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道祖师爷-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既来到宇国,定会传下道统才会离开。”

    “韩老身为宇国文人之首,还望韩老代为相传才是。”

    殷明知道韩孤离心中所想,所以一开口便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第574章 传道于宇国() 
韩孤离担忧的不止是他的年龄。

    还有他退隐多年,早已不问世事,他担忧自己在宇国的威望早已下降,不复当初。

    虽然他也支持无为而治,但他毕竟多年不出山。

    而今一出山便推行许多大,臣百姓反对的国政,他担心力不从心。

    而殷明的回答却让他打消了这份担心。

    殷明身为文道祖师,在八国内的声望自不用多言。

    他肯亲自传道,那是宇国百姓之福,相信宇国百姓感激来不及,断然不会拒绝甚至违抗。

    再加上得灵越皇支持,他相信在宇国的传道,定然会十分顺畅。

    于是,灵越皇当即邀请殷明于帝都讲道。

    殷明点头答应了下来,但也告诉灵越皇,一切道有自身顺道之势,不可违逆,不可阻拦。

    灵越皇明白他的意思,当即称是。

    十日之后,殷明便于帝都之中最大的一个广场中摆坛讲道,前来听讲之人数之不尽。

    整个帝都可谓十室九空。

    灵越皇既然支持无为而治,那殷明自是要传下道家道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有为之为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

    “无为,既是不妄为,不包含人为在其中。”

    “无为而治,亦可称之为柔弱不争。”

    “柔弱者,生机也,以弱胜强,方能传续不歇。”

    “生而为人,谦下,守雌不争,致虚守静,方可寻到本真。”

    道家的笼统概念,殷明并未做多余的阐述。

    因为在他看来,道,本身就是一种虚无所在,道家称之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均由道生。

    与一众百姓讲解其中真道,只怕只会让这些百姓更加迷惑。

    所谓由浅入深,殷明此刻与百姓们所讲的,乃是道家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

    只有懂得了这些基本原则,再去探寻“道”,才会有根基可以秉持。

    如果让这些百姓在毫无根基可立的情况下去沉思“道”,只会适得其反。

    对“道”的沉思能够刺激人们对万物本身的理性思考。

    而这种理性思考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并不能完全体现在实质的物体之上。

    所以殷明所言,只能由微入宏,以此来推动百姓们继续往下思考。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任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殷明结合道家,将仁义礼智信也带着阐述了一遍。

    而后,一张玉蚕纸出现在殷明的身前。

    殷明手提朱笔,开始奋笔疾书。

    鲜红大字不断从笔下冒出,一个一个烙印在玉蚕纸之上。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本术以虚无为本,因循为用。”

    “无以执,无常行,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殷明将道家做了一个笼统的概念评述。

    亦如佛家一般,要想百姓能够领悟其中深意,非得要先行让他们对其道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玉蚕纸上紫光现,一时穿云世人间。

    当殷明落笔之时,玉蚕纸直窜入虚空,散发出无比耀眼的紫色光辉。

    城中无论百姓,士兵,商贾,朝臣,亦或者是灵越皇,韩孤离,祝明飞等人,均是抬眼而望。

    此刻所有人的脸上均是浮现出一股敬畏之色,怔怔看着那玉蚕纸,心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大道文字。

    百姓们仔细感悟着这些大道文字,均是静谧。

    而灵越皇,凌望鱼,韩孤离感受着这些大道文字,心中却是荡漾起异样的感觉。

    便好似见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其中一切事物在他们心中都显得异常陌生。

    他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追寻,脸上满是沉迷之色。

    杨子铭与祝明飞两人虽也在感悟心中闪现的大道文字,但却并未如他们一般着迷。

    祝明飞看着杨子铭道,“看来,你我皆不在此道之中。”

    道乃是万物之根本。

    可道家与儒家不同。

    儒家务实,一切都以所见,所闻,所为为基准。

    杨子铭自跟随殷明以来,向来以儒家之道严律己身,所以他的道,并非道家的道。

    而祝明飞更是不同,他性格本就高冷,而且洒脱。

    对于世间万物,他或许很难做到得道而归。

    可是他心中也清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道。

    只是道家的道,并不适合他。

    杨子铭闻言也是点头。

    如果说佛道还曾让他们产生过一些震撼,那么道家的道就比佛家的道更容易接受了。

    所以他们并未对此感受到震撼。

    杨子铭倒也罢了,他本就是儒生,所以对道家的道很是理解,这点不奇怪。

    祝明飞性格高冷,一向是眼高于顶,对于这等类似儒道但却又不是儒道的道,自是不在意。

    可不在意并不代表二人不会意。

    他们仔细体悟心中大道文字,只觉心神渐渐空明,而后遁入一种空净的状态之中。

    城中只有一人未曾感悟玉蚕纸上的大道文字。

    那就是白彦。

    白彦望着虚空中炫目不已的玉蚕纸,脸上满是微笑。

    他很少微笑,他的笑一般而言会很冷。

    可此刻,他的笑却如春风拂面一把,给人一种晨光熹微的感觉。

    这是一种欣慰的笑。

    因为他执着许多年的文道,终于为世人所接受,为世人所感悟。

    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虽然他不曾传道于天下,可是他知道,只要他继续坚持与执着。

    总有一天,他会找寻到自己的道,而后传道于天下,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的浓墨一笔。

第575章 论道法自然() 
玉蚕纸上的大道文字散入城中每一个人的心中。

    不少人的修为开始松动,而后突破,引发一阵轰动。

    这对殷明等人而言已是见怪不怪之事,所以并不在意。

    但灵越皇因为感悟玉蚕纸上的大道文字,竟在瞬间达到了圣者巅峰!

    一时间皇城震动,文道之气骤然升腾,方圆万里可见。

    “恭喜陛下!”

    凌望鱼道贺,脸上满是春风得意的笑容。

    因为由此可见,灵越皇乃是与文道有缘之人。

    他来宇国传道,宇国皇帝与文道有缘,岂不是他的福分?

    而凌望鱼自己也是修为松动,虽没有即将突破的迹象,但体内文气已是饱满,只待一个时机而已。

    殷明曾与凌望鱼,白笙归,俞游等人探讨过道家的道。

    但那时候,他也只是浅尝辄止的与他们讨论了一番,并未深入。

    当讲道完毕,他决定与凌望鱼认真讨论一番。

    皇宫内,一众人等皆是坐毕。

    “夫子讲道三日,实在胜过我等修炼三十年!”

    灵越皇甚是高兴,他没想到殷明一通讲道竟还有如此神效,直让他的修为登入武道圣者巅峰。

    祝明飞半开玩笑的道,“陛下有所不知,夫子讲道可谓仙人抚顶,其中妙处自是难以言尽啊。。。”

    此言逗得众人皆是大笑。

    但众人心中也都清楚,祝明飞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殷明此刻的文道修为已然是震古烁今,他来讲道,与那仙人抚顶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殷明摆手,淡淡道,“今日邀诸位前来,便是在离开前,再与诸位讨论一番道家。”

    “道家?”

    凌望鱼诧异问到。

    他自是听殷明曾说过道家,但却并不是单单只讨论道家,今次还是第一次。

    杨子铭看了看凌望鱼,而后望向殷明道,“夫子打算立凌兄为道家之主?”

    在黄国立了佛教,甘乐证得佛道,成为首位佛家之主。

    而在今日宇国,灵越皇已然宣布支持无为而治,殷明自是要顺水推舟,顺其自然的成立道教。

    若立道教,自是要选出第一个道家之主。

    闻言,众人均是把目光转向了凌望鱼。

    只听殷明道,“道家之主暂且不论,今日先言道家之论。”

    “曾记得我与诸位说过,道家之论,以道为核心,主张大道无为,道法自然。”

    “前几日讲道,也细细说了何为大道无为。”

    “今日便且与诸位再论一论这道法自然。”

    他的话音落下,凌望鱼,杨子铭,祝明飞等人均是恭敬躬身。

    殷明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殷明目光在众人脸上微微扫过。

    他继续道,“若说儒道的中枢乃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

    “何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便是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退之。”

    “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