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777-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的母亲。
初见王稼祥夫妇,外婆连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她情绪安定一些,开始慢慢诉说。朱仲丽医生为外婆做了仔细检查,完全否定了“精神分裂”的错误诊断。王稼祥进而提出:贺子珍不宜再回疯人院,应暂留莫斯科,等待国内指示,决定去留问题。至于她的女儿,当然要留在自己母亲身边,并随同母亲去留。
王稼祥还对朱仲丽说:我们必须把贺大姐带回祖国,无论是出于一个革命战友的阶级感情,还是考虑到她和孩子的境遇,必然关联到毛泽东同志,我们有责任为中央处理好这件事。朱仲丽医生则说:是不能再让她这么受苦了,一定要把她们母女接回去。她到底是毛主席的前妻啊!
王稼祥将我外婆母女的情况用电报发回国内,详细地向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我外公毛泽东做了报告,并请示是否由他们夫妇将我外婆母女带回国内。不久,外公亲自复电:“完全同意”。
1949年春天,中共中央将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朱仲丽随王稼祥从东北到河北参加这次会议。她当面向外公传递了外婆已回到国内东北的消息。
949年初春3月,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此时三大战役都已胜利结束,红旗已插满长江以北的大半国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胜利指日可待。
王稼祥携夫人朱仲丽从东北前来参加会议。到达这个小山村后,他们首先看望主席。在他们分别的三年间,在见到外公时,他们兴奋地连话也说不出来。王稼祥一定会想起1931年那张合影:顾作霖、朱德、邓发、项英、任弼时、毛泽东、王稼祥
在那幅合影上的七人中,顾作霖于1934年长征出发前病逝,项英于1941年“皖南事变”中牺牲,邓发于1946年“四•;八空难”中丧生。活到今天的,只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一年后在北京病逝)和王稼祥四人了。此时,他们都在西柏坡,参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这次见面中,毛主席和王稼祥讨论了未来的国家定都问题。王稼祥认为北京是首都的合适之选。那里紧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主席含笑点头。
在他们结束谈话后,朱仲丽突然想起两件事,就直接向我外公说了出来。说完后,她对自己刚才在外公夫妇面前的脱口而出又有些后悔。对于当年的情景,晚年的她这样回忆道:'注3'
“主席,我在莫斯科见到了岸青,而且常在一块儿吃饭。”
“啊!他长得怎样了?读书好吗?”毛主席微笑着问。
“长的真像你啊!又高又大。学习也不错。”我停了一下,又说:“还有,贺子珍已经回到东北哈尔滨了。”
“她的身体怎么样了?”毛主席心情沉重地问。
我轻松地说:“身体还不错,没有发疯。娇娇满口俄语,不会讲中国话,长的也像你。我们把她们一块带回来的。”
毛主席频频点头。
第二部分1949年,守望天津(3)
1974年,王稼祥逝世(罗荣桓已于1963年逝世)。此后不久,朱仲丽到上海看望过外婆。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外婆沉默许久,两人相对无语。后来,外婆叹了口气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在北京,我只能在上海。要不是你们把我救出来,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注3]
外婆带着妈妈从苏联回到中国东北哈尔滨不久,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嫂子、我的舅婆李立英。
舅婆本是带小平姨来吉林通化休养的。外婆从老战友罗荣桓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兴奋地想立刻就去通化。考虑到她的身份和安全因素,在罗荣桓和东北铁路局长黄逸峰安排下,姑嫂终于在哈尔滨会面。2002年在福州,舅婆向我是这样讲述的(括号中是我加的注释):
第一次见……是1948年。我以前也没见过你奶奶(东梅从小称外婆为奶奶)。你奶奶发了一个电报,称我为嫂子,要我去哈尔滨。我当时向组织上反映了,说我不去,我不认识她,我没有见过(当时对外婆有许多传闻,使舅婆有所顾忌)。组织上说:你代表贺敏学同志也应该去。我听说她身体不好,我同她讲什么呢?他们说:有关毛主席的事,你没必要谈。她讲多少,你听多少。我说可以。他们说你一定要去,一个是机会难得,(她)到中国来。
就这样,我带着小平,带着一个警卫员。警卫员给我们两个烧饭吃,他给我扛了一条被子。为什么要扛被子呢?是因为不扛被子,火车上没地方睡。老百姓也很困难,那个时候只知道到哈尔滨,到哪里也不知道,在什么部门,在什么单位也不知道。大家都说贺子珍名气那么大,你一定要去看她。组织上既然这样肯定地要求,我就去了。小平当时是四、五岁。
哈尔滨我只认识一个铁路局长黄逸峰。贺子珍打电报给萧华,转李立英,知道嫂子已经到东北来了。因为空袭很厉害,小平当时只能睡在我身上。小平穿一件比较好的外套,被人家偷了。到哈尔滨以后,我们就打听黄逸峰。
黄逸峰夫妇陪我吃了一点早饭,就到贺子珍那里去。她一看见我,以为我是你舅公的大女儿,带个小孩子,还以为是小女儿。经黄逸峰介绍说这是你的嫂子。我才24岁,我19岁多生小平。她看了我很久很久,笑着对我说:我以为你是我哥哥的大女儿(舅婆比舅公小十六岁)。小平长得比较粗糙,脸比较黑红,又胖,我又很瘦,所以像姐妹两个。
就这样,我们谈了很多很多。她总问她哥哥。他们(指组织上)说:她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但是不要引导她说到毛主席那里去,不要探听这个消息。因为我们不知道她离开主席以后生活得怎样。
她问哥哥的情况相当详细。我就对她讲,她哥哥身上还有子弹,一颗在腿上,一颗在腰上--腿上的子弹是拱起来的一颗步枪子弹;腰上的一颗,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在肚子里。没有开刀,当时也没有这个条件。贺子珍问:“那为什么还没有做手术呢?”她说:我在你身上了解到了哥哥的情况,以前都不知道。
贺子珍听后,一定要我叫贺敏学过海来动手术,这里的情况相当稳定。她说:这里能开(即开刀,下同),就到这里开;这里不能开,哪怕就是到苏联,也要开。我只有这个哥哥,现在只有兄妹三个人,原来五、六个兄弟姐妹都牺牲了。
我懂得这种思念之情,兄妹之情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我就对她讲:“现在是战争时期,他不容易过来。以后条件好一些,他会想办法治的。”贺子珍坚决不同意,她说我同你到政委那里去。我拗不过她,只好和大姐去,于是就带着小平一起去。
外婆给外公发电报,要求把舅公接来治伤,然后外公复电――这是1939年外婆收到外公那封信后,两人第一次恢复联系。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嫂子,咱们走,到罗荣桓政委那里去,请他帮个忙,给老毛发个电报。”外婆说着就拉着舅婆到了罗荣桓那里。在井冈山老战友面前,外婆不用客气。她说:“罗政委,今天我们来你这里,有一件事,请你帮忙。”“请谈,不要客气,子珍同志。”罗荣桓说。
“我起草了一份给毛主席的电报,请求让我哥哥来东北手术治疗战伤。”外婆随手将那份起草好的电报递给罗荣桓。罗荣桓接过电报看了看,说:“好的,好的,我让电台立即发出,请你放心。”
隔了一天,罗荣桓来电话,叫贺子珍去看电报。贺子珍非常高兴,邀着李立英来到罗荣桓处。罗荣桓叫秘书将电报内容念给贺子珍听:
子珍,来电收悉。华东战局紧张,急需敏学在职就位。现在无法前来治疗,以后有机会考虑。
毛泽东
外婆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听后她没有吭气,好久她才对嫂嫂说:“毛主席的意见是对的,哥哥的伤病过段时间再治疗吧。”舅婆告诉我:“这个电报现在还在辽宁省(档案馆)”。她通过这件事,对外婆的性格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注5'
舅婆也是第一次见到我的妈妈,她这样告诉我:
当时你妈妈娇娇大概只有十一、二岁,到中国来读小学,在苏联时已经读中学了,讲的是苏联话(俄语),我一点都不懂,你奶奶就翻译给我听。你奶奶让她叫我舅妈,她说:“不,不,阿姨”。她妈妈说:“不对,应该叫舅妈。在中国应该还分舅妈、阿姨,不是像外国人,都统称阿姨。”
你妈妈长得瘦小,长得很白,完全是个外国孩子,一点都不会同我们讲话,只会同贺子珍讲话,全部都是苏联话(俄语)。我们两个人讲话的时候,她在旁边听。
在东北期间,罗荣桓一如既往地给外婆提供了很多帮助。除了常去他家串门之外,外婆还会去林彪家和蔡畅家。妈妈就曾在外婆的相册中见过一张小男孩虎头虎脑的照片――他就是小名“老虎”的林彪之子林立果。舅婆回忆道:
这个时候林彪在哈尔滨,你奶奶一定要带我去看林彪。我开始不愿意去,我不认识他。她说:不认识就认识一下。于是就跟着她到林彪那里去。
林彪看见小平长得胖,脸红扑扑的,很粗糙,长得很好。他说:“你给她吃什么?”我说给她吃玉米粥,我们过海的人全部都吃玉米。当时罗荣桓是政委,林彪是司令员。
当时我看见林彪的两个孩子,一个林立果,一个林立衡。男孩子还很小,抱在手上。林立果比较小,女儿林立衡比较大,比小平小两三岁。
舅婆继续回忆道:
主席来电之后,她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