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对岸的良庄变化很大,这次回来给人的感觉不是变热闹了,而是变冷清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并非良庄镇第三任镇党委书记没能力,而是随着思岗经济和思岗交通的高速发展,良庄的区位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路上跑的货车越来越多,公路运输大有取代水运之势,柳下河上的船越来越少,一路走来看不见几艘。
  江北的铁路建成通车了,思岗有火车站,而且是周边几个县市的大站,人们出远门尤其去江城或去北京,大多去思岗坐火车,没人愿意再来良庄坐票价既贵又不舒适的长途汽车。
  思岗县城东边的高速公路通车了,北边到海港,南边通东海,在南港市郊有可以快速过江的长江大桥;新庵市区西边有更早建成通车的京东高速(北京…东海),脚下这条车流量曾经很大的省道,省道上偶尔南来北往的大客车,不再是人们去江南和东海的首选。
  良庄不再辉煌,或者说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作为一个良庄人,高亚丽不免有些失落。
  “新庵、柳下、良庄到了,不要挤、不要急,看好脚下,注意安全!”
  “这位大姐,拿着,这是我们的名片,每天两班,上午9点半,下午4点半,准时从这儿过,再去安乐可以给我们打电话,从安乐回来也可以给我们打,如果人多离汽车站也不远我们可以去接……”
  客车不知不觉开到柳下河大桥,司机既不打算跟以前一样过桥,去桥东边的良庄长途汽车站,估计也不打算去旅客更少的柳下汽车站,就在三岔路口靠边停车。
  在这条线是跑客运的老板生意越来越难做,服务态度好的惊人,司机和售票员全跑下车,一个打开下面的行李箱盖板趴在里面给旅客取行李,一个笑容满面的发名片说好话。
  回来只呆两天,明天下午就回去。
  高亚丽没带多少行李,只有一个纸袋和两大塑料袋零食,接过名片道了一声谢,便转身往柳下河大桥走去。
  以前这里有好多黑车司机揽客的,现在没了。
  过路车少了,没几个旅客,别说元旦没有,腊月底春节前都没有,只剩下摆在桥头的两个水果摊还在坚守。
  在良庄派出所工作时没少跟他们打交道,调到新俺派出所之后更是经常过来,高亚丽认识王老头和姓陈的大妈,他们一样认识高亚丽。
  “高公安,回来了!”
  “放假了,回家看看。”
  “孩子呢,怎么不把孩子带回来?”
  “上补习班,比我还忙。”
  “现在孩子真苦啊,柳下也有好几个补习班,”王老头看看她手里提的东西,指着一把香蕉喜笑颜开地说:“高公安,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给老人带点水果呗,早上刚进的,进口香蕉,橙子更好吃,又甜汁又多。”
  高亚丽被搞得啼笑皆非,正不知道该怎么脱身,桥上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老王,过分了,连公安都敢强买强卖,你以为摆在桥这边我就管不到你!”
  “王教导,你这是说什么话?高公安回来一趟容易么,再说我这水果确实新鲜,刚切的橙子,尝尝甜不甜,不甜不要钱。”
  王燕噗嗤一笑:“谢谢你的好意,我们不尝,也不买。”
  “秤几斤给孩子吃吃呗,多吃点橙子好,给你们算4块钱一斤,你们说你们拿那么高工资,这也不买那也不买,赚那么多钱干嘛。”别人怕公安,“盘踞”桥头十几年的王老头可不怕,顺手揪下一个塑料袋就打算把橙子往里装。
  这老家伙特狡猾,李晓蕾在良庄时不知道被他宰过多少次。
  王燕早看他不顺眼了,双手扶着武装带,看着他笑骂道:“老王,别忽悠我们了,超市才卖3块半,你跟我们算4块。再说我们是良庄人,就算买也要到桥那头买。”
  老家伙不高兴了,吹胡子瞪眼:“你良庄人怎么了,有本事你别过桥,别来我们柳下。”
  “路和桥是国家修的,不是你王大发家的,我想走就走,别废话了,听你的收音机去。”
  王燕懒得跟他磨嘴皮子,拉着被说得不好意思真打算买几斤的高亚丽转身就走。
  桥下的治安检查站依然在,岗亭里却没人。
  没有围追堵截任务,良庄派出所民警和协助一般不会上岗。派出所的小交警队早撤销了,这一片的交通归交警四中队管,他们倒是偶尔过来查查车。
  曾经人流量很大的汽车站冷冷清清,从良庄到新庵的101公交早在去年就不开了,只有一辆开思岗的中巴停在门口,不到点不发车,车上没几个旅客,司机正趴在方向盘上打瞌睡。
  “越来越冷清了。”高亚丽把东西塞进警车,扶着车门轻叹道。
  王燕钻进驾驶室,系上安全带,回头笑道:“人口老龄化,年轻人越来越少,就这样还留不住,有的考出去就不回来了,有的出去做工程,有的出去做生意,要不是有个工业园区,有几个厂,会比现在更冷清。”
  “辖区人口少了,你们省事。”
  “省什么事,辖区人口少了,在编民警也少了,现在又成了9个。”
  王燕点着引擎,一边往镇区方向开,一边无奈地说:“县里先是搞开发区,现在又搞什么工业园区,不去外地招商引资,专门挖下面乡镇的墙角,这半年搬走八个厂,全搬思岗去了,还有不少厂想搬。厂少了,镇没钱,我们派出所更不会有,防控队名存实亡,现在就剩下17个协警。”
  “怎么会这样?”
  “没钱呗,”王燕指指路口的一个摄像头,“韩局当年搞的闭路电视监控,照理说应该升级换代,我们倒好,不仅没经费升级,连维护都困难,十个摄像头九个是摆设,只能吓唬吓唬人。”
  “治安搞好就行了。”没钱谁也玩不转,高亚丽劝慰道。
  “治安还马马虎虎,如果治安再搞得一塌糊涂,韩局回来我都不好意思见他。”
  “最近有没有通电话,他和晓蕾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国际长途多贵,亏你还在市局上班,现在用电子邮件,他们春节不打算回来了,他妈和晓蕾妈都在南非,絮絮在那边上学。”
  “全去了?”
  “两位老爷子没去。”
  提起老领导和远在南非的闺蜜,王燕一下子来精神,扶着方向盘眉飞色舞:“老卢上个月跟韩总去玩了一趟,袁政委你应该记得,也跟着去了。晓蕾托他们给我们带了礼物,不然我能打电话问你元旦回不回来。”
  “又带礼物,人家是给领导送,我们倒好,反过来了。”
  “跟他没关系,这是跟晓蕾的交情。再说他富二代,有的是钱。”王燕忍不住笑了,跟李晓蕾她从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由于工作单位不在良庄,高亚丽跟李晓蕾的关系没她跟李晓蕾那么亲密,一脸不好意思地问:“又带什么了?”
  “南非特产,没在电话里说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在储物箱,打开自己看。”
  “你带在车上?”
  “废话,今天我值班,把你送到家还得回所里,不带上你明天一早走了怎么办。”
  “我看看。”
  高亚丽打开储物箱,里面只有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拿起盒子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
  “这……这……王燕,这是真的吗?”
  “假的她也不好意思让老卢给我们带,真的,有证书的。”
  高亚丽看着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的钻戒,愁眉苦脸地问:“王燕,太贵重了,这要多少钱?”
  跟自己拿到时一个反应,王燕窃笑道:“我问过,她说不贵,不到一万。南非有钻石矿,产钻石,所以比国内便宜么。”
  “一万还不贵!”
  “对我们来说当然贵重,对她来说九牛一毛,晓蕾的一番心意,戴上看看。”
  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
  只要是女人,谁不喜欢这亮晶晶的东西,高亚丽情不自禁地戴上,举起手左看看右看看,忍不住笑道:“这就是钻戒,结婚都没买,逛商场都不敢看。”
  “喜欢吧?”
  “难道你不喜欢?”
  王燕吃吃笑道:“如果能再大一点,我会更喜欢。”
  “你怎么这么贪心,还如果能再大一点,再大一点要多少钱,晓蕾的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开个玩笑,说真的,给我的那个我不打算带,放家里,等我家丫头长大了当嫁妆。我家你知道的,结婚时我爸我妈和他爸他妈什么没给我,没个像样的传家之宝。现在有了,就这钻戒。”
  “钻戒不是应该男方买吗,拿钻戒求婚啊。”
  “你那会儿单晓俊拿钻戒跟你求婚没有?”
  “没有。”
  “这不就是了。”


第805章 回国(一)
  时间能改变一切,时间也能淡忘一切。
  韩博驻外四年,良庄、思岗乃至南港发生巨大变化,能记得他这个曾在良庄、思岗以及南港工作过的人也越来越少,“韩打击”已成为历史,极少有人想起,更不会有人提及。
  相比韩博,同样从思岗走出去的侯秀峰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许多思岗人,尤其思岗干部甚至引以为豪。每到春节,侯家老宅便门庭若市,以至于侯秀峰连续几年都不敢回老家过春节。
  在海港市委书记任上一干就是七年,一任五年,这是第二个任期,如果没特殊情况还能干三年。而周边几个兄弟市的党政一把手却由于种种原因频频调动,侯秀峰就这么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老书记”。
  然而,计划总是不如变化。
  前天去省里开会,开完会被省领导留下谈了近一个小时话,今天一早,去中央党校参加培训的通知就到了。如果没什么变数,培训结束之日便是调到西部省份工作之时。
  从下班到现在,手机响个不停。
  正忙着批作业的梁老师被搞得不厌其烦,起身走进客厅,拿起丈夫扔在茶几上的手机跑到书房门口问:“老侯,电话,接不接?”
  市委大院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不用想都知道是些什么电话,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