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路-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耻混蛋》最后呈现的效果是要黑暗、简单、清楚的。
墨菲想要的实际上是一种细致、简洁、略微阴暗的画面,他工作时希望看到一切,希望看到演员们做他们该做的事,不希望损害时机安排,因为时机安排对这部影片至关重要。
他上一部电影拍摄的是一部相当严肃的黑色电影,因此总有种拍摄的冲动,脑袋里面涌出来尝试某些东西,享受摄影机的乐趣、享受移动的乐趣。
但这不是《钢铁之躯》,拍摄《无耻混蛋》的过程中,墨菲不得不抑制这种冲动。
除此之外,墨菲在所有的工作当中,必须设法避免很多错误。
第一个要避免的,是不做任何无助于《无耻混蛋》的事情。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拍摄过程中,墨菲突然跳出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想法,或者想要尝试某种东西,但这种想法却不适合《无耻混蛋》,那么他必须立即抛开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僵化固执,恰恰相反,僵化固执也是错的。
在墨菲的认知里,《无耻混蛋》这部影片像一株植物,一旦撒播种子,它就开始生长,如果想要看它长成,他必须以相同的速度成长,必须考虑到各种变化,还必须敞开胸怀接受他人的观点。
作为一个导演,与编剧绝对不同,编剧写作时,独自一人待在房里,认为能够控制自己所写的一切,导演带着剧本来到片场,完全是另一码事了,导演要有控制权,需要其他人和整个团队的帮助来达到目的。
这一点任何一个导演必须理解、接受、重视,他们都要运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工作。
对于导演来说,坚定是一种品质,但不妥协肯定是个错误。
其次是导演在片场的权力很大,很可能会膨胀,认为自己知道关于电影的一切,不过这是笑话。
很多导演认为观众会喜欢某个人物,结果他们对他全然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另导演几乎不太在意的人物,导演认为他们将在某个时刻发笑,结果他们竟对导演从没觉得多逗趣的东西哈哈大笑……
这种情况,只要时常看电影的人都知道,实在太寻常不过了。
但正因如此,导演工作才会这么富有魔力、这么令人着迷、这么乐趣横生,如果墨菲认为自己知道关于电影的一切,早就不拍电影了。
墨菲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不但能为他带来金钱方面的收入,还能产生精神方面的享受,他乐于做这份工作,这既是他所擅长的事情,也是兴趣所在,每拍摄一部影片,都会深深的沉醉于其中。
哪怕是遇到困难,克服那些困难的过程,也能带领一种精神方面的愉悦。
比如在拍摄电影院中众多纳粹高官观影的场景时,由于考虑颁奖季冲奖的缘故,墨菲使用了35MM胶片,色调处理起来不再像数字镜头那么方便,为了减少后期制作的麻烦考虑,很多地方是采用了搭景和现场调光拍摄。
电影院的戏份黑暗压抑,要在弱光环境下拍摄,自然会遇到不少难题,墨菲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和大量的实验。
弱光拍摄往往需要不断尝试,找到最为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拍摄过程所需的时间一般较长,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必须的,墨菲带领剧组每天最少提前两小时到达现场,准备拍摄器材和布置灯光,同时在心中思考构图,用镜头来表达出他所想要的画面。
这种使用胶片的传统拍摄方式,极其耗时耗力,却是冲击颁奖季,而且能拿到比较好的结果必须的。
情况差不多的两部影片,学院会选择胶片还是数字,答案异常明显。
胶片拍摄虽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拍摄总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拍摄进入到后期的时候,墨菲遇到了使用胶片真正的大问题。(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超级对决
求月票和推荐票
“以你目前的拍摄效率和速度,二十世纪福克斯准备的35MM胶片数量恐怕不够。”
片场拍摄间隙,已经挑起剧组部分工作的盖尔加朵找到了墨菲,谈起了摄制组刚刚报上来的一个情况,“我联系了柯达在巴黎的经销商,但他们的库存不足。”
墨菲轻轻点了下头,说道,“你马上联系卡拉费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仓库里面应该还有存货,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空运过来。”
“我这就去做。”盖尔加朵准备离开,忽然想起一件事,提醒了墨菲一句,“我听到一些传闻,据说柯达近况不佳,随时都可能破产。”
“我知道了。”墨菲微微皱眉,说道,“去忙你的吧。”
柯达面临破产,对于所有喜欢使用胶片拍摄的导演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这家著名的胶片公司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境况不佳,数字技术的发展几乎把他们逼上悬崖,去年和今年的经济危机,想必也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即便不破产能过了这一关,恐怕也熬不了几年。
随后墨菲让盖尔加朵特意关注了一些这方面的新闻,毕竟柯达的情况,会关系到他以后的拍片选择。
根据盖尔加朵提供的资料,柯达公司暂时还能挺住,关系到整个电影行业的胶片生产也不会终止,而且柯达也与好莱坞六大公司达成了一份新的协议,将会继续为好莱坞提供优质的电影胶片,像昆汀塔伦蒂诺、大卫芬奇和雷德利斯科特等导演,仍然表示会以胶片拍摄自己接下来的作品。
媒体上面,还出现了“好莱坞大导携手拯救柯达电影胶卷”的新闻,推动好莱坞电影公司与柯达达成协议,保证生产及售卖一定数量的电影胶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胶片生产商,从2004年至今,柯达电影胶片的销量下滑了足足百分之九十二。
即便墨菲本身也经常使用胶片拍摄,但他很清楚,数字技术完全取代胶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剩余的只是时间问题。
尤其业内人士对几位好莱坞导演的努力并不太看好,表示这虽然能救得了柯达一时,但最终还是会被更加便捷的数字拍摄所取代,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年轻导演,胶片将会增加他们的拍摄成本,数字拍摄的方式比较适合。
当然,作为一个导演和电影爱好者,墨菲也不想看到电影胶片消失。
一股微弱的酸味,那是胶片的味道,一架能支起两个转盘的放映机,一本本圆圆的胶片盒,在一块白布的反射下,聚焦成光影……曾几何时,这就是墨菲对电影的所有记忆。
自从数字技术出现以来,胶片和数字技术孰优孰劣的争论就没停过,胶片的艳丽和数字的冷峻,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
数百年来,影像的世界一直是以胶片作为时间轴的,胶片见证了电影的发展史。但高速而先进的数字科技时代的到来,让那个手工放映、承载着无数温热回忆的胶片时代轰然崩塌。
坦白地讲,胶片的落寞是技术和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近几十年来,电影产业的每一次革新,都是由一系列好莱坞主导的行业标准催生的。35mm、每秒24格、宽银幕技术、3D……无不如此。
不过,好莱坞片商喜欢数字电影,并非因为它影像上优于胶片,而在于其物美价廉。
想想看,一部90分钟的电影,胶片长度差不多3000米,需要五六个拷贝,每个拷贝重约25公斤,要挨个的影院人工递送。而数字电影,一个加密数字硬盘甚至一个U盘就够了,足不出户,通过卫星就能直接传输交付给影院。
再算笔账,制作胶片拷贝的成本高达2000美元以上,但是一个数字拷贝也就几百美元,在此种考量下,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片商们会做出何种选择,也就不言而喻了。
只要技术的发展在继续,就总会有被淘汰的旧技术,但在一部分导演眼中,数字技术替代胶片本质上不是所谓进步,顶多是进步的幻象,他们认为胶片在色彩还原和饱和度依旧优于数字技术的时候,就被强行扫入博物馆和仓库,难免让人感到委屈。
剧组的胶片储存短缺的问题没有影响到拍摄,在盖尔加朵联系到卡拉费斯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动用了自己的库存储备,直接空运到巴黎足够的35MM胶片。
有二十世纪福克斯这样的大公司支持,像是筹备、拍摄和宣发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根本算不上问题。
如今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凭借一体化战略,成为了好莱坞的领头羊之一,这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向度。
一体化战略能够建立某种关联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协同作战作用,最终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新闻集团的传媒公司横跨广播、影视、报刊、出版社、因特网等,集团内各子公司拥有的优秀稿件统一调配,提供给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
横向方面,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通过收购扩张,拥有福克斯有线电视,福克斯电视和福克斯新闻,福克斯音乐和福克斯电影公司。
纵向竞争方面,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并不仅仅是电影制作,更拓展出许多电影营销业务,又进一步从电影业务扩展出根据电影中任务场景搭建的主题公园、电影的DVD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相关消费产品行业。
这些业务扩展使得企业的业务也更接近于最终的电影消费者。
像二十世纪福克斯这样广阔的平台是斯坦顿工作室完全无法比拟的,这种优势也不是短时间内建立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积累。
哪怕是个傻子也知道,这个年代成立一家新的电影公司,单凭拍摄一些优秀的电影,就想压下好莱坞六大,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那绝对不是痴人说梦。
那是精神有问题。
曾经的狮门影业凭借一系列大热电影短暂的辉煌过,似乎随时都会成为好莱坞第七大公司,但随后就陷入沉寂,也再次像外界显示出,好莱坞的新公司想要做到一线的地步,根本不是单单凭借电影就能够解决的。
随着二十世纪福克斯的35MM胶片空运到位,墨菲的剧组解决了最后的难题,拍摄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影片除了最后的影院爆炸戏外,基本不会有大场面,只要詹姆斯弗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