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始皇-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话,就离那高台近了,那看守的魏兵并不多,但也有魏兵走了上前,见是公子昂等人,行了个礼之后,就撤了下去,一行人一直走到了高台之下。
走近了周扁方才看清,原来这高台的中间的还分为了两层,每层都有一人多宽的一条道,将整个高台的侧面等分为了三部分。
“大王请!”走到高台那背后的青石台阶之后,公子昂躬身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低头望去,只见这是一条条整个的石条。周扁慢慢向上走了上去,不过中间歇息了两次。
登上高台,精气神顿时为之一振,只见正南面是一大片湿地,能看见水草和水鸟,四周是一片平原之地,只有视线的极致处有一些小丘陵,附近只有袅袅的几片人家,多数土地还是一片荒芜,在这种空旷之地上,人的精神气势乃至胸怀,都随之好了许多。
难怪魏侯要选在这里,一边沿着边沿向其余方向走去,周扁一边在心中想着,这里一马平川,风景优美,一片平原之上又有一片水泽填了灵气,尤其是这座人工的高台,耸立在这里更是恰到好处,面向水泽,背有平原,站在台上,一眼望去,尽收眼底。
等等,想到这,周扁突然停下了步子,他好像突然抓住了什么。
后面紧跟着的宁越等人立即也停下了步子,不解的望向了大王。
不过周扁很快就想过来了,既然是诸侯主会盟,那大家都不会带太多兵,而显然这种登高望去一马平川的地形,谁也藏不了兵,为了取得诸侯的信任,魏侯还真是费了心思啊。回头望望,魏侯以及先来的诸侯们的大营处,只有不多的数千人,果然,魏侯还真是坦荡荡。
在高台上,大家走了一圈,与这座高大的土台相比较,那十七座石柱,虽然有一丈高,虽然雕有古朴的花纹,但其震撼力,在周扁看来,显然还是比不上这座高台的。
这赫然便是人造山啊。
回到住处用过午饭之后,周扁便要来了沙盘和笔,算了起来。这么大一个工程,周扁也来了兴趣,周扁想要算算它的劳动量一共得多大。
按一丈是三米算,底部长宽就是七十五米和六十米,面积就是四千五百平米,顶部长宽是三十六米和三十米,面积就是一千零八十平米,然后高度是三十米,那么体积是?
算到这里的时候,周扁的笔停了下来,久久没有落下。直看得一旁守候的樊馀满是疑惑。
终于,一刻钟后,周扁的笔还是落在了沙盘之上,刷刷的算了起来。很快一张沙盘写满了,但周扁摇摇头,一抹手将之抚平,然后又算了起来,接着又是抹去,再写。
后来,樊馀开始来帮忙抚平沙盘,渐渐的,樊馀也有了经验,沙盘一写满就抚平,虽然樊馀也认识这些阿拉伯数字,但他并不知道大王算的是什么,于是樊馀很识趣的并没有问,因为他知道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
于是连午睡都没有,一直算到了快到晚饭时,终于,在一次将沙盘写到一半时,周扁将笔一扔,伸了个懒腰,“终于算出来了!”
周扁也没想到梯形体的体积这么难算,开始还准备算完了再午睡的,却没想到推算了一下午最后才确认,看来在古代呆久了,现代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想当年,自己那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算,嗯,算了,还是不说了,不如想一想等回到洛阳后组织人先研究一下数学。
“恭喜大王!”樊馀很识机的道了声喜。
“这个土台的体积是七万七千八百五十方,”周扁解释了一句,不过他不会说自己的这个结果对不对,准不准,他也不会解释算出来的难度。
“按一方土两千斤算,一人一次挑一百斤,那么得,”周扁一边说着,一边提笔算了起来。
“得一百五十五万七千人次。魏军平均大概是三万士兵加两万大梁劳役,平均一人三十一次,总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再除去搬运青石及石柱的时间,垒土夯土的时间,估计一人一天就得搬运两次到三次,十几里地外,一天两个来回就是五十里,三个来回就是七十多里地,真是劳民啊!”
周扁叹道。
一旁的樊馀顿时眼冒金花,没想大王竟能推算出了魏人的工作量,“大王真是厉害!”樊馀忍不住赞道。
“那你想不想也这么厉害?”周扁笑问道。
“当然想了!”樊馀立即答道。
“那你可就得多看看书,呵呵!”周扁站起身来,揉了揉发麻的腿。“不过,现在得去吃晚饭了。”。。。。。。。。。。。。。。。。。。。。。。。。。。。。。。。。。。小或可不像周天子那么闲,没有一下午的时间来推算这个梯形体是否正确,体积到底应该怎么算,所以小或是问度娘要的公式,如果有错误还请高手指正
第七十三章 带兵而来()
九月二十日这天开始,魏侯身边就不断有贵族大夫们驾着车带着护卫向各个方向而去,因为除了那些依附魏国的小国国君已经提前来到之外,大国诸侯,哪怕是齐韩去岁败于魏国,也不会自降身份,早些来拍魏侯马屁的。那么这就需要魏侯的臣子们守在各条交通要道,迎接这些诸侯的到来。
作为主办方,或者说已提前预定自封的盟主,这也是魏侯的职责所在。
最先到来的是宋国国君,二十一日被东边的魏国大夫给接了过来,大清早天刚亮的,一千多人的仪仗护卫队,便打着宋字大旗,浩浩荡荡开到了这片营帐区,动静不小,自然也惊动了周扁等人出来观看。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作为公爵的诸侯,并且最重要的是,宋国不像卫国等泗上小国只有两三个邑的领土,此时的宋国可还有十几个城邑,所以,宋国并没有选择像那些小国一样提前很多天来到,而宋国同样也是魏国的附属国,所以,他又不能太端架子,于是,宋国选择了小国与大国之间的日子,当然,他能将日期拿捏的这么好,与宋国就挨着逢泽,路途最近是分不开的。
随口议论了几句,周扁等人便回到了行宫之中。
用过早饭后,君臣照例聊起了时局,聊起了王室日后的大计,这已是漂流在外的君臣们每日必做的功课,空谈国事。
但今日,刚刚聊上劲,便忽听护卫来报,公子昂求见。
前天还在一起闲逛过,所以这次公子昂过来,必然是有事。屋中除了周扁外,其余的几位都立即站起迎了出去。
果然,分宾主坐下后,公子昂便开口了,“大王,过两日便是大王为我家侯爷封伯之日,为王室周全计,我家侯爷已经为大王准备好了赏赐之物,有关事项还请大王垂听。”
说着公子昂一摆左手,长袖舞动之下,指向了其侧后方一位跟随而来的贵族老者,“这是我魏国的太史官魏汾子,就有劳汾子大夫为大王讲解一番,我家侯爷的意思是,还望封伯时,大王能够威严一些。”
一听这话,宁越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不劳魏侯费心,我王室虽穷,但一些彤弓王旗之类,还是准备的有的,只是数量会少些,不过其意义胜于实际,我想魏侯也不会在意多少吧。”
听到公子昂的话,周扁也是愣了一下,没想到魏侯事无巨细,连这都想好了,不过还是宁越反应的快,几乎是公子昂话音刚落便起身拒绝了。
“非也,非也!”这次是那位汾子大夫摆手说话了。
“这是天子的颜面,是多是少与我家侯爷有何关系?昔日践土之盟时,周襄王厚赐了晋文公,赏赐的物品有“大辂”、“戎辂”两种车辆以及相关服装和配备、红色的漆弓一件及一百个红色箭镞、黑色的漆弓十件及一千个黑色箭镞,黑黍和香草酿造的美酒一尊,虎贲三百。”
听到这,周扁心中猛然一抖,当年周襄王可是还赏赐了晋文公两城之地,魏侯不会也以此为标准吧,要知道现在的天子家只有一城八邑,其中四邑还是魏侯帮忙索要回来的。
幸好,那老头说到这里便转了话风。
“这次,我家侯爷自然不会去要王室的虎贲三百人,而王室以善酿造美酒而著称,所以想必美酒王室也是早就备好了的。其余的大车和弓箭等物,想来大王离开洛阳时匆忙,也没备好,虽然也只是个意思,但若是少了,大王颜面不好看,惹得诸侯们笑话,所以,我家侯爷为大王准备的便是此类。”
“其中,彤弓一把,箭矢一百,玈弓十把,箭矢一千,大辂一架、王旗一面,戎辂一架、王旗一面,此外,还有宝剑一把,戈十把,戟十把,斧十把,矛十把,红色大旗十面,黑色大旗十面。也就是说,除美酒外,其他的,已经替大王备好了。这些会在后日送来,介时将由天子的护卫将之捧出送予我家侯爷,如何?”
听着这是询问的语气,但周扁知道魏侯的意思是不容商量的,于是周扁回头望望宁越,再望望王孙满,二人皆未做声,想了想后,周扁便点了点头,“如此,便多谢魏侯了。”
“是外臣多谢大王,体恤我家侯爷的用心。如此甚好。”那老大夫也拱手道了声谢。
“接下来,那就说说会盟当天我家侯爷率众侯爷拜见天子的事项了。”
“大王,当日上午各方诸侯到齐坐定之后,便由我家侯爷宣读祭天祭文一篇,尔后便恭请大王登台,魏侯将率众诸侯一起向大王行礼,这时便由大王的近臣向诸侯回礼,礼曰。”
“无需再往下说了!”那老大夫刚说到这,宁越又猛然一下站了起来,摆摆手道,“如何回礼众诸侯,如何嘉奖众诸侯,如何册封方伯,王室典籍均有记载,以下事项,宁某自理会,不需劳烦贵大夫了。”
天子是不会亲自说话的,一切皆有近臣代替,这是古礼。
“不,这次我家侯爷已经安排好了,就不劳诸位大人费心了。”老大夫慢慢的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