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前侍卫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番后,才把李诫放入宫中。李成则很知趣,老老实实地把马车牵回一旁,等候着李诫出来。李成自李诫做将作监以来,便是他的车夫,早就熟知规矩,无需多说。
此刻,6承启正在御花园,与皇后周芷若欣赏雪后腊梅盛开的景致。要是有诤臣见了,肯定会说6承启不顾江山社稷,贪图享乐云云。难道皇帝就不是人吗,就不能有休息的时候吗?6承启十分不以为然,御史中丞李然早就具本直谏过多次,劝谏他不要频繁出宫,老老实实呆在皇宫就好。6承启要是这么听话,像只金丝雀那样,就不会是6承启了。
“梓童,此等美景,难得一见啊!”
6承启不由地感慨,他原是岭南人,岭南人莫说见过雪景了,便是梅花也少见。起码在重生前,6承启是没见过如此梅园的。
周芷若乃是正宗的长安人,梅雪景致年年都能见到,又哪里有什么稀奇了?只是看到6承启如此着迷,不忍心打击他,附和道:“确实很美!”
6承启突然诗兴大,吟诵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周芷若听了这句诗,惊讶地看着6承启:“陛下怎么会做出如此好句!”
在她看来,6承启“不学无术”是出了名的,哪怕是一手毛笔字,也差强人意,更别说作诗填词,兴比歌赋了。可如今乍闻此句好诗,周芷若不由地刮目相看。
6承启却醒悟过来,这诗原来也是宋人所做,至于是谁他就忘了,不过肯定没出生。回过神来的6承启,很受打击地说道:“难道朕在梓童心目中,就没有甚么才华不成?”
周芷若“扑哧”一笑,正待解释的时候,高镐却不合时宜地走进梅园,躬身说道:“陛下,工部尚书李诫求见。”
“陛下有政务要处理,臣妾就不打扰了。”周芷若回避在一旁,很乖巧地说道。
6承启沉吟了一下,说道:“梓童且去御膳房,备些茶品。李诫刚从河南府回来,一路舟车劳顿,该好好犒赏一番。”
周芷若不免有些吃醋,说道:“陛下待臣子,都好过臣妾!”
6承启连忙安慰道:“如何能比?臣子乃是朕左右臂膀,梓童却是朕的倚靠啊!”
听得这句话肉麻,周芷若红着脸啐了一番:“没个正经!”那红扑扑的脸颊,竟不输腊梅。
看得周芷若离去后,6承启才宣召李诫觐见。李诫衣着不算多,靠着年轻的身体,硬扛了好些时候。6承启见到面色铁青的李诫,连忙唤他进入备有暖炉的凉亭之中,再为他斟了一杯热茶。
这番动作,把李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连忙施礼道:“陛下不可如此!”
6承启执意说道:“小事耳,不足挂齿。李卿快快坐下,朕要亲耳听听,这半年多来,你在河南府治水,到底进展如何?”
李诫老实,不懂得怎么说话,只得呐呐地坐了下去。还真别说,就着暖炉,喝着刚刚烧开的热茶,身子一下就暖和起来了。“陛下,具体事宜,臣已在奏疏当中,写得很详尽了……”
6承启摆了摆手,他也知道李诫老实,除了工作不会说别的。可他在意的,并不单单是治水。6承启喝了一杯热茶,缓缓地说道:“那只是治水事宜而已,朕想知道的是,河南府的百姓,经过水灾后,生活到底怎么样?”
这才是6承启要关注的,他要知道经过朝廷的赈济,河南府的百姓到底恢复得怎么样?
果不其然,李诫脸色凝重了起来:“不瞒陛下,若非治水,臣尚且不知,大顺境内居然还有如此穷困潦倒之人。”
6承启连忙追问道:“怎么回事?”
“大水过后,田地抛荒,百姓衣不蔽体。若无朝廷赈济,饿殍千里都是小事。过得一年,黄河沿岸百姓吃饭都不容易,须得下河捉鱼,山间野菜都被挖光了。若不是陛下固执己见兴修运河,以工代赈,一旦朝廷赈灾钱银用光,不知多少户人家家破人亡……”李诫太老实,要是换了一个人,绝不会耿直地在6承启面前说出这番话。这可是有指责6承启施政有误,放马后炮的嫌疑的。
也好在6承启不是这样一个小气的皇帝,不然的话,李诫早就被呵斥放肆了。没办法,6承启也是靠着黄河水灾,才趁机掌权的。所以6承启对治水一事很上心,他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些黄河沿岸的百姓。要是他动作快的话,应当不会有这么多人背井离乡……(。)
第四百九十五章:黄河治水初见成效(下)()
“依李卿之见,河南府百姓,该如何安置?”
李诫顺着6承启的话头,接下去道:“以工代赈,已然可矣。”
6承启不过是顺口一问罢了,以工代赈这个东西,早就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他也算是照搬的后世米国罗斯福新政,以治水为名,大量吸收青壮挖通运河,疏导黄河淤积。通过劳动,给付工钱。这样的模式,很快便给朴实的汉人百姓接受了,自然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只是李卿有没有想过,黄河泛滥成灾,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若是一家之中,没有青壮,如何养家糊口?”
李诫作为一个做多说少的老实人,自然也看到了这一方面:“启禀陛下,臣也现了这个情况……”
6承启又给他斟了一杯茶,笑道:“那李卿为何不曾给朕上过奏疏,言及此事?”
李诫一时间愣住了,呐呐说不出话来。
6承启叹息道:“朕知道,李卿把自身俸禄都散给了这些百姓。可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这样的资助,只能撑得一时,如何撑得了一世?”
李诫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启奏陛下,非臣一人之力,尚有其余乡绅,亦纷纷开仓放粮……”
6承启品了一口香茗,施施然地说道:“朕当然知道此事,因为朕命皇庄如此做的……”
李诫吃了一惊:“原来如此,怪不得……”
“李卿做事,还是不够老练啊!朕要你记住,不管任何时候,朝廷都是你的靠山。不管是天崩还是地裂,只要朝廷未倒,国库都是为了百姓而存在的。不然的话,何必要收税充实国库?赈灾救助,非一人或几十人、几百人协心同力就行的,没有朝廷的援助,没有国库的拨款拨粮,数以万计的百姓,凭一些乡绅富户,又如何帮得过来!”6承启语重心长地教导着,李诫听了,微微地点了点头。
6承启意犹未尽地说道:“朝廷收税,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如同水灾、地龙翻身一样,唯有尽力救灾,救活一个是一个。地方州府报给朝廷后,不管有多大的事情,朕都要撇下拨款救灾的。当然了,朕要李卿设计的常平仓,也是为了地方州府的自救。大顺国土如此之大,若是极西之地,极南之地,极北之地,极东之地生了这般天灾,不开展自救,朝廷的救济一时半会也去不到,这不是让百姓受苦枉死吗!”
李诫深以为然,说道:“陛下宅心仁厚,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若是第二个人这般说,6承启定然当他是拍马屁。可老实人李诫这么说,6承启就坦然受之了。因为李诫懂6承启,6承启也懂李诫,这个老实人若不是至内心,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6承启摆了摆手,说道:“天下非朕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若无臣民,朕又算什么?百姓才是大顺朝存在的根本,若是百姓要让大顺倒下,那朕也就不是皇帝了……”
根本没有什么忌讳,因为6承启心中就是这么想的。当然了,这句话也只能对李诫说说,换了个人,6承启不敢这么说的。
“陛下……”
李诫一时间有些哽咽,虽然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是懂事以来就要遵循的准则,可6承启这样的皇帝,又如何不让他死心塌地为之卖命呢!
6承启也自知有些失言,哑然一笑,一举饮尽杯中香茗道:“今日难得见到李卿,朕的话多了些,莫怪!”
李诫默然,没有话说。6承启则意犹未尽地说道:“黄河治水,非一朝一夕之功。若非没有合适人选,朕都舍不得要李卿去。”
李诫沉默了好久,突然才问道:“陛下一定要挖通运河吗?”
6承启一愣,说道:“为何不呢?”
运河之利,很早之前6承启就和他说过,李诫没理由忘记的。突然有此一问,难道别有深意在?
果不其然,李诫认真地说道:“陛下,黄河治水,弊在一时,功在千秋,这些臣都明白。可每年国库拨款近五百万贯,仅能挖通数十里,如此长久耗费,是否值得?”
6承启也很严肃地说道:“朕认为,若能以钱银使得黄河不再泛滥,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多少都值得。不知李卿算过这笔帐没,大顺立朝以来,单单是黄河泛滥,损失了多少钱财?起码是万万贯钱以上!每年区区五百万贯,相比起万万贯,又算得了什么!李卿莫忘了,中原富庶,都是因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一带。若黄河不再频水灾,河中府、河南府、开封府、大名府、东平府、河间府这些州府,能给朝廷带来多少税收?再者运河连通后,过往商旅携带货物多了,商业又将如何展?李卿莫要着眼现在,要看到未来!”
听了这话,李诫的心结总算消去了。他从来没有接手过耗费如此大的工程,千方百计想要为朝廷省钱。可开运河岂是一件能省钱的事?大半年下来,糜费已然出预算。李诫不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才有此心结。
“李卿莫要有所顾虑,运河一事,利在千秋,花费再多,也是应该的。”6承启笑了笑,心道:“想想隋炀帝,挖了个运河,连国家都丢了。现在才挖了一段,只要慢慢来,使用招募工匠制度,严格监管,杜绝克扣工钱,保证工匠生命,应该不会酿出甚么祸患。我就不信了,我会是第二个隋炀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