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足救世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六章 武汉帮

  而且崇明足球基地87年龄组中有实力的太少,下面的梯队虽然好苗子多一些,但年龄更小,不说别的,光是体能问题就根本没法解决。为此,当过多年俱乐部主教练的高军首先想到了引援,成名球员的引进自有徐指导想办法,但对于国内的小牛,还有谁比身为穿越者、还当过国家队主教练的高军更熟悉吗?
  由于挖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来年的乙级联赛,所以高军将寻找的重点放在了86-88年龄段,要求不但得有潜力,还得有实力,能够至少胜任明年打中乙时的替补才行,当然这也因为基地的后面几个梯队好苗子较多,并不需要从外面引进太多人才。
  因为高军一直表现得“少年老成”,徐根保对他相当放心,所以居然没有派人跟他一起上路,这倒是省了高军不少麻烦,也让他开始得陇望蜀地想道,“不知道再过一两年,师傅能不能同意我出国找人。。。。。。”
  高军的目标主要是他当年执教国家队时队内的几个武汉籍球员,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武汉足球注重技术,因此融入崇明基地以地面渗透为主的战术体系较为容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那几位国家队的重要成员此时都不太如意,甚至正处于困境之中,这时出手将他们挖到崇明基地来,既能帮助他们提前走出困境,花费又相对小得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既然要挖武汉的球员,高军首先去的自然是武汉,目标是将来国足的一号国门曾城以及在大伤之前一度达到亚洲顶级水准的左后卫容昊(ps:这个时期球员转会还是实行的摘牌制,国内的职业球员不能自由转会,不过还没进入成年队的青少年球员是可以私下交易的。),此时两人都在甲a球队武汉黄鹤楼的青年队中,但是两人都不受球队重视,因此高军说服他们并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尤其是高军向他们许诺会推荐两人进入国少队参加次年的世少赛之后,渴望成名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
  不过两人的待遇还是有所不同的,曾城吃亏在门将位置的特殊性,再大胆的俱乐部也不敢让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16岁少年刚进队就出任主力门将,因此暂时只能从替补做起,不过徐指导联系引进的那位主力门将虽然水平很高(相对乙级联赛来说),但是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过来后一两年内就会退役,到时候曾城正好接班,总比继续留在上面还有两位门将的武汉队完全看不到希望要好得多。。。。。。
  而少年老成的容昊则得到了主力位置的保证,这令他兴奋不已,一向鬼主意极多的容昊甚至还想出办法骗武汉黄鹤楼主动跟他解了约(主要还是因为不受重视),这样一来崇明基地不花一分钱就将这个历史上一度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可惜同样被伤病毁了,余海是连续的两次大伤,而他则是不连续的3次大伤。)的左后卫给签了下来。而曾城虽然相对老实得多,但因为他现在年纪太小,又不是武汉黄鹤楼俱乐部重点培养的球员,因此崇明基地只出了5万人民币的培养费,就将这个日后的国门成功签下。
  签下容昊之后,高军装作不经意地请他推荐几个人才,容昊果然如他所料地推荐了自己的“发小”——邓卓祥,高军按照他的指点来到广东名峰足校,见到了此时还在踢边后卫的邓卓祥。
  客观地说,此时邓卓祥踢边后卫的水平还可以,但他直到成年之后身体依然瘦弱,而且与其他球员的差距会比现在更大,甚至连小时候还可以的速度也变得偏慢,体能也不算好,就不再适合打边后卫的位置了。
  历史上后来邓卓祥是改打边前卫取得了成功才开始出名,而在高军执教的国家队里,他又被安排到了最适合他的位置——组织型前腰,由此一跃成为了当时国足的组织核心。
  不过,即便邓卓祥后来因为自己的迟钝和俱乐部的失职导致重伤的事情姑且不谈,在他最春风得意的那段时间,当时的高军也早早发现了他的最大弱点,那就是相对于他十分开阔的视野和极快的出球速度,邓卓祥的传球精度却不怎么样,同时他虽然小腿爆发力极强,所以射门十分有力,但是运动战中的射门精度却不怎么样,这两个矛盾直接限制了他在国家队的发挥,至于对抗差之类的问题,虽然也是短处,但在高洪当时的战术体系下,倒都是有办法克服的。
  在高军看来,邓卓祥的技术之所以有那么大的瑕疵,完全是因为在最涨技术的年龄段踢了错误的位置,导致最重要的几项技术缺乏足够的训练所致。虽然历史上改位置后依然成长为世界级球员的例子有很多,但是组织中场对技术的要求是最高的,因此若不能从小锤炼相应的技术,以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必然有限。而且小邓的身体素质很差,这就意味着他的技术必须比正常的要求更高才行。。。。。。
  所以很早的时候,高军就想要将小邓这位自己当年最喜爱(主要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而且小邓训练非常刻苦。)的弟子收到手边认真调教,只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条件而一直拖到了今天。不过高军相信还来得及,只要从现在开始反复锤炼邓卓祥的各种进攻技术,再持续通过合理的营养与科学的锻炼尽可能地增强其体质,小邓一定会比历史上的发展好得多。此外,东方队历史上虽然出过两位任意球高手,却没有一个是左脚将,因此邓卓祥这位未来的“金左脚”加盟,对于球队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本来身体素质就差,而且又并未改过年龄,所以邓卓祥在广东名峰足校的表现并不怎么出色(历史上能进88国少完全是因为竞争小,当时参加遴选的总人数才100多,踢后卫的比例又小,选不上才奇怪。。。。。。)。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广东名峰足校的开价并不高,只要5万块钱的培养费就肯放人。他们同时还推荐了有着天才少年之称的周熠,但是70万元的开价实在太贵,而且高军知道此人后来的成就远不能与邓卓祥相提并论,自然不会花这个冤枉钱。。。。。。


第十七章 两大强援

  刚刚改变位置的邓卓祥需要时间适应,加之年龄较小,暂时还没有表现出他的价值,而徐根保当年在经历过国奥队的失败后再也看不上邓卓祥这种只有“花拳绣腿”的纯技术型球员,只是不想伤高军的自尊才没有当面说出来。但光是容昊一人的表现,就令徐根保认可了高军这次“处女球探”的表现,他们二人与曾城再加上更早入队的武汉籍球员蒿骏敏,组成了基地内的“武汉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军还利用这段时间查访了一下本时空“自己”的情况,结果发现这个时空的高洪早在幼年就夭折了,父母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如今连外孙都有了,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知道这些情况后,高军虽然一度有些失落,但也多少有些轻松,“既然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幸福,那么我也应该放下过去,开始我自己新的生活了。。。。。。”
  话说就在高军挖小牛的时候,徐根保这位老板也没有闲着,除了作好参加乙级联赛的各项准备之外,他还积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挖来了两位即使在甲a都有竞争力的名将,使得队伍组建后不至于全靠“小鬼当家”。
  其中最为关键也最令人意外的引援莫过于大名鼎鼎的范将军,这件事说起来也有很大的运气因素,2003年范将军从苏格兰超级联赛回国,开始了球员向教练的转型。他打算先从母队沪花队开始,做球员兼助理教练,如果不行,上海中远队则是备选。但是,这两支球队全都拒绝了范将军,愿意接纳他的只有几支乙级队,而且他还得从助理教练当起,这自然令范将军这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以来培养出的第一位亚洲足球先生十分郁闷。不过这也只能怪他自己,谁叫他当年无论是在场上场下给人留下的都是有勇无谋的形象,有谁相信这样的家伙能够当好教练呢?
  好在身为范将军足球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恩师,徐根保及时地向他伸出了援手,“小范啊,如果不嫌徐教练(徐指导在昔日弟子前都是如此自称,很有前30年的感觉。)这里钱少,过来帮我带一年小囡吧。”
  一心想着当教练的范将军来到基地看了一下师弟们的训练之后立刻就同意了,尽管区区30万的年薪相对于他的实力而言实在很低(注1)。
  范将军虽然直到后来也没成为一个好教练,但判断球员实力的眼光还是有的,他敏锐地看出这些球员虽然年纪普遍还小,但其中有六七位已经达到了至少甲b替补的水平,而那个师傅赞不绝口的高军若是只论技术和意识,即使与范将军斗了十几年的郝大炮也有所不及,纵然现在身体还弱,在低水平的乙级联赛也几乎不可能有人防得住他。如果再有自己坐镇后防和稳定军心,这支球队冲甲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前途怎么看都比之前和范将军联系过的几支乙级球队好得多,然而一贯粗线条的范将军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世少赛与中乙的赛程冲突。。。。。。
  不管如何,范将军的到来对于这支新组建的童子军帮助极大,虽然表面来看他已经年满34周岁了,但是他那bt的身体素质在国内依然罕有人及,范将军之前打算退役主要是他自己想做教练了,而不是他已经老得不能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大部分中国球员一样,范将军在足协注册时登记的年龄也是改过的,但与其他人不同,范将军的年龄不是改小,而是改大了(据说是因为他身体太强,觉得欺负小朋友没意思,就改大了两岁直接参加成年人的比赛。。。。。。),事实上他是1971年出生的,现在才32岁,正是中后卫的黄金年龄。
  虽然因为自律性远不如宿敌郝大炮,又已经停了一段时间没有训练和比赛,范将军现在的状态下降得很厉害,但以他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比赛经验,对现在这支严重缺乏经验的童子军来说,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