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大唐双龙传开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情,可能关系到自己的一声。

张晓知道自己急不得,越急越想不起来,因此张晓也就慢慢的想。

“武功,对了我不就会武功吗?”张晓终于想起来自己忽视了什么。

张晓的确会武功,而且是两样绝世武功,“太极拳”和“易筋经”。

“太极拳”是张晓在高中的时候学的,似乎是作为必修的体育课程,不过那与其说是“太极拳”不如说是“太极操”。

什么形,什么意,体育老师都不管,只是把姿势交给了学生,仅仅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课程罢了。

不过,无论如何,至少张晓将整套“太极拳”背下来了。

至于“易筋经”,那就要得益于少林寺的某位当代大师,“易筋经”这种原本的不密之传,变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张晓曾经感兴趣的看了看,甚至还练了练,虽然里面的呼吸法门忘了十之**,但是运行姿势还是记了下来。

张晓想到这里,不由得兴奋起来,迫不及待的想要修炼一番。

(求点击,求收藏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求推荐啊。)

第四章修炼

虽然张晓练的太极拳,很像是体操,但是至少图谱张晓还是清楚的记住了。

张晓的脑袋里面不断地闪过,太极拳的打法,然后缓慢的挥舞出去太极拳。

起势然后是,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张晓略有些笨手笨脚的打着太极拳拳,或许是因为身体不熟练的缘故,感觉有些磕磕碰碰,踉踉跄跄。

他这一打开,开始还有些生疏,可很快便进入状态,毕竟前世这一套“太极操”不知道打过多少遍了。

小半个时辰一过,张晓打完了这套太极拳,身上出了一层细细的薄汗,只觉混身通泰,神清气爽,一时说不出的舒坦爽利。

舒坦——

张晓大喝一声。

真实舒坦,感觉自己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一样。

随着张晓打起太极拳,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气”的存在。

那种感觉很淡薄,似乎就是错觉一样。

但是张晓认为那不是错觉,而是自己没有得门而入。

毕竟张晓练的不是“张氏太极”也不是“陈氏太极”,而仅仅是最普通的阉割版。

更重要的是,张晓只要练法,没有心法。

太极拳毕竟是道家至宝,流传出来的东西虽然不能称之为糟粕,可也不是精华虽然说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意识空灵,但是这样练起来却是能够养生锻体,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功。而传说之中,严格意义上的太极拳,张三丰所创造的“张氏太极”,杨露禅改良的“杨氏太极”,该做什么动作,该如何吐气,呼几息,吸几息,心意该如何运转,冥想什么状态都有严格要求。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没有感觉到“气”的存在,是很正常的。

但是张晓毕竟已经隐隐约约有了一点气感,虽然并不是很强烈,但是真的感觉到了那股神秘的气流。

这句足够了,只要持之以恒,总会修炼出来第一股真气。

路歪了没有什么,怕的就是没有路。

“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收获确实不小。”张晓乐呵呵的想到,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元气充沛的缘故,张晓打上一遍太极拳,就稍稍有了一点气感,持之以恒的练下去,虽然可能无法帮张晓成为宗师级的顶尖高手,但是成为一流好手还是能行的。

按照张晓的猜测,张三丰所创造出来的完整“太极拳”或许比不上广成子所创造的《长生决》,但是绝对要比慈航静斋的《剑典》要强一些。

虽然这种想法有些过于乐观,但是有一点倒是没错,“张氏太极”在这个世界上也算是高级武学。

可惜张晓所练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不知道删改了多少遍的阉割版,勉勉强强能算是一种二流武学罢了。

事实上,张晓心里也明白,但是有时候人就需要自己欺骗自己。

有了太极拳的例子,张晓对于《易筋经》报以十分的期望。

第一势:韦驮献杵。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

对于第一式《易筋经》,张晓背得很熟。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张晓忽然感觉心中一动。

在自己的手心处产生了一丝热感,这股热感就像是张晓握住了一只煮熟的鸡蛋一样。

张晓很惊喜,这是张晓第一气确实感觉到“气”的存在。

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快了,张晓已经感觉到那股热流已经离开了手心,似乎在向四肢流动开来,因此张晓已经确定那的确不是错觉,而是真正的气感。

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张晓睁开了眼睛,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张晓之所以不打下去,是因为张晓虽然还记得接下来的导引图,但是心法口诀是什么早就忘了。

毕竟张晓前世看《易筋经》只是出于兴趣,可没有想过要把整本《易筋经》给背诵出来,能把前三式背下来已经证明张晓对于武学的痴迷程度了。

“这就是读书少的后果吗。”张晓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要是能够把全本的《易筋经》背下来,那情况必然不同。

“算了,这些事,苦求不得。”张晓叹了口气,然后停止了今天的练习。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一天徒弟,就得做好一天的本职工作。

张晓练习《太极拳》和《易筋经》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张晓要是再不做晚饭的话,那么李老和张晓就都该饿肚子了。

总体来说,在“泽生医馆”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毕竟李老是一个好人,或许是因为自己和他的儿子很相似的缘故,对于张晓十分的照顾,交了张晓不少医术,甚至似乎隐隐有要传张晓他的并很所学的意思。

武学可以也许可以不学,但是饭不能不吃。

饿过肚子的张晓对于“吃饭”问题变得比什么都重要。自己怎么死都行,但是绝不能而被饿死。

(求点击,从收藏,最重要的是求一张推荐票了,希望不凡的推荐票能够突破零的记录。)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五章大厦将倾

“天明,帮他的创口给缝上。”李老看着躺在地上的壮汉,叹了口气,然后对张晓吩咐道。

天明,就是张晓给自己取的字,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晓”实际上就是“天明”的意思。

至于用针线缝伤口,那是张晓“首创”的。

张晓前世虽然不是医生,但是没吃过猪肉,没见过肥猪走吗?用酒精杀毒,用针缝伤口,等等有名的急救措施,张晓还是了解的。

“好重的伤势。”张晓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胸口中了三刀,大腿中了六刀,胳膊上挨了四刀,致命的伤就有足足五处,如果不是李老已经用针灸给大汉止了血,光是流血就能将他活生生流死。

地上的大汉名叫何五,是猛虎帮的一个香主,反正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打手,实力不算弱,据说在猛虎帮能够排到前五。

不过在张晓眼里,他的武功也就是那个样子了,虽然看上去五大三粗,但是在江湖上连三流好手都算不上,就算在不入流的好手之中,那也算不得拔尖。

虽然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可以说是强悍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是大部分人还仅仅是普通人,或者练几下庄家把式罢了,真正高深的武学,中原的武学要么在佛,道,魔三家之中,要么是四大门阀的不密之传,大部分的江湖人修炼的都是不入流的功法。

幸好没有人知道张晓所修炼的“太极拳”和“易筋经”是何种武学,否则张晓面对的绝对是灭顶之灾。

虽然张晓手中的缩水版“太极拳”和残缺版“易筋经”仅仅是二流的武学罢了,但是要是在一般的江湖人眼里,那可以说是盖世神功了。

例如这个名为何五的家伙,一看他那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修炼的是赫赫有名的“铁砂掌”。

虽然何五铁砂掌似乎已经得到了几分精髓,但是这种武学也就是那个样子了。

像“铁砂掌”,“五虎断门刀”,“斩铁刀法”一类的外门武学,看似威风凛凛,但实际上却压根不值一提。

开始的时候,张晓对于这些江湖人还有点恐惧,但是见多了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与何五的武功比起来,张晓更感兴趣的其实是何五的性情。

一直到现在,何五一直是沉默不语,但是真是因为他的沉默不语,却令张晓真正的敬佩不已。

张晓给何五的伤口都死死的疯了起来,一共缝了十六针,虽然何五咬着牙,眼睛几乎要从眼眶里面冒出来了,可是硬是没有吭一声,一句话没有说。

他身边有几个兄弟或者是手下,仅仅是挨了几刀,和和何五身上的伤势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结果一个个大呼小叫,如丧考妣一般。

张晓不得不承认,何五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豪杰。

因为何五是一个可以流血,但是不会流泪的汉子,不得不让人敬佩。

“这样的好汉子决不能白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