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777-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从1927年10月到1976年9月近50年间,他基本保持着这种“以月亮为中心”的作息时间,外婆同样如此。
正是因为他们这种习惯,外婆的好友、1928年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的彭儒(陈正人夫人)还闹过一个笑话。这是2003年陪妈妈看望她时,老人讲给我听的:
“那时候苦啊,山上没什么东西吃,红米饭吃不饱。我才十五岁,很顽皮的。我就想:哎,毛委员他们,是不是也吃这个呀?跟我们一样不一样啊?早上八九点钟,我去敲他们的门。敲了半天没人开门,我急了,又敲,大声喊:再不开我就进来了啊!这时候里面你外公外婆说话了:别呀,别呀,马上开门--他们睡得晚,还没起呐!等他们起来,吃早饭,我看了一下,跟我们一样的。”
第一部分1929,离别井冈(4)
彭儒(90岁),当年井冈山上年龄最小的女战士,如今是仅存的五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之一。鹤发童颜的彭儒说起话来,像打连珠炮一样,一口未改的湖南乡音。她与同样风风火火的外婆能够成为好友,真是让人一点也不奇怪。甚至连难懂的乡音,她俩都如此相似。好在有家人做翻译,我才搞清了许多没听懂的部分。
原来,当时山上有人传说毛委员有肉吃,彭儒就想弄个明白。有几次,她在吃饭的时间,突然闯进了我外公外婆的家,结果看了半天根本没看到他们碗里有肉。外公爱吃辣椒,碗里只不过比别人多了点辣子而已。他每次都是边香喷喷地吃饭边高兴地说:“吃点辣子,能多吃上一点饭。”
井冈山上,新婚的外公和外婆柔情似水。当年,他们在八角楼前,茅坪河边留下这样一段故事:
八角楼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茅坪河。八角楼的对面,是一片长得很茂盛的枫树。毛泽东常常在工作之余或晚饭之后,到河边来散步,有时也在枫树下看书、休息。
不过,贺子珍很少同毛泽东一起散步,一起出门。这倒不是他们俩不想这样做,而是考虑到群众影响,不便这样做。在二十年代,在这偏僻的山区,群众的思想是比较封建的,部队的同志也不习惯这样做。
有一次,毛泽东要到下面视察工作。临行前,他深情地看了看刚刚给自己收拾好行装的妻子,柔声地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要走了,你送送我好吗?
贺子珍答应了。马夫牵着马在前面走,他们两人在后面慢慢地跟着,一面走,一面谈话。僻静的山路上没有行人,走了一段路以后,毛泽东忽然说:我先走一步,在前边等你。
他上马走了。贺子珍莫名其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得按他的意思,继续往前走去。没走出多远,迎面遇到一个拄拐棍的伤病员。贺子珍又往前走,看到毛泽东果然在前边等着她。毛泽东迎上去解释说:“刚才要经过红军医院,我们走在一起,怕影响不好,所以我先走了一步。”
贺子珍理解地点点头。'注9'
八角楼的那段生活虽然艰苦,但很甜蜜,还很富有田园意趣,外公是无法忘怀的。然而遗憾的是,他没有我今天的自由。1965年外公重上井冈山来到这里,却由于警卫纪律限制,未能踏进当年的木楼一步。
这次上山,我力图踏着外公上次的行进路线前进,以便尽可能地回味他当时的所思所想。不过有一处地方他没有去,我去了,那就是象山庵。
象山庵在井冈山的一个山坳里,距茅坪七里路,是传说中毛贺结婚的两处地点之一(另一处为永新西乡塘边村)。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庙已被修葺一新,宛如昨天刚刚落成。只有庵后那几棵参天合抱老树,显示着阅尽千年历史的自信。它们巍然挺立,与青山白云融为一体。
那里有一个展览,主题是外公召集的象山庵会议和他与外婆的象山庵婚礼。我发现:参加象山庵会议的人,解放后还健在的只有外公、外婆和舅公三位,其他同志都没有看到革命胜利。
我还了解到关于“象山庵婚礼”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认为:当年那里还有尼姑,还在做法事,毛泽东是何等讲究的人,不会把婚姻大事放到这样的宗教场合来办;另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是何等洒脱的人,既然可以在这里开会,也就可以在这里举办婚礼。
走在庵前静悄悄的庭院中,我倒是觉得:如果当年是在这里办的事,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幸被“庵”字的暗喻所影射:从1937年到1984年,外婆大半生一直过着孤灯清影的日子。这个代价太高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头皮发麻,快步走出了象山庵。
王新亚促成了毛贺相识,而在毛贺婚姻中,还有一个极重要却又不在场的人物,那就是外婆的初恋情人欧阳洛。对此,外婆以前从未向人讲过,直到1947年从苏联回国,在哈尔滨见到舅婆李立英后才吐露真情。
这次妈妈和我去江西之前,先到福州看望了近20年未见的舅婆(82岁)。永平姨父告诉我:“老太太装着一肚子故事”,建议我一定要和她好好谈谈。我采访了老人家,果不其然,许多虚虚实实的历史场景在她口中都那么真切、动人(括号内是我加的注释):
主席每次出发前都去找贺子珍,敲她的门。贺子珍说:“有话到窗口说”,她就把窗户拉开一条小缝。主席说:我要走了。她心想:你要走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干嘛要同我讲?所以,以后每次主席要走,都来敲敲她的窗。他知道门是敲不开的,她是肯定不开门的。
当时贺子珍很有个性,心目当中已经定了一个爱人。这个人(欧阳洛)很有才华,写了一手的好字,是江西的一个领导人。但是贺子珍没有表露过,她对任何人都没有表露过。
主席懂得她,她想这个人。后来主席告诉她,这个人(欧阳洛)已经牺牲了。他到什么地方去开会,被敌人抓到,杀害了。这个人很有才华,是我们江西地区最早参加革命的,是贺子珍的领导。贺子珍看重他是因为他博学多才。主席告诉她,她不相信此人已死。后来证实确实死了。
毛主席追求贺子珍很久,人家都笑他。他看中贺子珍有文化,是当地的才女,而且有性格,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的精神。我举个例子给你听:
有一天,主席、朱德在开会,贺子珍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你的奶奶(我从小把外婆叫“奶奶”)英雄得很,她骑上一只光马(没有马鞍),手上拿着两支枪,东西各放一枪,人家讲她能打双枪,就是这样来的。她把敌人引开,敌人顺着打枪的方向拼命追,她转了一圈,把敌人甩掉就不见了。
她是个有很高性情的女孩子,不是一般性的。像我们这种参加革命都是一般性的。她这种革命彻底、完全,为了拯救队伍,宁可牺牲自己。
开慧外婆牺牲于1930年底,而此时毛贺婚姻已开始两年多了。应该说,在与开慧外婆失去联系,不知其生死存亡的七百多天里,外公对开慧外婆一直内疚于心,他甜蜜的婚姻因此也夹杂着些许苦涩。曾志在回忆录中有一段话,谈到自己在丈夫牺牲后,与另一男同志产生感情时的感受。虽然是从女性角度出发,但也可以表明当时革命者的思想状况。她这样写道:
当时,蔡协民调到郴州任第七师党代表,我调师党委办公室工作后,我们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虽说夏明震刚牺牲不久,我也因此感到不安。但当时认为,革命者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夫妻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了,哪还讲什么“三从四德”。对于一个共产党员,头脑中不该有旧的思想观念作怪,夫妻生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政治生命。人既然牺牲不能复生,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留在心中。'注10'
第一部分1929,离别井冈(5)
从象山庵出来,我还去了外公在井冈山大井的故居。那里有一个奇特现象:在外公故居的桌上,一年四季总散落着香烟。据说,这是游客在为外公敬烟。而别处却没听说过有此现象。其实,有一个问题我也一直没有搞懂:外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莫非是从大井开始?
外公对此倒是谈过。他说:其实我最开始是不抽烟的。但是,南方潮热,蚊虫多,吸烟一来为了赶虫子;二来是敬别人,而自己又不好不抽。一来二去,烟瘾便越来越大了。
外公去的最后一个革命遗迹,便是黄洋界,那里最能说明井冈山险要的地形。
外公重上井冈山时这样回忆:“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与广东、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围五百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只有五条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向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也就意味着当年井冈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那里的路是由先后上山的袁文才、舅公和外婆,还有外公、朱德和陈毅等人带领大家一步步走出来的。据说这座方圆五百里的大山当时没有名字,只知道叫“大小五井”,上、下、大、中、小五口水井得名的五个村落。所谓井冈山,是朱毛红军在此打出名气后才逐渐叫开的。
随同外公上山的护士长后来回忆:当时外公在黄洋界纪念碑前一动不动地站着,也不说话,眼望远方。“山风比较凉。我为主席披上夹大衣时,他一点反应也没有。看来,主席陷入了沉思。”如此投入,如此忘我……
外公在黄洋界停留足足40分钟,过后一行直奔井冈山峰顶茨坪。茨坪已是灯火齐明,整个山城一片辉煌。
我们在黄洋界幸运地参观了“贺子珍生平展”。说幸运,是因为这场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的展览也像外婆那般命运坎坷,经历了试展、停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