下的德国:这不像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国度,倒像是一个刚刚远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又在积极筹划另外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
然而,笼罩着德国的阴影也变得更加黑暗了。1933年5月10日晚上,骇人听闻的一幕发生了……成千上万名学生举着火把,游行到了柏林大学对面的一个广场,将火把扔在堆积在那里的大批书籍上,紧接着在烈焰焚烧中又丢了许多书进去。事实上,纳粹党在夺取政权后的数天就颁布了一道野蛮的法令,销毁一切与没落、退化的文化相关的或者与犹太文化相关的书籍。根据这项法令,大批书籍在德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外被付之一炬。
反犹太主义最初的一系列反犹太主义法案在1935年9月颁布实行,随之而来的是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的抵制犹太商品的运动。犹太商店被一些好事者涂上了纳粹党徽和反犹太主义标语。有些纳粹党员甚至站在犹太商店的门口,阻止顾客入内。1935年11月,《德国公民法》取消了犹太人以及具有犹太血统者的公民资格。纳粹政权还要求,截至1938年4月,所有犹太人的财产都必须登记入册;截至6月,所有犹太人的产业都必须登记入册。到了同年10月,所有犹太人的护照都被印上了字母“”作为标记。11月,犹太教堂和犹太商店在所谓的“水晶之夜”里被纳粹分子破坏殆尽。在这次事件中,有2万多名犹太人被拘捕和监禁。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又针对犹太人实施了宵禁令。1940年,纳粹开始驱逐犹太人。1941年9月,所有犹太人都被迫佩戴黄布制作的“大卫之星”袖标。可以说,从纳粹上台的那天开始,就出现了一些对于犹太人来说极其可怕的预兆。纳粹党卫队、警察以及纳粹高官建立了野蛮营,这就是最初的一批集中营。在对犹太人的疯狂拘捕告一段落后,这些集中营大都关闭了。纳粹政府告知德国民众:这些集中营被用于恢复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治安。依照《魏玛宪法》第48款,这种措施合情、合理、合法。1933年2月28日,德国出台的一项法律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那些对此做法持异议者则被纳粹实行了所谓的“保护性监禁”。事实上,这些集中营的存在为纳粹党卫队提供了一个强取豪夺、敲诈勒索的好机会,同时还可以趁机对他们的对手进行报复。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4)
重占莱茵地区
希特勒在上台后不到3年,就出兵占领了莱茵地区,他通过此举提高了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这是他对外实施强硬外交政策迈出的第一步。莱茵地区是一块方圆大约60公里的区域,东至莱茵河畔,包括科隆、杜塞尔多夫和波恩以及莱茵河西岸的所有区域。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莱茵地区从1918年开始属于不设防区,实行非军事化管理。同时,这也是《洛迦诺协定》所要求的。1936年3月7日,在代号为“冬日演习”的行动中,希特勒下令德国陆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开进莱茵地区。希特勒声称,法国与苏联签订的《苏法条约》违反了《洛迦诺协定》,因此,自己不遵守《凡尔赛和约》也就无可非议了。希特勒把赌注押在了利用法国和英国和平主义者的感情上。在撕毁《凡尔赛和约》后,为了安抚人心,消除各国的担心和疑虑,他与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签订了25年互不侵略条约,由英国和意大利提供担保。许多高级军事顾问都曾力劝希特勒不要深入莱茵地区,因为他们明白,在英国、比利时和法国的联合攻击下,德国国防军毫无胜算的把握。然而,这次冒险行动的成功使得希特勒更加确信向西扩张势力的重要意义:不但可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为德国军队争取战争准备的时间,同时还可以迫使对方进一步作出让步。
奥运会上的业绩
希特勒政府为了筹办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第十一届奥运会),划拨了相当于1 500万英镑的经费修建了9座运动场馆,其中包括一座豪华、宏伟的体育馆。在运动会的第一天,汉斯·沃尔克就为德国赢得了铅球项目的金牌,台下11万观众为此欢呼雀跃。而接下来,随着金牌频频被其他国家的选手夺得,希特勒也从美梦中猛然惊醒,懊恼地离开体育馆。然而,美国黑人选手杰西·欧文斯在田赛与径赛两个项目上赢得4枚金牌的完美表现,更是让希特勒大为光火。除了上述不快之外,本届奥运会的结果对于德国新政府无疑是一次胜利,因为选手们为德国赢得了总数最多的金牌。为此,列尼·瑞芬斯塔尔拍摄了一部曾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好评的反映本届奥运会的电影,她在电影中通过柏林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间接地歌颂了德国安定、充满自信的社会局面。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下令实施与奥地利合并的“奥托行动”,加紧了扩张领土的步伐,纳粹国防军随即开进奥地利境内。德军的这次行动根据流亡比利时的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奥托·哈布斯堡的名字命名,表面上声称是为了防止其复辟政权,实际上是德军对于奥地利的武装入侵。在此过程中,纳粹德国得到了奥地利纳粹分子的协助,他们的领导人是律师出身的赛斯·英夸特。长期以来,他一直在给库尔特·冯·舒施尼格总理领导下的奥地利政府制造麻烦,并对其进行破坏。赛斯·英夸特是一个德奥合并的坚决支持者,与民族主义者联盟(包括奥德民族联盟)有着密切的交往。
1938年9月30日,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共同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