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泱泱大唐-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瑀虽然也觉得此推测有理,但还是不依饶地站出来,继续奏道:“陛下,此只是为李大总管开脱的理由,即使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讲,朝廷可以不治领军将领违反命令之罪,但从前方传来的军报看,我大军袭营时候,鸿胪寺卿唐俭已经在突厥人的大帐中,正与颉利商议前来长安面圣的事,唐俭是定襄道大军护送过去的,想必领兵的将领也是知道唐俭一行在突厥帐中,但他们不顾同僚的性命,在我使团还在突厥人的大帐内时,就发动攻击,就凭此事,也要治前方领军将领之罪!”

    李世民瞪了几眼牛脾气上来的萧瑀,慢条斯理的道:“护送唐爱卿一行前往突厥大营的是大同道麾下的将士,李大总管并未知晓此事,他们如何知道唐爱卿一行在突厥帐内?再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方的将领无论在何时,都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如何实施军事行动的决定,即使他们在发动此次突袭战前,已经收到了朕的诏令,但若他们有情报能证明,颉利只是以请求内附的幌子拖延时间,这才发动攻击的,有何不妥当?他们完全可以依据他们所探的情报行事,而在事后报告朕知晓即可!颉利一向不讲信用,在我大唐初立时,就与我结盟,互不相侵,但在武德年间,每岁必犯我边境,武德九年朕刚即位时候,突厥的大军还曾闯至渭水边,长安告急,那时可曾想到颉利有否讲信义?”

    李世民起此事,激动起来,手指头都乱舞了:“突厥人是如此奸诈,趁我大唐有乱,四处遭灾之际,举数十万大军南下,想将我大唐一举灭亡,连长安都差点被攻破,幸好当时终于挺过去了。如今我大军已经将颉利部尽歼,东突厥汗国灭亡,们却想到为他们打抱不平,我大唐不讲信义,前方统兵将领让大唐失信于天下了?朕决不认同,也不允许们再以此事弹骇前方领兵将领…”

    李世民最后一句截钉截铁的话让殿内诸人都吃了一惊,皇帝还决少有这样对众臣讲话的时候,不惜在众臣面前公然维护李靖、李世勣等前方统兵的大将,看来李靖等将领在前方的举措是深得皇帝的赞赏,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治他们的罪了。

    或许萧瑀也明白过来其中的意思,在犹豫了一下后,没再继续,和魏征一道退回了队列中。

    这时长孙无忌又站了出来,对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如今颉利所部已经被我大军尽歼,东突厥汗国覆灭,臣觉得我们不应该纠缠于该不该治前方将领违令之罪的时候,而应该讨论一下该如何善后,颉利统治大漠南北许多年,影响力非常大,其部被灭后,那一带的势力会出现真空,周边的其他部落会趁机谋求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何有效地管理各部落,将我大唐在那一带的影响力施展到最大化,臣觉得,这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商量的问题,其他事,可以待大军回朝后再议!”

    李世民点头认同,朗声道:“长孙爱卿所非常在理,朕今日召各位进宫,即是为了讨论此事,下面朕想听一下诸位爱卿对此战后善后事宜的建言!”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第一百零三章 如何善后

    第一百零三章如何善后

    李世民走回殿上,在御座上坐了下来,诸臣按品级高低站立。

    刚刚因为李世民走下阶,再加上几位大臣出列奏言而显得有点乱的殿内,又秩序井然了。

    “诸位爱卿,颉利所部全部被歼,阿史那苏尼失也向我大唐请降,东突厥汗国灭亡,二十余万突厥人被俘,漠南一带几近真空,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问询善后之策,如何治理东突厥汗国所辖之地,这二十余万突厥人如何安置,今日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建议,诸位有何良策,尽可道来!”

    李世民话刚完,在刚刚争论时候没有站出来表态的守侍中王珪第一个站了出来,奏道:“陛下,北胡部落自古就是中原之患,我大唐建立以后,每岁都会遭受突厥各部落的攻袭,如今李大总管奉陛下令,将北方最大势力的东突厥汗国攻灭,俘虏其数十万之众,臣觉得最有效的处置手段就是将所俘的这些突厥人全部迁到河南道兖、豫等州之间,按人口数划分出一定的部落,再委以新的头领,让他们分散居住在各州县,教他们耕织之术,如此几年下来,即可以化胡虏为家民,永空塞北之地,突厥数十万人就此消失,那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对我大唐边境构成威胁!”

    王珪所奏乃釜底抽薪之计,所有人都知道,突厥部落最缺的是人口,此战消灭了数万善战的突厥武士,还有二十余万突厥族人被俘,被俘的人中有三到四成是可以上马征战的壮男,若将这些人全都扣留不放,并通过驯化将他们转变为我大唐治下的百姓,那从人口上来看也是彼消我长,对突厥人是个极大的打击,对我大唐是非常有利的,王易挺是认同王珪所的。

    王易知道,今日所议的,很可能会是载入史册的,朝臣们的建议会直接影响到大唐对突厥各部落,及以后对其他胡人部落的政策,因此他也在飞快地开动脑筋,想着一会该怎么站出来。

    李世民对王珪所,并未表示什么,眼睛在朝臣群中扫视着,等着其他大臣站出来发表意见。

    在王珪退下后,中书侍郎颜师古站了出来,作礼奏道:“陛下,突厥、铁勒等胡人部落自古以来就很难被征服,陛下派出大军,将其尽歼尽俘,迫使他们称臣,突厥人不敢再作乱,也没有能力再作乱,臣觉得,只要将他们安置在河北一带,原来他们居住的地方,重新划分部落,分设酋长,让那些听从我大唐命令的头人统领其部落,让他们听令于我大唐,久之则可以永无祸患矣!”

    “陛下,臣附议!”颜师古退下后,礼部侍郎李百药马上出列奏道:“东突厥汗国虽然可以称其为一个国家,但它却是由许多部落组成,各部族首领所掌,臣觉得现在应当乘其各部落离散,重新分封部落,由我大唐委其首领,使其不互为臣属,即使是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也只可领其本部族。一个国家分为几部分则力量削弱,实力大降,而我大唐国势强盛,此战后兵威震天下,对重新划分的突厥各部落容易控制,可以扶弱削强,维持各部落势力均衡,各部落势均力敌则难以相互吞并,各自力图保全,必不能与大唐相抗衡,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还们拼命向我大唐示好。因此臣觉得,应当在定襄设置都护府,总领重新划分的突厥各部,这是安边之长策也!”

    王易带点感叹,这些大臣们所的,与历史记载的并不尽相同,也是非常有道理,但都有点不足,他也完全想起了他在研究此段历史时候所得出的总结,准备再听几人所奏后,站出来发言。

    这时回京叙职的夏州都督窦静也站出来言奏:“陛下,胡人的本性,有如禽兽,不能用刑法威服,不可以用仁义将其教化,况且他们虽然俘,但必定留恋故土,想回故地居住的,逃乱将不可避免发生。将他们安置在中原一带,只百害而无一益,万一生变,那对我大唐将是极大的伤害。臣觉得,不如借其败亡之际,施以格外的恩宠,封其王侯称号,妻以宗室女之女,分割其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势分化削弱,易于钳制,则可让他们永为我大唐的藩臣,保我大唐边关永久的安宁!”

    窦静回京叙职前所任都督的夏州位于灵州以东,是我大唐防御突厥人前哨,几乎每年都遭到突厥人的攻击,窦静对突厥人无一点好感,以禽兽之性称之,其所的观点也与前几人不尽相同,也有一些道理。但窦静所提,以和亲之道笼络突厥各部,却让王易听了很不舒服。

    和亲,以汉家宗室女人嫁到胡地换取和平,这是王易非常不认同的手段,他强烈反对。

    王易有点忍不住了,想站出来奏言,但还有一人比他更快,御史大夫温彦博在王易之前出列奏道:“陛下,臣觉得,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等州之间,则违背其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办法。突厥人一辈子以草原为家,放牧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臣奏请陛下准其如汉建武故事,置降之突厥人于塞外,保全其部落,顺其习俗,以实空虚之地,使其为我大唐捍蔽,臣觉得这是最好的策略!”

    温彦博奏完后,魏征很快就站了出来,大声地奏道:“陛下,臣反对将突厥降众安置于内地之议。突厥人世代为寇盗,无数次犯我大唐边境,是我大唐百姓之死敌也,今幸而将其破亡,陛下以其数十万人降附,不忍将俘虏的这数十万之众尽杀,以臣之议应该将这些俘虏放还故土,不可留之我内地。北胡之戎狄人面兽心,他们势力削弱时候则请降归服,势力强大了则再起叛乱,这是其本性。今降者众近二十万,几近我数个上州人口之规模,繁衍生息数年之后,人口必定成倍增加,必为我大唐心腹之患也,到时有事,那可后悔莫及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将胡人安置于内地,后二十余年间,伊水、洛水之间,遂为北方戎狄聚居之地,频生乱事,此前事之明鉴也,不可不防!”

    “陛下,臣反对魏秘书监此议!”魏征完后,温彦博再次站了出来,奏道:“君王对于天地万物,事无巨细,都要有所包容。现在突厥困窘,在我大军打击下,余部尽降,前来归附我大唐,为什么抛弃而不予接受呢孔子曰:‘有教无类,’如果拯救他们于将亡之际,授之以生产之道,教之以仁义礼教,数年之后,这些突厥降众全都变成我大唐子民,到时可以选择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到朝中任职,使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这些头人会畏惧皇威、留恋皇恩,忠心为我大唐做事,有何后患呢?臣以为,若如魏秘书监所提那般,将他们全都放回草原,不对其置以监管,他们必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