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火之烈焰兵锋-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却要养寇自重,所以才弄出这么个和解方案来。
这种想法其实高估了唐军的实力。说到这里,首先牵涉到一个问题:安史之乱为什么打了8年?在安禄山刚起兵的时候,这场战争确实不需要打8年。当时唐朝力量占据优势。河西、陇右军团能和安禄山的主力抗衡,河朔军还能出兵河北,如果应对得当的话,唐军确有可能在一两年内结束叛乱。但是灵宝战后,问题就不是几年能结束叛乱了,而是能不能结束叛乱。
河西、陇右军团被歼灭,这个损失一直到最后也没能被弥补。唐政府方面占地虽广,但整个江淮以南都没有被真正军事化,只能提供财政支持,在军事方面则自保有余,却无力对叛军发起进攻。唐军主要力量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朔方军主力,朔方军的一个支系河东军,再加上从敌人那里逃过来的一支平卢军,这支力量并不太强。在八年战争中,双方实力虽有所消长,但是总体来说,只要叛军联合起来,唐军就打不赢。史思明把叛军两个集团整合起来,就能横扫唐军直逼关中。只要叛军分裂为河北集团和前线集团,唐军只盯着前线集团打,就能打赢。也就是说,灵宝战后唐军始终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叛军则始终被分裂的问题所困扰。昭觉寺战役后,叛军的前线集团损失极大,接近消亡,敌军只剩下了一个集团,这时唐军又恢复了优势。但即便如此,河北集团也不是大家想象中苟延残喘的强弩之末。它的实力依旧和唐军比较接近。
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是个非常特殊的地区。陈寅恪先生对它做过专门的研究,指出这里有强烈的“胡化”倾向,和唐朝内地截然不同。这里种族混杂,民风剽悍,妇女儿童都能弯弓射箭,可以说是唐帝国内最具军事潜力的一个地区。如果看后来的唐代史,更会对河朔地区的战斗力有深刻印象。这里的士兵往往能以几州之地,和整个唐朝政府对抗。而以后来的契丹帝国之强,一个幽州藩镇就能独自把它阻挡于边境之外。而且这个地区对叛军是相当支持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叛军倒行逆施,哪里会有人民的支持?叛军在占领区确实极其残暴,形同野兽,比政府军要恶劣得多,当地居民肯定痛恨叛军。但是在安史集团的老巢,人们对安禄山等人往往相当推崇,甚至接近于宗教式的膜拜。直到叛乱结束很久以后,河北民间还有很多人称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安史旧将、首任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了讨好军情民意,甚至把安庆绪和史朝义也加进去,弄了个“四圣”。河朔地区对中央政府的敌对情绪,由此也可见一斑。
正如黄永年先生在六到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说的:“两京易取,河北难收”。这样的一个地区,哪里是容易平定的?何况唐军的实力还远谈不上雄厚呢。昭觉寺之战已是险胜,要一鼓作气扫清河朔,谈何容易?当时仅范阳的李怀仙就握有5万军队,加上其他军阀,可以凑出十多万大军。仆固怀恩攻进河北时手中军队不过一两万,哪有力量真去剿清叛军?即便唐军主力挥师北上,恐怕也非一两年可以成功。仆固怀恩确实太想立功,唐政府也确实妥协得太痛快,但是这个结局并非是某个人的蠢笨或者阴险所致,它主要还是实力对比的结果。叛军祭出了首领的头颅,唐朝牺牲了河朔的土地,双方这样勉勉强强地共存了下来。
第210章()
前两年,有关部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的大会讲话中,都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把十四年的抗战作为一个整体。
“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可以使人们更准确、全面和科学地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
首先,“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基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判断。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入中国,独占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山海关进逼,企图把中国从半殖民地状态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使得中日矛盾迅速成为中国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九一八事变后,不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爱国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军阀,对日本的态度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国内各种矛盾逐步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民党阵营中一部分爱国人士,如马占山、蔡廷锴、冯玉祥、杨虎城等纷纷投身抗日斗争中,成为名重一时的抗日风云人物。
其次,“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是着眼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性考虑。
“十四年抗战”,是把前6年的局部抗战和后来的8年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
作为侵略方的日本,并没有把七七事变前后对中国的侵略分开来看待,往往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历史叫做“中日战争”。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到七七事变前的6年间,虽然中日两国政府没有正式宣战,但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两国军民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只不过这种状态处于一种局部而非全局,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国军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事实。
因此,“十四年抗战”并不是否定“八年抗战”,而是对前6年局部抗战的肯定,是对前6年局部抗战中中国军民出生入死、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的精神肯定,更是对前6年牺牲在战场上的抗日英烈的应有尊重。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把七七事变爆发作为敌我双方交战的开始,并以此作为“八年抗战”的依据。作为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两国间的普通战争有很大不同,这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不是一场简单的政府和军队之间的对决,而是一场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发挥巨大力量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
“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在抗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抗日战争(WarofResista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o…Japanese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Warainst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4''5'
名称
抗日战争(WarofResista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o…Japanese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Warainst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4''5'
名称
抗日战争(WarofResista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o…Japanese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Warainst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2''3'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