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889-娃哈哈方法-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开办企业的人都垮了,他们要么没有发现机会,要么没能抓住机会。只有少数人敏锐地发现了机会,并且及时而恰当地利用了这样的机会。他们总是比别人先知先觉。而市场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奖赏。平庸者和失败者会疑惑:凭什么是他们而不是我?凭什么是小学毕业的他,农民出身的他,而不是大学毕业的我?我们只好说,那些农民、小学毕业的企业家确实没有文化,但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仿佛《星球大战》中的绝地武士身上的“大能”有高有低一样,他们身上的企业家精神“浓度”比较高,因此,他们成功了。
宗庆后的成功经历,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小部分敢干敢冲的人的典型成功史。宗庆后也不否认由校办工厂办事员到经理的这段经历是自己成功的一个最不可缺少的基础,这段时间教会了他怎样去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显见也成功地利用好了这种“中国特色”。我们敬佩宗庆后一路走来的能力和坚毅,但同时我们也明白这种成功包括了很多能力和坚毅以外的东西。谁抓住了这些机会,谁就可能成功。在谈及谁是自己最崇拜的人时,宗庆后曾坦言说是邓小平:
肯定是邓小平。应该说邓小平把我也解放了,没有邓小平,我绝对不会有今天。
我创业的时候是代销冰棒,代销汽水,我记得有一天有个店要一箱冰棒,那时候一箱的冰棒零售价只有4块钱,我一箱冰棒就赚了几毛钱,我还是专门给人家送过去,现在创业跟我们那时候又不一样,现在你要靠几分钱创业,不太可能,我也很幸运当时有这么一个机遇。
但宗庆后也并不认为他的成功是偶然的:
娃哈哈的成功不是偶然,这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借助国家的政策,给我的机会和环境,再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有了今天的事业。应该说我很幸运。
我们那一代人实际上机会很好,因为机会太多了,几乎做什么都能成功。可是有很多人依然被淘汰了,现在留下来的不多。
现在老是有人问我,为什么娃哈哈能坚持到现在?
我只能回答,是赚钱的本能教会我生存下来。这并不是说凡是有企业家本能的人都能做好,但是做好的那些人一定有一种东西、一种精神,使自己能得以生存。
他们是在竞争不充分的阶段,最先抓住了巨大的机会。其实,这里所加的限定,完全是多余的。即使在竞争已经充分、甚至充分得过分的时候,只要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就依然能够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否则,他们就不是好的企业家了。
如果一个社会要生存,如果它还是一个社会的话,就一定得有企业家,只有企业家能兴国,因为有了企业家,就有了制度创新的组织者,而有了比较进步的制度,知识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科教才可能兴国,虽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中国还没有出现。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说过:
在中国,很多人把企业家当成一种职业,这是误解,其实企业家是一种素质。
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著名企业家史玉柱对中国企业家也曾做出如此精辟的概括:“我们有四类企业,一类是‘草寇’,全靠血缘和义气维持,目的是单纯谋财;二类是‘军阀’,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但各有各的嫡系部队,很容易哗变;三类是‘正规军’,纪律严明,但缺少更远大的目标,源于老百姓回归老百姓;还有一类以宏大理想为支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样的企业才能办成超大集团”。
而宗庆后则属于史玉柱所说的第四类:
我认为企业家首先要为社会创造财富。现在很多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每个人对财富的看法也不一样。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有了财富自己也吃不了多少,用不了多少,到最后实际上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数字,所以还是要拿去再投资,再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我很赞同吴敬琏教授的那句话,你要努力争取创造社会利润以外的超额利润,你通过技术改造,通过先进的改革把成本降下来,你能创造比人家更多的利润,这就是超额利润,这些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又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我想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主要是看这一点。
中国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他们身上,铭刻着中国制度特有的符号,散发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气息。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社会有什么推动作用?与宗庆后同时代的企业家们,几乎有着同样一致的认识。
郭广昌(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做企业就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也要为自己、为员工创造价值。不要认为你所做的这一切为社会做了,社会就理解你,如果这样认为一定会头破血流。我做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自己修行成一个企业家,把荣辱放在一边,以进取的精神做理智的决策,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合作伙伴。
郑永刚(杉杉集团董事长):企业家是经济动物,只要有效益的地方,他就会产生激情。当然,他也拥有社会责任感。同时,我觉得他就是要有冒险的精神。这就是企业。
张醒生(亚信科技公司CEO):人的基本特征有一致性,企业家也好,经济学家也好,理论学家也好,他成功的基本要素有三点:第一,敢想。敢想是任何创新的基本源泉,如果张瑞敏在海尔豪华漂亮的工业园区只是想到海尔的一亩三分地,而没想到海尔走出去,自然没有今天的海尔模式;第二,企业家仅仅有敢想的精神不够,还要敢说。把我们的理念、目标、心胸、想法说出来,实际是在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第三,最关键的是要敢干。敢想、敢说、敢干,这是毛泽东时代号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三敢精神”,我把它拉回到现在企业的环境中做一次老生常谈,也算老话新说。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许多企业家都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这些是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履行的责任。如果谈企业家精神,应该说它有什么不同点。我认为,企业家与其他人的不同点是偏执。执著还不能说明问题,偏执里面包括执著,别人认为不可以,他却认为可以,不但要把组织能力变成可能,而且还要盈利。
宗庆后经常用一句话这样勉励自己:你站在多高的台阶上,你就会成为有多高认识的人。这实际是一个人的眼界问题。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大,他的胸怀就有多大,他的事业也就有多大。这是永远也不会变的真理。
第一章 舍我其谁娃哈哈红旗
2003年12月,世界上最著名的咨询公司之一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尔·斯特恩,来到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二层多功能厅,发表他关于“企业竞争战略”的演讲。
在谈到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时,卡尔·斯特恩谈到:
我的建议是,一个人(企业家)应该像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感受各种经历。
做专才,养家糊口容易,成就事业难。
几乎没有CEO是因为专业技能而成功的。相反,他们之所以能当上CEO,领导企业前进,得益于他们良好的商业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来自对类型的辨别,而对类型的辨别能力来自于一个人所拥有的宽广的视野。
如果要让全中国几十万个农村鸡毛小店的柜台上都摆上你的产品,这需要一个企业家怎样的视野?
如果要让东西纵横上万里、南北温差50℃,人口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中国台湾地区的52倍的一个辽阔的大市场中,每一个人都曾买过你的产品,这需要一个企业家怎样的视野?
常常有经营者作这样的设想: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买一件我的商品,它就卖疯了。在过去的20年里,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娃哈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敢于和任何企业竞争。我们也想,通过几年的努力,真正成为世界的娃哈哈,积累完资金、实力后,再打到国际市场上,要把这个世界做足。
对于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来说,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甚至,有时他的话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跨国公司有的时候是狼,但也有的时候他们是纸老虎!
谁敢说这样的话?只有宗庆后敢。
宗庆后说这个话是意有所指的。就在2001年,他的“老对手”——乐百氏前任老总何伯权被乐百氏的大股东法国达能赶下了总经理的宝座。而在同样被达能控股的娃哈哈,“他们连权力的把儿都没摸过”,“投资都要讲回报的,如果你做比他自己做挣钱多,他当然愿意让你干”,宗庆后说得明白。
一个经典的商人,是可以挖掘出许多值得回味的元素的,商场如战场,胜者或败者都能够博得一些启示或教训,从1987年到2004年,宗庆后率领娃哈哈先后转战于保健品市场、儿童果奶市场、纯净水市场、碳酸饮料市场、童装市场、牛奶市场、功能饮料市场……他的对手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曾经创造过商业奇迹的著名公司:太阳神、乐百氏、健力宝、农夫山泉、旭日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康师傅、统一等等,没有一个不是重量级的。在十几年的创业中,宗庆后以独创“宗氏兵法”纵横于天下,对手有的倒下、有的还在追赶、有的围追堵截,而娃哈哈依然成为这个行业强大的领导者之一。
“我是一名企业家。”
宗庆后一直强调自己这一点。人们也更多地称呼宗庆后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