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诛红与八十红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远不如这“周全”二字评语恰和。
袭人的工作是最全面。
对宝玉,负责他生活起居,这是贾母最初意图;“每每规谏宝玉”,这是自己加上的半个老师的责任;开解他“无故寻愁觅恨”,做大姐姐免得哭天抹泪是长久处来的义气;满足他的“渴望”,那是两人间的情爱。
对他人,袭人是一直在周全而处之。
注意:不是中心,却是轴。这样的事物是存在的,这样的人也存在,就如袭人。
孔子问礼于老子,学会辩证法,发明中庸之道。由此,创建一个稳定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是历史的选择。封建王朝由于自身忘记教训,不断**形成朝代交替,是与孔子学说优劣无关的。
古代黄帝内经里面把人归为真人、圣人、贤人。真人超脱世外,圣人创立大道,贤人维系社会。袭人就是在孔圣人大道熏陶下出现的贤人,是宝玉口中“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
事实上也是,袭人一直在书中不断周全宝玉、周全他人。上下维系,例子是数不胜数。
对贾母,她超额完成了任务;对王夫人,她敢于进言;对黛玉,她一直在说合这“小两口”;对宝钗,她努力拉近其与宝玉距离;对贪心的奶娘李嬷嬷,她委曲求全,象汉武大帝还有逐不出的奶娘,何况宝玉;如此这般不胜枚举。
注意:袭人一直也在周全晴雯。第77回还透露一个细节,就是晚间看护宝玉开始是袭人,后来才是晴雯。而晴雯一直醋酸袭人和宝玉亲密,由于袭人被宝玉踹病了吐血等原因,才换成晴雯。但是,晴雯自有“道理”,二人竟然“各不相扰”。
中医有一味甘草,能调和百药。以此形容袭人确足适当。
还有,要看到袭人在贾府的地位是自己努力换得的。即便王夫人将自己月例中分二两银子给袭人,旁人眼红而已,却无认为失当。袭人是家境在饥寒交迫中不得已卖进贾府,袭人知道其中缘故的,亦无有怨言,这是孝意。由此而兢兢业业在贾府凭辛劳取得相应报酬,而且可以说是贾府里面大家认可的“按劳分配”。
转换到“言传身教”角度,袭人一直在劝谏宝玉同时,也在以行动告诉宝玉象她“学习”。不过,一个贵胄公子是不能理解一个丫环的图强奋进之路的,毕竟贾府已历5代,象焦大痛骂的一样早把先辈出生入死的岁月丢到九霄云外去也。
袭人受攻击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暗通王夫人。但那是“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的后果,强指为病于理不和。这倒是可以理解,就连贾母都说袭人是“没嘴的葫芦”,恐怕是欺心之语,贾母若说不知恐怕也是佯装不知。再说,“没嘴的葫芦”不也是心中有数吗?
二是改嫁蒋玉函。这种失节的旧社会大男子主义不论也罢。脂批中在贾府败落后,她不是依然顾养宝玉吗?
客观评价一个人是社会的基础。无论是忠钗还是反钗、忠袭还是反袭,当我们跳出古今历史、跳出书本、跳出当事人、跳出曹雪芹、跳出自己,总是能客观评价这人物的优劣。因为抽离出一些东西就会看到事实。只有事实能说明一切,不管是真实存在还是作者的虚拟创作。实事求是是我国的传统。十年证明、百年评价、千年教益,自古至今人们作书教训后人,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与人、于民族是足增其发展。
2013年1月12日6:17:33
跃出孽海论芸红(1)()
《八十红论》---跃出孽海论芸红(1)
从现在眼光看,袭人的经历可以说是一篇升职记,那么小红的经历可说是一篇跳槽记。
但跳槽是能力者的表现,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常见现象。跳槽古代就有各种引意,到了现代社会更是内涵丰富内容复杂。跳槽核心是自我价值实现问题。当一个人感到发展受阻时,他往往选择跳槽。总而言之,趋利避害是人类天性,没什么可奇怪的。
《红楼梦》里面有情是孽,有情即孽。但也有例外,取得圆满的,比如:贾芸和小红。
这里显示出自然的一种规律:劫难中总有一线生机。不说人类灾难中获救人士,以历史上物种大灭绝而言就是如此。例如:6500年前陨星撞地球毁灭恐龙,极少数的幸存物种又繁衍出现在的生物及人类。这一点在贾府事败后是有所反映的。
贾芸是贾府子弟,贾琏口中“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孤儿寡母家境可怜。小红,则是父母双全,原名林红玉,是荣国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除了个人不得志是“幸福鸟”。
二人经历如下:贾琏与凤姐商量贾府差使提到贾芸;之后是贾芸借钱谋差,传话给宝玉中与小红眉目传情;贾芸在工作中与小红“遗帕惹相思”;小红在怡红院里受压制,碰巧得机会凤姐传信而被发现才能提拔成其身边人;芸红二人后来成就夫妻,在贾府事败后据脂批应该帮助过凤姐母女。
常人说:成夫妻,一般都有夫妻相。这两人从相上论是很般配的,贾芸在宝玉眼中是“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最伶俐乖觉”;小红在贾芸宝玉眼里,一个是“看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倒也细巧干净”,一个是“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头发,挽着个纂,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俏丽干净”。
说到底,二人的共同点是灵巧,或者说是机变。
贾芸是曹雪芹欣赏的一个人物,在庚辰本批语里面多有赞叹词语。他的机变反映在认宝玉为干爹自知不如、听差使被夺而不闹、与舅父论理而不怒、借贷醉金刚而不惧、心慕小红而不急等等。曹雪芹以其经历自相对照,欣赏之意溢于纸间。
2013年1月15日18:31:05
跃出孽海论芸红(2)()
《八十红论》---跃出孽海论芸红(2)
我国女排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的时代,有一个体育名词术语大家很熟悉,那就是“探头球”。
芸红的情事就是宝玉爱情故事的“探头球”。
《红楼梦》反映宝玉在爱情方面成熟的是第36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他见龄官专情于贾蔷,同感自己之于黛玉,乃言:“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由是“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黛玉“当下见了宝玉如此形像,便知是又从那里着了魔来”,却不知二人的爱情已经是花枝绽放,此后再无小孩家家的吵闹。
顺便说一句,贾蔷与龄官也应该有个好结果。贾蔷不同于贾芸处在他有家产。
第9回说:“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就此,贾蔷成为“斗鸡走狗,赏花玩柳”的公子哥儿,直至因为元春省亲红楼十二官进大观园,他得遇龄官,二人才算心有所属。
第58回由于“老太妃已薨”,贾府遣散红楼十二官。“也有说无人可投的;也有说恋恩不舍的”,是不适用龄官的。龄官有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连一个鸟儿都要放掉,对贾府拘束其自由有何眷恋可言?况且又有贾蔷在外面等着,她自然属于“所愿去者”,自是去过二人幸福圆满生活。
还有,龄官的病况也不同于黛玉,不要以为龄官吐血就会如何如何。优伶培养时怎么训练,看看成龙大哥就知道,在这个群体里是女孩的筋骨也不会同于黛玉的弱质千金。从对话看她是急性子,困居贾府不过一时闷火。如果象贾蔷说得那样“不相干”,二人自有久远的日子。
如果认为贾蔷龄官就此劳燕分飞的人是没有跳出《红楼梦》书本的,甚至是不自觉带入了贾宝玉的身份。
宝玉其人其时是小孩心性,象个“收集癖”。自女孩处“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过,所以他有钗黛争风、怡红院一干人之余,第15回对“村庄丫头”“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第19回对袭人“两姨妹子”“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第25回对小红“也就留了心”,这样大家就会明白警幻仙子对宝玉评以“天下古今第一x人”是怎么来的。
宝玉的这番心思直至第36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才由外而内收敛起来。
到此,我们再看曹雪芹在书中安排贾芸和小红两人自由恋爱,是对宝黛情事的成熟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另外,贾芸在第37回寄字帖给宝玉、与探春的花笺雅俗共赏相映成趣,也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探头球”。
2013年1月16日12:33:27
跃出孽海论芸红(3)()
《八十红论》---跃出孽海论芸红(3)
贾芸文化水平不高是肯定的。
贾府虽然有家塾,目的是“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但其中消耗却是不小。秦钟上学时,秦家情况是这样:“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贾芸是孤儿寡母之家,即便上过学恐怕也在那里面难以久站的。因为贾芸虽然口中伶俐,看他的行止是有主见分寸的。与贾府家塾那群孩子比较,说富无有,说玩聚群难乐。就是说不到一块的,象宝玉第26回与贾芸见面一样,“脂砚斋再笔:对芸兄原无可说之话。”
贾芸寄字帖给宝玉、与探春的花笺相对比是相声里面常用的手法。他寄字帖给宝玉时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宝玉此时恐怕是不会笑的,见过薛蟠种种任是谁都会麻木。但再到刘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