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剑圣-第6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李隆基同意,王鉷迫不及待的拜道:“臣谢陛下……”
“朕话还没说完呢!”李隆基道:“当需注意,你情我愿才行,不可强来。”
杨妃不依道:“陛下只要下一道圣旨就可,那小丫头哪敢抗旨?还是陛下心底不舍得放人?”
李隆基安抚着杨妃道:“哪里的话,阿蛮是静远提拔上来的人。朕要对他有个交待,阿蛮要是不愿,朕强塞,日后让朕怎么面对静远?此事就这么定了,能否抱得美人归,就看王爱卿自己的本事了。”
王鉷听的裴旻之名,眼中露出一丝忌色。
而杨妃表情有些古怪,期待幽怨,看了一眼已经发福的李隆基,想着昔年那位洛阳见面的英武郎君,暗忖:“要是两人换下就好了。”
这时一旁的高力士突然无声无息的走出了殿外。
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书札,高声道:“陛下,裴国公传来的功劳簿……”
李隆基不等高力士说完,直接道:“快,快拿过来,朕要好好端详端详!我大唐立国至今,强敌无数,但无有一敌能与阿拉伯相比。更别说是阿拉伯与吐蕃联军,此番大胜,前无古人,必将名垂青史,为后世敬仰。朕要好好看看……”
他大步的走上前去,伸手抢过书札,左右拉开细看。
裴旻的战报与一般人的战报不同,他的战报写的很细。
他会将整个战事战局描述一遍,然后再细细的分功,历数每一位立功将校的功绩。
如此前后照应会有一种直观的感觉,即便不懂军事的人,可能从战报中了解诸将诸军的功绩。
“好!雷万春真猛士也!”
李隆基看到雷万春锤打卡赫塔巴,忍不住为之喝彩。
在看到莫斯雷马萨冰封期的对决,看到李翼德先锋军的小胜一筹,看到车轮讨敌之术的扬威,王虎的阵亡,李嗣业死斗怪物亚汉,然后安忠敬智胜宿将纳普曼……
皆忍不住再度喝彩,热血沸腾,只恨不得自己亲自上阵。
不管如何堕落,李隆基身上的热血由在……
战报里自然不只有西域的,王忠嗣在青海湖与达扎路恭的对决也详细的描述……
虽是热血沸腾,却也能从字与字间看出此次大战的艰难……
以战损来算,此战吐蕃前后损兵近乎六万,阿拉伯折损将近七万……
而唐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王忠嗣的十万军,折损两万。
裴旻一方,他亲率的河陇兵阵亡一万二,封常清与盖嘉运的安西、北庭军一并,阵亡一万八,至于西域诸侯联军,更是伤亡惨重,至少三万开外。
由此亦可见,王忠嗣领着裴旻麾下的精锐在于吐蕃军的对决中,战斗力是处于优势的。
而裴旻与莫斯雷马萨的对决,除了他亲率的河陇兵,即便是安西、北庭军都要逊色一筹,至于西域诸侯联军,只能说有胜于无……
看完战报,李隆基忍不住道:“我朝除了静远,谁能掌控如此大战?以一人之力,力敌两大劲敌?”
第五章 天伦之乐 超凡亚圣()
李隆基心情难以平静,将手上的战报合上,说道:“静远此刻在哪?”
高力士立刻道:“十有八九先一步回姑臧了吧,国公最是顾家。他幼子还未出世,便领军出征。这一去近乎两年,怕是归心似箭。”
“哈哈!”李隆基开怀笑道:“确实如此,此次出战,他付出甚多,原想立刻招他入京,论功行赏。现在看来,却也不急于一时,让他多享享天伦之乐。”
这听到裴旻即将入京,王鉷不免露出一抹忧色。
而在上首的杨妃眉宇中却略带喜意。
而高力士却是忧喜交加,神色复杂……
裴旻有心入京亲自看看那些蛇虫鼠蚁,阿猫阿狗到底将长安弄成了什么样子。
但是身为拥兵边帅,未得奉召不可入京是死规矩。
即是如此,裴旻也乐得在家好好陪妻儿。
尤其是裴三郎。
在回来的第二天,裴家小三看着裴旻这个“陌生人”那怯生生的模样,裴旻这个做父亲的心都要碎了。
如他这般大的小孩子还未开智,特别认生,固然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但是他自己是不知道话意思的。
裴旻从未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出现,裴家小三又如何能够接受?
裴旻怀着内疚的心,陪着裴家小三嬉戏玩乐,给他做鬼脸,拿着拨浪鼓儿,从早逗到晚。
用了足足一日,才逗得裴家小三熟眼接受。
裴旻也得偿所愿,能够安逸的抱着裴家小三与他嬉戏。
裴旻对裴家小三的关爱,甚至还惹得小七吃味了。
这个时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很难更改的。
小七、小八是孪生兄妹,待遇有着很大的差别。
小八作为家中男丁,继承者裴母、娇陈的厚望,受到的关爱自然多些。
这种思想不只是家人,还有外界。
小八生下来就是五品官,领着朝廷的俸禄。
大一些的小七却没有这种福利。
不过裴旻身为后世人却没有这个观念,反而觉得对于小七是女孩子,女孩子娇贵一些好好疼爱。
故而反而疼惜小七一些。
小七也因此跟自己的父亲特别亲,平素总喜欢缠着他。
这发现自己最亲近且许久没见的父亲去黏着小弟弟,心底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
裴旻又耐着兴致去哄自己的宝贝女儿。
就这样逗着儿子,哄着女儿,裴旻非但不觉得疲累,反而格外开心。
久别才知情重,裴旻离家太久,特别珍惜跟妻儿再会的时间。
当然裴旻也没有忘了小八,这位寄托裴母、娇陈的厚望的裴家儿郎,已经有了小男子汉的气概了。
他喜欢读书写字,对于学文特别钟爱,裴旻也没有强求他走自己的路,很开明的选择支持。
不过剑术还要是要学的,就算成不了天下第一,至少不能给人欺负,有自保的能力。
他裴旻的儿子,哪能让别人欺负?
而且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个也不能少。
裴旻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迂腐的腐儒。
既然要学文,就应该以张良、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这些人物为榜样,而不是扬雄、潘安之流,固然文采锦绣,却与乱臣贼子为伍,行叛逆祸国之事。
最佳最近的标准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不知不觉已经二十出头了。
这位历史上比他哥哥颜杲卿还要出色的宰相才,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开元十七年,进士科及第,颜真卿凭借出色的才华,拔得头筹,成为最新一届的状元郎。
依照惯例,状元郎需去吏部复试,然后根据复试结果安排职位。
颜真卿却没有去复试,而是回到了凉州,这日颜真卿找上裴旻,一如既往行着师礼,“见过旻师!”
听着一代书法亚圣叫着自己师傅,裴旻心底还是很舒服的。
看着面前这个一身正气的少年郎,他调笑道:“一别近乎两年,再见已经是今科状元郎了!”
“旻师莫要取笑!跟旻师当年的成就相比,学生这点成就,焉值一提?徒儿此来是厚颜向旻师求个一官半职的……相比大唐其他诸地,陇右、河西的政治最让人舒心,学生以为在旻师这边出仕,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为何有这种想法?”裴旻带着几分好奇的问道。
颜真卿颔首道:“这是学生这些年在凉陇之地的所见所闻,学生发现我大唐各处都稳健发展,步步为营。有些地方,墨守成规,反而有后退的迹象。唯有河陇之地,蒸蒸日上。学生以为,姑臧是因为底气不及洛阳,若有洛阳一半人口,姑臧的经济必将超越洛阳,成为我朝第二经济中心。学生以为,一切缘由是因为旻师抓准了经济关键。”
“商人在我朝地位低下,可学生却觉得,国无商则经济不富,家国必乱。商人除了能够带动利益,还能带动四方的沟通交流,满足四方需要。农业是立国之根,而商路却是富国之本,强国的基石。”
“纵观千年历史,大盛之后,必有大衰。学生以为,除了君王自身问题,还有很大原因是土地人口饱和,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因素。但若对外开拓,将饱和的资源与他国互换,开辟新的途径,或可解决此道问题。比起他处墨守成规,学生更想研究全新的发展可能!”
裴旻听得是一脸的震撼,带着几分呆呆的看着颜真卿。
他自身诸多先进的理念东西,不为这个时代理解。
即便是张九龄,也没有那个胆量过渡理解。
毕竟王莽当年的例子如警钟震耳,步子迈得太大,就是容易扯到蛋。
颜真卿却理解领会了一部分。
裴旻再一次的意识到,古人或许因为先天的因素,受到局限的限制,显得有些“短视”,但他们自身真正的智谋,领悟力是不可估量的。
正是因为他们的才智,才能一步步的带动世界的进步,成就未来的繁华。
而颜真卿这位历史上名动天下的宰相大才,在河西生活了多年,居然凭借自己的才智,先一步领会了超前的经济思想。
照这种局面发展下去,颜真卿若是然后为相,或许能够给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六章 隆重迎接 弹劾()
面对颜真卿的顿悟,裴旻感慨之余,也甚是欣喜。
如此人才,不好好培养,哪里对的起上苍赋予他的惊世之能?
想着日后的唐王朝行政有颜真卿,武功有王忠嗣,有他们一文一武在,谁能撼动唐王朝?
对于颜真卿的请求,裴旻自然一口应诺,说道:“子寿先生现在于青海湖拟定重开青海道,你持我令去助他,能学多少,看你自己的天赋了。”
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