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感精英-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博文叹了一口气,从随身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份文件。屈爱琳看了看确定是原件之后,孙士良将五亿的本票交还给了戴博文。
就在孙士良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戴博文沉吟了片刻后叫住了他:“士良……等等……我想见见雷先生。”
孙士良转过身对戴博文冷冷地说道:“你想见雷涛?有什么事吗,我可以转告的!”
“我……我想问雷先生借钱!”戴博文迟疑了好久之后才
孙士良听到这话之后笑了笑也没说话,他朝着坐在不远处的雷涛招了招手。雷涛早就知道戴博文肯定不甘心平白损失五亿,他猜到戴博文用那张借钱凭据要回五亿之后,肯定会有什么条件提出来。为了少些麻烦,他就一直在旁边等着。
孙士良招手之后,雷涛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士良,办完事了?我们可以走了!”
他若无其事地对孙士良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准备”和他们一起离开。这时戴博文站起来对雷涛唤了一声:“雷先生!”
“怎么?戴先生还有事?”雷涛转头看了他一眼。
戴博文迟疑着说道:“我想问雷先生借……借钱。”
“呵呵!借钱?”雷涛戏谑地看着戴博文说道,“我和戴先生可没什么交情,你凭什么问我借钱呢?你知道借钱都是需要抵押的,你又有什么可以抵押给我呢?”
对于戴博文的为人,雷涛很是不齿,虽然不想和他结怨,但也没那么容易就几句话就把钱还给他。
可让雷涛没有想到的是,戴博文竟然点着头说道:“我知道……我有抵押……雷先生,我可以把一件无价之宝抵押给您,只要您能借给我五亿。我……我会还钱的。”
雷涛刚刚无意中提到了“抵押”,那只不过是一句托辞,他就是不想那么容易就放过这个卑鄙小人。可没想到戴博文主动提出了可以用东西抵押,而且说那是一件无价之宝。这就让雷涛感到很好奇了。
不过他还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戴博文立刻提议到他的房间里去看那件“无价之宝”。
“那士良……你陪我去一趟吧,爱琳你先回去。”雷涛装作考虑了一下之后就答应了。
跟着戴博文回到他房间里的雷涛对那个所谓的无价之宝一开始并没什么期待。可当他见到那东西的时候,脸上却立刻浮现出了一丝困惑和凝重。
戴博文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楠木盒子。盒子外边是一个铝合金的手提箱。打开这个手提箱之后,雷涛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块明黄色的锦缎,在这锦缎上还有龙纹织锦的图案。虽然雷涛对于古玩珍宝不太懂,但他好歹也是南靖收藏协会的会员。他很清楚这种色泽的龙纹织锦代表着这里面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件属于皇室的珍宝。
打开了织锦包裹之后,取出了楠木盒子。这楠木盒子四四方方的,从外观上看,这盒子除了样子古色古香的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戴博文拨弄了一下那楠木盒子顶盖上的几块小木块,雷涛看着他的动作很小心翼翼,而这时他也明白了这个盒子应该就是古代的一种机关盒。
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暂且不论,看到这奇怪的盒子雷涛倒生出了几分好奇。是什么样的东西需要用这样的盒子装盛?
很快,他的好奇心就被震惊、困惑、不解取代了。
这盒子里盛着的是一枚印章。这可不是普通的印章,这是古代皇帝用的印玺,也被称为“玉玺”。当雷涛看到那玉玺的一角有一块黄澄澄金灿灿的黄金包裹着的时候,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传说。
这个传说在华夏可谓家喻户晓。而传说中的这件宝物,也就是公认的华夏第一国宝——传国玉玺和氏璧!
所谓“传国玉玺”在历史上不止一枚。但真正的传国玉玺却专指秦始皇在统一华夏后,下令镌造那枚皇帝玉玺,又称“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岐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钮,也有说是龙鱼凤鸟钮的。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据说,传国玉玺是用著名的绝世宝玉“和氏璧”制作。其实在华夏历史传说中,传国玉玺的名声可不及这制玺的材料“和氏璧”。“和氏璧”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所得,这和氏璧在没有被雕琢成传国玉玺之前就有着一系列的传奇故事。人们记得最清楚的恐怕就是“完璧归赵”了。
秦昭襄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完璧归赵……直到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和氏璧才最终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
和氏璧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可秦二世而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传国玉玺失落、重现、再次失落,有过好多传奇的经历,也不是所有天子都能够得到这“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的,所以后世不少君王又制作了很多它的替代品。而唯一能够证实这枚传国玉玺的特征就是这角上的金镶玉了。
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并将其珍藏在长乐宫。
西汉末,王莽篡权,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老太后感觉被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公元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曾遍寻传国玉玺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聊作安慰。这两方印玺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权的象征。不过,宋朝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发现传国玉玺的希望,在宋朝有许多发现传国玉玺的消息,但都未计入正史。而现在出现在戴博文手中的这枚玉玺的真伪也让雷涛一时无法判定了。
“戴先生,这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们都不用说了,这金镶玉的角就是它所代表的身份证明。至于这东西的真伪……”雷涛的话表示他已经知道了这东西就是所谓的“传国玉玺”。但这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却是他表示怀疑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 崖山所遗
虽然对于戴博文手中的这传国玉玺的真伪还存在疑虑。但雷涛也不能贸然断定这东西就是假的。
由于这枚玉玺的经历太过传奇,多次遗失又多次现世,而且每次现世之后总有人会考证现世的是真品,自然也有人考证那是仿造的赝品。如此忽隐忽现的结果就是这传国玉玺的真伪谁也说不清了。
雷涛接过这玉玺仔细的端详着,他看得非常仔细。特别是两处增刻的字迹,一处是曹丕在传国玺肩部增刻了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这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后,让工匠补刻上去的,以证明其接受禅让并非“篡汉”,显示其国统的合法性。当然,这样的举动在现在看来就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了。
另一处是后赵石勒灭了前赵,得到传国玉玺后,别出心裁的在玉玺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字,这和曹丕在上边刻字表示自己帝位合法性的小动作是一样的目的。
雷涛在这玉玺上已经找到了这两处在正史中有记载的增刻,位置、字体分毫不差。这就给这枚传国玉玺的真实性加了不少的分数。
历史上由于这枚玉玺多次失踪然后又多次重现,从历史典籍上来看一般来说,这传国玉玺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后唐李从珂手里,他亡国时带着玉玺登楼**。从那之后,传国玉玺至此下落不明。而后虽然曾经出现过不少声称找到了传国玉玺的人。但那些玉玺的真实性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例如后周郭威,遍寻传国玺不着,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一个农夫段义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怀疑它的真伪。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玺”被金兵掠走,随后便销声匿迹了。
明朝弘治十三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但当时明孝宗就认定这玉玺是假的。
清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献上了属员疏浚宝应河是所得玉玺。乾隆皇帝看着其古泽可爱,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但他又认定这是好事者仿刻的,便收藏在大内,当作玩物。而且还留下了“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这样的评语。
可以说从后唐废帝李从珂到宋代徽钦二帝以后,所有出现的传国玺真假都存在着疑问。甚至后来连真正的传国玺是否和氏璧所刻,都成了疑问了。真正的传国玺如今在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雷涛看着这真假难辨的传国玉玺,说实话的确是吃不准。他随即问道:“戴先生,这传国玉玺历代都有假冒伪作,你又拿什么证明它是真的呢?”
戴博文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是戴氏家族自崖山之后一直守护的秘密……”
接着他就讲述起戴家珍藏的这枚传国玉玺的来历来了。
崖山,在华夏人心中可以说是古代一次最惨烈的海战。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