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八岁在李鸿飞看来,那还是未成年,可对于明朝十四岁便结婚的风俗来说,十八岁属于大龄剩女了,甚至有些地方,女子超过十八岁还未嫁人,是要面临巨额罚款的(相当于后世的超生罚款)。
作为皇室,朱由检自然不能随意破坏习俗,于是双方各退一步,朱媺娖十六岁嫁给李鸿飞,做名义上的夫妻,等到十八岁之后,两人再正式圆房。
这个奇葩约定出来后,朱媺娖如愿以偿嫁给了李鸿飞,两人做了对有名无实的夫妻。
而李鸿飞因为工作重心都在宝山,两人的生活圈子并没有多少交集,除非是正式场合,否则两人很少携手出现,这样一来,倒也避免了经常见面的尴尬处境。
至于陈圆圆,也因为朱媺娖这个正妻的出现,不得不离开宝山,回到苏州驸马府,与朱媺娖同住。
这事儿弄到最后,反而是李鸿飞吃了个大亏,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娇妻,最后还是要独守空房,可谓是自作自受。。。。。。。。。。
第一三二章蒸汽机船()
李鸿飞与朱媺娖之间的八卦狗血暂且不表,如今两人携手前来,就是为了见证第一艘蒸汽战船的试航。
这艘新式战船,基本保留海沧船原型,甚至连风帆都予以保留。
唯一被置换的区域,就是将原本由人力驱动的明轮推进器,改造成了蒸汽机驱动,并在战船阁楼附近,加装了一个大烟囱。
明轮推进器,是船舶的一种推进工具,利用明轮转动,叶片拨水来推进船舶,明轮推进器比桨、橹等推进工具更加先进。
早在隋唐时期,国人就发明出了用人力运转的明轮船,当时称为“车船“或者“轮船“。
明轮是一种船用局部入水的推进器,装在船的两侧或尾部,形状类似车轮,在轮周上装若干桨板,拨水向后使船前进,因轮之大部分在水面以上,故称“明轮”。
“下官见过公主,见过驸马爷!”苏州知府吴浩,上前行礼。
封建时期的规矩,就是这样操蛋。
驸马远没有总兵将军一类有实权,可几项权力叠加在一起后,反而是驸马这个闲职,成了最高称谓。
谁让它属于皇家荣誉呢?
区区一个虚衔居然还是从一品,比李鸿飞之前的官职品级,又高了一个档次。
然而就算是这样,可身经百战,手下佣兵十多万的李鸿飞,从品级上来说,也还是比不过一个未成年少女(公主的官职是正一品)。
“行了老吴,你什么时候见我整这些虚礼了,赶紧让水手们开船试航才是最紧要的。”李鸿飞一边说,一边拉着朱媺娖准备登船。
没办法,李鸿飞之前就说过:要亲自检验这艘战船的性能。
这时,朱媺娖身边的丫鬟,忽然出言提醒道:“驸马爷,公主生娇体弱,怕是受不得风浪。”
这贴身丫鬟,正是当初在皇宫之中,呵斥李鸿飞的那名宫女,名叫小玲儿。
公主出嫁,朱由检没有按照祖制,给李鸿飞派遣老女官,而是让这个小玲儿继续贴身照顾朱媺娖,有点通房丫鬟的味道。。。。。。。。。。
“额。。。。。。不好意思,是我考虑不周,要不媺娖你就在码头上等着,我让吴浩给你多弄点好吃的。”李鸿飞赶紧说道。
朱媺娖的身体,事实上算不得娇弱,只是之前遭受过人生巨变,心里始终有疙瘩罢了。
如今离开了皇宫,经过近一年的调养,加上陈圆圆时不时地开导对方,朱媺娖的心里疙瘩已经慢慢解开。
朱媺娖本人倒是没觉得什么,可小玲儿是专门负责照顾她的,听说这次要出海,小玲儿自然要出言提醒了。
“一起上船吧,我不碍事的。”朱媺娖倔强地说道。
长平公主跟她老爹(朱由检)性格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倔性子,认定了的事,旁人很难劝其改变。
况且,作为李鸿飞的妻子,一年到头两人却难得见上一面,朱媺娖心里虽然明白原因,但她也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与对方亲近的机会。
很快,众人登上蒸汽轮船,工匠们开始对船体进行最后的检验。
“启禀大人,战船检验完毕,随时可以起航!”舰队总指挥阎应元大声说道。
“准备好了就出发吧!”李鸿飞故作沉稳地说道。
其实李鸿飞此刻还是特别紧张的,甚至他只敢站在船头,明着是看风景,实则是想离船尾的锅炉房越远越好。
毕竟是第一次捣鼓这种玩意儿,万一开不起来咋办?万一锅炉发生爆炸咋办?
然而他不敢将心思表露出来,毕竟他可是这些人的老大,他必须得表现出十分轻松惬意的感觉。
随着阎应元一声令下,动力房里机声大作,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两侧的水轮拍击着河水,蒸汽船在阎应元的亲自驾驶下,缓缓开动了!
“动了!真的动了!没有水手,而且连风帆也没立起,这么大的家伙,既然自己动了!”岸上围观者激动地说道。
为了检验蒸汽机的性能,蒸汽船并未拉起风帆,即使是这样,战船也缓缓驶离了港口,并且速度逐渐加快。
还好,战船总算是顺利驶离了港口,锅炉也没有发生爆炸,一切都很顺利。
“老阎,现在航速大约是多少?达到蒸汽轮船的最大航速了吗?”李鸿飞询问道。
“启禀大人,速度还不是最快的,机房正准备做极限速度测试,目前的航速大约是四节,已经与原来使用风帆之时相差不大了,照这样下去,或许单凭蒸汽机,在速度上就能赶超风帆战船了。”阎应元回答道。
关于节这个海上计量单位,李鸿飞以前不懂,但自从接手长江水师后,也恶补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当年郑和下西洋之时,因为没有时钟、航程记录仪,这类的计量仪器,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
于是,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一个妙法,就是在船只航行时,向海面抛出一条系有浮体的绳索,在绳索上用打结的方式将绳分成若干节,然后根据一定时间拖出的绳索节数,来计算船的航速,于是“节”就成了海上船舶航行速度的计量单位,而且海水流速、海上风速、鱼雷等水中兵器的运行速度也用“节”来表示。
其实,绳索结节计速法也不是很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世海船的测速仪器,已经可直接用数字显示出航速,但“节”作为海上计量各种速度的单位仍被沿用。
后世精确的“节”实际上就是每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1852米)。
而阎应元汇报的四节,相当于每小时7。5公里左右,这速度在明朝中型战船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哪怕是小型战船,也比它快不了多少。
若是再挂上风帆,其速度还能提升一大截。
当速度快到极限后,即使打不过,逃走肯定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因为这次试航,需要出海检验,所以算得上是顺流而下,而八月时节的风,又大多是东南风,随行护航的那些风帆船,基本属于逆风而行,所以当战船抵达上海县境内时,那些随行护卫的船只,早已不见了踪影。
第一三三章飞速行驶的战船()
蒸汽轮船的动力室内,一众水手们,光着膀子,熟练地将堆砌在旁边的焦煤,铲入燃烧炉中。
炎炎夏日,在这烦闷的环境里,还得时时刻刻面对火炉的烘烤,可以说是一种煎熬。
但水手们却必须忍受这样的煎熬,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动力室的领队,一边看着锅炉壁上,最新研制出来的温度计,一边大声对底下的水手们喊道:“温度还不够,再加,继续加!”
温度计的出现,还得归功于之前被李鸿飞诓骗来的,意大利玻璃工匠霍普纳夫。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
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
这种温度计的制造非常简便,而且主要成分就是玻璃,所以意大利的玻璃工匠,基本上都会自制这种温度计,霍普纳夫自然也不例外。
自从被李鸿飞带到宝山工业区后,霍普纳夫总算意识到,自己得罪了什么人。
霍普纳夫为了寻求李鸿飞的“原谅”,那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玻璃的染色,到全透明玻璃,再到大块玻璃制造工艺,等等一系列技术,都毫不藏拙地拿了出来。
之所以一口气弄出各种玻璃制造的技术,纯粹是被李鸿飞再次诓骗了。
在霍普纳夫看来,李鸿飞能一眼看出假冒的“海洋之心”,那定然是对玻璃制造技术了如指掌,再加来到宝山工业园后,李鸿飞又利用后世对玻璃的了解,给霍普纳夫好好上了一课。
甚至一度让霍普纳夫以为,李鸿飞本人就是制造玻璃的高手,有了懂行的人在一旁监督,霍普纳夫也懒得再保留那些,之前还引以为傲的玻璃制造技术了。
就在霍普纳夫以为,自己难以翻身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宋应星手下的研究人员,在找他定制特殊型号玻璃时,无意间提及了温度计这项实验。
这对霍普纳夫来说,可是个难得的机会:玻璃制造,你们大明有人才,可温度计还没人会弄吧!
制造温度计对霍普纳夫来说,还真是小菜一碟,很快他自告奋勇地,参与了温度计的研究计划。
而宋应星的温度计研究计划,因为有了霍普纳夫的加盟,总算变得快捷起来,研究小组通过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改良,终于生产出了一种,以水银为测温物质的新一代温度计。
同时霍普纳夫,也因此被李鸿飞正式接纳,同时聘请为苏州重工的“做客教授”,除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