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方平叛也有条不紊,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韩世忠这等名将出马,自然兵到乱除。
兵马首先进驻闽赣之间交通要冲,防止建州与赣州的乱兵联合,避免出现的叛乱席卷南方的态势,然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入冬之后,叛军主力已经全线落败,成为一群潜藏各处,各自为祸的残兵败将。
平叛从来都是除恶务尽,绝不能留下星星之火,韩世忠正带着兵马全力追剿,按照如今的节奏,在年底之前应该能够彻底肃清。
皇帝赵构得知消息后,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欣然从督战的绍兴返回的临安,大宋上下在一片欣喜中迎接绍兴二年的新春。
柔福帝姬又在准备礼物,贵胄之家,逢年过节送礼都是个麻烦事。
给太后、官家,以及各宫嫔妃都要备礼物,临安城中的公侯之家,故交亲友,还有便是蜀中和凤翔府的自家人。
黄若彤与苏红袖孤身在外,柔福帝姬身为当家主母,自当多有关照,送去了不少年节礼物,滋补安胎药品。
除此之外,还专门叮嘱徐还撰写信函给二女送去。家书抵万金,对孤身在外的女子而言,情郎的甜言蜜语何止万金?
柔福帝姬是深有体会的,当年徐还那一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她想,黄若彤和苏红袖肯定也有类似的心情,甚至更胜自己。毕竟当初自己还有儿子在身边,她们却是孤零一人。
除此之外,便是给朝中同僚的年礼。
“韩将军府上厚礼已经备妥,张浚、吕颐浩家相同,岳飞虽不在临安,但听闻岳老夫人在临安,岳家长子岳云、还有几位小娘子也在,备相同礼物赠如何?”
“不可!”
没想到徐还断然否决,柔福帝姬惊讶道:“怎么?”
徐还正色道:“韩夫人是平安郎的干娘,厚礼是应该的,张浚、吕颐浩次之,与临安仕宦之家相似即可,至于岳飞府上,不送礼。
如果岳府来送礼则拒收,岳家人前来拜望,也都拒绝不见。”
柔福帝姬不解道:“为何?你与岳将军关系不错,从河内开始的情谊,曾并肩作战,称兄道弟。”
“我知道,但今时不同往日,而今我和岳飞是当朝统兵最多,立功最大的两员武将,过从甚密并非好事。
如果彼此有点嫌隙,不大和睦,官家大概会乐见其成吧!”
说完徐还一声叹息,想起在岳州时曾与岳飞将帅失和的传闻,或许如今假戏真做依旧很有必要。
“这倒是!”
柔福帝姬恍然,旋即叹道:“权术猜忌真是令人讨厌。”
“无可奈何啊!”
“也不知什么是时候是个头?”
“我尽量让这一切早点结束。”
徐还拉着柔福帝姬的纤纤玉手,笑道:“凤翔府刚刚传来一个好消息,司马先生在兴州山间发现了优质上乘的铁矿。”
“如此说来,不就可以”
柔福帝姬虽是女流,但这几年历练下来,已经懂得很多军旅之事。
发现铁矿意味着可以冶炼钢铁,也就可以打造兵器,招兵买马,积蓄实力。
“没错,司马先生已经着手秘密开采,一两年里就能派上用场。”
徐还不会说,铁矿是他授意司马靖去寻找的,兴州便是后世的略阳,可是个有名的钢铁小城,自己只不过是提前利用罢了。
有了兵马,有了兵器,距离目标无疑更近了一步,所差的只是一个时机。
第四六四章会笑的孩子有福气()
等待时机是个漫长的过程。
整个绍兴二年,宋、金、夏三国各自忙碌内政,边疆安宁,没有丝毫冲突,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可言。
徐还一直赋闲在家,除了暗地里悄然进行一些布局之外,整日里无所事事。
不过悠闲也并非全无坏处,一年之中,徐家倒是添了好几桩喜事。
绍兴二年四月,黄若彤怀胎十月,瓜熟蒂落,产下一子。
次子诞生,徐还格外高兴,欣然给小儿子取名徐承业,从临安往凤翔府送去的大量的滋补品,衣服鞋袜玩具,小家伙到会打酱油之前的用品基本不缺了。
这些都是柔福帝姬亲自打理,对侧室夫人与庶出子嗣一视同仁,多有关照。
孩子出生之前,眉山苏家专门派去了些许稳婆、乳母,生产之时得以母子平安,徐家二公子一落地便被妥帖照顾,让人放心不少。
黄若彤是皇帝圣旨赐婚的,兼之徐还身份,宫中孟太后与官家赵构都有赏赐,还因父母功劳,赏了小家伙长安县男的爵位。
相熟各家也都纷纷送来贺礼,一切看似很隆重,可徐还却高兴不起来,多有无奈。
次子与长子情况相同,出生时自己都不在身边,无法陪伴,看不上一眼,让人多有无奈与遗憾。
入宫探望之时,孟太后也多有感慨,称等到了合适时间,早日将黄若彤母子接来临安。
徐还以黄若彤产后虚弱,孩子尚幼经不起旅途劳顿为由婉拒了。
凤翔府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地,徐承业自出生开始,就有其特殊意义与责任,留在西北才是正经。
临安是行在,江南繁华之地,可对徐家子嗣而言,弄不好就会成为危机四伏的金丝笼,徐还可不想两个儿子都成为笼中雀。
不久之后,徐家再有喜讯,五月里,柔福帝姬诊出喜脉,怀上二胎。
自徐还归来之后,夫妻如胶似漆,再孕是迟早的事情,若非先前有意采取一些避免措施,肚子早就大了。
得闻喜讯,孟太后格外高兴,虽说柔福帝姬生有嫡长子,但侧室生子某种程度是一种威胁,“女儿”此时再度有孕最好不过。
不过赵构和后妃们却是另一种心情,一方面欣然恭贺驸马夫妇,另方面心里则格外不是滋味。
后宫之中一直没有喜讯,自元懿太子赵旉病逝之后,赵构膝下一直空空。
朝野本就有国本之虑,福国长公主怀上二胎成为明显反衬,此事不免被趁机再度被提及,有臣子上疏请求官家遴选宗子养于宫中。
不过这次朝臣们学乖巧了,措辞格外严谨,无人再提及仁宗收养英宗之例,而是让官家效仿真宗。
昔年宋真宗几位皇子夭折,曾将侄子赵允让养于宫中,几年之后皇子赵祯(宋仁宗)诞生,再以箫韶部乐送还府邸。
朝臣们言下之意,民间有养子招弟的说法,皇家也可以学学嘛!
没有人质疑官家的生育能力,只是养个侄子在宫里,暂时不用定名分。说不定能给皇家带来子嗣也未可知,将来后妃们生下皇子送回去就是了。
如果实在不巧,膝下无子,也有个备选之人,朝野和天下也能安心。
各让一步,权宜之计,赵构虽不大乐意,但为了安定朝野,加之孟太后也要类似的态度,不得不答允。
和朝臣们可以建议立太子,但不能轻易建议立谁为太子一个道理,遴选哪一位宗子入宫,大臣们都三缄其口,完全是听凭圣裁。
不过大臣们都有感觉,不出所料应该是在庆国公府,或是秉义郎赵子彦诸子中择一。
这几位可是太祖嫡系子孙,这两年宫中但凡宴请宗室,这两家都在列,几家的孩子也时常入宫在太后膝下承欢。
徐还曾见过那几个孩子,但不大确定原本历史上的宋孝宗到底是哪一个。不过如今这局势,无论选哪一个,似乎都无所谓。
最终的抉择是在一场宫宴上,也许赵构是想要现场考察,庆国公府和赵子彦家的几个孩子都在场。
与任得敬之女订婚的是庆国公长孙赵伯圭已经七岁,压根不在赵构的考虑范围内。
竞争者主要是庆国公之子赵子偁的次子赵伯琮,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赵伯玖,都是两三岁的稚子。
赵构欣然向两个孩童招手,结果赵伯玖不知什么缘故,关键时刻竟然哭闹起来,自然也就与皇位失之交臂。
反倒是赵伯琮乖巧可爱,欣然对着赵构发笑,会笑的孩子自然也就有福气,被赵构抱起的那一刻,他距离大宋的皇位是那么的近。
赵构没有介意庆国公的身份和影响,选中其次孙赵伯琮养于宫中。
宗子入宫自然也就要有人抚养,赵构将后宫有位次的嫔妃找来,与赵伯琮初见,看看与谁人有缘。
元懿太子生母潘贤妃自儿子死后,精神失落,热情不高。其他嫔妃则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讨好这个小家伙,其中以吴皇后为甚。
绍兴和议时,从金国得到消息,赵构的原配邢皇后已经去世,吴贵妃顺理成章被册封为后宫之主。
坐了上后位,但吴皇后却没有多少安全感,盖因无子。
她很清楚,赵构的病大概没有希望了,守一辈子活寡已然是不可避免之事,虽然悲惨,只能认了。
说到底,宫闱里的女人,子嗣才是关键,今日选赵伯琮入宫,其实就是来日储君。
官家竟然没有直接交给自己这个皇后抚养,吴氏难免有些紧张,可谓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将赵伯琮哄到身边。
谁知小家伙竟不为所动,倒是张婕妤招了招手,小家伙便迈着蹒跚脚步,笑盈盈地跑了过去。
赵构见状,欣然发笑,认定赵伯琮与张婕妤有缘,自然也就由其抚养。
张婕妤喜从天降,惊喜不已,连连保证会照顾好侄子,当即将赵伯琮抱在怀里,宠爱非常。
这可是将来的天子,有这份养育之恩在,后半辈子就完全不愁了。
然而此情此景落在吴皇后眼中,却是满心的不快与不甘
第四六五章撤兵逼宫()
会笑的孩子有福气!
徐还看着自家儿子平安郎满脸笑意,念叨着这句朝野趣谈的话。
赵伯琮,原本历史上的宋孝宗?
徐还不确定!
今天他是有福气的,作为宗子被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