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足救世主-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加看重小牛们的迅速成长,因为他们才是球队和中国足球的未来。
  在队里现在剩下的这些球员当中,徐指导最看好的还是因为年龄太小、发育又晚而只能先从替补打起的武球王,认为他是唯一可能起到去年高军的战术作用的球员。事实上,在几次替补出场中,武球王也大都能够利用自己出色的速度灵巧和门前感觉获得不错的射门机会,只是他的射术和心态跟高军的差距太大,所以东方队暂时还不能以他为核心恢复去年的战术。而武球王本人被叫来接电话后,他更是直接向高军哭诉道,“球迷都叫我‘武飞机’!”
  高军一听这个绰号,登时就笑喷了,他记得当年是告林因为老是射失必进球而被安上过类似的绰号,最后越骂越有心理负担、最后射门变得越来越差,想不到这个时空该绰号竟然会按在射术还算可以的武球王身上。细想一下,要怪也只能怪他踢的是高军的位置,场上职责和战术要求都差不多,球迷很自然地就会拿他跟高军来比,参照物太强了、自然就显得他射门奇差。
  不过话说回来,武球王这个年纪就在中超和亚冠上场,也实在是太早了点,他现在还没满15岁,而且还是程度很严重的晚发育,就算这个时空因为营养和训练都做得更好而没有历史上那样夸张,也仍然比国内同龄球员的平均发育状况晚了一年左右,而高军在“赶上生长效应”之后,发育一直都是偏早将近一年的,这一进一出就是两年差距,对年轻球员来说那已经非常明显了。何况武球王14岁时就开始在中超上场,这个难度也未免太大了点,就算是高军,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不过是在踢中乙啊!
  武球王本就对自己的外号耿耿于怀,电话中听到高军的笑声后登时就委屈得哭了起来,高军连忙安慰这个小师弟道,“诶,你别哭呀,球迷们这样说你其实也说明他们对你抱有很高的期望,否则他们才不管你呢!你想想啊,中超射门不如你的球员多了去了,为什么只有你得了一个这样的外号?”
  小孩子果然好哄,武球王听高军这么一说,很快就转嗔为喜了。但之后高军跟徐指导谈起武球王的时候,语气则明显严肃了许多,虽然顾着长辈的面子,不好说得太直接,但话中还是隐隐地指出徐指导让武球王这么早就成为队里的主力替补有些“揠苗助长”。
  徐根保倒是没有因此生气,但他却表示自己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国内青少年足球的正式比赛实在太少了,预备队的比赛又因为胜负不重要而毫无锻炼价值,不让武球王提前打中超的话,怕他因为比赛经验太少而耽误了,而且这不光是徐根保一个人的看法,崇明基地的外籍青训教练也这么看。
  不过徐指导没有告诉高军的是,让武球王提前打中超只是人家提出的次优方案,最优方案还是直接将其送到国外有青训传统的几个世界顶级青训营去,虽然欧洲青训模式淘汰率极高,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国小球员来说并不合适,但武球王他不是普通的人才,而是中国足坛十年不遇的天才,即使在欧洲俱乐部也肯定是要重点培养的,那几位外籍青训教练都相信他一定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是早就将武球王当成孙子一样疼爱的徐指导怎么也不放心他小小年纪就一个人去国外闯荡,何况就算天赋足够,还有语言关和文化关要过,武球王并不是高军那样少年老成的性格,因此徐指导怎么也不能放心。(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青训新思路

  ps:  感谢书友“小齐文明奇迹”和“野象弹波”的打赏,继续求月票和推荐票
  而高军听后却还是难免担心小师弟在联赛中受伤废掉、或者因为比赛中太多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可是徐指导所言也确是事实,这该怎么办呢?一时间无话可说的高军放下电话后开始在自己的记忆中苦苦寻找,看看有没有类似的例子,结果想到一个特点上并不适合作为武球王模板的球员后,却意外地获得了启发。。。。。。
  “都说我们的小球员是因为比赛踢得太少才成不了才,但是青训的路子并非只有一条,世界足球的历史上也有少年时期刻意不打比赛而培养成功的例子,也许这才是小武这种晚发育球员的正确青训路线。。。。。。”,高军长出一口气道,而他想起的这个球员正是未来韩国90后新星中的第一人孙兴民。。。。。。
  孙兴民的父亲孙雄政在韩国足坛的训练方式比较另类,大部分韩国教练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时大都会走传统培养模式“练体能、强化意识”的路子,很少有教练如孙政雄一般对于“锻炼技术”如此的积极。而对于自己的儿子孙兴民,孙雄政更是将这个思路贯彻到了极致,在孙兴民8岁至15岁期间,他没有踢过任何一场正式的比赛,每天只训练小孙6个小时左右的足球基本功。后来正是靠着这样培养出来的过硬基本功,孙兴民加盟汉堡队后很快就一飞冲天,成为当时亚洲足坛最耀眼的新星之一。
  武球王现在踢中超的不利因素都在于他那过于年轻、而且还晚发育的瘦小体型,但是磨练技术却不会受到身体条件的局限,孙雄政独创的这种青训路线简直可以说是为武球王量身定做的一样,甚至他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么合适。
  当高军将这个思路告诉徐指导后。青训经验已经十分丰富的徐根保顿时眼前一亮,而且对武球王更加了解的他还知道这个小孩虽然学技术特别快、但是忘得也快,徐根保为了保护武球王、不准他在成年队的比赛和一线队的训练中盘带过人之后,这小子当初让其眼前一亮的盘带技术很快就停滞不前了、甚至还隐隐有些退步,或许还非得以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勤学苦练、将那些技术彻底变成身体的本能才行。。。。。。
  在小孩身上尝试这种全新的青训方式,有必要向他的家长说明一下。好在出于对徐根保的信任,武球王的父母并没有表示反对。倒是崇明基地的那些外籍青训教练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太走极端了,到时候就算球员基本功能够练到极致,不会用到比赛当中也是没有意义的。不过训练基本功并不需要教导者本身有多么厉害的技术底子(孙兴民的父亲孙雄政在踢球时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球员),即使那些外国人不愿帮忙,徐根保和他的几个老伙计自己也能干得起来,所以这样一点反对声并没有阻止武球王改变自己的成长路线。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武球王远离了比赛。也停掉了所有的战术演练,而将腾出来的时间全都用于死抠细节、将那些自认为早就练熟了的基本技术每个动作都拆开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千锤百炼。这个过程非常地枯燥无聊,但徐根保之所以愿意尝试,就是深知这个小家伙远比看上去更加耐得住寂寞。不过,这种新的青训方式是厚积薄发的思路,在武球王技术细节充分完善后重新参加全队合练和正式比赛之前,到底取得了多少效果,谁都说不清。好在武球王还很年轻,区区两年时间。没什么等不起的。。。。。。
  德累斯顿迪纳摩队打败科特布斯队提前冲甲后,比起中国的球迷,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德累斯顿球迷更是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欣喜若狂,在电视转播中主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之后,德累斯顿的市民纷纷自发走上街头狂欢,总人数竟然超过了10万(历史上重回乙级联赛的时候。德累斯顿都有超过3万人上街。),要知道德累斯顿市区的总人口也才50万不到,从中不难看出德累斯顿的球迷现在是如何地狂喜,也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居民对足球这项运动有多么热爱。
  当德累斯顿全队从客场凯旋归来之后,德累斯顿市又组织了一次参加人数超过10万的全城大狂欢。在此之后,女市长奥罗茨不但给德累斯顿迪纳摩队举办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庆功会,还在市议会通过提案后代表德累斯顿市授予了高军、孔卡和诺伊尔这三位核心球员和主教练斯塔诺“荣誉市民”称号。
  而作为一个忠实的德累斯顿球迷和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这位女市长在此之前,就以私人身份请这几位以及俱乐部主席扬森。鲁迪吃饭,德国菜虽然不便拿出来待客,但还有法国大餐可选,毕竟德法之间论距离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两个相邻省份。。。。。。
  宴会上宾主双方相谈甚欢,奥罗茨甚至表态会竭力说服市议会拨款修建一座世界级的足球场和同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训练基地供给德累斯顿迪纳摩队使用,前提是德累斯顿下赛季能够在德甲站稳脚跟,这可将俱乐部主席扬森。鲁迪高兴坏了(教练和队员则相对平静得多,毕竟等到新球场建成的时候,他们几个估计都已经不在这支球队了。。。。。。)。
  不过细想一下,德累斯顿也的确是该新建一座大型足球场了,作为德国东部除了首都柏林之外规模最大、经济也最发达、而且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居然只有两个万人以上容量的球场,而且规模还都不算大,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更重要的是,德累斯顿本赛季的平均上座率就达到了23000多人,下半赛季进入冲甲关键阶段后更是场场爆满,下赛季进入德甲之后,上座率肯定更高,就算是老球场扩建到计划中的32000人容量,应该也会是场场爆满,而如果德累斯顿能够打出好成绩,那就更是坐不下了。
  以奥罗茨的想法,新建的这座球场将会全部都是坐席,而且会配备地热系统和全封闭顶棚,而更加完善的设施将会提高票价,相应地降低上座率,估算下来应该36000人容量的规模就差不多够用了,毕竟德累斯顿全市也就50万人口,而且富裕程度也比不过西部的大城市。
  德累斯顿迪纳摩俱乐部的主席扬森。鲁迪对这样的方案已经相当满意,但高军却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像德累斯顿这样的中心城市,球迷来源并不仅仅局限于市内,萨克森州就咱们一支德甲球队,之下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