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随着不断召募新兵补充,在原有一千人的基础上持续壮大,直到现在的一万一千余人(战前为1500人)。
这支突骑兵部队也算是功臣部队了,跟随吴凡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下邳之战前,由于吴凡手下只有夏侯渊弓骑兵法娴熟,这支突骑兵部队就一直交给夏侯渊率领。下邳之战后,吕布与吕玲绮相继归降,这父女二人弓骑兵法同样十分精湛,突骑兵就交给一直跟在吴凡身边的吕玲绮率领。
由此,看到这支突骑兵部队如今也渐渐成长起来,成为中坚力量之一,吴凡心中自然是十分欣慰。
无意中,吴凡想起下邳之战时,自己曾经把一直认为不能转职的青州兵转成了青州斗士。当时由于自己拿的是高级“转职兵符”,以至于青州兵仅仅197的平均经验就达到了转职要求。那么,眼下自己手里这个低级“转职兵符”,在平均经验已经达到547的突骑兵面前,是否也能发挥转职作用呢?
这样的想法一经出现,吴凡就按捺不住了,连忙伸手入怀取出这个低级“转职兵符”,面对着正在打扫战场的突骑兵们展开……
提示:突骑兵平均经验为547,已经达到转职要求,是否为其转职?
吴凡的脑袋又一次轰地一声……震精了
我擦突骑兵也可以转职?这是不是说所有《三国志10》中的特殊兵种都是可以转职的?若是那样,转职兵符可就是太珍贵的宝贝了,日后得努力收集转职兵符才是王道
吴凡不知道,这个转职兵符其实是异常稀少的物品,可遇不可求。别看它连宝物都算不上,但其稀有程度却比价值高达30的属xìng玉还要高
当然了,再怎么稀少,也得物尽其职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青州兵和突骑兵都无法通过兵种训练所转职,用“转职兵符”进行转职是再恰当不过的。如果用转职兵符转职普通步兵、弓兵、骑兵,那可就是暴殄天物了。
这种低级错误自然不会发生在吴凡身上。
再说吴凡,脑袋里轰地一声震精了一下后,很快醒过神来,立即选择确定。于是,眼前的突骑兵们立即被七彩光芒所笼罩,浑身上下变得好似七彩晶体一般斑澜。须臾,光芒散去,突骑兵们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吴凡面前——
吴凡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们外罩的盔甲,由原来的皮甲与铁甲相组合的形式,变成纯粹的铁甲。由于突骑兵不似青州斗士那样为了短兵相接,而需要保证身体关节的灵活xìng,因此,突骑兵的护甲可以保护得更全面一些;比如青州兵没有防护的小臂、小tuǐ,在突骑兵这里却是被铁甲严密地罩在里面。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他们的武器,由原来的普通硬木弓,变成铁脊弓,射程比原来增加三分之一左右,攻击力却增加了整整一倍而且每人还增加了一把用来近战的单手短戟,威力虽然比不上骑兵的长枪,但突骑兵的优势毕竟在于远程,近战只是附加能力。况且,拥有了近战能力后,突骑兵就不必像以前那样,在短兵相接之际就只有挨宰的份儿;另一方面,更是意味着突骑兵从此不但可以施展弓骑兵法,而且还能够施展骑兵兵法。
一个兵种可以兼备两个兵种的兵法,光是这一点,转职后的突骑兵就已足够逆天
好在,自夏侯渊之后,一直率领突骑兵的吕玲绮,弓骑和骑兵兵法都很擅长(吕玲绮拥有的弓骑和骑兵兵法:奔射,飞射。突进,突击),因此,转职后的突骑兵虽然兼备了施展骑兵兵法的能力,交给吕玲绮率领,却是仍然可以发挥出这个兵种的最大威力。
转职后的突骑兵,除上述几个最明显的变化之外,另一个最明显的变化自然就是他们的名字:由原来的突骑兵,变为迅骑兵。并且在兵种介绍上也发生了改变——
迅骑兵:突骑兵的一次转职兵种,攻击力,防御力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在保留弓骑兵兵法的同时,又兼备了骑兵兵法。另外,发动弓骑兵法时,有百分之三十的几率对敌军主将造成狙击效果。
看到这里,吴凡心中欣喜异常:青州斗士,迅骑兵,两个本来以为不能转职的兵种,眼下全部在自己手中进行了转职,战力明显提升了一大截,逆天感尤为强烈。这种嗨皮的感觉是巨大的,空前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身体会得到的。
……
回过头来,书接前文:邺城决战十五天后。
吴凡掐着日子计算,曹仁军应该已经接近北海了。
如此一来,自己正好率主力出战攻打平原。一方面,夺下这个河北一地唯一拥有攻城武器制作所的城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目的:令平原驻军无法分兵,这样,孤军作战的北海就可以被曹仁军轻易拿下。
可以说,这次出兵,不论战果如何,吴凡治下必添北海。如果打得顺利,再将平原拿下,一举两城,那就是皆大欢喜了。
第174节 曹操得子,吴凡得女
第174节曹操得子,吴凡得女
(昨天做梦都在码字,这算神马水平?)
建安三年,公元192年4月,下旬。
曹军第二军团都督吴凡,亲率吕布、张辽、颜良、文丑、周泰、吕玲绮、郭嘉七名僚将,及徒弟李湛,起八万马步军,进军袁绍治下城市:平原。
邺城方面,留大哥华雄率二万兵马驻守。由于袁绍军经过三次惨败,已是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力量主动出击,于此,邺城方面虽然只留华雄一人,却是并无忧虑。
八万马步军在距离平原二十里处安营下寨,却是并不急于攻城。袁绍手下文官武将对此正在困huò,北海方面传来急报:曹仁率三万五千人马正在加紧攻城,北海城危在旦夕
众人至此才算明白吴凡的意图:就是拖着平原的守军,不敢去救北海。否则,平原守军一旦分兵,吴凡必率全军攻城。
袁谭急得团团转,问遍手下文武官员,对此都无良策,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北海方向哀声叹气。
八天后,吴凡在军中收到从北海传来的捷报:曹仁已经将北海攻陷,太守王修和僚将高柔被俘,不过此二人都不肯归降,被曹仁释放。
吴凡看过战报后,点了点头,当即提笔亲自写下任命:任曹仁为北海太守,荀彧、皇甫嵩、朱儁为其僚将,都市方针为军备。同时,命曹仁留守五千人守城,荀彧代行太守之职;曹仁本人亲率皇甫嵩、朱儁二员僚将并其余兵马,于十天后赶来平原,汇合吴凡主力攻打平原城。
目前献帝手下的原班大臣们,如杨彪、王允、卢植、皇甫嵩、朱儁这些人,都已经渐渐接受了献帝被架空这个现实。本来除了王允和董承之外,其他人都只是背地里发些牢sāo,并没有什么付诸实际行动的想法。现在王允连环计被识破后,曹操和吴凡没要了他的老命就已经是大感意外了,哪还敢再折腾?而另一个活跃分子董承又被满门抄斩。剩下的这几个大臣,眼见大势已是如此,况且献帝又是锦衣玉食,十分快乐,自然也就不再做无谓的抗争。
也正因为如此,吴凡才陆续开始重用这些大臣,如杨彪被吴凡任命为上党太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吴凡故意让其他大臣看到自己重用他们的决心。
上党人口不多,只有二十来万,城市规模又小,还是后方城市。有这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吴凡也不怕杨彪有一天会不识时务地起来造反。相反,杨彪治政能力十分出sè,让他治理这类后方城市却是十分地适合。
至于没有提到的荀攸,他本来就是保曹派,现在身为夏侯渊手下僚将,活跃在晋阳。
回过头来再说平原与北海这边,两城距离约五天路程,之所以吴凡给曹仁十天时限,是为了让曹仁利用多余的五天稍事休整。毕竟曹仁这支部队长途行军,又新破北海,实属劳累。
北海南北纵向分别与下邳和平原两城为邻,西线与濮阳遥望,东临大海。
濮阳为夏侯惇治下城市,目前十分安稳,自然不会对北海构成任何危协。下邳同样为曹军第一军团城市,也是曹操与孙坚jī战的主战场,因此也不用担心孙坚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分兵来袭。而平原方面,正被吴凡大军压得透不过气,前面连分兵救援都不敢,现在自然是更不敢派兵来攻打北海。
于此,北海留守五千兵力守城,看似单薄,实则安稳得很。
十天后,也就是五月上旬,曹仁率皇甫嵩、朱儁两员僚将,并一万九千人马,赶来平原。吴凡当天汇合两军后,立即对平原发起攻城
这一次的攻城战,曹军损失又是相当惨重。究其原因,平原已是袁绍军最后的一座坚城,由于城内有攻城武器制造所,袁绍军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否则,一旦让曹军第二军团得到这个特殊设施,当真如虎添翼剩下的袁绍治下城市,再无险可守
出于这种决绝,城内守军集合了蓟、南皮、北海(未被曹仁攻陷时就把大部分部队派到这里)、平原四城兵力,总共七万余人,又新造四架井阑架在城墙之上,对攻城部队疯狂散射箭矢。
不过,经历三次惨败的袁绍军,已是军无斗士,士气极为低落,面对曹军,尤其是青州斗士,普遍产生畏惧心理;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堆臃肿的数字罢了。在吕布和吕玲绮父女二人所率领的迅骑兵完成一次漂亮的飞射后,攻击力达到两倍的弓骑兵法立即让城上守军死伤五千余人趁着城上守军空虚之际,吴凡手下青州斗士在新军乐台的特效加持下,再一次如飞般登上城墙。
接下来的战斗就变成一边倒了。十分钟的军乐台特效,让青州斗士在巷战中杀敌二万余人平原守军仅存的一点抵抗意志也被彻底瓦解,纷纷跪地乞降。袁绍在徐晃及众位武将和先登死士的奋死护卫下,于城破之前总算脱出平原,往南皮逃去。
而陈琳等跑得慢的文武官员,则全部被曹军俘虏。
由于吴凡此前在袁绍手下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