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遇良夫-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贤妃闻言,方才的那一丝不安渐渐散去,低垂着眸子道:“父亲想请太后在登基大典上宣读皇上的遗诏,有太后娘娘亲读遗诏,百官群臣定然不会疑心此事,还请姨母成全。”
  徐太后略带萧瑟的脸颊挤出一丝笑意,她生出手,轻轻的抚过贤妃的脸颊,笑着问道:“琬儿,你多大了?”
  贤妃被徐太后的举动略略一惊,只低声道:“琬儿今年二十二了。”
  徐太后松开手笑笑,又带着慵懒靠坐在榻上,云淡风轻的开口道:“二十二就要做太后了,这一辈子很长,你可知道?”
  贤妃正欲从榻边起身,闻言却猛然一滞,良久没有开口,只是拿起了丢在一旁的美人锤,有意无意的为徐太后锤着腿。
  帝都的春天,妧媚多情,澄河岸边的桃花开了一成片,绿色的是柳,粉色的是桃,可究竟留得住谁,又有谁能逃过这场腥风血雨?
  那是赵明辰登基二十四年以来,一样毫无新意的早晨。他喝过了内侍送来的参汤,捋着龙须,坐在龙辇上前往太和殿早朝。他的心情很好,因为用不了多久,他最疼爱的儿子,就可以和常人一样,屹立在众人面前。
  早朝和往日一样,群臣各司其职,边关也没有最新的战报,安静的让赵明辰有些怀疑,大周的边关到底有没有在打仗?
  太监扯着嗓子喊道:“有事奏本、无事退朝。”大殿里像往常一样,传来悉悉索索的窃窃私语之声,过了片刻,众人无奏,赵明辰宣布退朝。
  这时候吕相却跟了上来,他身量高挑,所以在赵明辰的面前,总是刻意弯着腰、低着头。
  赵明辰坐上龙辇,笑道:“青舒不在,许久没有人配朕对弈一局,饶是手痒。”
  吕相笑道:“论棋艺,只怕也只有逸王殿下,能和皇上不相伯仲,老臣年纪大了,只怕不是皇上的对手。”
  赵明辰想起赵青舒,嘴角的笑意更甚,继续道:“青舒棋艺虽佳,但性格太过仁和,每每必胜之时,从不赶尽杀绝,本以为他会喜欢温柔婉约的大家闺秀,谁知……”他说到这里,终究觉得这件事是完美中的一丝不完美,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吕相点头弓腰道:“陛下仁德,自然子孙仁德,臣日前推举厉王,不过也是见他杀伐决断,颇有些先帝遗风,所以……”
  吕相是先帝提拔的重臣,对先帝想当推崇,听他这么说,赵明辰才放下了对他的成见道:“如今天下,虽算不上太平盛世,但毕竟不似开国之初,国库空虚、灾祸连年。厉王性格太过狠绝、朕最担心的是,他不能善待他的兄弟们。”赵明辰在这一点上做得则想当好,看如今闲散自得的恒王,便知一二。
  吕相闻言,也只是略略叹息,赵明辰下撵,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御书房,却见早有人背对珠帘,站在龙案之前。
  赵明辰一惊,左右的太监忙迎了上来道:“厉王殿下非要进来,奴才们拦不住啊。”此时元宝被赵明辰遣去服侍赵青舒,自己身边这几位太监,不过也就用的顺手,论起察言观色却实在没眼色的很。
  赵青铭见赵明辰入内,脸上顿时露出恭敬之色,但若是你观察仔细,就会发现他的唇瓣悄无声息的勾了勾,眼梢扫过吕相爷,说道:“大皇兄和三皇弟均不在帝都,儿臣特来父皇身边侍奉。”他的声调有些阴测测,任何人在做一件大逆不道且又刺激的事情时,总是忍不住兴奋的有些颤抖,赵青铭也不例外。
  赵明辰看着他,步入龙椅落座,冷笑道:“那你倒说说,你要怎么侍奉朕?”
  赵青铭的眼中却已有了杀机,他虽然低着头,但抬眸看着赵明辰道:“儿臣特意为父皇炖了一盅人参汤,父皇不如用一下?”他顿了顿,眼眸扫过龙案上的那一盅羹汤,笑道:“不过父皇在用之前,最好先立下遗诏,父皇最近身子不太硬朗,以免虚不受补。”
  赵青铭说每一句话都咬牙切齿,却全然不顾站在一旁的吕相。赵明辰笑了笑,顿时明白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负手道:“吕相以为如何。”
  那人垂眸站在一旁,不出只言片语。
  御书房一时有些冷清,阳光却从雕花的窗户中透了进来。赵明辰笑了笑,拿出空白的圣旨,蘸饱墨水。
  那是极有诱惑力的几行字,可任是谁,站的太远了,便看不见。赵青铭终于忍不住诱惑,起身至龙案前,低头看着那皇帝亲笔书写下的立储圣旨。
  他全身的血液沸腾了!他胸口的血液喷涌了!就在那一瞬,吕相拔出了悬在一旁的尚方宝剑,刺入了赵青铭的胸口。
  赵青铭喷出一口血水,眼神惊讶却再也说不出半个字。吕相手执剑柄,犀利的旋转,下一秒还鲜活的生命,就在这一弹一落之间陨逝了。
  赵明辰的手一抖,圣旨上出了赵青铭的血水外,又添了一朵墨花。
  吕相拿出手绢,轻轻擦拭着尚方宝剑,眉梢露出赞许之色:“尚方宝剑,果然无坚不摧。”仿佛根本没有把赵明辰此刻的惊愕放在眼里。他指尖染血的卷帕缓缓滑落,才慢慢扭头看着赵明辰道:“皇上,你信不信,如果我做皇帝,会比你更称职?”
  赵明辰忽然间却笑了,他丢开手中的御笔,靠坐在龙椅上,看着吕相道:“朕信,但是……你起码现在还当不了皇帝。”
  吕相的眸中冒出火光,似乎能吞噬一切,尚方宝剑被拭擦干净,铮……一声重归入鞘。
  吕相收回方才眸中的火光,一如方才进门时候的儒相,开口道:“厉王勾结禁军,意图谋反,吕相临危护驾,却不料皇上已是弥留之际,遂留下遗诏,传位于七皇子。”
  七皇子……赵明辰动了动脑子,终于想起来,贤妃替他生的皇儿,刚刚五个月大,正好排行老七。
  “你想要朕写遗诏吗?”赵明辰看着吕相,儒雅的鼻息渐渐浓重,阳光照在他苍白的脸上,唇瓣微微抖动。
  “你若不写,我也有办法,让七皇子名正言顺。”吕相冷着眼看他,压上赌局。
  “好,朕写。”赵明辰从龙椅上站起来,视线落在赵青铭已然灰白的脸侧,垂眸道:“让朕见徐太后一面,朕就写。”

  ☆、第六十八章

  徐太后自当上了太后,便再也没有去过御书房。先帝与她恩爱正浓的时候,这条路她曾经也走过无数遍。先帝驾崩时,她也不是没想过把自己的儿子推上帝位,但那时候吕相羽翼未丰,她们孤儿寡母,实在难有作为。
  二十多年过去了,徐太后觉得自己已经老了,那些原本很挠心挠肺的遗憾,似乎也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远去了。除了对徐家没能封侯拜相的遗憾之外,她似乎也开始懂得了满足。毕竟这样的宫闱,像她这样能寿终正寝的人,已是凤毛麟角。
  轿辇在御花园中穿梭而过,满眼的万紫千红,年纪越大就越发念旧,最近她老是做梦梦见先帝和自己一起在御花园扑蝶、在御书房红袖添香。她这一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从来没有做一件对不起先帝的事情,所以今天要做的这件事,是有些让她漠落的。
  赵明辰依旧坐在龙椅上,赵青铭的尸体已被人清理走,除了龙案上那还来不及擦去的血珠,御书房的一切都很安静。
  徐太后从帘外进来,冷冷的扫了一眼吕相,她嘴角微微勾起一丝赞许,那人会意,领着众人退出门外。
  沉重的宫门吱呀一声阖上,唯有阳光肆无忌惮的从缝隙中钻进来。徐太后斜斜的站在赵明辰面前,侧首垂眸,居高临下的问他:“听说你要见哀家?”
  赵明辰抬起头,看着这个大周最尊贵的女子,她已年过花甲,可看上去似乎比自己还年轻。她走路的时候昂首挺胸,九凤金钱玉步摇摇曳生辉,华贵到无以复加。
  “母后,儿臣要先走一步了。”他看着徐太后,脸上却没有多少悲戚。只是眼角越来越涩,忍不住要落泪:“先帝临终前,曾说母后是这后宫里最善良美好的女子,要儿臣一定要对您重孝厚待,如今儿臣要去见先帝了,也总算不负所托。”
  徐太后站的笔挺的身姿猛然晃了一晃,一时间竟然悲不自胜,保养得意的脸上滑下泪来,仓皇间开口道:“你总算有脸去见他,而我呢?”她呆呆的看着赵明辰,脸上带着笑意,终是垂下眉头道:“哀家已无路可走了。”
  赵明辰终于直起身子,重新蘸饱了墨水,开始草拟遗诏。御笔萧然,铁画银钩,方正端然的传国玉玺重重的落下,圣旨已成。
  沉默良久,他端起龙案上的那一盅已然凉透了的参汤,揭盖饮下。
  徐太后从帘内出来,手中拿着赵明辰手书的遗诏,眸中的泪早已干涸,脸上神色肃杀,将手中的遗诏递给吕相,开口道:“替哀家安排玉辇,哀家要出宫?”
  “要出宫,为什么要出宫,出了什么变故吗?”徐太后嘴角一抿,神色凛然道:“他方才道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写过立储的诏书,就放在西山法华寺,他希望哀家会顾念他这些年的赡养之恩,替他倒戈。”徐太后说着,眸中露出轻蔑的笑意,继续道:“哀家现在就去把那个诏书拿回来毁了,你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吕相一惊,全然没预料赵明辰会有此打算,不过幸好……老天爷似乎站在他这一边。
  天聪二十四年四月十六,厉王逼宫谋反,毒死景帝赵明辰,被匆匆赶到的吕相一剑毙命。赵明辰临终托孤,立七皇子赵青冕为太子,由吕相监国辅政。
  太傅傅东楼携一众老臣对着遗诏研究了半日,最终也首肯遗诏确属赵明辰亲笔所书,拟奏按大周旧例,大行皇帝落葬,二十七日后再行册封大典,恭迎新帝登基。
  而此时逸王赵青舒、福王赵青池均不在帝都,吕相派禁军统领曹放前去避暑山庄接回逸王、福王,却被告知两人从未到过避暑山庄。事出突然,吕相大惊,命刑部彻查。与此同时,柴雄被押解回京。因赵明辰驾崩,众人忙于丧事,无暇顾及,遂命人仔细看押,容后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