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8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淅秩谌冢羰锹胪飞嫌泄た勺觯庑┖鹤颖慊簧洗植级躺溃ヂ胪飞霞绦龉ぃ患父龃笄乩矗嗲俨簧伲故悄苋眉依锏钠薅闲『煤玫某陨弦欢倬迫饬恕�
书院的学堂中也生了俩火炉,煤炭都是玄家出钱购买的,买了不少,都堆在后院儿的墙角,堆成了一座小煤山,书院学堂、学舍还有先生的书房中都支了火炉,学舍还好,只有学堂之中,火炉白天都是烧的旺旺的,即便学堂里暖和,也挡不住学生们下课之后在书院院子里玩闹的那股子热情。
主要是萧瑀和高士廉两个上了年纪的先生受不得冻,这些学生都是农户家的孩子,身子一个比一个壮实不怕冷,外头下了雪,这些孩子在外面闹腾的一个比一个欢实。
萧瑀讲课,玄世璟就坐在火炉旁边,他是个不经冻的,火炉旁边有一张小茶几,火炉上烧着热水,玄世璟一边听课,一边为自己泡壶热茶,萧瑀讲累了,学生自行温习的时候,萧瑀也会坐到茶几旁,与玄世璟一同品茶,谈论一番学说。
虽说都是课外话,但是两人谈论起来,倒是津津有味,对于屋内的学生来说,听之,思之,也是大有收获,毕竟萧瑀是学术大家,而玄世璟也是见多识广,两人谈论起来,各有各的思路,或是求同存异,或是辨别是非。
对于学生来说,这算是课外话了。
“世璟,听闻那王玄策,在天竺那,叫什么来着,玛卡达国,对,就是哪儿,闹腾出了不小的动静啊,都已经一年了,估计也要回长安了吧,这事儿在鸿胪寺那边都传开了。”萧瑀搓了搓有些发冷的手说道。
“难得萧先生不在朝堂,还关心朝廷的这些事。”玄世璟笑道:“王玄策这人,是个人才,听说他去了玛卡达国那边正遇上叛乱,愣是以吐蕃的名义向尼婆罗王国借了兵,平了玛卡达,活捉了叛臣阿罗那顺,现在正押送着阿罗那顺回长安呢,等到年后,估计就到长安了,不耗费大唐一兵一卒,一人灭一国,这王玄策回长安之后,定受重用。”
王玄策的事情放在后世,也是一桩美谈,做外交官做到这一步,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世璟对于此人,如何看待?”萧瑀问道。
“人才。”玄世璟笑道道:“却不好说是什么样的人才,说是邦交人才,可是纵观王玄策出使天竺,借兵、平乱、灭国、生擒乱臣,也算是兵法大家,指挥有方,将邦交与伐谋运用的游刃有余,不过,这也少不得我大唐国力强盛,声名远播的功劳,若是没有大唐的强大做后盾,王玄策也借不到兵,有何谈平乱灭国一说。”
第四百五十章:灭国狂国()
王玄策干成了这一件事儿,在大唐绝对够他吹一辈子的了,这可是给大唐王朝张脸的事儿,就算他自己不吹,别人也会替他扬名,无论如何,王玄策将会在史书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唐有如此人才,我等这些老朽退隐之后,也无忧了。”萧瑀抚须笑道。
“萧先生这大半辈子,为了大唐操劳,临了被罢相之后,仍旧关心朝堂,关心天下百姓,晚辈佩服。”玄世璟端起茶杯:“以茶代酒,且敬先生一杯,敬先生这般处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居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借用范仲淹的一句话,来形容萧瑀,丝毫不为过。
萧瑀出身贵胄,侍奉了三代皇帝,或许他忠心的,不是哪一位皇帝,哪一个王朝,心中真正装着的,许是天下万民。。。。。。
玄世璟与萧瑀的话为学堂中的这些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一人灭一国,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等厉害,这等威风的人。。。。。。。
“老夫也没有你说的那般高洁,这句话,老夫愧领了。”萧瑀笑道:“为人臣者,此乃本分啊,不敢自夸,但愿朝中皆是本分之臣,如此,大唐兴矣,百姓福矣。”
“眼下年关将近,两位先生为了这书院都操劳了一年了,也该歇歇了,晚辈拟定了学生放假的事宜,放在书房之中,想来现在老师正在斟酌,一会儿萧先生下课之后,也请去看看,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也要劳逸结合。”
玄世璟所说的假期,便是寒假了,现在离着过年也只剩下十多天的功夫,这会儿房家,等到十五之后,学生才会复课,这个时间,是给学生的假期,也是给两位先生的假期,虽说两人退出了大唐的权利中心,但是人脉关系还在,逢年过节,人情往来,总不能让人到书院来拜会。
到了过年,高士廉和萧瑀都要回长安,元日大朝会,若是陛下有旨,两人还需进宫朝会,虽说无官职再身,但仍旧有封爵不是。
今年的大朝会,可是有的说了,王玄策灭一国,玄世璟灭一国,苏定方灭一国。。。。。。。
元日的大朝会本就聚集了四方各国来唐的使节,大唐在他们面前展现这等强大的国力,也是有震慑之意,省的回去之后总是想要做根墙头草,飘来飘去的,真觉得大唐是拿不动刀了?
萧瑀点点头:“朝堂臣工到了元日,都有休沐,何况是这些娃娃,世璟所拟定的暑假与寒假,也有些道理,若是士廉没有意见,就如此实施吧,如今书院规制也逐渐完善,说不准老夫有生之年,就能见到这书院的鼎盛之日。”
“先生想要看到这书院的鼎盛之日,那便好生保重身体,健健康康的,这书院现如今,还离不开您的照拂。”玄世璟笑着说道:“如今的书院,如同稚童在一步步的成长,若无两位先生扶持,万一长歪了,可就不好了。”
“这一点老夫放心,有你在,这书院的路子,走不错。”萧瑀说着,从火炉上将铜壶提起,将热水倒入茶壶之中:“现在,老夫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期望的很。”
毕竟是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是他和高士廉手把手教导出来的,老师对学生的期盼,长辈对后生的期盼,所以说起来,萧瑀对这些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
他们有出息了,也说明书院的存在、付出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萧瑀和高士廉两人,都要将自己的余生托付给书院,或者说,书院便是他们余生的精神支柱了。
书院的后院儿有一座假山,假山最高处有一座钟亭,这座亭子是后来才修建的,这口大钟,便是负责学院内报时的,下课,上课,放学,书院现在没有多少杂役,敲钟的事儿,便落在了门房的身上。
钟声响起,学堂里的先生和学生便知这上课下课。
钟声悠扬,书院钟声响起,山下的庄子也能隐隐约约的听到钟声,没有人会嫌弃这钟声,庄子上大多庄户的孩子都在书院之中,那是能学文化的地方,即便是钟声,都能听出几分韵味,哪儿还会掀起。
如今的书院,可是整个庄子上除却玄家大宅外最神圣的地方。。。。。。。
下课之后,萧瑀回了书房,而玄世璟仍旧是坐在炉火旁边,看到火炉之中煤炭燃尽,便顺手添上几块。
书院之中偶有玄家的护卫来到这边,送些书信消息过来,玄世璟便坐在学堂的炉火边的茶几旁,阅读处理这些送过来需要处理的事情。
这学堂之中都是些学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学生也不会随便乱动玄世璟的东西,坐在这学堂之中,玄世璟反而能静下心来,倒是比在自家书房要惬意的多。
一些消息,玄世璟看完之后,便直接投到了炉火之中,看着炉火逐渐的将信纸吞噬,若有所思。
“先生。。。。。。”就在玄世璟沉思的时候,旁边两个学生跑到玄世璟身边站定。
玄世璟将手中的册子合上,抬起头来问道:“何事?”
“先生能跟我们说说那个大官一人灭一国的事情吗?”一学生问道。
玄世璟抬着头,从这学生的眼中,他看到了不同寻常的光芒。
“好,坐下吧。”玄世璟示意这些学生坐下。
学堂之中如同朝堂大殿一般,进了屋子是要脱掉鞋子的,因此,来到玄世璟周围的学生,都可以席地而坐。
王玄策出使印度,这事儿玄世璟也有关注,毕竟玄家的商队也是个厉害绝色,只要玄世璟想要关注的事,他们总能将情报打听回来。
王玄策出使,最后带兵,平叛,灭国,当中牵扯到吐蕃、尼婆罗,有些地方,玄家的商队也力所不能及,所以也是从被的商人口中打听过来的,还有一些,是玄世璟本就知道的。。。。。。
玄世璟为他们讲‘故事’,引来了不少学生,都围在火炉边,围在玄世璟身边,虽是下课的时间,但是却没有人在学堂外面玩耍,都聚集在了学堂之中,想要听玄世璟讲述这件事。
第四百五十一章:讲故事()
学生没有在外面自有活动,书房了的两位先生也觉得稀奇,悄悄走到学堂门口,却看到学生们都在围着玄世璟,围炉而坐,玄世璟坐在中间的茶几旁边,为学生们讲王玄策的事情。
王玄策现在还在回长安的路上,这许多事情连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当中的细节,但是玄世璟却不同,他若想知道,商队的人怎么说也能将消息送回来。
毕竟玄家的生意做的大,赚钱都赚到别的国家去了,尤其是西域那片儿。
关于王玄策在天竺那边儿的事儿,萧瑀和高士廉也只是一知半解,对于玄世璟的诉说,也起了兴趣,相视一眼,便进了学堂,随手将门关上,然后走到学生身后,盘膝坐了下来。
学生们听玄世璟讲述,听的入迷,却未发现两位先生就在他们身后,一直到上课的钟声响起,玄世璟才停了话语,让学生们准备回座位上上课。
萧瑀和高士廉听的正酣,怎会如此放过玄世璟,下节课本事高士廉的课,高士廉大手一挥,课程暂且可以搁置,让玄世璟继续讲下去。
玄世璟讲王玄策借兵,绕不开大唐与吐蕃间的邦交,而大唐与吐蕃之间最为重要的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