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始皇-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和内乱。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坊,但其实对城市的管理也已经极为严格了。哪怕是衰弱的王室,洛阳城内也是布局分明,不像后世的城市,东建一块,西建一块,很大程度上是开发商来决定,而非城市统一管理部门。
而此时,在巨大的大梁城内闲逛着的周扁,也正为这整齐的城市布局而惊叹。
当然,更让周扁惊叹的,却是这大梁城高大的城墙。虽然这是第二次到达大梁城,但如此近距离的仔细观看大梁城池,却还是首次。
站在城墙下,仰望这三丈高的砖墙,脖子都很有些吃力,放在后世,这可是三层楼高,站在三层楼下看楼顶没有什么,但如果是一堵三层楼高的墙,那效果就不一样的,不信可以看看现存的南京古城墙,嗯,只是南京古城墙还要高些,大概四层楼到五层楼的样子吧。
城墙是夯土里子,外面砌砖,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中国古城墙基本都是这个样子,当然细节还是不同,比如原材料、工艺等。而眼前这大梁城墙外面的砖已经都贴上去了,里面的夯土看不见,但外面的砖和洛阳城后来修补的一样,用的都是青砖,只是要更大一些,强度就看不出来,这不是自己的地盘,周扁也不可能拿个铁锤上去砸一下试试,只能凑近了一看,只见砖表面细腻,没有细小的气泡等物,于是周扁叹了口气,这样就够了,这砖绝对结实。
这项巨大的工程还没有完工,还有大量的工匠在城墙上面砌着女墙,当周扁想上城看时,就被陪同的魏国大夫给拦住了,理由是担心大王的安全,不过城墙下是随便看的,穿过城门后,周扁也有注意到,这座城墙底部的厚度要大于高度,这样会更结实,但在周扁看来,这其实是这个时代夯土工艺的问题。
出了城门便能看到,城墙外侧底部离着护城河只有一丈远,这个距离让攻城者根本施展不开,云梯都不好竖起,更别说大型攻城器械了,而护城河则有足足三丈宽,深度就不知道了,不过周扁相信,这个时代的人力挖河,应该也挖不了太深。但是这样的布局,已经足以让所有攻城者都束手无策,也难怪一百年后的强秦,也不能硬破城,只能水攻。
不过在离开城墙回临时住处的路上,周扁回头望望,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魏侯着急逢泽的建筑修筑,那为何只派士兵去,而不派这些工匠去呢?修建房屋,这些工匠岂不是更有经验?
晚上周扁与宁越等讨论了这个问题,但却不得其解,或许魏侯只是不想将大梁停工吧。
在大梁的日子里,虽然没有王室的消息,也不知道自己的布局进行到了哪一步了,但魏国的消息,还是能传一些过来,比如赵国坚决拒绝了魏使的调解,继续猛攻中山国,已经攻破了几个邑,就要围攻中山国的国都灵寿了。
周扁还知道魏侯安置也接见了中山国最新派来的求救使者,但除了从大梁又派出了一拨使者之外,就没有其他动作了,远远的望见那中山国使者的凄惨样,周扁也不免心生同情。但晚上却听宁越说,中山国乃是鲜虞人,民风彪悍,或许就算没有魏国救援,中山国的国都也不是赵军能够轻易攻打下的,多的不说,今年之内是撑得过去的。
到了九月初十的时候,终于在城内见到大量的工匠结队前往南方,就剩十来天了,现在工匠才去,来的及吗?周扁不由替负责这项工程的魏国大臣担心起来。
又过了两天,大梁也开始热闹起来,几个小国的国君先后来到。他们都带着几百人的仪仗队,但没有军队。魏侯在新完成的宫殿之中接见了每一位国君,但并没有引见给天子,周扁知道,他们应该是在九月二十四日这天集体拜见自己。
在离九月二十四还有八天的时候,除了齐秦楚燕鲁等几国,其余的泗上小国几乎都来齐了,这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魏侯的率领下,所有的人马都出发前往逢泽。周扁也知道,这也是魏侯需要自己的时候,只要让那些小国看见周王旗在魏军之中,就知道周天子一直和魏侯在一起了,这对魏侯来说,是实力的展现,是对小国的震慑。
两天的急行军,就到了逢泽。不过大部队到达时,已是傍晚,对于逢泽这块充满了好奇的地方,却是根本就看不太清楚。在火把的照耀下,周扁等一干王室君臣住入了一间小院落。虽然天黑看不清,但闻着那新刷的漆粉味,周扁也知道这是新建的院落,看来确是专为自己建的。
一夜无话,次日天亮后,周扁便在宁越等的陪同下,出了小院四处走动。这才发现,原来只有自己住的是新做好的房屋,土木结构,而其他诸侯包括魏侯在内,所住的都是帐篷,只见这片平原之上,一顶顶行军帐篷按照大小顺序整整齐齐的扎在自己院落前的两侧,中间空了一条道路,大帐篷后面则是小帐篷,想来大的是诸侯国君所住,而小帐篷则是诸侯的臣子们或者护卫武士们所居住了。
魏侯怎么如此小气,几万士兵工匠都派了,为何不给自己建个房子,搞的自己还以为来到了蒙古草原。宁越很快就给出了解释,原来按照古老的规矩,会盟时,诸侯都只能住帐篷,只有天子能住行宫,比如践土会盟时,便是如此。回头望望,果然自己所居住的小院院门上挂着大大的四个篆书,天子行宫。
这个规矩很奇怪,不过听宁越一解释就清楚了,原来平王西迁之前,诸侯几乎是没有私自会盟的,礼崩乐坏之后,诸侯之间的联系就多了,但几个诸侯主想见面,又都不敢去别国领土,就约着在几国交介之处见面,为了防止有埋伏,大家都约好了同时到,见了面赶紧说事,那么就自然没有时间建房子了,而谁也不敢建房子,不然那不就是说明自己提前到了么?所以大家都搭帐篷,这个规矩也一直保留至今,其实像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主,他们的实力足够让他们提前到达做些会盟的准备工作,但他们依旧没有破坏规矩,那么以齐桓晋文为偶像的魏侯,自然就也不会了。
再望前走两步,等走出了帐篷区,没想到的是,周扁等人竟忍不住的几乎同时停下了步子,不约而同吃惊的望向远方。
震撼!这是周扁等所有人的第一印象。
是的,就在远方,东南方向一两里地之外,一座高高的,四四方方的土台耸立眼前。土台的高不止九丈,直耸云霄,然而与宽度比起来,其高又不算什么了,宽度几乎有高度的三倍,这已经不是一座土台,而是一座小山了,然而明显的梯形,整整齐齐左右对称的边,还有斜坡上一层层等宽的砖石铺出的小道,都无一不彰显着这是一座人工建筑。更令周扁肯定的是,这是一篇平原,放眼望去,四周再也没有其他的小山坡,远处甚至还有沼泽水地,自然界不会孤零零的造一座小土坡在这里,所以,他只能是人工建成。
周扁瞬间就明白了魏侯为何要派那么多的士兵前来了,在这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在这个只能靠肩挑人扛的时代,想要垒出这么一座土台来,只能靠人的数量去弥补。而单纯的垒土,显然并不需要太多的工匠,所以,几万士兵就是这项浩大工程的主力了。
身边还有些别的诸侯主或者臣子随从们在扎堆指指点点,显然也都是被吓住了,想来魏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很明显,他达到了。
因为隔着还有几里远,恍惚间,周扁望见那土台上似乎还有几根柱子模样的东西,于是周扁一招手,君臣数十人迈步缓缓向前走去。
这时,公子昂和几位魏国大夫从后面快步走了过来,应该是陪同的魏将报了信。
公子昂一走近,便是一拱手,“大王昨夜睡得可好?”
“嗯,还好,多谢公子关心。”周扁点点头道,新做的房屋,新装的床铺,新缝的被褥,能不睡得好么?
“大王这是随意走走?”走到跟前,公子昂又问道。
“是啊,本王看见了这一座高台,便要走近看看,不知可否?”周扁指指那土台,说道。
“大王可知这土台的作用?”公子昂并未作答,而是先问了一句。
“想必是会盟时用的。”周扁笑道,这还用多说吗。
“确实如此,大王果然聪慧。”公子昂还是小小的拍了一下马屁,“此乃会盟当日所用,所以魏侯有过交待,会盟之前不许先到的诸侯们登台一观。”
周扁踮脚望去,果然离着那土台一两百步外就有魏兵驻扎,有旗帜在招摇,如不是听公子昂说起,在高大的土台面前,一般人还根本注意不到那几面小小的旗帜。
“本王不过想要走近点看看。”周扁沉声道。
“呵呵,大王说笑了,方才昂说的只是诸侯不许先行登台,对大王,自然是随意的。”公子昂笑了笑,然后一伸手,“大王这边请!”
一行人便缓缓走去,一边走,一边听公子昂身边一位督造的大夫介绍这座高台,原来,这高台的土都是从几十里地外取的,因为这是一片平原,稍远处视线里也只有几座小丘陵,魏侯为了不让人在高台上看见挖土挖出来的大坑,所以取土的地方就选在了视线之外的几十里地。
这高台高整整十丈,底部大顶部小,从上往下看则是东西长南北短,其底部长二十五丈,宽二十丈,其顶部长十二丈,宽十丈,夯土结构,坡面平齐,四面皆有用青石板铺成的一丈宽台阶登顶,顶部中央部分铺有青石板,青石板上还有左右对称的十七根石柱插在台中,呈扇形向南,很显然,魏侯的设计就是一根石柱对应一个诸侯,而最中间的那个则是对应周天子了。
说着话,就离那高台近了,那看守的魏兵并不多,但也有魏兵走了上前,见是公子昂等人,行了个礼之后,就撤了下去,一行人一直走到了高台之下。
走近了周扁方才看清,原来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