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拣宝大家-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帆知道,这种瓷器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
你问这种瓷器有多稀少,杨帆能告诉你,在景。德镇陶瓷馆的近万件藏品中,祭红只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祭红,收藏时只剩下了残缺的一半。
大家围过来看了会,基本是确认了,这件瓷器就是异常珍贵的祭红。
“真的是祭红呀!”一个老人声音都有点打颤了。
这件保存那么好的祭红瓷器,实属罕见,国内绝对找不出二十件出来,说是稀世珍宝也不为过。拿出去拍卖,肯定是要引起疯抢的。
胡伟舔了舔嘴唇,他找了好几年,都没有找到一件祭红。前年,在潘家园看到一件,但只有三分之一。
其实,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艺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北宋年间,河。南的钧窑完善了这一工艺,烧出了世称”钧红”的红釉陶瓷。
但是,钧窑的烧制工艺还不成熟,红釉中往往掺杂进其他的颜色,而景德镇人在宣德年间烧出的祭红,从颜色的色泽和纯度上,都超过了钧窑,人们把它叫做”宣德祭”。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红釉的烧制技术莫名其妙地失传了。
烧制这种瓷器,从来不能保证产量的,就算是皇帝的死命令,也难以保证,也就注定了它天生高贵。
“转让不?”胡伟问道。
周围的人全都两眼放光,这问题问到他们心坎了。
感谢书虫餮兄弟的粽子,书友150616001522449、莲花处处开、c366097712c、kmgeorgelin这些兄弟姐妹的打赏。大家端午节快乐!粽子不要吃太多啦!今天熬了一章,明天放假,可以将之前欠的章节还了。这两三天真是太对不起了。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香炉()
这种存世仅仅只有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的稀世珍品,是谁都想要收藏的。当然,杨帆这个怪胎例外。
没等杨帆开口,一个声音就打断了。
“不转让,不过,到时候欢迎大家到我拍卖行来。”
杨帆转头一看,晕!不知道什么时候,何探那家伙已经来到这边。
“你怎么也来了?”杨帆苦笑道。
何探两眼望着杨帆手中的宝物,身上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也是收到第一手消息的人,不过,因为一点小事耽搁了,所以比杨帆晚到一些。
本来,是准备通知杨帆,一起来的。但杨帆跟他不在同一个城市,又要耽搁一些时间,所以就没有通知,跟拍卖行的一个老师傅就匆匆赶来。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刚才现场,就听说有人挖出了非常稀少的祭红瓷器。
当看到是杨帆,他既是欣喜万分,又是无比诧异。
胡伟看到这家伙就有点腻歪了,什么东西都搬去拍卖,有本事你将杨帆藏宝室里面的影月神灯之类都搬出去,到时候,大爷肯定捧场。
“妈的!倒霉!”
何探没有理会胡伟,但看到戒贪和尚,也还是一愣,微微警惕起来。
“呵呵!没想到老弟你还抢先一步。”
其他人则是急切地询问:“真会拍卖?什么拍卖行?”
何探急忙给大家派送名片,还介绍了一大堆的东西,表示过几天就会举行一次拍卖,欢迎大家前往捧场。
在场果然不少人产生了兴趣,《海棠春睡图》他们听说了。失传已久的名作,前段时间被人发现。毛瓷也让一部分人眼睛一亮,表示到时候肯定到场,跟何探预订了一张邀请函。
“你这小子呀!唉!算了,懒得跟你说。”罗老摇摇头。
人家杨帆都还没说话,你就大包大揽。虽说杨帆也是拍卖行的股东之一,但一些物品人家不一定要拿出来拍卖的呀!比如这件祭红瓷器,如果是他,肯定是不会拿出去的。
“老弟,这件瓷器拍卖没问题吧?”何探这才尴尬地询问。
杨帆翻了翻白眼,暗道:你都说到这种地步了,还问我干嘛?
不过,其实他还真就准备拿来拍卖的,谁开口都差不多了。于是,他点点头:“随便吧!”
其他人看了,均是无语,你这态度,好像真没将祭红瓷器放在眼里呀!什么人呀!这种宝贝多珍贵知道吗?
这回,胡伟是真的着急了。三四个人中,就他还没收获。刚刚还有杨帆陪,现在还不努力,他空手而回就丢脸丢大了。
“胡兄,你这是准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戒贪和尚笑道。
“屁话!老子才没那个兴致呢!”他可不认为自己有杨帆的幸运。
当然,也不否认,杨帆可能是忽然看到了什么,才一挖就中。
虽然他没有自己动手,但还是努力了很多,到处走,只要有人挖的地方,他都时不时过去溜达。
不过,他今天似乎真的比较倒霉,一不小心,就踩到了一滩泥水,鞋子都脏了。
“妈的!今天真是……”
他说到一半就不说了,因为他感觉自己踩到了什么东西。他俯下身来,将那东西捡上来,也不嫌弃那些脏水。
捡上来才发现,竟然是一件青铜器,一个香炉。香炉的脚是三个蛤蟆,只有巴掌大,做得非常精巧。
香炉是焚烧之物,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为比丘十八物之一。
对华人来说,香炉是最熟悉不过了。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华人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
按照分类,大致能分四类。置于桌上的置香炉,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盘形等;持于手上的柄香炉,如莲华形、狮子镇形、鹊尾形等;坐禅时所用的钩香炉;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象炉。
胡伟现在手持的,正是放在桌上的置香炉,在古代,就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具有艺术性的物件。
其实,在很早之前,中国就出现了鼎,也是炉的一种。那个时候,跟现在铁锅一个功能,煮东西用的。
“你怎么找到的?”一个突兀的声音出现。
胡伟转头一看,发现正是戒贪和尚那光头,不由笑了。
终于,他也不再担心了。忽然发现,这块地方宝贝还真多,而其他地方,也陆陆续续挖出点东西来。
“光头要不要看一看?”胡伟开口问道。
香炉算是收藏比较热门的种类,尤其是这种放置桌上的玩物。一看这个香炉,就有宋朝的味道。
宋朝是一个极端重文轻武的时代,当时文人的身份很高,文化的盛行,导致了宋朝文艺巅峰的出现。
香炉作为文房的一种高雅物品,其制作等方面,自然也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行,让小僧看看。”
胡伟揭开香炉的盖子,并不着急地说道:“等等,老子先看。”
戒贪和尚无语,发现自己又被那可恶的家伙逗着玩了。好吧!这些人当中,他觉得,就他跟杨帆算正常的了。这个家伙压根就是一个神经病。
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我们在先人使用过的香炉中上一炷清香,想到多少先人曾虔诚地在此炉前点香祈福,给人心灵带来慰藉,它的意义自然非同寻常了。
只见香炉的炉身是一个葫芦身,周身有精美的山水浮雕,边上还有几行字,看起来非常有文学性、艺术性。
它的盖子是网状的,有一个个小孔,目的就是为了透气、透烟。不仅仅给里面燃烧的东西提供氧气,还让里面燃烧的香烟透出来。
胡伟将盖子打开,眼睛猛地一亮,他发现里面还有一件物品。
“佛祖不睁眼呀!”戒贪和尚忽然捶足顿胸。
如此不敬佛祖的话,要是让其他高僧听见,可能真会当场就先来个清理门户。
感谢按时叫的打赏!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奇楠()
只见里面躺着一块木头,或者说还没燃烧完的香料。
胡伟连忙取出来,初一看,应该是一块沉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沉香的确是最好的焚烧香料。
“沉香?”不知道什么时候,罗老也来到了这边,看到胡伟手上的那块还没完全烧尽的木料,询问道。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这行人的运气还真是爆棚了,一个个都能捡到宝贝。
这就更加刺激了那些还没得到宝贝的人,而那些农民,更加卖力起来。听见周围的赞叹声,他们就知道那些宝贝值钱了。
“应该是。”戒贪和尚说完就赶紧离开。看来,这个光头受了点刺激。
“老头我看看。”罗老开口道。
古代有“沉檀龙麝”的说法,其中“沉”指的就是沉香。
自古以来,沉香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向往,它不仅位列众香之首,更是集保健、收藏等众多价值于一身。
在宋代时就已有“一两沉一两金”的说法。所以,沉香的价格自是与其身价相配,尤其是近几年来,沉香的价格更是增幅不少,当中,品质较好的奇楠,已经是比黄金还贵,每克价格甚至在5万元左右。
“如果是奇楠,那就珍贵了。”有人评价道。
沉香也是种类挺多的,奇楠是其中最珍贵的。
“不是说沉香吗?说奇楠干什么?什么来的?”有不大了解的村民询问道。
“奇楠是沉香里面最贵重的一种。”旁边的人简单地解释道。
“沉香质地参差不齐,所以其价格也不尽相同,好的沉香价格能达到差的沉香价格的几十倍。奇楠的话,一克就是五万元以上。”另一个人补充道。
若论金银珠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