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心知朝廷若是逼反唐浩然定会引起疆吏的不满,可在翁同龢看来,这倒是不足为惧。

    “他唐氏非科班出身,于国内无根无萍,既无故旧亦人同窗门人,纵是其于朝鲜起兵,又能如何,再则……”

    这恰恰是翁同龢自信的根本,与当年曾国藩门生故吏满天下尚不敢造反,更何况是他唐浩然,纵是其起兵谋反,又朝鲜外藩又焉能毁国朝大局,而南北之患使然下,朝廷必定会采纳再练湘军的建议,到时候,李鸿章……

    盯着窗外的雨,翁同龢断然答道,

    “再则,此事与国朝颇有益处,若能破李合肥把持国朝军务数十载之实,你我可就是功在千秋啊!”

    听着老师的话,王伯恭颇是意味深长的看着老师,即便是做为老师的学生,有时候他亦不得不为老师的手段咋舌。

    且不说唐浩然是其引荐入朝,便就是值得板荡之时,老师却依然不忘一一算计,单就是这份心知,便就是他学不来的。

    “伯恭,有些事情,咱们要抓住机会,若是错过了机会,那……”

    话声稍顿,翁同龢看着似有所思的学生说道。

    “那必定会抱憾终生的!”

    对于翁同龢来说,现在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若非是一番权衡后,发现完全可以借用此事打击李鸿章,其又岂会从初时试图劝诅皇上,变是一力支持,至于那只读洋夷书的唐浩然自然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学生明白了!”

    王伯恭怅然答道,此时,看着正在练字的老师,他不禁暗自寻思着,当初老师之所以在太后用唐子然后,便将自己招回,并一点点的断清同唐浩然的联系,莫非就是为了今天?

    (各怀鬼胎,正如历史上的甲午战争一般,满清上层、汉臣清流、地方大员,无不是各怀鬼胎,到最后,上战场的也就只有他李鸿章一人,收拾局面的也只有他一人,当然,担负责任的亦只有他一人,这……便是晚清的政局,所有人想的都不是国家,而是一族一已之私利。求月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第164章 底线(求月票)() 
天津的北洋衙门外,护兵持枪正立着,虽是盛夏可那头上却依然裹着裹头布,也亏得是在这北洋衙门外,若是搁其它地方,怕那护兵早就把那裹头布取了下来,换上凉快的草帽,可这里总事关衙门体仪,可不容有失。

    打从杭州事发以来,这北洋衙门便显得热闹非常,有意图谋以军功,来这里走门路,争取剿任的,也有各国洋行的买办纷纷前来售卖军火的,当然对于作为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来说,他却不得不千方百计的调兵遣将。

    虽说淮军最为鼎盛时兵力达十余万之多,可打从剿定捻乱起,尤自中法之战后,这“祖宗经制”的八旗、绿营不堪为用下,全西式练法的地方团练淮军便隐隐成为“中央军”,开始驻防全国,成为帝国的擎柱,与各地团练乡勇一同成为大清国陆上武力的核心,而各省练军、防军中又以淮军为骨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操习洋操、擅用洋械,各省兵勇操练皆由淮军事的淮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央军”。

    而作为淮军的灵魂和缔造者,以直隶总督兼署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虽无兵部之名,却又不得不担起兵部之实来——调派各路营防会剿。这会受命调动淮军驰援浙江,剿定杭州乱逆,这如何调兵却着实让他一阵头痛,与其心中,那八旗绿营根本就不在其内,几十年前发匪时便不堪一用,更何况是现在,能靠得住也就只有他眼中“幕气已沉”的淮军以及部分练军、防军。

    可这些防军驻防全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下。自然不能悉数调动。于是如何调动、调动那些部队,便成为近日北洋衙门里幕僚们争论的话题。淮军要调、豫军乡勇要动,湘营亦要动,还有直隶、奉天等地的练军,就在李鸿章费尽心思调兵遣将时,朝廷令唐浩然将“逆乱附众解往京城”的消息更是在第一时间传至了北洋衙门,顿时在这衙门里掀起了一阵风流来。

    “幼樵,这朝廷当真就不怕惹出乱子来吗?。”

    在接到京城的消息后。李鸿章只觉得一阵气血上涌,以至于言语中甚至有些不顾朝廷体面。也难怪,他在这边苦心孤诣的保这大清国的时候,朝廷那边却有人不觉事多的在那里添着麻烦,造着事端,他又如何能不心恼。

    “荃帅,当年若不是曾文正公与你苦心竭力剿平发捻,这大清国只怕……可今天,咱们这位皇上啊,非但不知当下之局先重以稳。反倒如此一意孤行,如若疆臣离心。到时候如何收拾!”

    张佩伦的语中全是担忧之色,看着面带恼色的中堂大人继续说道:

    “现在朝廷令其将仁川的那几百人解往京城,以唐子然之脾性,其自然会加以拒绝。”

    对于唐浩然会拒绝,张佩伦倒是认为理所当然,原因到也简单,唐浩然于朝鲜统监可谓是护短至极,现在让他拿着几百人的脑袋去保住自己的红顶子,他焉可能同意?更何况那些人中绝大多数都其苦心培养的人才。

    无论是个人的颜面,亦或是“为国惜才”的现实,唐浩然都不可能平白的交出人来,他若是不交人,又会惹出乱子来?

    “幼樵,现在不是他解不解人犯于京城的事儿?”

    李鸿章停止抚须,那双老迈的眼光朝着门外看去时,目中的愁容越发浓重起来,他曾担心过唐浩然对朝廷的忠心,而现在当事情到了这一步之后,他反倒忧心唐子然的将来了,毕竟此事之后,其恐怕再难得朝廷任用了。

    “而是无论他是否解人犯于京城,这朝廷对其也是信任不在,纵是其解人犯于京,欲扬名之言官见其好欺,定会再次弹劾以为扬名,到那时候,他唐子然势必为言官口中之肉,任其欺凌,而全无回旋余地,可……他又岂能甘为人鱼肉?”

    对于言官之行,在光绪初年的政坛上,曾锋头极健的“清流”人物张佩纶又岂能不知,所谓的“清流”正是言官,官场之中的言官,无论是以刚正不阿、主持清议、议论时政、纠弹大臣出名,进而谋求晋身之道,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即是言官出身,当年张佩纶、张之洞与宝廷、黄体芳合称“翰林四谏”,四人皆是靠弹劾大臣扬名。

    见大人这么说,张佩伦便是一阵沉默,即便是他亦无法阻止后晋言官以弹劾唐浩然扬名,以谋晋身。

    “如此如说,那唐浩然必反了?”

    张佩纶有此紧张的看着面前的大人,以唐子然的脾气,他既然不甘为人鱼肉,那岂不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反?”

    摇摇头,李鸿章沉思片刻后,摇了摇头。

    “如若唐子然有十镇新军,朝廷如此威逼,其不反亦只能反,而现下,子然虽长于练兵,可麾下不过仅两镇新军,且一镇不过为新练数月之师,其兵力有限,自然不敢反。”

    相比于张佩纶曾主掌十数万精锐淮军的李鸿章,又焉不知有时候,为官场之所以造反恰是受朝廷所迫,当年若是恭王、太后待先师和自己如康熙待吴三桂一般,即便是先师心存忠义,便是有自己于一旁相制,亦不能不反了。

    同样的道理却不能用在唐浩然的身上,唐浩然自幼未曾身受国朝恩典,且全受西洋教化,西洋者长于冒险,而全不知稳重,行起事来自然少了许多顾虑。现在,他唯一不会反的理由恐怕就是实力不济了!

    念及旧时的往事,李鸿章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今日朝廷可以此威逼唐浩然就犯,他那日朝廷是否会?

    不会,绝不会的!

    朝廷终归还离不开自己,自己与他唐浩然截然不同。即便是朝廷对淮军之力。亦不过只是加以顾忌罢了。

    顾忌……在这两字浮现于心时。李鸿章的眉头猛然一皱,半晌却是没有说出话来,杭州事起后,其直指“满汉之别”,朝廷对汉臣素来顾忌,有杭州前车,那么将来待到杭州事乱平定后,朝廷又会如何?

    到时候自己会不会亦如当年功高盖主的先师一般?心下陷入沉思的李鸿章。这会反而是说不出话来,而是在那里思索着种种可能。

    “荃帅,若是唐浩然不反,那其又当作何选择?”

    张佩纶并没有留意到李鸿章脸上的异样,他只是在想着另一种可能——既然不能反,唐浩然会如何应对此事?

    “其实,这才是我真正担心的地方。”

    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李鸿章不怕唐浩然反,在直隶、奉天以及山东有两万防军可以为用,加之又有北洋舰队威胁仁川。他相信以唐浩然的聪明,其自然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选择造反那一下策。

    但如若其既不造反,亦不解人,那他又会作何选择呢?

    人总是如此,越是猜不透,便越发担心,正如此时的李鸿章一般。

    “若是其反了,反倒也干脆,无非只是派兵进剿,可问题是……”

    沉吟中,张佩纶突然把头一抬。

    “荃帅,唐子然会不会抗命!”

    是反,还是遵?

    当北京的电令发至汉城之后,一个选择,便骤然摆到了唐浩然的面前野,却让他整个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挣扎中,就他自身而言,他自然希望立即起兵,响应杭州的起义,从而名正言顺的执掌反满义旗。

    可在另一方面,摆在他面前一个现实却是——实力!

    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世间一切事物,最终都要归于实力之上,没有足够的实力谈造反,或者说,谈恢复中华,而现在,唐浩然恰恰属于实力不济的一列。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唐浩然的计划之中,而唯一出乎他意料的就是朝廷处置仁川“乱逆”的做法,他们没有派人来,按其最初的计划,即便朝廷派来查办此事,无非就是银子铺路,然后于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