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5年第3期-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过农历八月,在上海正是天高气爽的秋日,傍晚后凉爽的秋风已经有凉凉的锋芒,那些秋天的傍晚,她和杨志在家门口马路散步,在邻居眼里是一对甜蜜的小夫妻。他们住在西区永嘉路一带,虽然是一间狭小的亭子间,但门口的马路树影婆娑,行人稀少,旧洋房藏在弄堂里,与闹市咫尺之遥,那正是她赋闲在家的八十年代初,“文革”结束五年,他们也结婚五年,仍然不想生孩子,最初当然是为蓝妮保住舞蹈的青春,后来是为杨志前途未明的出国路,他有同行在香港探亲时遇上新加坡交响乐团去那里招人,轻而易举便考上了。于是杨志准备跟随同行脚印,去新加坡乐团谋职,诱人的前景是,那里拿年薪,一年薪水以他当年的低工资也许一辈子都挣不到。 
  筹措担保费、准备录音带、收集关于他的乐团演出报道、以及音乐界知名前辈的推荐信,这在当时竟也是颇费周折,杨志本是个生性懒散随波逐流的上海弄堂男人,他在上海乐团坐乐队,无论如何也是一份闲职,但蓝妮不肯让他闲下来,蓝妮已年近三十,她们是革命舞剧一代,经过艰苦奋斗和充满梦想的青年时代,八十年代的蓝妮陡然失去了人生目标,她的身体一度垮下来,她患上了心肌炎,频繁的早搏令她脸色苍白,她一时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杨志身上。 
  杨志是典型的上海丈夫,他告诉蓝妮他是为她出国,那时候,他可以为她做一切。他们就在傍晚的散步时分讨论他们的家庭大计,经过“文革”,他们习惯了在马路上讨论重大事情,隔墙有耳,他们狭小的亭子间只能谈论些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务。那些秋天的傍晚,蓝妮挽住杨志的胳膊,漫步在家门口的马路,细细讨论杨志出国路上可能面临的每一个障碍,蓝妮虚弱的身体开始有了活力,苍白的脸庞被希望照亮,她持续不断地给杨志打气,甚至对他发脾气, 
因为杨志的优柔寡断,他不舍得也不放心把蓝妮留在上海。 
  后来,在婚变的日子,这些傍晚也曾在蓝妮心头浮起,她感受到了人生充满讽刺的无常,心美的断言也曾是她的疑问,她经常问自己,如果不来新加坡,他们的婚姻是否得以保存,是否自己一手把杨志从庸常但也是平稳的上海弄堂生活推出去?是否动荡的异邦生活也造就了婚姻的动荡?总之,她是否在自食其果? 
  现在已是晚上八点,阳光消失了,夜幕降下之前,是一层薄薄的暮霭的纱幕,被薄暮罩住的景色和心情变得柔和。河边吹来的风仍是粘腻的,新加坡的潮湿比炎热更令人难以忍受,而且她是以如此恒常一成不变的潮湿炎热折磨你的神经,然而,无论气候有多么不尽如人意,十三年过去了,他们应该适应了,现在他们走在河边,已不再抱怨气候。 
  狭窄的新加坡河岸边是金融区的高楼,华丽的现代建筑,然而古老的码头仍然保留着,罗伯森码头,克拉码头,驳船码头,古旧的木板路,废弃的帆船,但那也是用古老风格包装的夜生活场所,比起金融区的豪华蓬勃,码头酒吧颓废迷狂。这时,驳船码头迎面扑来的音乐充满醉生梦死的激情,杨志有几分担忧地看看西西里,对蓝妮说,记得吗,刚来第一年我们来过,很奇怪保守的新加坡竟有这么开放的夜生活。 
  是,你马上关照我,这里不是我们来的地方,蓝妮站下来,定定地望住眼前的快乐情景,却有些不快乐,不可思议,这样一个释放热情及时行乐的地方他们只来过一次。如果预知出国后的生活是这么乏味毫无新意,她还有勇气来吗?她又开始问自己。 
  那时候我们一无所有,要在一个新地方起步,年纪却不小了,杨志以为蓝妮在责怪自己,辩解到,那时候我们都是一人打几份工,乐团之外还要教课,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我们来了两年就买房了,一起去的同事中就数我们的房子买得早。 
  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买了房子却失去最好的时光,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好时光呢?蓝妮这么问道却立刻缄口,这是开始吵架的引言,那几年忙着攒钱买房买了房又忙着还债,同时他们有了孩子,似乎是到了国外反让她看清了日常人生艰辛黯淡的本质,是她推着杨志去新加坡,她当时憧憬的生活好像不是这样,但应该怎么样她也不清楚。工作,买房,并没有错,可她为何这般压抑?—她过不来只为生存活着的日子,可是自从到了新加坡她几乎无法与杨志平静讨论关于他们的生活,一交谈就变成吵架。讽刺的是,他们搬到自己舶房子不久,杨志比她先找到新生活的动力,同乐团的长笛手追求他,他后来用蓝妮的话来回答她对他的指责,我们的夫妻生活不是已经行尸走肉了?我们不是已经互相麻木?现在,她对我有感觉,我很幸运,还有女人对我有感觉。说这句话时,杨志是恶狠狠的,蓝妮捂住耳朵,离婚是她提出来的,她叫他快快搬走,她先要顾及自己的自尊心,她不能容忍居然是杨志先背叛她。然后,直到和杨志离婚,她才算结结实实为生存活了一把,甚至,连埋怨的对象都不给她了。 
  蓝妮兀自走在前面,现在和杨志之间能交谈的也就是女儿的事了,关于过去不谈最明智,他们对自己都有许多悔恨,但一说出口,竟变成互相指责旷然而杨志现在被眼前醉生梦死的情景烦恼,他到底没有忍住他的担忧,他对蓝妮说,也许这里的气氛不太适合西西里,他们正好走过一家比较疯狂的酒吧,黑人乐队站在门口,强烈的节奏令过路的西方旅游者跟着摇摆起身体,一位穿露脐装的亚洲女子合着节奏扭臀摆腰,丰满的臀扭动得像在海浪中颠簸的岛屿,旁边的男人们兴奋了,他们撩起自己的T恤衫像女人一样在肚前打了个结,裸露出自己的肚脐眼,嘴里反复嚷嚷着,啊啊,夏天已经来了!夏天已经来了! 
  夏天?在新加坡听到夏天这个词竟有几分突兀,这里终年酷暑炎夏,所以反而不再有夏天的说法,夏天是相对于冬天相对于其他季节存在,它本是个最自然和欲望一般本质的词语,然而住在一个从年头到年尾高温不下的城市反而失去了夏天的感觉,“夏天”成了陌生的词语。蓝妮惊异地也有几分惊喜地看着这些也许是来自遥远的寒温国家的旅游者对于炎热的喜悦,颇有些心情复杂地感染着他们的与身体一般热的欲望热度。 
  转眼乌云遮住天空,雷声隆隆,由远至近,河的上空闪电激烈狂暴地将乌云撕开几道刺眼的。口子,霹雳声接二连三炸响在头顶,宛如兵临城下,一个驯服于文明秩序酌城市,却无时无刻不在经受大自然暴戾的巨变,没有比新加坡的气候更具有戏剧性的突变和威胁,这里的雷真是雷霆万钧,轰响着毁灭一切的力量,城市刹那间寂静无人,咸了空城。 
  河边餐桌一片狼藉,人们都朝街边的店内躲,蓝妮扯着西西里,西西里扯着她父亲,三人小跑成直线进了一家冰淇淋店。蓝妮为女儿要了一“船”冰淇淋,四五个颜色不同的冰奶球堆积在小小的船型的容器内,浓浓的巧克力酱像一层厚的泥浆盖住了冰淇淋的妖艳。蓝妮要了三个盘子三把叉子,当然一她只是象征性地尝一两口,为了满足西西里想要与父母共享的心愿。但杨志却把盘和叉推到一边,一边道,—样的冰淇淋,在驳船码头可是贵多子,有几分责备的意思,尽管是蓝妮付费,但杨志的节俭习惯,令他仍然不习惯在昂贵场所消费,虽然他如今住在洋房开着马赛地。 
  蓝妮摇头一笑几分无奈,想起刚来第一年她怀孕时,那是早期不知道启己有孕的日子,星期天与杨志去逛shopping mall,突然很想吃冰淇淋,杨志要把她带到坐落在商场地下室的小贩中心,她却走进二楼的咖啡室,杨志说咖啡室的冰淇淋比小贩中心贵几倍,但她一屁股坐在咖啡室软椅上再也不肯起身,那时候的她不仅嘴馋冰淇淋浓郁的奶香,还渴望咖啡室幽静放松的气氛。她点了一份“双球”,是要与杨志分享,但杨志把他的长柄小勺推到一边,执意不碰这份似乎不应该属于他们的冰淇淋,他说,我陪你吃就够了,我是不吃甜食的,你应该知道。他的潜台词是,我不会在这么贵的地方吃东西。蓝妮知道他节俭到吝啬,他心里不高兴但他克制了,蓝妮感到郁闷,以她当时的脾气,会赌气起身扭头而去。但是那一刻,她贪图面前这一份享受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她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把冰淇淋送进自己发烫的唇内,感受着冰凉的甜蜜被自身体温熔化的过程,从东亚到南亚,从海边城市到热带雨林,是的,尽管这是个更加现代化的城市,但其前身是茂密的雨林,潮湿炎热的雨林气候,终年宛如被热烘烘的雾气遮盖,蓝妮整日胸口发闷,四肢身体总是滚烫滚烫,甚至神志都有几分昏蒙,她和他都需要适应气候的时间和空间,他为何要苛刻自己和身边人呢? 
  当蓝妮确认自己怀孕时妊娠反应紧跟着出现,她吃不下任何东西包括甜食,更无法忍受新加坡气候,有一次竟在路上昏厥而被送至急救中心,她朝杨志撒气,时常会提起那次咖啡室的郁闷,令杨志后悔不已,但这反而使他们的关系有了阴影,事实上,他们后来关系的裂变绝不可能仅仅受这件事的影响,然而诸如此类的小小的不快乐却是在新加坡大量涌现,尤其是在周末,他们常去冷气充足的购物中心消磨时光,他们从匮乏的年代出来,需要消化琳琅满目的物质带给他们的刺激和物欲,经常是在这样的地方之间有了争执,后来,他们俩都想不起来是为何事争执,但周末行走在购物中心内那一份寂寥和飘零感却记忆犹新。特别是蓝妮,她惊骇地发现,不单是气候,她也无法适应这样一种风筝断线的人生,她不仅离开舞台,也离开苞蕾舞团这个职业圈子,不再被体制的苛刻规范束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