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零后咸鱼术士-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老宅翻修他打算不用常见的水泥或者瓷砖地面,把所有地面都奢侈的用法砖来铺设,然后卧室什么的再在法砖上面铺设地板。
这边施工队清理了一遍破庙废墟之后,郑铭过来问道:“差不多了,下山吗?”
下面老宅那边也在施工,郑铭想去看看。
“你先去吧!我再等一会儿……”
车晨觉得这座山神庙应该是自己的福地,未免废墟里有所遗漏,等工人们也开着机器全都下山了,他再次施放了一个侦测魔法,这法术可比用心光异能靠近一点点查看要方便多了。
“咦!”
没想到还真有一点灵光被遗忘,位置就在废墟正中央的地方上。
这点灵光十分微弱,但是颜色却是不同之前法砖的红色,而是淡金色,如果不是法砖都被工人们清理出来,隐藏在众多红色灵光之中还真不容易被发现。
感觉这点灵光的不同,很可能是这庙宇原本留存下来的修行法器或者什么宝物之类的。
车晨暗自忖道:
“如果就这么大咧咧的起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挖到什么古董呢!到时候村里面肯定要有想法,那就平生事端了。”
因此未免被人见到引起他人的觊觎,车晨暂且先回到老宅那边,让郑铭安排下面的事,等到天色暗了,今天的施工暂停,围观的村民也都各自散去回家吃饭之后,才又返回废墟,拿起铁锹,在那个位置挖了起来。
几锹下去,碎石沙土都被铲到一边。
“duang!”
好似铲到了什么硬物,车晨放开铁锹,蹲下来清理了表面的沙土,不多时就露出一截古怪的泥块出来。
这东西显然是泥土做的,上面还带有些彩色斑纹,看起来像个扁形的树桩一样。
“这是?”
仔细打量了一番,车晨才看出这东西是什么来。
原来是半截泥塑的神像,上面斑驳脱落的彩绘让它像一段枯树桩一样。
这一段泥塑正是神像的胸膛位置,肉身进化之后力气大增的车晨两手使劲,将其抱住用力,近百斤的泥塑就被起了出来。
“魔法灵光是这东西发出的?”
车晨疑惑的转了一圈,打量这神像残躯。
很快在神像胸膛背后发现了一个方形的痕迹。
“空空!”
用手敲了敲,是空心的,心光的灵性视觉下,可以看出这是泥塑背后的一个小门,里面有着不足一尺方圆的空间。
“这不会是原来神像的镇物吧?”
自古建庙立神像,除了要请修为高明的法师开光之外,还需要准备相应的镇物隐秘的放入神像之内,才能使神灵入住这具凡间的法身,一般的镇物都是神灵名讳生辰八字或者法器什么的。
想到这里,车晨不由兴奋起来。
因为建国后郭嘉不提倡封建迷信,所以新世纪这几十年间很少有见过建立庙宇神像开光的情景,到了新世纪之后宗教信仰复兴,也是南方一带更多一些这种仪式,所以这种镇物车晨也只是听爷爷说过,没有亲眼见过,要是能得到一件法器那就发了啊。
迫不及待的用铁锹撬开了那道密门,车晨从其中取出一只乌黑的扁方木盒子出来。
轻轻敲了敲盒子道:“这盒子是乌木的啊!”
好家伙,光只盒子就已经值个至少几万块,车晨对盒子里面的东西期望更高了。
迫不及待的打开没有上锁的乌木盒子,就见里面放置着一只尺长的丝帛卷轴,还有一张帛书。
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没有法器啊!”
车晨有些失望,一般这样文书样的镇物,多是书写神灵名讳来历或者朝廷敕封文书,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他还是小心的打开来看看。
拿起那卷轴,就见其材质已经泛黄,想来年头不短了。
打开来,其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轻轻一碰都要散架,车晨勉强能够辨认出上面是讲述这破庙中供奉神灵的来历。
大意是云正统年间有东海王樵者,即王姓樵夫,入正阳山砍柴,误入迷途,夜宿山巅,梦中偶得帝太一符诏,也就是天帝太一的敕封诏书,封他为此山山神,然后多显神异,为当地百姓信奉,时有官得其助,便上书朝廷请旨册封,封了这王樵为正阳山山神,统领东海诸山。
对于上面的故事真伪,车晨不置可否。
大明世界那边他倒是见过神灵,但是也没有与神灵真正交流过,所以对于本时空是否有那种由人封神的神灵存在,他还是抱有保守的观点。
“嗯!根据上面的记载,这应该是明朝早期的事了,历经几百年其中还有明末乱世,时间久远也找不到当时真正的情况,何况这破庙已经废弃上百年,镇上村里都没有什么记载。”
车晨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家旁边这座不起眼的小山竟然有个名字,叫做正阳山,还言此山为统领东海群山之首,估计他们正阳村的名字应该就是因此而来。
再看另一只帛书,不过七寸来长,五寸多宽,如同一个折子,就是大臣给皇帝奏折的那种,应该是与卷轴同一时代的东西,却是历久如新,模样跟新制出来的一样。
打开一看,车晨便长大了嘴巴。
因为折子里面并非是丝帛,而是一页金灿灿的金箔。
“我的天,这是金书!”
所以金书玉册,传闻都是天府记录文字所用的材料,更是仙家玄门修行大派们记载修行之法的存在。
他所修炼的地阙金章的原本,就是在一册玉片上发现的。
不过车晨并没有看过原本,据说是原本的玉册是以上古的金文所书,已经不知所踪,论坛里记录的这本是魏晋时期道士所译并经过联盟多位古文大师整理出来的。
眼前这篇金书上书写的文字就是金文,好在金文不同于篆字,比起甲骨文或者鬼画符一般的雷文云篆,倒是好认多了。
玄门中比较传统的修行人士,基本上都学习过这种古时修行界的通用文字,联盟论坛上就有翻译对照的字典,车晨也不例外,不过并不算特别精通就是了。
金书上只有十个金文,恰巧这十个字是道家玄门典籍中比较常见的,而且他还都识得。
“太、一、符、诏、敕、令、正、阳、山、神!”
车晨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心中为之震惊。
“这间破庙里的神灵竟然是上古传说中的天帝中黄太一所封?”
二百三十三 太一符诏()
《庄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星经》也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东皇太一,又称中皇、太皇,简称太一,又称太乙,有些文献中也写作泰一,是屈原《九歌》中所描写的天帝。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的最高神。由于道家认为太一无形,楚人难以赋予其形象,所以不似后来的玉帝佛祖一般供有塑像。
据现代学者考证东皇太一实际上是远古楚神话的太阳崇拜。
早在殷商时,商人即崇拜太一,位同于昊天,又有说法太一与昊天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秦朝时,太一即称为太皇,它与天皇、地皇并称三皇。天皇、地皇即皇天后土,也就是昊天上帝和后土皇地只,加上中皇太一,是上古秦汉时最高祭祀的三大天神。
但是把太一神提高到至尊的地位,取代三皇成为汉统治者尊奉的至高天帝神,应该是汉武帝的功劳。
汉武帝时,西汉社会已得到恢复发展,由于削弱诸侯王势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在政治上已出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方士谬忌首先奏请祭祀太一神,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大牢。
就是汉武帝按照谬忌的奏请,打破了秦至汉初的天帝神的观念,明确指出五方五帝只是太一神之佐,突出了太一是至上神的地位。这样太一就成了昊天的化身。
汉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了太一坛,按谬忌的方案祭祀。
说了这么多,如果熟悉现代洪荒流小说的都知道,这就是小说里的妖族共主东皇太一。
当然小说有艺术加工的成分,道家典籍和史载的太一为天帝、太阳神、先天尊神,又有说是大道化身的,并没有具体形象,也不是什么妖族天帝。
跟昊天上帝一样,太一都是没有具体形态的至高神灵,甚至比道教信奉的三清道祖还要早很多年,毕竟道教不是道家,也是汉代才成型的宗教。
总之太一并非是小说中所言妖族共主,东皇太一也只是太一其中一个称呼,因楚人建太一祠在楚东地区,因此才有了东皇的尊称。又有说太一为三皇前就存在的上古东夷部落(今鲁东吴楚一带)信仰,图腾为玄鸟,象征太阳,所以才称东皇。
根据后世学者考证,太一信仰发源于东夷、吴楚之地,最早为太阳神,在如今鲁东省日照一带还留有遗迹,不少人认为东夷其实就是炎黄部落的发源地,后来才迁徙到黄河流域,而这里也确实发掘出比中原黄河年代更古老的文明遗迹和古人遗骸来佐证这一观点。
太一信仰为何灭绝,车晨对这段历史有些了解。
在汉朝没落之前,一度代替昊天成为国家最高祭祀信仰的太一神因为汉末黄巾之乱,太平道教徒假借中黄太乙为口号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试图改朝换代的缘故,被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忌惮。
而宋真宗为了掩饰檀渊之盟的大宋的耻辱,谎称有玉皇入梦。开始吹捧玉皇大帝。上行下效,道教也逐渐兴起以玉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