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理解了,那卞颂臣不是一时脑热想到的将闽浙交予朝廷,而是早已打定主意了。
“这卞宝第,果不负我大清国啊!”
听闻这个消息慈禧太后觉得脑袋嗡嗡直响,而想到这样的忠臣竟然已经死了。她便闭上了眼睛,两行泪不知不觉地挤出了眼眶。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卞宝第,多么能干的大臣呀!他对朝廷那么忠心,从先帝那会军兴之时,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他便竭尽全力为国出力。这次,明明朝廷都把闽浙的权交给了他。可又是他主动把权交还给了朝廷,这样的忠臣天下又有几人?
但是现在卞宝第却去世了。
这能不叫老佛爷伤心吗?
一想到卞宝第居然就这么死了,慈禧太后简直有些受不了,她啜泣着,顿时一把鼻涕一把泪来。似乎是在为好人不长命而可惜着。
“老佛爷节哀,人死不能复生,保重身子要紧!”
瞧着老佛爷的这副模样,李莲英连忙在一旁劝道。
“老佛爷,微臣这里有卞宝第遗折一片,请老佛爷垂览!”
奕訢说着,递过那折子,被李莲英接住,转呈给慈禧。
在奏折中,李鸿章向慈禧太后详细汇报了谈判的情况,似觉大清前途甚是悲观,但却又对大清的将来充满期待,只希望大清能于太后、皇上之手再次中兴。又奏自己年事已高,近来病魔缠身,自觉末日已是不远,又为不能为朝廷、为太后、为皇上分忧而心悔。
那奏折中的语调甚是悲凉,甚至还略点去年“总督议政”时,他内心深处的百般纠结,那番天下大势如此,无力相抗的无奈,与个人的苦楚,更是让闻者伤心,似乎大有今日身体为病魔缠身,全是因忧心国局朝廷所至。
慈禧阅后,想着这么一个大忠臣就这么走了,那心里头更加不是滋味了。泪水落得更急了,
瞧着主子一副伤心模样,李莲英连忙上前开导了起来:
“老佛爷,虽说卞大人已经去世了,可他却是为国而死的,现在这天下,还有这样的忠臣,您老人家应该高兴才是。现在,哭也不是个办法,您老人家应该抚慰他的家属子孙才是。
老佛爷,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莲英的劝告,止住了慈禧的哭泣。确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让天下人心冷,他卞宝第不顾自身的将总督一职还于朝廷,朝廷得好好抚慰他的后人。
“六爷,你有什么想法吗?除了下旨抚慰外,你看是派何人去福建的合适?”
瞧了眼六爷,看似在问如何抚慰其后人的慈禧,实际上却是在问另一个问题——将来的闽浙总督是谁,汉臣是绝计不能相信了,可这满臣之中,派何人主持闽浙最为合适?
“嗯……”
沉吟片刻,奕訢方才回答道。
“这人选确实不好定,毕竟派一般大臣前往,难显朝廷对其之看重,若是派以王公下旨,恐亦过于看重,以臣看来,最好派以得力在旗干臣前往福州,一是抚慰卞大人后人,至于二嘛,也好接任闽浙总督一位,为朝廷分忧。”
相比于慈禧,奕訢对闽浙的形势更为了解一些,现在的闽浙看似闽浙三省,可实际上却已经是势分三家,浙江的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人,至于台湾,那片化外荒蛮之地,则被卞宝第“言真意切”的为国而守了,换句话来说,只有福建重归朝廷之手。
也就是说,这位闽浙总督实际上不过只是福建巡抚罢了。这是因为李鸿章,朝廷惹不得,若是闽浙总督想对浙江下手,没准会逼李鸿章朝北京动作。至于台湾的卞家,朝廷更不能碰,若是碰到了,只会令天下人心寒,到时候天下人谁还会信任朝廷,毕竟于天下人看来,作为忠臣的卞宝第交出的是闽浙总督之位,天下又有几人能看到卞宝第的自保之心?
不过这个道理,这会奕訢并没有同慈禧去说,甚至他都怀疑,太后已经想通了其间的道理,若是说这几十年同慈禧打交道,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恐怕就是对手腕的佩服了,现在太后的这泪水在奕訢看来,与当年在他面前哭泣又有何不同。
“六爷所言极是,这人选嘛,还要劳六爷您费心,毕竟朝廷现在能得这一省,已委实不易了……”
果然慈禧的话,让奕訢的心头一跳,他连忙微微垂首,不再言语了,在慈禧下命太监请皇帝下了一道上谕,加封卞宝第的子孙时,他只是在心里头思索着闽浙总督的人选,何人更为合适?
在奕訢为难着如何选派人选时,慈禧那边却已经敲定了什么给其的赏赐了,还有其家人封赏,总之可谓是极尽华荣,甚至还把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赐给了卞宝第。
无论卞宝第怀着什么样的私心把闽浙交还给了朝廷,于奕訢看来其对大清国的功委实不小,无论如何他卞宝第开了这么一个先河,有了这一先例,朝廷便能以此事做起文章,向天下人表明,谁才是正统,谁才是朝廷,也正因如此朝廷对他的回报也不轻,封赏子孙,光耀其门庭。
对于许多心怀“我大清”的人来说,作为大清臣子卞宝第在临死前能够痛心悔过,死过能得享这般哀荣,如此也算值了。
(多谢panzertank、天下纵横有我、五陵先生等书友的打赏,正是你们的支持让无路一路坚持到现在,拜谢!)(未完待续……)
第62章 时局如戏(明天加更,求月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天津便有着“半都”之说,究其根源或许是因北洋衙门把持外交多年,但更关键的却是一个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过去其是“天下第一督”,而现在他则是“领议政大臣”,自然仍为“九督之首”。
实际上尽管意挑战李鸿章的大人有在,但在另一方面,纵是如张之洞、刘坤一者亦不得不认同其“领政”的头衔,在许多问题上,只要李鸿章点了头,纵是百般不愿亦不得不加以认同,就像年后地方上借口财力紧张,意欲拖欠输往朝廷的解款时,李鸿章非没有有拖欠,反倒主动的解全了款项,如此各省方才先后跟进,从而保障了朝廷最后的那么点威信。
尽管讽刺者依然用“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言语去讽刺着李鸿章,可任谁都知道,这位七十几许的老人,实际上却是这个时代“大清国”的定海神针,即便是在“议政”之下,仍然需要这么一个人去维持当下的局面。
这非但是朝廷以及地方的共同观点,同样也得到西洋公使的认同,在各国公使看来,正是因为李鸿章主持着“议政会”,清国的局面方才得以维持不至崩溃。相比过去,现在的天津甚至因李鸿章的位尊权显反倒是“坐实”了“半都”之名。
而这半都的心脏恰正是城内的北洋大臣行辕,过去的几天,这行辕一直为外界所瞩目,而瞩目的原因倒也简单,前几日,闽浙总督卞宝第的突然去世,着实让国内政坛为之一荡。若是卞宝第死了也便死了,大不了大家伙推上去一个卞家的人做闽浙总督便是了,可谁又曾想到,那卞宝第临死前却还下了一着棋,也就是这着棋,把这政局给搅了一池浑水。也就是是这池子浑水使得全中的眼睛都盯上了北洋。盯上了这座行辕。
说来那事儿到也简单,不过就是卞宝第临死前,把那闽浙总督之位交给了朝廷,这可不得了啦。按道理来说,现如今,这地方的之权行以私授早已经是公开之事了,可他卞宝第却好,一下把权又还给了朝廷,卞宝第临死时下的着这一着棋把大家伙置于何地?
面对卞宝第的遗嘱。在震动天下之余,其它八位总督无不是保持着沉默,人总是有私心,尤其是对于品尝了权力美好,已经从疆吏摇身变为地方权臣,正步步朝着军阀权臣走去的总督们来说,即便是到了不得不交权的那一天,他们也是更倾向于将权力交给自己的子孙。再不济也应该是自己的亲信,还给朝廷?那不是等于把一家一族的脑袋都交给了朝廷。谁人又能有这么大的魄力?
可卞宝第的选择无疑是当头棒喝一般,在众人惊讶之余,大家伙却无人说能出个不字来,毕竟那闽浙是他卞宝第的,他卞宝第都把闽浙还给了朝廷,旁人又岂能说出什么?可如果不说出什么来。万一要是有一天,朝廷比着卞宝第的先例,到时又当如何应对?
于是乎,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天下的电报不停的朝着天津拍了过来。那些总督们无不是询问着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态度,依如过去一般,纵是平时对其有百般的不满,万千的不服,可一但碰上了事情,归根到底,于地方总督们心中和朝廷一样,都视李鸿章为定海神针。非但是地方上的总督询问李鸿章的态度,甚至就连同眼红闽浙之权的朝廷,也悄悄的打着其它名义,试探起李鸿章的态度来。
毕竟这天下谁人不知道,袁世凯出于北洋,那浙江新军甚至都在北洋衙门里挂着号,甚至就是于闽浙之地,那也是于北洋衙门里排着号的,即便是现在卞宝第把权交还给了朝廷,京城里的还没有谁狂妄到以为,那权便是平空能把持得住的了。
其它的不说,单就是说,没有李鸿章的首恳,便就是朝廷想派出大臣抚慰卞家后人也做不到——出了京城,便是直隶的地界,更不要提什么,点选一协八旗新军精锐往福建了,反正,无论如何,最后还是要待到李鸿章首肯之后,这事儿才算是能了。
也就是在这万众期待,人们并没有看到李鸿章推荐闽浙总督的举动,甚至还主动向朝廷表示,抚慰大臣可乘北洋水师的兵舰前往福州,似乎一如过去般,李鸿章依然是大清国忠勇的臣子,这北洋衙门依然是大清国的定海神针!
仲春时的一场春雨连连下了两日,只使得这北方近畿的天津似如江南一般,那雾雨将行辕的园林笼罩其间,更是显出了几分江南的景致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