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菩提大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从仁钦登巴仁波切获得。之後色昂生咖仁波切获得整个道炬的传承,他传授时以背诵方式为我作详细解释,不需论典。总之,当初道炬论的传承是非常珍贵的。 
  先讲法源清净。西藏的传承上师,为使我们明了法脉清净,最究竟的依据,必须远溯自释迦世尊,才算法源清净。 

(摄颂) 
俱只圆妙所生身 满无边众希愿语 如实观见尽所知 释迦尊前稽首礼 

  礼敬导师释迦牟尼佛。以导师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因,礼敬佛的身功德;以成佛之果的果功德礼敬佛的语功德;佛的意性质,尽一切遍知,是佛的智慧。以佛的身语意,因、果、性质三种功德礼敬。「圆妙所生身」,必须同类的因说明佛陀身功德,并非无因生,而且要圆妙的同类因,经过无量劫的积聚成就。 
  「满无边众希愿语」,成佛的原因是为一切有情,能够得到永恒的安乐,解除一切痛苦。众生的痛苦要断除,必须对事物的实际认识,才能去除错误颠倒的执著。佛陀以慈悲心开导众生,何者是实际情况,何者是事物的真正性质,让众生了知,断除了颠倒执著。因为众生根器不同,佛随顺众生和希求而说。佛陀度众有时亦显现神通:以身所变化的神通,以语变化的神通,以意所变化神通三种。佛陀身可变亿万相度众,但主要的以语业,满足无量众生的愿望。以方便说众生根器可分声闻、缘觉、大乘三类;以见解(宗见)来说,可分为毗婆沙、经部、唯识、中观。 
  释迦世尊说法,从历上来看,主要是三转法轮:第一次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是整个佛法的基础,非常重要的。第二次在灵鹫山转无性法轮,是针对灭谛为使众生彻底了知灭谛的性质,再次说明无自性的内涵,说了般若经,这是显示而已。般若经分直接明显的深义空性,以及间接暗示的整个道次第。无论是资量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每个道次第的增长,必须具空性的智慧。慈尊所著现观庄严论,最主要阐明般若经中未明显的、间接暗示的涵义,即成佛之道。第三次在鹿母堂说的如来藏经,这是慈尊所著的相续本母最主要依据经典。相续本母最主要说明了解空性的意识的心法,假使好好串习它,善的方面熏习,它的功德可伸延到无限,内心的功德是水无止境的。对心法作整个诠释,这同密教有密切关系。我们内心本是个唯明唯知的体性,如来藏经中也说到。龙树菩萨的中观理聚六论与般若经有关,法界赞与如来藏经有关。 
  「如实观见尽所知」。全部清楚的以现量观见到,如所有性(胜义)及尽所有性(世俗)万法。因为断了所知障(佛的智功德),以现量见到一切法性。 

是无等师最胜子 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 礼阿逸多及妙音 

  顶礼慈尊菩萨及文殊师利菩萨,顶礼本尊相,不是凡夫的肉身,是清净光明的本尊之相,以这样观修顶礼。慈尊和文殊菩萨是代表方便及智慧,是二车轨的开派师。 

如极难量胜者教 造释密意瞻部严 名称遍扬於三地 我礼龙猛无著足 
摄二大车善传流 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 敬礼持彼燃灯智 

  顶礼龙树菩萨,是深见(智慧)的开派师;无著菩萨是广行(方便)的开派师。龙树菩萨是佛陀涅槃後四百年诞生,无著菩萨是佛涅槃後九百年诞生;佛涅槃後龙树菩萨未生之前,这四百年间是谁接了智慧之棒?有很多人疑惑;以共同的说法,继承佛陀传承有七尊阿罗汉,代代相传。以不共的说法,佛陀涅槃之後,这二大车轨的传承,个别传予弥勒菩萨及文殊菩萨,再传无著及龙树。如以佛陀传记来说,佛陀降生成为王子悉达多,最後在菩提伽耶成佛,未成佛前是菩萨。如以相续本母所说,佛陀在兜率天时已成佛,在无动摇的法身中,现起了报身、化身,此说是佛陀十二相示现(八相成道,加上习艺、成婚出游、苦行、坐菩提树下)从兜率天一直到涅槃,不是一部份归类於菩萨,一部份归类於佛,原本已成佛。说法是佛的化身,化身由报身变化的,报身由法身的法性中现起,法身是由去除俱生原始清净的污垢的清净法身而来的。佛陀的四身:报身、化身、智慧法身、自性法身。 
  一般人以历史来看,似乎佛陀未说大乘经典;在龙树菩萨时代,很多人就提大乘非佛说的疑问,为了反驳此说,龙树菩萨曾在宝鬘论(实行王正论)中提到;而且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内也反驳此说。很多人在原始教典中未看到大乘的内涵,就否定的说:大乘非佛说。假使我们了知佛陀的四身功德,可知第二次转法轮,是针对业清净者说。佛陀说密续时,是现示比丘相,说无上瑜伽时,示现的是坛城本尊的相,为业非常清净者说。佛陀可显示坛城本尊的清净相,为少数业清净说法,涅槃之後当然也有这种相存在。要了解详细的含意,首先要好好的学习佛陀四身的性质。 
  宗大师是阿底峡尊者涅槃後三百年诞生,他在修行时,可以亲眼见到尊者听闻教授。这表示我们凡夫所见到,是极有限的,这种情形实无法解释的。凡夫看到人死了之後,一切都不存在。别说宗大师,在这一代我所认识精进修习的朋友,确实见到奇异的清净法相,例如本尊或释迦世尊等。那我们又何必怀疑释迦世尊与龙树菩萨等之间的如何衔接呢?假使我们了解佛陀确有四身,即使佛陀在我们凡夫中示现涅槃,但他的智慧法身是水远存在的,只有与他有缘业清净的众生一定可以见到。阿底峡尊者诞生在孟加拉,在西藏的史料中记载,他坐了十八月的船到苏门答腊,依止金洲大师,而得到修持菩提心广行派的传承。在佛教中研究空性的论师,称为深见派;有些主要讲求修行,讲求戒律,称为广行派。当初的传承是分开的,尊者得到二种传承,融合一体。也就是阿底峡尊者之後,所传承的都以深见与广行教授的。阿底峡尊者弟子获得传承有三:一是依大论典研究学习的,称迦当学论者。二是以修行为主的,称为迦当修行者。三是针对一部论修学,称为迦当口诀者。其实传承是一致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精进的态度不同。这三种尊者传给他的心子仲登巴,仲登巴後才行这三种传承。迦当学论者的继承者是博多瓦,再传给霞若瓦;霞若瓦大师确是位不只学问渊博,而且很有成就;他把口诀传给巴曹大译师,就是第一次翻译月称的入中论,这部论非常深奥,内容很广泛,巴曹译後给霞若瓦大师看,他非常欢喜、赞叹,同时指点许多缺漏地方,当时根本未有藏文入中论,後来巴曹译师核对梵文版,确有缺漏了重要地方,正如霞若瓦所说,因此巴曹对霞若瓦刻骨铭心,从心深处生起极大的信心及敬心。有次霞若瓦在讲经,有人供养甘蔗等,他将甘蔗掷向空中说:把这些供养给巴曹大译师。後来的学者非常赞叹这些大译师,具有极大勇气及成就,这不是轻易的文字上翻译而巴。西藏许多专家学者,写了很多论典及佛学的诠释,非常丰富。宗大师曾在金鬘疏中赞叹的说:「印度大师未曾著作的论典,西藏人写出来。」 
  「敬礼持彼燃灯智」。燃灯智是阿底峡尊者,他的道炬论文字虽不多,但内涵非常广,主要依据现观庄严论所说:资粮道需五种条件,一、信心,是信三宝(皈依)、深信业果、信上师(依止善知识)。二、精进。三、思惟。四、止观。五、智慧,是性空的道理,在道炬论最後部份。 

遍视无央佛语目 贤种趋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 敬礼此诸善知识 
瞻部善巧尽顶严 遍众称美胜妙幢 龙猛无著二法流 菩提道次善传承 

  宗大敬礼迦当派三种传承上师,他们的智慧如同佛的智慧眼,遍知一切,以方便的悲心为众生开导。迦当派有位上师开玩笑地说:当我说道炬论时,所有经典都颤抖著,年老长者之心亦同。此表示他说得太好之意。宗大师所作菩提道次第论典,最主要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他在作此论时说:遍摄佛语扼要,以及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尊者阿底峡道炬论的涵义,心意非常勇猛的写,希望具善根者好好用功。 
  无论是格鲁、噶举、宁玛、萨迦,取名为菩提道次第广论,或是菩提道次第等等,修持的内容都是一致的,依据印度大论典而来的;如宁玛的有些口诀,主要依损噶玛的显教的基础。 

    六、正法殊胜 

成满群生希愿语 教授伏藏如权王 无数经续汇归流 吉祥教乘大海藏 

  说到法的殊胜,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依众生的根器,满足众生所希求的心愿。教授如同宝藏中的国王,无数显密经典也含盖在道次第中,吉祥的教授如同大海一样,具有以下四种殊胜。 

证知诸圣教无违 经典无馀为教授 易获圣者深密意 剧愚恶崖获救免 

  了解菩提道次第,才知圣教无违。所有的经典都如口诀,应用于日常生活及修行上。 
  圣教无违殊胜。读大小乘经典,似是有些不同之处,如显密经典也有些不同。因为众生根器是无边的,为了圆满他们的根器,为了圆满三士道相应的众生,须有他们相应的法,才能圆满他们的愿,所以说法为众生而说。纵然文字有些差别,但修行时并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假使我们了解整个三士道的次第,需要修行的内涵,了解文字虽不同,其实不相违。不知圣教无违,就有诤议。当初西藏有持律清净的戒师们,轻视密教的瑜伽行者;学习密教的瑜伽行者,轻视持律清净的戒师,互相轻蔑。 
  了解圣教无违,进而了解经典无馀为教授的意义。一位上根者,他能了解整个佛法的架构,自然会应用佛所说的每句话,每种教授,不会想这个教授可用,那个不能用;不了解佛法的内含,可能认为那些无法用在修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