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阿济格此番仅是率领一万骑兵,先行抵达扬州,一来是为了看望自己弟弟,二来就是商量如何进攻南明。
“玄武湖不可取,戚红英那个贱人,不仅在镇江一带,布置了大量炮阵,更是在水道狭窄之处,铺设了大量水雷,水师战船一旦试图闯入,便会遭受重炮与水雷的双重打击,根本无法冲破。”多铎气愤地说道。
攻取扬州之后,多铎也曾试图乘胜追击,想要派出水师战船炮轰南京城,结果船队几次出击,都未能冲破镇江炮阵的封锁线。
李鸿飞不仅在岸上布置炮阵,更是派出商船,往河道最窄处,倾泻了大量砂石,令原本就很窄的河道,变得四处都是暗礁。
加上如今长江水道正是枯水期,即使非常熟悉长江水道的水手,驾驶大型船只来到这一区域,也需要李鸿飞派人引路,一艘一艘地通过,一旦两艘大船并排,都很容易触礁搁浅。
如此一来,多铎的水师舰队,经过这条水道之际,但凡有一艘大船被岸炮,或者水雷炸沉,整个河道将会被封堵,船队除了原路退回外,就只能留在原地挨炮,根本没法进入南京地区。
李鸿飞为了对付满清水师,不惜截断了长江水道,可谓是疯狂之极,不过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如今还能在江面上行驶的船只,基本都是满清的船队,或者是企图投靠满清的船队了。
“如此说来,那我们只有从当涂等地登陆了。”了解完多铎的窘境后,阿济格也不得不放弃,从玄武湖抢滩登陆的打算。
上游左梦庚的船队虽然也很庞大,但大多都是商船,连火炮都没几架,想强攻玄武湖基本不可能。
“十二哥可命大军停止东进,我明日便率大军拔营,与十二哥的军队汇合,届时先攻南京,再灭黄(德功)马(士英)联军。”多铎的想法与阿济格一致。
清军执意先取南京,一方面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只有占领了南京,才能真正打击汉人的抵抗决心。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京目前守军不多,一旦放弃这个机会,与后方的黄德功,马士英等部纠缠,到时候各路勤王大军汇聚南京,再想拿下,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此法甚好,事不宜迟,我即刻派人通知后军,停止前进,等待大军汇合。”阿济格是个雷厉风行的将领。
“报。。。。。。。。。。!”
就在两人商量战术之际,帐外忽然传来急报。
“通州守军急报:昨日晨时(7点………9点),崇明岛明军,忽然大举渡江,并朝着通州进发,酉时(17点………19点)明军先锋已经打到通州城下,如今战况如何,不得而知。”来人快速汇报重点内容。
“好啊!这贼婆娘,我不去打她,她还敢主动来惹我!传令下去,令水师即刻起航,跌断敌军后路,各军将领回营整军,一个时辰后开拔,夺回通州,剿灭戚家军!”多铎火冒三丈道。
来人传递的,是昨日战报,而多铎为了进攻南京,仅在通州留了三千汉八旗守军,维护当地治安,他没想到戚家军真敢主动出击。
以戚家军的战斗力,对付三千汉八旗,这会儿铁定已经夺取了通州,多铎要做的,不是救援,而是夺回,并全歼敌军。
“十五弟不可莽撞,这是汉人围魏救赵之计,大军此去通州,一来一回少说也得六七日,况且那戚家军也不是轻易能拿捏的,一个不好,就得耽误十几日,届时南京之战,我们便失了先机。”阿济格提醒道。
他没有多铎的遭遇,自然无法体会,多铎心里有多痛恨戚家军,所以才能理性地分析当前局势。
“那你说该如何是好?难道放任戚家军夺取通州,甚至泰州,扬州等地吗?”多铎脑子已经被气糊涂了。
“既然是围魏救赵之计,我们何不给他来个将计就计?”阿济格说道。
第八十八章长平公主()
李鸿飞让戚红英攻取通州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清军,以解南京危局,至于是否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点李鸿飞倒是不怎么担心。
清军南下没多久,这通州也是最近几个月才被清军夺去,加上扬州大屠杀事件,距离通州极近,甚至有不少老百姓的亲戚,就是扬州人。
所以附近老百姓对清军根本没什么好感,戚家军若是据城而守,凭借其强悍的火器打击能力,加上城内老百姓的帮助,顶住十几万清军一两个月,根本没问题。
清军若是全力围剿戚家军,自然没办法对南京造成威胁,届时各路勤王大军汇聚,则可趁势杀入江北,既解了南京之围,又能救援戚家军,甚至还能借此北伐,夺回扬州等地,可谓是一举多得。
戚红英主动出击,率领五万大军攻入通州,而满清这边,多铎在与阿济格商讨一番后,分出十万大军,配合阿济格的西路大军一道,往当涂县进发。
多铎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至今,虽然连番大战,损失了十多万,却也从各地招纳了差不多的降军,除了各州县守军,以及分给阿济格的十万大军之外,多铎本人手上,还有十三万大军。
留下三万大军镇守扬州,多铎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朝着通州方向而去。
除此之外,清军水师四百多艘战船,也一同出击,准备堵截戚红英的退路。
就目前看来,李鸿飞这个围魏救赵之计,似乎很成功。。。。。。。。。。。
多铎“中计”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最令李鸿飞高兴的,是他居然又升官了。
没错,李鸿飞见过朱由检后,在史可法的极力推荐下,李鸿飞被临时提拔为南直隶防务总督,全权负责此次南京战事。
明初时期,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毕复命,名义或称巡抚,或称镇守。
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往来不便,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名称。
所辖多重者加总督,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
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
李鸿飞这个防务总督,就是因为南京战事而设置,总理军务的同时,也能插手民事,但凡与战事有关的,都归他管。
其职责与先前史可法督师一职差不多,并非明朝的官职,一般用于战时任命,待战争结束,职务自动解除,有些类似后世的战区总指挥。
而史可法之所以称为督师,因为他属于文官,而且是兵部尚书,李鸿飞只是地方官员,最高只能挂总兵衔,属于武将,所以自动归为了总督。
李鸿飞这火箭般的升迁速度,主要还是归功于戚红英跟史可法。
之前戚红英押送李率泰等俘虏面圣时,就曾为李鸿飞说过好话,说是这次能大破满清,李鸿飞的练兵之法,与新式武器,功不可没。
于是南京危机时刻,朱由检加封了李鸿飞总兵官衔,算是作为奖赏。
之后史可法回京复命,深知自己不适合领兵,故而推掉了督师南京的职务,并推荐李鸿飞,总督南京城防。
如今城内援军,有一半是李鸿飞的部下,王国兴有几斤几两朱由检心里门清,若是让别人瞎指挥,朱由检也不放心,索性顺水推舟,将重任交由李鸿飞手上。
他也想看看,将近一年没见,这位“上仙”是否真的恢复了“法力”。
关于李鸿飞五百新军战五万清军的事迹,朱由检更愿意相信,是这位“上仙”施展了法术,所以在两人会面之时,朱由检时不时地,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李鸿飞,看得李鸿飞心里直发毛。
“以前总听人说:异性是为了传宗接代,同性才是真爱。这朱由检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却并不好美色,难不成。。。。。。。。。。。”李鸿飞越想越发怵,并暗自决定,今后除非必要,否则打死也不来皇宫。
正在此时,前方带路的王国兴,忽然停下,并说了一句:“参见公主。”
李鸿飞正在走神,也没听见王国兴说什么,只是自顾自地往前走。
“大胆,公主殿下在此,还不觐见问安!”公主没发话,倒是身边的宫女看不过去了。
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总算将李鸿飞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不好意思,刚刚在想事情,有些走神了。”李鸿飞低着头回应道。
他没听见之前的话,但见王国兴也是一脸恭敬,自然知道对面的人来头不小,这里可是皇宫,又有极大的来头,说不定是朱由检的女人,李鸿飞可不傻,他才不会乱瞄。
“穿着奇奇怪怪的,说,你是什么人,怎么以前没见过你?”宫女不依不饶。
李鸿飞穿的乃是新式军装,深处宫中之人,自然没见过。
“启禀公主,此乃李梦回,李大人,此次专程从苏州率军赶来勤王,总督南京军务,以前没入过宫,故而不懂宫中规矩,还请公主恕罪。”王国兴解释道。
“原来是李将军,想必方才将军正是忧心军务,本宫又岂会怪罪。”
一阵沙哑而又略带伤感的声音响起,这正是公主本人的声音。
李鸿飞方才听闻“公主”二字,便知道自己想岔了,如今又听到如此“怪异”的声音,终于忍不住抬起头。
眼前的公主,着一件浅蓝色的裙子,长发垂肩,用一根水蓝色的细绸束好,玉簪轻挽,簪尖垂细如水珠的小链,微一晃动就如雨意缥缈,上好的丝绸料子随风微动,宛如淡梅初绽,未见奢华却见恬静。
公主年约十五六岁,按理说应该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之时,奈何表情温暖中,却透着几分淡淡的憔悴之色,使得整个人看上去,犹如经历了世间沧桑,丝毫没有那少女的天真烂漫。
“这位公主是谁?”待告别之后,李鸿飞八卦之火,开始熊熊燃烧。
“还能有谁,当今圣上的次女,长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