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鹿鼎做王爷-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天宝看后大为满意,这人修建的何园比自己的伯爵府还要豪华,精美,真不愧扬州第一园之称。当下吩咐吴三带着亲兵和五位护法都住入园中。其余将官率领部分官兵,分驻附近官舍民房,大部留在城外驻扎。

其时扬州繁华,甲于天下。

唐时便已有“十里珠帘,二十四桥风月”之说。到得清初,淮盐集散于斯,更是兴旺。据史籍所载,明末扬州府属共三十七万五千余丁(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明清之际,扬州惨遭清兵屠戮,顺治三年只剩九千三百二十丁,但到康熙六年,又增至三十九万七千九百余丁,不但元气已完全恢复,且更胜于昔日。

第一零九章扬州(二)

(十月一日要到了,联通3G的宣传、活动等事情太多了,所以这几日没更,往大家见谅。等3号放假了每天多更弥补大家)

次日清晨,扬州城中大小官员排班到钦差行辕来参见张天宝。

张天宝接见后,宣读圣旨。康熙上谕上的字,张天宝倒是认得,但上谕的意思却是只懂得一点,照本宣科的读完圣旨倒也没错一字。

众官员听得皇帝下旨豁免扬州府所属各县三年钱粮,还要抚恤开国时兵灾灾户的孤寡,兴建赎罪碑对清初入关杀戳的百姓、将士赔罪,无不大呼万岁,叩谢皇恩浩荡。

张天宝宣旨完毕,笑着道:“众位大人,兄弟出京之时,皇上吩咐,江苏一省出产殷富,可是近年来吏治松驰,兵备也不整饬,命兄弟好好查察整顿。皇上对扬州百姓这么爱惜,咱们居官的,该当尽心竭力,报答圣恩才是。”

文武百官齐声称是,不由得都暗暗发愁,这位大人不能当作一般的大人对待,这位可是天子面前第一红人,得罪了这位大人等于是在自杀。

官样文章做过后,自有当地官员去择地兴建赎罪碑,编造应恤灾户名册,差人前赴四乡,宣谕皇上豁免钱粮的德音和赎罪碑的事情。这些事情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妥,这段时候,张天宝就到处微服巡视,见百姓对朝廷兴办这几件事基本上都感恩戴德,称颂康熙圣明,心下也微微安心,一点点的好处就能让这些百姓如此感激不已,可见那个时代的百姓只要能吃上一口饭,哪里会起来造反,民心淳朴啊!

这段时间,那总督、巡抚设宴,布政司、按察司设宴、诸道设宴邀请,自是陈列方丈,罗列珍馐,极尽豪奢,张天宝自是吃的愉快,心中却暗思后世哪些个当官吃的哪里比的上现在自己吃的,这些可都是纯天然的啊。

这些日子里张天宝都想去丽春院接这个世界的母亲,只是酬酢无虚,始终不得其便,加上康熙的交代的事情还未办完只好忍耐。

他可不在乎这个世界的母亲在扬州做妓女的事情被人说来说去。

娘就是娘,不管出身是什么,都血脉相连,如果不风风光光把母亲接回京享福,那就是大大的不孝,自己心里也会深深的不安,何况自己占了人家儿子的身体,这个母亲是非认不可,谁参他就让他参去,他张天宝做一个儿子该做的事情还怕这些么。

又过得数日,这一日是扬州府知府吴之荣设宴,邀请张天宝。

张天宝心中冷冷一笑,就应允了,心里却盘算该怎么把这厮捉了去给双儿。

在说吴之荣这厮善于逢迎,听的张天宝答应赴宴,便命人搭了一个花棚,又命高手匠人以不去皮的松树搭成,树上枝叶一仍如旧,棚内桌椅皆用天然树石,棚内种满花木青草,再以竹节引水,流转棚周,淙淙有声,端的是极见巧思,饮宴其间,便如是置身山野一般,比之富贵人家雕梁玉砌的华堂,又是别有一般风味。

张天宝心里早就对吴之荣的脑袋有意思,对这构思巧妙的花棚自是冷淡,只面无表情淡淡的瞅了一眼。

吴之荣见张天宝很冷淡,只道一番心血,全然白用了,不由得脸色十分尴尬。

张天宝见众宾客早就肃立恭候,招呼了便即就座。那两江总督与张天宝应酬了几日,已回江宁治所。江苏省巡抚、布政司等的治所在苏州,这时都留在扬州,陪伴钦差大臣。其余宾客不是名士,便是有功名顶戴的盐商。

扬州的筵席十分考究繁富,单是酒席之前的茶果细点,便有数十种之多,张天宝也不客气拈起一块桂花松子糕轻嚼一口,顿觉这糕点香甜酥软、入口即化,便对江苏省巡抚笑道:“这糕点不错,比宫里的要好吃。”

江苏省巡抚大喜,道:“大人既然喜欢,卑职以后让人专为大人多做些。”

张天宝哈哈一笑道:“我回京了可就吃不到了哦。”

吴之荣忙谄媚的笑道:“大人不必担心,大人回京后卑职让人快马送到京城府上去就是。”

张天宝不置可否的笑笑道:“不知这快马送到京城去要花费多少钱财?可能要普通百姓人家半年的用度吧。此事就此作罢,劳民伤财的事情还是少做。”

那江苏省巡抚等人都对吴之荣抢先巴结张天宝心中不满,此事张天宝落了吴之荣的脸面,顿时个个心中高兴,小样,让你插嘴巴结,这下被大人奚落了吧,活该。

吴之荣听完张天宝此话,心中不安起来,看来大人对我不满啊,这可怎么办呢。

众人喝了一会茶,日影渐渐西斜。

日光照在花棚外数千株芍药之上,璀灿华美,真如织锦一般,张天宝也是看的心中赞美不已。

这时那巡抚马佑见张天宝目不转睛的看花,就笑道:“天宝大人,听大人口音,似乎也在淮扬一带住过的。淮扬水土厚,因此既出人才,也产好花。”众官只知钦差是正黄旗满洲人,那巡抚马佑这几日听张天宝说话,言语间似乎有扬州口音,于是乘机捧他一捧。

张天宝微微一笑道:“马大人说的不错,我正是在扬州出生的,所以在此地是住过的。”

众江苏官员一听纷纷愣住,都没想到钦差大人在扬州住过。

张天宝端起茶杯小喝一口道:“算来我也算是半个扬州人,不过此事说来话长,等有机会了在与各位大人道明。”

众人听的张天宝此话,心中都是大喜,这钦差大人自己说是半个扬州人,那肯定就是,以后可算是找到靠山了,顿时对张天宝更加亲热起来。这年头往上爬靠的就是同乡、同年和宗族。

众人又聊了会便撤茶斟酒,张天宝此时站起来,顺手摘了朵芍药,凑到鼻前闻闻,开口道:“这是什么花,如此好闻、好看。”

那知府吴之荣忙道:“大人,这花做芍药,《本草纲目》中是有的,说道功能去瘀活血。既然大人喜欢,那大人回京之时,卑职派人将这里的芍药花都掘了,请大人带回京城去种养。”

众官一听此话,心中都暗骂吴之荣卑鄙无耻,为了迎逢上官,竟要毁去扬州的美景。

张天宝想想也不错,把自己府中装点此花,那苏荃、双儿诸女肯定会喜欢。随即笑道:“吴大人办事干练,好得很,好得很。”

吴之荣听的张天宝此时才夸奖,心中大喜,忙请安说道:“卑职谢大人夸奖。”

众官员听后无不满脸忧色,谁敢去让张天宝收回成命呢,互望一眼,各暗自摇头叹息,看来这扬州芍药要完了。

第一一零章都是华夏之后

(国家六十岁生日,台湾这儿子也该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了吧)

那张天宝要把扬州芍药都移到京城自己府中,可急坏了一干扬州官员,个个愁眉苦脸的,心中叹息以后扬州要少一景了。

这时那布政司慕天颜走出花棚,布政司又名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长官为布政使;官品为从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自是精干才能的人来担当。

这慕天颜来到芍药丛中,摘了一朵碗口大的芍药花,回入座中,双手呈给张天宝,笑道:“请大人将这朵花戴在帽上,卑职有个故事说给大人听。”

张天宝笑了一笑,便接过花来,只见那朵芍药瓣作深红,每一瓣花瓣拦腰有一条黄线,甚是娇艳,便依言插在帽上,看这慕天颜有何话说。

慕天颜见张天宝戴上花便道:“恭喜大人。这芍药有个名称,叫作‘金带围’,乃是十分罕有的名种。古书上记载得有,见到这‘金带围’的,日后会做宰相。”

张天宝听的哈哈一笑道:“哪有这么准?我可是大字不识几个,离那宰相可差的远,我看慕大人以后可是宰相之才啊,我差的远,差的远。”说毕摆摆手。

众官员见张天宝好不掩饰的当众说出自己读书少,可见心胸宽广,对自己等人也不避嫌,足见亲近之意,神态间对张天宝更加亲近了几分。

慕天颜听的张天宝称赞自己,只微微一笑接着说道:“这故事出于北宋年间。那时韩魏公韩琦镇守扬州,就在这的芍药圃中,忽有一株芍药开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红,腰有金线,便是这金带围了。这种芍药从所未有,极是珍异。下属禀报上去,韩魏公驾临观赏,十分喜欢,见花有四朵,便想再请三位客人,一同赏花。”

张天宝‘哦’了一声,然后从帽上将花取下再看,果觉红黄相映,分外灿烂。那一条金色横纹,更是百花所无,心中暗暗叫奇。后世的他哪有功夫去赏花,所以对花是一窍不通。

慕天颜又道:“那时在扬州有两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学见识之人。韩魏公心想,花有四朵,人只三个,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请一个人罢,名望却又配不上。正在踌躇,忽有一人来拜,却是陈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韩魏公大喜,次日在这芍药圃前大宴,将四朵金带围摘了下来,每人头上簪了一朵。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这四人后来都做了宰相。”

张天宝听的有趣,点头笑道:“这倒是巧了。这四位先贤,可都是天下有名的才子,当宰相自是轻松,我可是比不上。”

慕天颜笑道:“那也不然。北宋年间,讲究读书人做宰相。我大清以马上得天下,皇上最看重的,却是有勇有谋的像大人这般的栋梁之才。”

张天宝听到慕天颜奉承自己,只淡淡一笑,目光看着手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