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在三国-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侣氏绕鸨猓跗皆辏190年)正月同时起兵的有十个州郡长官:其中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另外据后汉书袁绍传,参与讨董的有十一家,如果加上曹操也就十二路诸侯。比武帝纪中所记的,多出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此外,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明确记载了,长沙太守孙坚参与讨董之役的经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后汉书袁绍传之所以未提孙坚,可能是因为孙坚当时对袁术有某种依附关系,后汉书献帝纪就有“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的记载)。综合以上资料可知,历史上联合讨伐董卓的诸侯,总共有十三家。三国演义在这十三家之外,又增加了五家:北海太守孔融(毕竟孔圣人的嫡系,怎么能不参加如此正义的战争)、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这些人的加入很可能是为了以后的战事做铺垫,否则刘备的发展史便太过苍白)。其实,历史上的孔融此时虽任北海相,但因忙于对付黄巾军,并未参与讨董之役;历史上的陶谦此时虽任徐州刺史,但当“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时,陶谦却“遣使间行致贡献”,并因此得到犒赏:“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自然也与讨董无关;
真实的历史上,马腾早在汉灵帝末年便与边章、韩遂等起事于凉州,反抗朝廷,直到初平三年(192年)才接受招安,任征西将军,根本不可能参与讨董;而当时的公孙瓒此时以奋武将军身份领兵屯驻右北平郡,对付乌桓、鲜卑武装,也不可能参与讨董;至于这个龙套张杨,此时仅率一支数千人的兵力,流动不定,尚未成为一镇诸侯,后来才被董卓任命为河内太守,当然更不算讨董联军中的一家。
再次,历史上的刘备与讨董之役的关系,仅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中有这样一句:“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而先主传正文及关羽传、张飞传均无一字提及此事,可见刘备等人当时地位卑微,仅仅是追随他人参与讨董,在整个战役中并未建立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
对于现在的刘备说法,基本都是在宋元以来的通俗文艺中,最早早已出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说法,是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均写到“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而且还把刘关张写成战功最为卓著、最引人注目的英雄。而此次战役未能成功的原因也并不是诸侯心不齐。
首先,当时联军在酸枣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许多人马聚集在一块,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由于联军首领大多缺乏自身积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为“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提供后勤供应,他们二人显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也就是说,面对总兵力10万左右、以骑兵为主且久经战阵的凉州军,关东联军不仅在素质、装备和后勤上没法比,就连数量上也不占明显优势,凉州军在守、关东联军在攻,攻守之势也有利于凉州军。
这就是刘岱、张邈、张超、桥瑁等人每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的原因,不是他们成心耍滑头,而是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
曹操也在嵩里行中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当他联合鲍信率先出击汴水时,却被徐荣杀得一败涂地,上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应该此时的曹操没有张邈等人清醒和明智。当时真正的实力派是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辽西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他们都手握重兵,倒是“众各数万”,占的地盘也都很大,他们如果一块参加会盟,董卓恐怕连放手一拼的信心都没有了,没准会乖乖退回凉州去。可惜他们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关东联军,但也没有参加会盟,他们仍然尊崇洛阳的天子,表明他们事实上在给董卓站台。
他们的态度之所以与袁绍等人不同,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是既得利益者,对他们来说保住已得到的利益比冒险更明智。
虽然号称有“十八路”之多,虽然英雄如虎、猛将如林,但实力远不如人,真正的实力派也没有来参加,这才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时空却是不一样了,首先,以刘备为发起人。霎时间天下诸侯相继应声响应。兖州刺史曹操第一个领兵三万直奔刘备所在。随后,南阳太守袁术;豫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杨;西凉马腾韩遂,就连正值对峙的幽州刘虞都派来了公孙瓒参与讨董。
由于和历史上的不一样,此次联盟是刘姓之人发起。所以各路诸侯只要是心中有点汉庭的都会领精锐赶来。
第118章 战事如火,军心如沙()
因为诸侯讨董的爆发,冀州袁绍不得不与青州黄巾妥协。因为马上就要入春,如果今年不能完成耕种,整个青州的数百万黄巾将会活活饿死。如此情况下,廖化也巴不得袁绍与自己和平相处。而袁绍则是自己冀州新得,虽有强权,却不得朝廷承认,此时刘备以讨董名义立旗,刚好是承认自己冀州所有的机会,便很希望青州可以安宁。双方一拍即合,便相互约定互不侵犯边境。当然双方都知道这不过是明面上的协议,毕竟一方是朝廷,一方是贼寇。一旦哪一方空出了手,定会撕毁协议。
眼看战事结束,吕恒的世家军却被世家们强求着留了下来。若是一年之前,借他们几个胆子都不敢私自将大军留下来,毕竟汉庭的威名都是献血铸就的。可惜现在天下已乱,诸侯四起,不说如黄巾这般的反贼,就是遍地的蛮族都在鞭挞着皇室的尊严。世家这么一点点兵卒,只要不是公开称王立帝,任何的挑衅皇室都只能生受着。
渤海城外,自从袁绍与黄巾达成了协议,吕恒便空闲了下来。索性不愿再走,吕恒便在此择了一山清水秀之地,起了一豪华居所。一边占用着世家的权利,一边美其名曰练兵。每天里,没事便于蔡琰腻在一起,在教导学生之余,一个不开心,便去替世家练练兵。一连数月,方圆百里之内,凡口舍能及之处,无不知吕恒其名。也因为如此,世家的怨念也相继而生,虽然明知吕恒在此授徒,却无奈不得其门,不管世家们如何送礼,吕恒就是不愿收徒。
一时间,天下风云变幻,处处书写着乱世的悲剧。来之不易的宁静,终于被一封来信打乱。
刘备因掌兵虎牢而被董卓惦记,董卓以明升暗降之计,将刘备软禁洛阳。幸得乔玄临终之际以自己身死为由将刘备偷偷送出。逃出洛阳的刘备,立刻以刘姓皇室的身份,立大旗聚天下诸侯讨董。此时天下已经大乱,地方诸侯割据天下已成定局。此时有刘姓之人带头,为了坐实手中实力,立刻纷纷响应。和历史上的不同,此次的诸侯讨董都是地方上的大诸侯,并不是原来历史上的大鱼带小鱼。此番不仅有兵强马壮的地方州牧,还有各个地方的独立太守。数月之间便聚起了近百万大军,光骑兵便占了近两成。
为响应刘备号召,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随之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数万在酸枣,曹操则直奔酸枣而来;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领兵数万越过袁术直奔刘备;孔伷屯兵颍川;而袁绍如历史一般将颜良文丑留在邺城,为联军的军粮做后方保证。凉州的马腾韩遂以董卓祸乱天下为由,起兵横扫董卓后方。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就连最南边的士氏一族都派兵送来了粮草。随后天下四处诸侯奋起猛攻虎牢,可惜,联合了北方鲜卑与匈奴的董卓以绝对的兵力硬是守了下来。战事连绵三月,虎牢终是未克,就在此时刘备想到了北方的吕恒,随之便有了吕恒收信的一幕。
在收信之刻,张飞便急不可耐的要求立刻启程。而心欲安宁的吕恒则不愿启程,离开蔡琰。见吕恒放弃,张飞顿时大怒对着吕恒连续数日大骂。终于此事被蔡琰得知,面对如此抉择,蔡琰便立刻要求吕恒前往虎牢,助刘备讨董。面对如此情况,吕恒只能应着蔡琰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告别了蔡琰。只不过这次吕恒学聪明了,直接将蔡琰交于甄家看护。世家为了报答吕恒,自发的献出钱粮,助吕恒起了数千人马。
面对诸侯联军的势力,董卓大为震惊,董卓立刻以女婿牛辅领兵三万坐镇虎牢。随后董卓与众臣议论要发大军对抗诸侯联军。因为前方战场董卓已经连续了七次增兵,眼看着大军实力不支。此刻的虎牢眼看着,已经聚集了近百十万大军。洛阳城日夜难安,见如此情形,李儒献计“迁都”。
但迁都一事并没有被董卓接受,毕竟前方战场稳如坚石。单洛阳已是人心惶惶。为军费计,董卓在洛阳毕圭苑,下令捉拿富翁,以通敌之罪名将他们杀害,没收财产,死者不计其数。又派吕布掘开先帝帝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没收内里的珍宝。随后自领大军直奔前方战场,战事已经如此,诸侯联军本就各怀异心,连续数月不克,已有数路人马撤离,面临董卓的强势守城,只能以佯攻每日做敷衍。
此次战役,虽然名义上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实际各方诸侯却是互相估量对手、保存自身实力,从第一日开始,除了长沙的孙坚与曹操,其它诸侯皆是以打压己方仇敌而作战。为此联军诸侯相互之间都结下了不少仇怨。
而联盟中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