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国幕僚-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皇在一边看这就纳闷了,这几十万人在那儿干吗?真的又准备打苏联了?西伯利亚出兵,张鼓峰,诺门坎真的全忘了?就问东条了:“和苏联开战的目的是什么?”
  东条中将的回答让天皇目瞪口呆:“现在开始考虑”。
  既然天皇好像表示了不满,那就算了吧, 8月9日参谋本部决定演习结束,可是人家俄国人可没把这真看成是演习,哪怕西边再吃紧,远东军就是不抽一兵一卒,这一下大本营倒真没了戏。
  一直到希特勒兵临莫斯科城下,而朱可夫也判断出日本陆军不会进攻苏联时才率大军西上解莫斯科之围。
  这时候苏联远东军倒真有点兵力不足了,可是季节已经是11月了,关东军在11月无法作战。这时候皇军可是真下了决心了:明年,明天开春,1942年4月一准打苏联。
  说第二年开了春打俄国人去,可开了春打不了了,又出事了,这次是出在越南。要讲清楚这件事,还得从昭和陆军三大下克上事件的第三件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开始讲起。
  
  如果说昭和军阀们辛辛苦苦忙到现在还是刚把自己领进了棺材的话,那么这次可是开始在自己的棺材上钉钉子了。
  
  1940年6月17日法国投降,成立了维希政府。皇军们又开始做梦了。
  
  7.7卢沟桥事变以后,皇军陷入了中国抗战的泥沼。但是他们没有检讨自己,反而是怨天尤人,怪谁都不帮他们的忙:蒋介石不肯投降,共产党不肯停止抵抗,欧美不肯停止支援中国。如果欧美坐视旁观,中国人肯做顺民,事情不就成功了吗?
  
  所以法国投降以后,日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下可以切断法国的援华渠道了,赶快要求法属印度支那停止援助蒋介石。
  
  法国维希政府也答应了,陆军省就搞了一个“物资运输停止状况监视委员会”的组织来监视,委员长是西原一策少将(陆大34期军刀组)。
  
  这个委员会6月29日到了河内,30日和法属印度支那当局达成了不侵略协议。但是陆军内部就分成了两派:和平交涉派和武力进驻派。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富永恭次少将(陆大35期)和南支方面军参谋副长佐藤贤了大佐(陆大37期)就是死硬的武力进驻派。
  
  这个佐藤贤了可是个人物,1938年3月3日他在国会为《国家总动员法》作证时,被议员们的质问问火了,当时还只是陆军省军务局军务科国内班少佐班长(这头衔是不是太长了点?)的他居然对这议员大吼“黙れ!”(住嘴!)这就是有名的“黙れ事件”。而那位被他吼的不是别人,是政友会的退役陆军大佐宫协长吉。这位宫协大佐原来在陆军士官学校时,正是佐藤的教官!
  
  佐藤贤了在想什么呢?从他5月26日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了:“欧洲战局的发展使世界局势为之一变,考虑如何解决支那事变时一定要和世界局势结合起来。
  
  希特勒提倡的世界新秩序的建设在飞速进行,我们日本也要为了建设东亚新秩序,打倒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世界秩序而和德国人携起手来。现在德国人开始接收东亚的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了,日本再不出动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首先应该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兵力有南支军和二遣支就够了。”
  
  这里提到的“二遣支”是海军的第二遣支舰队。海军的意见还是和平交涉,二遣支的作战参谋大井笃中佐就表示不能相信希特勒:“应该还没有忘记《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吧?现在希特勒的势头是不错,但是他的势头是由于长期以来英美对德国绥靖政策而来,因此希特勒是在背叛,这样的人绝对不可相信”。
  
  这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陆海之争了,代表了日本陆军和海军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8月1日,外相松冈洋佑和法国驻日大使达成协议,在日本尊重法国主权和领土的基础上,法国向日本提供河内等三处机场,并同意日本驻兵3000人8月23日清晨6点钟从海防登陆。
  
  但是拿着这张协定到现场去的富永恭次却来了一个“下克上”,到底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屈服于原来就在现场的佐藤贤了的压力到现在都没查清楚。反正其结果是:23日零点,南宁作战后就一直驻扎在中越边界的第五师团(师团长中村明人中将(陆大34期军刀组))就从镇南关(现在的友谊关)越过了边界。在第五师团陆上越境的同时,陆军航空队空袭了海防市,炸死平民15人,炸伤18人。第五师团一路和法军展开了小规模冲突,一直持续到25日。
  
  这边停在海防港外的海军第二遣之舰队在听说第五师团没有任何命令和许可而私自越境开战,气的把原来要护卫上岸的陆军部队扔在海上自己回去了。这样陆军部队在没有任何海军护卫的情况下在海防登陆。
  
  这件事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超过了仅仅是无视国际条约的程度。从这次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开始,英美真正感到了切身危险。从而从只是援蒋的行动中开始走向正面对日本警告,这是太平洋战争的第一步。
  
  那么肇事者受到了什么处罚?处罚了几个不相关的人。南支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陆大26期军刀组)被解职,由后宫淳中将(陆大29期)接替。那个主张和平谈判的西原一策少将也被解职。参谋本部把冈田重一中佐(陆大41期),荒尾兴功中佐(陆大42期军刀组),高月堡少佐(陆大44期军刀组)这三位赶了出去,参谋次长泽田茂中将(陆大26期)也引咎辞职改由塚田攻中将(陆大26期)出任参谋次长。而首恶富永恭次和佐藤贤了怎么处理了呢?
  
  富永恭次被一时外放到东部方面军,可是马上却荣升陆军省次官了(1943年3月11日)。佐藤贤了则什么事没有,不久荣升陆军省军务局局长这一要职(1942年4月20日)。
  
  日本人评论富永恭次和佐藤贤了是“开辟了一条通向地狱的道路”,可就这两位开辟了通向地狱之路的家伙不受处罚反而升官就充分说明了日本陆军这时已经是到了癌症晚期了。只能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彻底毁灭。
  
  这是在“三国轴心”成立前一个月的事情。
  
  佐藤贤了战后听说被东京军事法庭指名为甲级战犯时说:“像我这样的小人物也是甲级战犯了?(当时他是第37师团中将师团长)太喜出望外了,像又晋升了一样”。后被判处终身监禁,56年被释放出狱,后来积极参加反对越战的活动,佐藤这一辈子好像就和越南有不解之缘。
  
  日军的进驻法属印度支那,逼得美国不得不亲自出手了。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四十六)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的珍珠港。所谓“不宣而战”,是指在日军对珍珠港空袭开始后,日本的宣战书才由日本驻日大使野田海军大将交给。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和美国开战,当时日美谈判是在谈些什么?谈判为什么会破裂,这都要从这次的日本陆军强行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开始讲起。
  
  当时的日军把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解释成是为了切断英美的“援蒋通路”,单纯从军事作战上来说,似乎也能解释的通。但美国并没有被日本人的表面说辞给忽悠住,美国认为日本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只不过是要进驻南部法属印度支那的前奏而已。
  
  为什么同为印度支那,这南部和北部就有这么大的区别?
  
  单纯地仅仅是进驻北部印度支那,也真是只能控制威胁缅甸,从而切断英美的援蒋通道。仅仅是这样,从军事学的观点,美国倒不是不可接受。毕竟美国当时并不想和日本发生正面冲突,怎么去说服美国国会帮本家大叔约翰牛的忙就够罗斯福总统头疼的了。更不用说去和日本打仗了,到底对美国选民说“巴黎”,“安特卫普”什么的还有人知道,“西贡”,“河内”是哪儿啊?人家是堂堂总统,又不是地理老师。
  
  但是如果日本控制了南部印度支那,事情可就完全不同了。以当时的军用飞机的能力,如果在南部印度支那拥有前进基地的话,就可以对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进行攻击。
  
  为什么日本要攻击荷属东印度呢?因为那里有石油。
  
  没有石油,就打不了现代战争。最早看到石油的战略意义的可能是英国的丘吉尔了。在他1911年当上大英帝国海军大臣,立即下令把所有军舰从烧煤改到烧油。从1912年到1914年花了三年时间,正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大战时英国的舰队比烧煤的德国舰队活动半径要大,速度要快,燃料补充时间要短的多。本来英国就是海上强国,再加上先进的军舰动力,打个基本上是大陆国家的德国就像玩似的。
  
  德国因为石油而输掉了战争,又因为输掉战争而丢掉了石油。一次大战前德国已经到手了的伊拉克石油权益不得不转让给法国,成为了“没有石油”的国家。1093年纳粹上台以后在解决战争机器的动力问题时只能采取开发液化煤炭生产“合成石油”。
  
  希特勒就对化学家们说过:“现在离开石油的经济是不能想象的,对于要求独立的德意志来说,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液化煤炭计划进行下去”。
  
  1939年9月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的时候,德国的合成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日产7万2千桶,占到了全德国石油供给量的46%。
  
  二次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军的攻势如电闪雷鸣一般,可以说十分华丽。但是进攻英国的计划受挫,使得仅仅依靠超出经济核算的合成石油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十分困难,这也是希特勒挥师向东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