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承诺了他自己有生之年,至于百年之后会是什么情形,并不贸然做承诺。

    吕颐浩笑了,自己有荀彧之忧,徐还立即表明自己会效仿曹操,终其一生不叛大宋。

    这就足够了,还能奢望什么呢?

    当此情势下,再有其他反“非分之想”,实在就有些得寸进尺了。

    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赵子彦走了,徐还的脸色再度凝重起来。

    军事上西军占尽优势,即便没有吕颐浩的配合,攻破淮南也只是时间问题。真正让他担心的并不是交战,而是人心。

    以西军的实力,过江只是时间问题,但有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以怎样的形势,怎样的代价过江,以及过江之后是怎样情势。

    江南之地,除了秦桧和张俊的人马会负隅顽抗,免不了还有一些其他忠于大宋的人。

    历朝历代,都不乏忠臣,大宋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多。大宋王朝广开科举,进士官员大都是天子门生,开国以来对士大夫格外优容,这些人世受皇恩,对赵宋皇室感恩戴德,颇为忠诚。

    靖康之变有那么多的臣子跟随皇室南渡,崖山之战后跟随陆秀夫和小皇帝一起投海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是最好的明证。

    南征之前,徐还已经料到会有如此局面,但心中下意识认为有此等念头之人可能以文臣居多。

    却没想到最先出面的会是吕颐浩,一个担任过宰辅,手握重兵的江宁留守。有一便有二,吕颐浩之后还会有许多人。

    那位昔日的枢密使赵鼎,以及朝堂衮衮诸公,临安城里的宗室,甚至是和自己素来关系紧密的文澜书院里的大儒名宿,恐怕都不乏仍旧忠于大宋,反对江山易主改姓之人。

    这个局面,和东汉末年曹操面临的局面很相似,麾下臣子有太多仍旧忠于汉室,之所以为曹操出谋划策,征战效命,那是因为曹操是汉室的丞相。

    一旦这个身份有所动摇,自然而然就会决裂。徐还很清楚,如今有许多人忠于自己,除了看重自家实力和未来外,最为重要的便是大宋驸马这个身份。

    一路走来,这重身份带给他太多的好处与便利,却也在无形中成为一道枷锁。一旦失去,那些曾经的拥护者就会变成反对者,阻挠者,吕颐浩很可能就是大宋的“荀彧”,影响绝不在小。

    徐还不想面对那样的局面,舆论与人心向背上面的影响太大,付出的成本将会十分高昂。要知道,当年曹丕能够得到北方士族支持,成功上位,卖给世家大族了多少利益,九品中正制这种流毒断然不能再出现。

    代价太大!

    当然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手腕,拉锯战最终也是可以获胜的。但是,眼下的大宋哪里有那多时间?

    靖康之变后这十年,烽火狼烟,江山满目疮痍,许多地方可谓是百废待兴。

    况且北方还有金国虎视眈眈,这头猛虎只是暂时被自己打伤,如果不能趁势追击,等他养好伤患再出动时,又会是心腹大患。

    没有时间消耗,更不敢因此祸起萧墙,所以当需速战速决。所以此事,徐还早有谋算,也想到了一个折中解决办法。

    只是当前情势,还不是和盘托出的时候,时机未到,故而只能做出承诺。固然有限,但言而有信。

    对于吕颐浩而言,徐还的承诺已经足够了。

    曹操明里暗里曾经表示终其一生为汉臣,徐还等若是做出了同样的承诺,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曹操为汉丞相时已是暮年,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将机会留给儿子不足为奇。而今的徐还却还不到三十岁,还有几十年岁月,倘若真能够按捺权力欲望和位登九五的野心,着实难能可贵。

    如此情形,还能说什么呢?

    吕颐浩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亲笔回函,表示将会配合徐还行事。

    这封信是态度,是证据,也投名状,再无更改,坚定明确。

    这一遭,赵子彦没有回到淮北,而是由徐还派来跟随他的信使,以及吕颐浩的亲信家将联袂北上。

    而他则是要前往临安,这个消息还需要带给其他一些人,比如临安城里许多惶惶不安的中立宗室,以及某些大臣宿儒。

    舆论层面,只要有他们的支持,徐还便能够站在不败之地,进军江南将会顺利很多。

    至于自己的安全问题,赵子彦一点也不担心,高阳王府在临安有强大的情报和人员网络。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送他出来,自然也能送回去。

    赵子彦去了临安,吕颐浩在做准备,镇江的韩世忠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大局已定,也就该开始有所动作了。

    淮南这块江南屏障,已经成为夹心饼,实在没有必要再耽搁,是时候一口吞掉了。

    在吞掉之前,需要做的是暂时断了他的营养,以免这块夹心饼太过肥腻,不太爽口。

    于是乎,驻守镇江的水师战船出动了,向着朝北方驶去的运粮漕船而去。

第七一七章 佳话之外() 
临安!

    政事堂刚刚收到奏报,运粮的漕船在大江遇到风浪,不慎沉没了。

    奏报是韩世忠发来的,镇江水军已经及时出动抢救,可惜为时已晚,不仅漕船沉没江底,船上随同护航的兵丁也都葬身鱼腹。

    看到如此说法,张俊一脸疑惑。

    此中的疑点着实太多了,不是一点半点,甚至

    镇江水军很值得怀疑啊!

    “韩世忠终究不可留!”

    “可是,为今之计,牵一发动全身。”

    秦桧在军事方面的考虑颇为保守,自然也就颇多顾忌。

    “不能再犹豫了,韩世忠不可靠,吕颐浩也未必靠得住,长此以往,粮道受阻,淮南必然保不住。”

    张俊道:“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大军撤回江南,以免韩吕二人与徐还狼狈为奸,里应外合。

    当此之时,以大江天险保全江南之地,至为重要,否则我们可真就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了。”

    秦桧沉吟片刻,说道:“所言不错,大军撤回江南,顺势罢了韩世忠和吕颐浩的官职吧!”

    两人身份特殊,影响巨大,本意是考虑到他们对大宋朝廷的特殊“情感”,不宜轻动的。但如今情势所迫,自然也就顾不得许多。

    但不管怎么说,也只是罢职而已,不会有过分举动。哪怕是恨透了,也要暂时留着,将来另有用处。

    为今之计,最重要的仍旧是保全江南。

    只是,江南当真保得住吗?

    昔年的南陈、南唐都坐拥大江天险,可都没能挡住北方大军,如果是这样

    秦桧脸上不禁露出了些许凝重神色,一个疑问从他的心底里冒出来,到底是该南下还是北上呢?

    除此之外,还能做点什么呢?

    对于临安和洛阳而言,战争胜负的关键集中在了长江两岸。

    张俊意识到淮南已经无法保全,所以及时撤军未尝不是一个选择,这样南撤的兵马和临安本部可以联合将韩世忠与吕颐浩吃掉。

    以强硬的姿态吃掉这块夹心饼,拿下他们手中的兵权,从而彻底掌控江南,依托大江建立稳固防线。

    徐还这边恰恰相反,再联系上韩世忠与吕颐浩之后,淮南便成为眼下的夹心饼,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呢?

    双方所在意,或者说所赌的正是时机。

    驻守楚州的将领是宁向忠,是张俊一手提拔的亲信,之所以选择他来驻守淮水防线,一来是因为他确实有些领兵作战的才能。

    二来则是出于忠诚考虑,此人和田师中关系匪浅,二人曾是战场上共过生死的袍泽兄弟。田师中死在汴梁,宁向忠十分痛心,自然也就对杀人凶手徐还格外憎恨。

    将此人放在淮水沿线,至少不用担心他会临阵倒戈。

    宁向忠倒也没有让张俊失望,自从他到来之后,西军在淮水边滞留了不少时间,始终没能突破。

    当然了,这也是西军暂时放缓进攻脚步的缘故。

    虽说兵贵神速,但短时间南下了中原和淮北的大片土地城池,这些地方要么原来属于临安朝廷,要么曾沦丧金国手中。

    双方的势力已经渗透其中,大军过后固然能夺取城池,但彻底清剿,完全掌控并非易事。为了保证后路,徐还需要一点时间稳固后防,至少要保证粮道无忧,故而兵锋在淮水前暂缓前行。

    宁向忠倒也不愚蠢自大,对这一点还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饶是如此,西军有限的进攻仍旧让他有些招架不住。

    比如,西军在寿州(春)发起了猛烈进攻。当年后周与宋国讨伐南唐,御驾亲征的柴荣与赵匡胤都选择寿春作为突破点,不是没有道理的。

    寿春的战事十分激烈,看样子西军是想一鼓作气攻陷城池,守将已经接连数次向他求援。

    宁向忠却无奈摇头,接连叹息,因为他接到了命令,大军不动声色,南撤江宁。

    撤退!

    这意味着枢密使要放弃整个淮南,自己费心费力打造的淮水防线彻底失去意义。

    唉!

    宁向忠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奈何军令难违,张俊在命令里已经说的很清楚,淮水不可戍,唯以大江为天险。

    也对,那就姑且南下吧!

    只是可惜了这大好的淮南之地,想当年南唐放弃江北十四州时,大抵也是自己这般心情吧?

    也罢,只要临安朝廷能够偏安江南一隅之地,倒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只是

    现在撤退,还能全身而退吗?

    宁向忠站在楚州城头,看着城外的宁静,越发担忧起来。

    西军自打到了淮水沿线,主攻方向便是寿州,从军事的角度没有太大问题。寿州之地是个相对容易的突破口,且地处要冲,只要攻陷,便可东西两边控制两淮。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淮南最重要的两座城池是楚州和扬州,第一军事要塞是楚州。

    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