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盛世隐殇-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道:“当年对柴先生颇多误会,心中仍是不安,因此想见。”
张文苏望着远处道:“待陛下攻取洛阳,文苏便带陛下去见,陛下以为如何?”
我点头道:“有劳先生费心。”
第472章 丞相见疑(二)()
及至晚间,罗士信才回来,见了我便道杜如晦一定是真心来归附,因为李世民派人将杜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亲自在杜府坐镇,杜如晦则自在书房中办公,虽还管着洛阳的大小事务,其情形却不能与从前相比。
而长孙无忌自长安逃回之后,虽也遭到了李世民的猜疑,日子却比杜如晦要好过得多,不但做回了他的兵部尚书,而且加封赵国公。
杜如晦前有勾结李元吉之事,后又有长孙氏被杀之诬,加上他自己被神策营的人暗杀,那日王伯当一箭又差点取了他的性命,换了是我,我也会觉得替李世民卖命不值得。
尽管杜府守备森严,罗士信还是趁夜潜入了杜府,并且见到了杜如晦,杜如晦知道是洛阳城外的人,再次表明心迹,表示自己将在攻城之时里应外合。
张文苏听说了之后,才稍稍放心,笑道:“看来魏先生的计策毕竟有效。”
我才知道原来杜如晦与李元吉勾结的证据是魏征替张文苏出的主意,他自己却并没有见过那些书信,因洛阳城中关于此事迟迟没有动静,张文苏才难免对这些书信生了疑。
其实李世民如今能倚重的人并不多,洛阳城中的许多旧臣都已经逃往长安,若无真凭实据,他也不想将杜如晦怎样,只是书信往来一节,证据确凿,杜如晦不知所以也无从抵赖。
我想了片刻,突然觉得这件栽赃嫁祸之举实在绝妙,倘若诬陷杜如晦与长安勾结,李世民也并不笨,他定然会想到有人诬陷,因我想取洛阳,有心折损他的左膀右臂,十有八九不会相信,可若换了李元吉,情况便大不相同。
李元吉拥兵在晋阳,完全有可能如那些信中所言,请杜如晦帮忙攻下洛阳之后,再与长安争锋,李世民有争天下之心,很容易将旁人也作此想,因此对李元吉向杜如晦示好这件事便看得平常,不会想得太多,这样一来,才可能骗过洛阳众人。
除此之外,晋阳的确发兵攻打洛阳北面的防线,张公谨部与李元吉对峙已非一日,各有胜败,互不相让。李世民又一向厌恶李元吉,在这种情况下,他更有可能相信这些是真的。
至于杜如晦自己,他即便是想到这件事有可能是我做的,也只能心中存疑,即便他解释,李世民也不一定听得进去,何况杜如晦本是心高气傲之人,为洛阳费尽心力,只怕也容不得李世民疑心。
思虑之间,听罗士信又道:“陛下,何时攻城?”
我回过神来,笑道:“先不攻城,你去将杜如晦派来的人放了,等他第二次来的时候再说。”
罗士信一愣,不明所以,却只得答应着去了,不过片刻,又返回帐中。
我又道:“你方才问何时攻城?那人再回来的时候便可。”
罗士信道:“要是他不再回来呢?”
张文苏笑着接口道:“那只好另想他法。”
罗士信想了片刻,突然会意笑道:“末将明白了。”
我道:“如今且由他们君臣猜忌,李世民若杀了杜如晦,我想不用我们去攻城,那城门自己就会开。现在当务之急是夺回黎阳仓。”
张文苏道:“陛下言之有理,文苏也作此想。除此之外,洛阳北面的张公谨倒是有些麻烦,陛下不如派人截断其粮道,洛阳有杜如晦为内应,不足为患。”
罗士信领命而去。
张文苏又道:“不如将骚扰洛阳守军的人暂且撤回来。”
我想了想,便吩咐人照做,这样一来,杜如晦通敌的嫌疑便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了。
一切安排已定,张文苏邀我到他的帐中品茶,身在军中,对于能喝到好茶我其实并不抱希望,心下却明知他是有话对我说,因此便欣然应允。
二人在帐中坐定,杜杀跟进来瞧了片刻,果然有军士端来一壶茶,杜杀替我们各倒了一杯,看了一眼张文苏,便退了出去。
张文苏见杜杀出了帐,笑道:“陛下请用茶。”
我道:“张先生何时也客套起来?”
张文苏笑道:“文苏不懂得客套二字,实在是真心邀陛下来品。”
我闻言尝了一口,味道略涩,只是军中平常喝的,却并非是什么好茶。
张文苏看了看我道:“陛下如今身在军中,文苏倒有一言相问。”
我笑道:“先生请讲。”
张文苏道:“陛下身为天子,还请恕文苏冒昧。”
我又喝了一口茶道:“张先生,此处又无他人,建成与先生无君臣之隔,先生无论说什么,都不算冒犯。”
张文苏笑道:“如此便好。陛下此番离京,不知可想过长安城中之事?”
我想了想道:“长安并无兵灾,有何事可想?”
张文苏道:“当年陛下身为储君,在太子府协理国政,可曾有过闲暇?”
我摇摇头道:“并没有。”
张文苏点头道:“这便是了,陛下身为皇太子时,尚且不得闲暇,如今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反倒有时间四处奔忙了?”
我闻言一愣,明白了他话中之意,问道:“先生是说,建成疏于国政?”
张文苏无言,只点了点头,笑道:“李世民与陛下一样,也曾四处奔走,远赴突厥,将国中之事交由杜如晦处置,现下一旦回转,却心生猜疑,如今明知杜如晦通敌,却不敢奈他何。文苏为陛下计,行军用兵之事,自有武将谋臣操持,陛下还是应当坐镇京师,总理国政才是。何况生死攸关之际,陛下也不该以身犯险。”
类似的话,张文苏曾对我提及,只是彼时之言,没有今日这般郑重。
我沉思良久,道:“先生此言……不对吧,我将国政委以裴寂和韦挺等人,他们的为人我甚是了解,我不会如李世民一般猜忌大臣,他们也不会如杜如晦一般有负于我。”
张文苏轻轻一笑,自一旁的案上抽出一张信笺递给我道:“若是陛下见了此信,又会如何呢?”
我接过信来,仔细看了一遍,心下大惊,这封信竟是裴寂写给李元吉的,里面提到老爹的遗诏,说是要遵先皇遗命,让李元吉做皇帝。
第473章 丞相见疑(三)()
我看了两遍,心中兀自惊疑不定,望着张文苏一时说不出话来,若这封信被李元吉看到,他会如何行动,我根本无法想象。
张文苏见我似乎受了惊,缓缓道:“陛下,这封信其时已经送到晋阳,幸而魏先生截下,才未招致晋阳之变,陛下看了此信,对长安城中形势,又作何想?”
我一时答不上来,这虽是裴寂所写,却必定不只是他一人之意,难怪当初在涿郡,一向感念老爹恩德的李艺会向我发难,难道我回到长安之后,裴寂在我面前的种种行为都不过是逢场作戏?
难道他如今仍在筹谋替老爹达成遗愿?我心底突然一阵害怕,子闵还在大兴宫中,倘若他们以子闵为质,威胁于我,我又该如何?
想到此处,额头上几乎冒出汗来。
我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为何脑中突地一转,想起自己一贯坚持的“用人不疑”的原则来,倘若我没有看到这封信,裴寂在我眼中仍是肱骨之臣,长安的一切仍然如常,根本就没有任何危险,我又在害怕什么?
想到此处,我又看了看张文苏,他正看着我,似乎希望我说些什么。
我却起身走到帐门前,将手中的信仍在一旁的火中,看着它变为灰烬,才退了回来。
复又坐下后,张文苏拱手道:“陛下这是……”
我摆了摆手道:“先生,建成虽未遍读史书,却也知道历史上大多忠臣蒙冤,皆是有那些小人见有机可趁,故意在君王面前搬弄是非所致,历代历朝皆有范例,不独杜如晦一人。”说着望向张文苏,“我并非说先生是那等小人,只是若有人如我们对杜如晦一般对待裴叔父,以致忠臣蒙冤,他日真相大白之际,我如何自处?”
张文苏道:“陛下果真如此想?”
我点点头道:“我曾被父皇猜忌,心知被猜忌的滋味,当年我也曾猜疑柴先生,柴先生为证清白,亲赴险地,几乎身死,如此错误,一之为甚,岂可再乎?别说这封信可能是有人蓄意挑拨,便真是裴叔父所写,想必时日已久,我若计较从前,便失了气度,如此恐怕不配为君。先生之言,建成自当注意,只是建成实在不愿做那猜忌大臣之人,先生可懂得?”
张文苏笑道:“陛下若真如此,只怕做不得天子。”
我道:“为何?”
张文苏道:“陛下不懂得帝王心术,那一位懂得,却未免玩弄得太过了。”
我知道他说的是李世民,便只笑了笑。
张文苏又道:“其实叔玠兄倒以为,当初的卫王殿下颇懂得帝王之术,知道如何权衡,只可惜剑走偏锋,发生了后来的那些事,否则……”
张文苏看了看我,没有将话说完。
他提及李玄霸,我心中一阵感伤,时至今日,我并不了解李玄霸加害于我的目的,最后根本来不及问一句,他便死了。
张文苏见我感伤,又道:“其实文苏之意,不过劝陛下早日回京,陛下不在京中理政,只怕时日久了,朝中大臣会有微词。”
我点头道:“先生之意,我明白了。”
后来再问起时,裴寂的确曾写过这样一封信,的确被魏徵截下了,不过那是在我回到长安之前的事,其实不过奉诏行事,与是否效忠于我,并无任何关系。
我听从张文苏的话回到长安时,一切平静如常,其实张文苏应该还有想说的话并未说出口,他已经提到李玄霸更适合做君王,言下之意其实是说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