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慎明现在回大同的时间越来越少,总兵府里他原本占着的份额也多半让给了别人,原本手头的事也是一件件分了出去,但李慎明在总兵府的地位不仅没有下跌,反而隐隐上涨。
原因也很简单,几年前李慎明帮着麻承恩搭上了张瀚这条线,原本不起眼的小商人,这几年已经成了大同乃至山西甚至整个北方都数得着的商业大鳄,而且张瀚的势力也不止于商场,官场上的人脉也很强势,军事上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和韩畦的对抗也是有声有色,此时的张瀚不要说普通的商人,就是当年最显赫的扎根在张家口的范永斗,也是远远不及了。
麻承恩现在一年能分两万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他一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传自麻贵的家丁原本消折了不少,这两年又被麻承恩渐渐补了回来,麻家控制的家丁人数又超过了千人,在总兵一级的将领来说,虽不及当年,也很看的过去了。
现在家丁人数最多的是辽西的祖家,连李家也远远不及,祖家在宁远扎根过百年,历代都是高级武官,占据十数万亩良田,又经营得法,特别是传承有人,不象李成梁家后继无人,李如松一死,李家一门虽然都是总兵副将锦衣卫指挥,但缺乏一个拿的出手的能打仗的主心骨,祖家却是不同,有祖大寿在辽西,就是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强力将门。
麻家在西北原本要弱些,经过这几年资金的输入……一年多几万银子似乎不起眼,可朝廷给大同的军饷一年才多少?两三万银子相当于大同这里两万亩土地一年的纯收入,如果是荒年的话还不定有这个数字呢。
李慎明有这个功劳,专门顾及到张瀚那边也是理所应当的事,麻承恩当然不会有想法,并且最少在表面上对李慎明更倚重些。
“适才进城时路过一家小食店,闻到香气竟没有忍住,下车来买了几张油饼吃了。”李慎明笑着对麻承恩道:“用饭就不必了,此来就是想看看总爷你有什么打算?”
“我的打算?”麻承恩脸上露出冷峻之色,他道:“我总不能坐以待毙,但具体怎么做,我现在还没有想好。”
麻承恩又道:“现在我打算做两件事,一是派了正兵营去剿匪,听说灵丘那边人已经退了,这很好,韩畦少了很多口实。另外便是我要告病,暂时不理镇务,先摞了挑子再
(本章未完,请翻页)说。再下来就是请京师的御史出面,先弹劾韩畦,暂时只是这些。”
李慎明这一次来,还是麻承恩派人去请了他来,此前韩畦要换总镇的风声传出,麻承恩第一时间还没有相信,后来多方打听,果然确实了韩畦真有此意,麻承恩这才相信李慎明事前的提醒,说起话来的感觉当然也是十分坦诚。
“总爷是想先以退为进,再打韩畦一个手忙脚乱……”李慎明沉吟片刻,还是用很直率的口吻道:“但总爷想过没有?”
“嗯?”
“韩畦在朝虽没有深厚根基,但毕竟是文官,又是总爷上司,这一退正好也给他口实,他奏请朝廷派新总兵,朝廷不会拂他面子。总爷你虽没有直接弹劾巡抚,明眼人一眼就看的出来,如果没有明确的事非,韩畦这个巡抚还是要占便宜。总爷一退,如果他立刻找到继任者上奏,朝廷允准,总爷不是自己把自己摞河滩上了么?”
麻承恩脸上变色,想了一回,说道:“果然是这样,遵路你脑子要比那几个师爷明白的多。”
李慎明呵呵一笑默认了,心里只说是侥幸。
这事情的分析可是张瀚和他,还有孙敬亭,常威等人一起商量推演出来的,和裕升的人在政治上未必比麻承恩还有他身边的人强,但胜在消息灵通,对大明整体的局势较为了解。
现在朝廷头疼于东事,又是刚刚换过首辅,尤其希望地方安静,不欲多事。
这个时候,麻承恩虽是被逼无奈,但是确实是他开启和巡抚这个文官上司的撕逼模式,获得的同情分还是有限的,朝廷为了稳定,一定会选择快刀斩乱麻的模式来解决这事。
“遵路,”麻承恩眼神中露出笑意,捋捋浓密的大胡子,笑着道:“你是打新平堡来,我听说张文澜最近一直在操持着自己的两桩婚事,但眼下的事他也不可能不管,你说说看,他是怎么个说法吧!”
“好,那我也直说了。”李慎明知道自己和张瀚的关系十分明显,已经是密不可分,在麻承恩这里装神弄鬼也没有意思,他很干脆的道:“总爷估计,韩畦会找谁来当这个替手?”
“除了杜文焕,不会有别人!”
“对,我们想也是他!”
九边重镇的总兵替换,朝廷只会考虑镇的住的人选,绝不可能任用一个根基不牢固的新手,后世小说中常有武将立下赫赫战功,一下子成为总兵的桥段,最少在明末这里,几乎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
从万历中晚期到崇祯,九边重镇的总兵轮换可能有过百人,但任职九边总兵正职的多是宿将,甚至多半是几个大将门家族出身的人选!
大同镇是先麻后马,辽东是先李后祖,其间也有贺、尤、杜、张等各大将门家族先后任辽镇和蓟、宣、大等各镇总兵,象左良玉一类的由小兵到总兵,只是崇祯中晚期的特例而已——
再更两章,只求支持。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亲亲()
杜文焕是杜桐之子,杜桐是杜松的兄长,本身职位并不很高,不过也是祖孙数代都是武级武官的大将门,杜家又出了一个武功赫赫的杜松,原本已经压过麻家等将门一头,但萨尔浒一战,杜松为了争功指挥失措,当然就算是杜松好好指挥机会也不大,但毕竟是打了败仗,杜家为此变得灰头土脸,当然最要紧的还是实力被削弱了大半。
杜文焕本人是个庸材,只是他现在掌握着杜家在西北的实力,所以能稳坐延绥总兵的位子,人是庸材,杜家实力又弱了,如果能把这个人弄到大同镇来当总兵,肯定是一个极容易被控制的弱势总兵。
除了这些,还有别的镇总兵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杜文焕肯定是最合适的一个。
“总爷觉得杜帅是不是愿意换地方?”
“他当然不愿了。”麻承恩道:“上月我与他有封信,他说朝廷要召他去辽东,他绝不愿赴辽,打算打套寇,弄出战事来,朝廷就调他不得。有这种心思,大同他也不会愿来。”
杜文焕是在延绥起家的,历任延绥镇游击,参将,副将,一路到总兵,延绥是好地方,直面的就是蒙古的“套寇”,部落号称有十万,但分成四十二支,多则两三千,小则千余,几百,混杂的不成模样,力量也因此极弱,杜文焕经常主动出击,弄个斩首三百级,五百级的报功,其实朝廷都知道,他斩杀的就是沿边的套寇多是那些倒霉的牧民,套寇说是火落赤等人为主,但多半各自为政,很少有集结一起犯边的时候,他们也是以右翼土默特为主,俺答汗在时他们跟着土默特一起闹,俺答受抚了,整个部落也很消停,哪有什么实打实的威胁。
“杜帅这样不妥,太明显了。”
张瀚在后世读书时也没看到杜文焕这个人,虽然也是货真价实的总兵,而且资格很老,一直打混到崇祯十五年,但这人默默无名,不论是在西北还是辽东都肯定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实绩,所以张瀚不知道在史实上杜文焕是在天启元年被征调往辽东时主动出击,到边境殴打套寇,结果把还算老实的西北蒙古人打怒了,诸部集结联合连续侵犯多个大明边城,事情闹的很大,结果把明廷也惹恼了,杜文焕被迫以疾引退,丢了总兵一职。
后来奢安之乱时这位爷又被召出,到西南打了一仗,复为总兵。
结果崇祯年间升他为右都督,再调辽东,他又以疾引退了,到崇祯年间打农民军,他再度引退,这一次运气不好,这位引退专家碰到崇祯这个铁板,被下令逮到诏狱关了起来,到十五年才放出,结果也没打仗,这一次病归引退,这才真的玩完。
杜文焕这种被征调就打仗的手段,和张瀚打土匪差不多,都算是玩寇或养寇,只是方法一样,手段高低各有不同,杜文焕的玩法肯定是非常低端,毫无技术含量的那种。
麻承恩苦笑道:“我也觉得不妥,写信力劝他,结果没有回复,估计老杜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听。”
“总爷这事,和杜帅的事,可以联在一起来处理。”李慎明笑道:“就是不知道什么可以打动他?”
“银子,”麻承恩笑道:“他平生无所好,也就是银子。”
“那就好办了。”李慎明气度从容,潇洒笑道:“眼下这事,总归包在我们身上吧。”
“甚好。”麻承恩拱拱手,说道:“你替我对文澜说一声,他成亲我总不好亲自去,贺礼一定丰厚,叫他也一定收下。再下一步,找个机会替他升一卫指挥,他现在的实力,总当一个九品巡检,也实在说不过去。”
“此事还要和郑兵备计较一下。”李慎明知道张瀚近期确实有升官的打算,毕竟现在巡检和整个基业已经严重的不配套,张瀚对扮猪吃老虎这种流派又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过这事牵扯很多,也要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文澜的基业都在天成卫。”李慎明想了想后,又点了一句。
“天成卫?”麻承恩有些为难的道:“原本天成卫城守备兼掌印指挥是张家的张武昌,现在他调到宁武当游击去了,新补的卫城守备指挥上任不久,一时恐怕很难替换。”
守备兼卫指挥一级的武官上任肯定是要上京师办手续的,以前肯定还要面圣,毕竟卫指挥使是正三品的高职,虽然搁现在撑死了也就在营里当个游击,要么就是守备,但品级毕竟还是在的,面圣不必要,京师兵部的手续还是要跑的,新任指挥上任不久,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