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7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方的百姓原本在为裴旻欢呼。
但却发现裴旻居然跟李琬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吵了起来,人人莫名带着几分惶恐。
裴旻、李琬说的事情,寻常人听不太懂。
但是最后裴旻询问话语,意思却是简单明了。
先是一阵沉默,随即一人切齿:“不同意!”
高喊的就在裴旻身旁,那个为裴旻所救,险些给回纥大将的姑娘。
这有一人起头,接二连三的,胆气壮的人跟着高呼起来。
声势越来越壮,几乎与之前一般。
李琬惊恐的退了几步,看着左右呼喝的百姓,没有半点血色。
裴旻决然的看着李琬,他这是公开的向李亨的这个朝廷宣战。
这也是裴旻的决心态度,他这里煽动长安的百姓反李亨,就是没有留任何的余地给李亨,也没有留任何的余地给自己。
他要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裴旻当朝辅政大臣、首相、手握四镇兵马的封疆大吏,不承认李亨这个皇帝:李亨的皇位来路不正。
他不打算给李亨半点的可后路:要不将皇位交还给李琰,要不就是来路不正的乱臣贼子,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李琬见群情激奋,也不敢逗留,甩袖离去了。
与李琬一并赶来的文武诸将,犹疑再三,一部分跟着一并离去,还有半数选择了留下。
异变接二连三的发生,原本迎接王师的韩休、贺知章、萧嵩都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李琬离去,裴旻安排兵士接管长安城的时候。
贺知章才忧心忡忡的问道:“静远此举会不会过于激烈,为兄担心平叛未成,反而造成朝廷分裂,那可大是不妙。”
韩休、萧嵩同是这个意思,只是他们并不方便开口。
裴旻摇头得道:“贺老哥,我原本也存着柔和的心思,预计用五年时间,处理好庙堂之事,除去弊政。然后率兵西去阿拉伯,完成陛下的心愿。”自嘲一笑道:“可现在的局面,不用多言。天下之局,糜烂至此,我多多少少有一定责任。以为有足够的时间,却忽视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多。我此次重回长安,就是要将所有魑魅魍魉都给荡平,不会再给宵小门任何机会。到了这一步,唯有不破不立,不狠心除去腐肉,哪里来得伤愈?而且……”
他顿了一顿道:“迄今为止,信安郡王、杜暹、王晙无数我大唐忠义英烈为国捐躯,不给他们报仇,如何对得起他们?”
贺知章、韩休、萧嵩三人但听此言,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他们都听出来了,裴旻嘴里的这个报仇不只是叛军,还包括庙堂上的那些人物。
第十章 潼关烽烟()
六月十九日,阴,潼关。
张通儒、田乾真、安守忠撤出了长安,来到这屹立在东西要塞的千年关隘里。
张通儒这位安禄山最器重的大将站在城头,用力扇着风,这风雨来临之前的闷热,让他有些遭受不住。
看着时不时入关的兵卒,张通儒皱着眉头道“还有多少兵马没回来?”
田乾真道“这个说不准,一群没有见过世面的蛮夷,为了求财,哪里还顾得上性命,也不知给唐军吞了多少。”
张通儒骂道“这一个个都不要命了?传令下去,再给他们一日时间,一日之后,就让那些贪得无厌的蠢货在关外等死吧。”
安守忠脸色有些不悦。
张康麾下胡汉掺杂,这胡汉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不可避免的有着分歧。
安守忠作为张康的族人,也是田乾真口中的蛮夷,不满说道“那还不是因为不让我们劫掠长安,放着近的财富不取,非要我们取远的。”
张通儒心底冷笑,却也不愿得罪自己顶头上司的族弟,说道“这是主上的命令。”
田乾真也看不起安守忠,暗笑蛮夷无知。
他们留着长安不劫掠,唐军来攻不反抗,自有很深的用意。
当初张康与莫斯雷马萨约定,瓜分大唐。
双方一东一西,一并出兵。
阿拉伯取西域、陇右、河西、关中,而张康取潼关以北之地。
故而张康此次动兵,压根就没有取长安的意思。他只是打算占据潼关,挽扼这天下第一要塞。
只是李唐皇室禁不起吓,弃长安跑了。
这送上门的皇城,那是不取白不取。
张康派人取了长安府库里的钱粮,为了避免引起未来邻居的不适,特别下令不动长安百姓商贾。
张康本就不想要长安,自然不会为了长安平白耗损兵力防守。
当然还有更深处的目的,张康打算两分唐廷。
如果西方的莫斯雷马萨战胜了裴旻,这个结果是最好的。
阿拉伯一口气吞不下唐朝,拿下西域、陇右、河西、关中以后,他们彼此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自然有足够的时间安抚北地,挺进江南。
但张康考虑到了一点,万一裴旻赢了,怎么办?
裴旻是辅政大臣,代表着大义,民心所向……
将长安留给李亨,就是为了制造一个缓冲地带。让裴旻跟李亨互斗,自己坐收渔利。
这细节张通儒自是不愿与安守忠细说。
安守忠听张通儒抬出了张康,也不敢再说。
这时天上鸿雁一掠而过,正是长安传来的消息,消息只有恨简短的一句话“裴旻现身长安”。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张通儒、田乾真哪怕是安守忠都大为惊恐。
张通儒作为三将之首,当先道“快,立刻向主上求援,就说裴旻已达长安,潼关兵力不足。让他立刻调拨三万,不,五万……等等,别说具体数字了,援兵越多越好。”
只听裴旻一人,张通儒已经如临大敌。
正在此时,忽然半天传来“轰”地一声,剧烈的火光照得灰蒙蒙的天气有如酷暑正午一般。
众人大惊下抬头望去,只见靠得最近的西北望楼上烈焰熊熊,整个望楼已经变成了一支大火把!
城中忽然杀声四起!
听声音越来越近,张通儒大喝道“不要慌张!田将军,你快去查看情况;安将军,你赶紧去调集兵马,迎敌!”
回纥骑兵一路向潼关北行。
骨力裴罗离开长安三十余里,才收起了惶恐之心,长吐了口气,眉头又皱在了一处。
其实他觉得李琬的话是有道理的,他们回纥人擅于骑射,野战上所向披靡,攻城能力实在一般。别说是潼关这样的天险隘口,就算是寻常城池也啃不下来。
只是在那种情况下,他实在没有勇气忤逆裴旻的命令。
直到远离了长安,骨力裴罗才有敢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难道他是要我去送死?借叛军的刀,杀了我们?”
骨力裴罗心底沉重,真要如此,可是要玩蛋大吉了。
在草原上,他还有勇气与裴旻一战,而今在这关中腹地,他连对抗的想法也没有。
“该死的李亨,害得老子落到这个地步。”
骨力裴罗不敢责怪裴旻,将怒火发泄给了在灵武的李亨。
便在骨力裴罗游移不定的时候,远处却驰来一骑,高声道“在下展如,裴帅让裴罗王子立刻前往潼关。裴帅说王子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不用去想,到了潼关,就知道怎么做了。还有……手上绑了白巾的是自己人……”
骨力裴罗讶异的看着来人,到了这一步也别无选择,高声下达了行军的命令。
当骨力裴罗抵达潼关城下的时候,潼关正好烽烟四起。
骨力裴罗久经征战,焉能不知什么原因?直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潼关大牢!
张九龄、宋璟、韦见素即位庙堂官员隔牢而谈。
张九龄听着外边的喊杀声,笑道“怕是我们死期不远了!”
宋璟大笑三声道“能够听到如此悦耳的杀声,即便是死,也是值得。。”
韦见素摇头道“我却不然,王师归来,宵小授首,未能亲眼所见,一大憾事。”
李琰弃长安而逃。
得知皇帝逃跑,长安诸多文武大臣都选着了逃离长安。
他们打着追随朝廷的口号,逃的是理直气壮。
张九龄、宋璟、韦见素这些人并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在关键的时候站了出来,竭尽全力的稳定长安局面组织抵抗,死守着长安,这李唐王朝的最后颜面。
公孙曦知道张九龄是裴旻的人,在破城之前,还特地找过张九龄,意图将他如贺知章一样,以青羽盟的力量庇护起来。
张九龄果断拒绝了,与宋璟、韦见素这些忠臣决定与长安共存亡。
只是长安守军哗变,张九龄、宋璟、韦见素为叛军生擒,关押在长安大佬。
随着叛军撤回潼关,三人也一并绑回了潼关。
喊杀声意味着王师回归,身为俘虏,他们焉能活到最后。
只听“轰”的一声,大牢的两扇大门平平倒下。
随即无数顶明晃晃的头盔,“呼啦”一声一拥而入。
三人看得清楚,领头之人正是背叛他们献城叛军的武卫将军李归仁。
。
第十一章 书生杀人()
李归仁一脸惊恐的冲进了监牢,看着监狱里的张九龄、宋璟、韦见素三人,狰狞一笑,厉声道“将他们都给我们扣押起来带走。”
张九龄哈哈一笑道“居然不是杀了我们,看来,你这叛徒日子也过得不怎么样嘛?”
李归仁脸上阵青阵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连皇帝都跑了,还守着长安有什么意思,命是自己的,为了别人战死,多愚蠢。
李归仁从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但听到张九龄这类人物的嘲讽,还是有些无地自容,恨不得一刀将他杀了。
只是现在整个潼关敌我不明,部分契丹人开始造反,占据了城楼,回纥的兵马也从趁势杀进了城关。
外有回纥,内有契丹,内忧外患。
张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