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6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颜真卿的请求,裴旻自然一口应诺,说道:“子寿先生现在于青海湖拟定重开青海道,你持我令去助他,能学多少,看你自己的天赋了。”
颜真卿大喜过望,连连道谢。
裴旻想起古人喜欢评价后辈,这里也效仿先贤,给了颜真卿四个字的评价:
“王佐之才!”
裴旻在姑臧陪了妻儿母亲一个月。
李隆基请裴旻入朝的诏书也适时的送达凉州。
在这一个月里,远征在外的河西、陇右军都回到了各自的驻兵之地。
这大军凯旋而归,自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即便是孙武、吴起、韩信这样的兵法大家都做不到零战损,裴旻自然也不行。
他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面对那些阵亡的家属,裴旻唯有全力抚恤。
因为出现了王鉷克扣亏待阵亡兵士家属的例子,裴旻对于此事看的更重。
让人盯着不说,自己还亲自过问,
确保每一个烈士的家属都能得到应有的抚恤,同时还让人彻查之前是否有所遗漏,是否受王鉷的制度政策所破坏。
得到的消息让裴旻松了口气,也许王鉷知道厉害,四处捞钱的时候,避开了河西、陇右两地,河陇兵士的家属的抚恤是到位的。
此次李隆基并非单独召见了裴旻。
攻占青海湖的王忠嗣,奇袭玛多城,抵定胜局的高仙芝,锤震西域的雷万春,还有李嗣业、折虎臣、李翼德等将,都在召见之内。
他们一行人都赶到了姑臧,与裴旻一同进宫面圣。
裴旻再次辞别了家人,踏上了进京的道路。
公孙幽想跟裴旻同往,让裴旻拒绝了。
毕竟裴三郎需要照顾,尽管裴府中不缺人手,可母亲这个职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此次进京,裴旻决定要会会长安的牛鬼蛇神,故而除了一众受封的武将,还将自己的杀手锏李林甫带在身旁。
面对裴旻一行人的到来,李隆基亲自下令让太子李洽与百官至醴泉迎接,自己则在望春楼等候。
自唐朝立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如此慎重的迎接立功大将。
即便昔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也未受到如此殊荣。
“臣裴旻,见过太子殿下!”
李隆基废了李嗣谦,自然要再立一皇储。
原本依照规矩是轮到三子李嗣升的,也就是未来的肃宗皇帝李亨。
但是李亨阴鸷无情,意图拉拢王忠嗣成为助臂。
裴旻不愿重蹈历史覆辙,暗中坑了李亨一把。
李隆基对于自己的儿子防范极深,李亨还不是皇储,就已经开始收买人心,甚至做到给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扫墓这一步,用心显然。
李隆基直接跳过了李亨,选择了老四棣王李洽。
李隆基本就没有嫡子,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就自由了许多,跳过老三,选择老四也无人说什么。
只是?
裴旻打量着面前的这个皇太子,心底忍不住为之一叹。
想象李隆基即便后半生荒唐,也能称得上是人中俊杰,可是他的儿子实在不相干。
前太子李嗣谦太过耿直老实。
而现在这个太子却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主,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就跟应声虫,乖宝宝一样,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别的多余的想法。
李隆基对于这个太子显然很满意……
但是在裴旻看来,唐王朝交到这种人的手上,除非有诸葛亮、张居正这样能够镇得住满朝文武的人物辅佐,不然大好的河山,也有拱手让人的危险。
“裴国公快快免礼……”对于裴旻,李洽还是很尊敬的,亲自上前搀扶,想了一想,似乎整理了措词,就如背稿子一样,说道:“国公此次征伐,以一敌二,破吐蕃取青海湖,以弱势兵力,力敌阿拉伯狮王,丰功伟绩,便是卫霍也未有不及……”
他夸赞了裴旻之后,又逐一扶起王忠嗣、高仙芝等将,也夸奖说了一通,与百官一道拥着裴旻一行功臣前往望春楼。
望春楼这个名字像极了平康坊的烟花酒肆。
实际上是唐王朝一个神圣之所,是唐朝帝王祭天、迎春的重要场所之一,用来举行迎春活动,所以被称作“望春楼”,位于龙首原,是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分界点。龙首原以北,是汉长安城;龙首原以南,是唐长安城。
李隆基选择此处迎接,也体现了他个人对于此次大胜的重视。
经过一连串繁杂的理解,不太习惯这方面琐事的王忠嗣、高仙芝等将,一个个都觉得比打仗还要疲累。
裴旻到是习以为常了,从容的应对一切,直至礼闭。
王忠嗣是直接回裴府休息,高仙芝、雷万春李嗣业、折虎臣、李翼德等人也去了驿馆。
裴旻却得高力士暗自传达的消息,让他休息片刻,直接进宫面圣。
李隆基显然是等不到正式的庆功宴会,打算提前跟他见上一面。
此次会晤,正好对了裴旻的心意。
裴旻回府洗漱一番,直接进了皇宫。
高力士一如既往的迎接。
随着地位的提升,李隆基早就不让高力士干这种事情了。
但是面对裴旻,高力士还是亲自来迎。
只是这一次,高力士并未如以往一样说话,而是蒙头领路。
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如何说。
裴旻倒是找着一定的话题闲聊,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废话。
抵达了兴庆宫,高力士入内汇报。
急促的足音响起。
李隆基人未至,笑声先达:“静远,朕的大功臣,快快进来,无需客气!”
李隆基亲自走出殿外,拉着裴旻就往殿内走去。
殿里除了高力士并没有其他人,显然是私人会晤。
李隆基现今取得的成就几乎可与太宗、高宗相比了。
因为人口劳力的关系,国家之富更在前两者之上。
如此也令李隆基尤为自满,豪气干云的说着:“朕有今日成就,静远当居首功!”
裴旻并未跟着高兴,反而愤愤不平的说道:“陛下,臣斗胆向您弹劾一人!!”
第七章 另类的打报告()
裴旻的话,他的表情,让李隆基大感意外。
自裴旻卸下御史台的担子,出任外臣之后,就没听到裴旻弹劾人了。
而且现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也不太适合说这私人恩怨吧。
不过李隆基对于裴旻一路既往的偏袒,心中念着不管有理没理,只要不是特定的几人,余者说谁谁滚蛋。
裴旻这样的俊杰难寻,其他的官吏,满大街都是……
“是谁惹静远这般动怒?哈哈,朕认识你那么久,还没见过你如此生气。说出来,朕给你出头。”
裴旻依旧一副气愤难平的模样,道:“臣也不知道是谁,总之先拿主要的京兆府尹,再加万年县县令好了。最好将他们叫到御前来,臣要好好的质问他,到底怎么理事的。气死我了,他们这官也不知怎么当的,纵容宵小胡言乱语,当真可恨。”
万年县在长安境内,归京兆府直接统辖,地位并非“县令”如此简单……
至于京兆府尹更是了,庙堂上的三品大员,地位仅次于宰相,与尚书是平级的。
李隆基这下更是好奇了,裴旻这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居然不顾得罪人,公然弹劾他们。
这是多大的仇怨?
“静远,到底听说了什么,看将你气的,不就是刁民的胡说。这谣言止于智者,多日不见,你的城府气度都跑哪去了……”
裴旻欲言又止,纠结了半响,最终叹道:“确实是臣无状了,陛下就当臣醉酒胡言,没听到罢。”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还有些不甘,但一副不想继续说的样子。
这世界最欠打的人就是话说一半,就如后世更新断章一样。
李隆基给挠的心痒难耐,哪里肯就此罢休,佯怒道:“静远快快说来,朕最烦这种欲语还休的,你我君臣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
“遵命!”裴旻一脸为难的道:“陛下,臣长久不在长安,不知长安风气。今日往宫中而来,途径一酒肆,闻到浓烈酒香。陛下也知道,臣别无所好,唯好这一口喝的。长安裴府酒窖里的藏酒不是运到姑臧就是送人了,储备不足,便抽身去酒肆,补些库存。这还未进酒肆就听刁民说着陛下的坏话。”
李隆基听居然牵扯到自己身上,表情不由的一沉。
一旁的高力士也意外看了裴旻一眼。
李隆基闷声道:“百姓都在议论什么?”
裴旻支支吾吾的,在逼问之下,才说道:“那群刁民满口胡言乱语,说什么陛下昏庸无道,宠信奸佞,纵容宵小欺压体恤为民请命的好官,霸占他人祖宅。为了讨得美人一笑,效仿昔年周幽王……”
裴旻一字一句说着。
李隆基从裴旻说的第一个字开始,便铁青着脸,拳头紧握,听到周幽王这里更是气血上涌,面色绯红,叫道:“岂有此理,哪些刁民,胆敢如此污蔑朕?”
裴旻也跟着怒喝道:“臣也听得也是盛怒非常,血气上涌,当即就跟他们动了手。陛下乃当世明君,可比汉武太宗,焉能与为了讨得美人一笑,导致国破家亡为犬戎杀于骊山下的昏君可比?”他说道这里,有些灿然道:“这个臣下也确实不太冷静,以国公之尊,却跟市井小民动手,实在有失身份。但臣实在是听不得那些刁民这样的诬蔑陛下,火气一上头就出手了。”
李隆基哼道:“教训的好,这些刁民,就应该好好教训教训,让他们乱说。”
看着裴旻也越来越顺眼。
他到不怕裴旻打输了。
剑圣之名,不是白叫的。
裴旻接着说道:“属下想着定是有人诬蔑陛下,意图逼问罪魁祸首,以还陛下清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