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还笑道:“如果他们早些行动,兴许真有入蜀可能,不过现在荆湖已平,大军入蜀,大理应当不该再有妄动。”

    “那是自然,南蛮小国,兵力薄弱,终究有所畏惧。驸马入蜀,可适当安抚,让大理段氏且先安心。”

    司马靖道:“如此,蜀中天府之国风平浪静,可为根基之地。而且今日之蜀中,远比昔日之益州富足,其程度,驸马或许难以想象。”

    “哦?”

    “驸马可知,历朝历代重农抑商,财赋以农税为主,我大宋却有不同。”

    徐还深以为然:“是,大宋商业繁荣兴旺,商税应该不少。”

    “大宋三司财赋收益中商税占了四成有余。”

    司马靖又问道:“那驸马可知,哪些地方缴纳商税最多吗?”

    徐还思索道:“东京肯定算一个,先生既然这么问,成都府应该也算一个其次,江南苏杭之地,应该也是。”

    “驸马说对了两个,东京、成都府没错,第三个却是兴元府,也就是蜀中以北,秦岭以南的汉中。

    而今东京落入金贼之手,天下商税最繁二地,在驸马手中,此二城一年商税少说有二十万贯,恐怕临安暂时都没有这么多。”

    司马靖悠悠道:“争夺天下,从来都不只金戈铁马,刀兵争锋那么简单,钱粮赋税才是关键。

    蜀中富庶,商税高额只是其一,物产丰富自不在话下,毕竟蜀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称号。”

第三六五章不正经的提议() 
“自打秦国蜀守李冰修了都江堰,蜀中再无岷江水患之忧,引江水灌溉,得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

    司马靖道:“蜀中粮食几乎岁岁丰收,不必担心饥馑、军粮亦充足。

    其他物产更是丰饶,蜀锦之名冠天下,遂宁产糖、梓州药材、荣州盐井、泸州酒水、川西有牛羊,川南有竹木,蜀中茶叶天下半,皆在大宋首屈一指。”

    徐还连连点头,川蜀实在是好地方,自古的天府之国,即便到了后世,也是西南最繁华富足之地。

    在古代,这样的地方便是龙兴根基之地,刘邦、刘备能够发家崛起,蜀中财富便是最大的倚仗。

    最不济也可以借蜀中地势之险,偏安一隅,唐朝天子数避蜀中,五代前后蜀偏安西南,再到后世的张献忠,皆是如此。

    司马靖续道:“国公爷,老夫已经估算过了,不出所料,蜀中每年的钱粮赋税可占到大宋的三分之一。”

    “这么多?”

    徐还不由吃了一惊,虽说知晓蜀中之富,却没想到能到这种地步。

    “千真万确,蜀中物产丰饶,商业繁华,而且蜀盐产量甚高。”

    徐还心下恍然,古代盐铁官营,盐税是封建王朝的重要收入。蜀中有井盐之利,难怪如此富裕,这边不足为奇了。

    “朝廷诏书有言,称川陕作战,军饷开支,钱粮调用就地解决,甚至准许截留成都路转运使财税优先供给抗金作战。”

    司马靖摇了摇头:“用不了这么多,即便战事吃紧,钱粮紧张,国公爷也断不可尽数截留蜀中财赋。”

    “先生所言有理,数额如此之大,我若全部截留,临安恐怕会炸锅的。”

    徐还之前没料到蜀中富庶到了这个程度,险些犯了错误,倘若自己控制了大宋三分之一财税,等若捏住了大宋经济命脉。

    临安的一帮臣子肯定会各种叫嚣弹劾,借机生事,赵构也难免会不安,多有猜忌。

    幸好司马靖及时提醒,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这便是谋主的作用了,纵然自己身为穿越者,在很多大事上有先见之明。但论起对这个时代方方面面的了解,欠缺太多了。

    司马靖刚好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看着似乎整日与李师师恩爱缠绵,实际上操着心呢!

    不愧是隐士高人,隐居武陵乡野,也不怎么出门,但对天下事却甚为了解。

    想必入蜀之前,也做了功课,特意了解了蜀中相关事宜,那么对入蜀后如何行事,应该也有所筹划。

    司马靖道:“蜀中财税,国公爷可运送出川,向朝廷摆明姿态,至于是否运送到临安,倒也未必。

    索性岳将军在荆湖作战,需要的钱粮也不少,从临安调拨多有不便,蜀中就地支援分数应当。”

    “明白。”

    徐还心领神会,笑道:“我呢,我知晓一些生财的营生,有蜀中物产和人力相助,积蓄钱财不是什么难事。即便交出去一半的财税,保证钱粮依旧充足。”

    “那就更好了。”

    司马靖欣然道:“除了富庶之外,蜀中还有一大优势,那便是人才济济。”

    “嗯,蜀中三苏之名,大宋人人皆知。”徐还深以为然,苏轼、苏辙兄弟在大宋的名气着实太大,对老家蜀中的影响也不会小。

    “没错,其实大宋开国前百年,蜀中甚少出人杰,但自打仁宗朝开始,人才辈出。

    其中以三苏最为杰出,苏子瞻有魁星之称,在蜀中甚的爱戴颂扬,乃是蜀中少年子弟的楷模。

    除此之外,还有王圭、范百禄、张商英、宇文虚中等人都官居宰辅。而今他们的家族后裔在蜀中的地位,以及权势、影响都非同小可。”

    略微停顿片刻,司马靖续道:正是因为这些在朝中显贵的蜀籍官员,蜀中越发人杰地灵。

    少年子弟争相读书,饱学之士不在少数蜀中文教之盛,冠绝天下。国公爷可知,我大宋刊印书籍,以蜀、越、闽三地为甚。”

    “这个有所耳闻,越州陆宰便在我府为西席,他家藏书比皇家府库都要多。

    我在临安西湖边修了一座文澜阁,作为存放阅览图书之地,而今由陆宰主持整理编撰书籍,以及刊印事务。

    至于闽地,听闻前朝宰相章得象、章惇、吕惠卿等人皆是闽人,当地文教,书籍刊印兴旺也在情理之中。”

    听到徐还在修文澜阁,收集藏书,整理编撰,司马靖眉头一动,沉吟道:“国公爷,高明。”

    “哼哼,些许小事,不值一提。”

    徐还淡淡一笑,三言两语便看破了自己的打算,司马靖的心思当真算得上高明。

    司马靖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续道:“蜀中成都府是大宋书籍刊印出版最兴旺,文教最繁荣之地。国公爷可知,蜀中最大的书商是谁家?”

    “哪一家?”

    “苏家!就是黄夫人的姑丈,苏娘子家。”

    “原来如此。”

    徐还明白司马靖为何专门提及此事,这年头读书人便是舆论风向。

    苏家本就是蜀中第一文教名门,又是最大的书商,意义何其之大不言而喻。

    杨浩甚至动起心思,如果刊印技术可行,可以考虑办份报纸,进一步引导舆论。

    苏家而今算是姻亲,无疑是个便利条件。

    “苏家祖业虽在眉山,但据我所知,他们在成都府的产业不少,与蜀中大户人家,名门子弟,文教贤达都有往来。”

    司马靖悠悠道:“要笼络蜀中士绅才子,苏家无疑是最好的纽带,这方面黄夫人无疑是个很好的联系,不过”

    “不过什么?”

    司马靖沉吟道:“黄夫人终究是江夏人,对苏家而言或许无妨,但其他蜀人难免隔阂。倘若国公爷后宅之中有一位蜀中淑媛,想必蜀士更容易归心。”

    “呃”

    司马靖笑道:“国公爷,老夫观那位苏娘子出身名门,才貌双全,不若入蜀之后,向苏家提亲迎娶吧!”

    “呃”

    徐还闻言,顿时满头黑线,这个司马老儿,自从有了李师师之后,真是越发不正经了。

第三六六章川陕名将() 
徐还满头黑线,认为这个提议很不正经。

    司马靖却一脸严肃:“国公爷,在下可没开玩笑,自古以来,姻亲便是利益勾连的重要方式。”

    道理倒确实如此,徐还也心里有数。

    古代皇帝看似权力巨大,后宫佳丽三千,左拥右抱,但选妃可不是随心所欲。真正有名位的后妃,出身都相当讲究。

    唐高宗李治为何迎娶王皇后,后来又为何废王立武?可不是个人喜好那么简单;大宋开国之初,皇后大多姓李、潘、曹、高,一水的将门世家,为什么呢?

    理由很简单,联姻是维系两个团体利益的一种方式,简单有效,从而互相支持,结为联盟。

    春秋战国多是国与国之间通婚,唐宋多是皇室与世家、将门联姻,也有通过联姻稳固特定地区的做法。

    后世辫子朝开国之初,多位皇后、妃嫔出身蒙古,皇家公主几乎全部下嫁草原诸王,就是为了安抚,稳定北方草原。

    故而司马靖的提议还真不是不正经,绝非无稽之谈,与蜀中士绅建立利益同盟,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迎娶一位蜀女。

    在权力中心有一位代言人,蜀中上下无疑会更为安心,从而多出力。苏家在蜀中地位和影响巨大,苏红袖着实是个合适人选。

    但是吧!

    她可是黄若彤的表妹,自家小姨子

    尴尬!

    徐还摆摆手:“先生,此话为之过早,且先勿提。”

    “也好,这是后话,不必操之过急。”

    司马靖悠悠道:“毕竟眼下国公与黄夫人新婚燕尔,再谈婚嫁不大妥当,临安那边恐怕也会”

    徐还深以为然,且不说柔福帝姬会怎么想,怕的是赵构有所猜疑。

    “国公,说蜀中人才济济绝非虚言,除了文士人之外,蜀中人抗金之志最为坚定,作战也是十分勇猛。”

    徐还对此完全相信,后世抗战时川军那是出了名的。至于如今,记得有个说法,秦桧一直记恨蜀人。

    被一个投降派奸臣所忌惮,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蜀人抗金决心与勇武。

    对了,貌似南宋有一个抗金名臣虞允文就是蜀中人,此番入蜀得好好留意一下,人才难得。

    “国公可能有所不知,从早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