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少皇-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放入怀中的,是一封准备交给旅顺守备张盘的密旨。其中严令张盘妥善安置流亡士兵以防混入奸细,并做好战争准备。但,朱由校现在已不打算将密旨发出…
一阵急促而沉闷的马蹄声在雪夜里响起,随即传来巡城士卒的口令询问。少时,巡夜军官来报,科学院教喻孙元化、熊廷弼已奉旨到达。朱由校眉毛一扬,暗道:终于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明朝皇上的无助,已经在本书第一部中,借红丸案描述清楚。中国历代帝王中,明朝皇帝可谓悲催到极点。外有神一般的强敌压境,内有如狐狸般狡猾却又如猪一般愚蠢的队友。明朝大臣,对于皇权的限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土木堡之变,这些队友扣住军粮,仅仅是因为皇上不听他们的劝阻。随后,因为靖难利益分配不均和害怕英宗追究责任,便串谋害死了大英雄于谦,让皇上背了杀贤的黑锅;
宁王谋反,武宗平叛。聪慧如王守仁者,都不敢把宁王行贿朝堂大臣的账本交给皇上,而是一把火烧掉。这直接导致他最后不被重用,连平乱的打车费都没有报销。古有曹操火烧竹简,收拢人心;今有阳明毁灭罪证,避免大乱。
明武宗生病后因为治疗效果不佳想换医生,这些队友就是不准,最后正德皇帝英年而薨。和他老爹明孝宗的太医一样,所有参与医治明武宗的太医全被杀掉。虽然史官的刀笔功夫一流,但很多事,根本禁不起细细推敲。所谓高尚情怀,掩盖不住阳光背后的阴暗。
猪队友们后来选择了年幼的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而嘉靖,是整个明朝历史上心机最深厚的帝王之一。于是队友开始了他们的苦难生活。最后,还是联手逼着嘉靖去炼丹求仙。期间,又用盘外招导致公主两次遭遇骗婚。羞辱帝王之手段,闻所未闻。
注2:上林苑,通俗点说就是皇家菜园。菜户:不同于一般种植户,他们还有育种选苗的责任,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写这一段,并非是对土豆等作物的高产怀疑。而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明朝官方怎会对于土豆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后来查询多方资料发现,土豆等新型农作物,如果没有经过改良和育种,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其产量和质量根本达不到要求。这个过程短则数年,长则几十年。但晚明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容明朝政府考虑这些事了。不少无知者,借此攻击明朝官员不作为,赞美摘了果子的满清,对此表示无语。
注3:教皇一词译自“pontifex”(祭司),原指罗马帝国皇帝兼任的多神教“pontifex us”(最高祭司),在15世纪,时任主教尼古拉五世在与葡萄牙王国国王阿方索五世进行外交使节时,开始使用“roifex”(罗马祭司)一词,并写入教会法。后来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政府进行双边活动,译作罗马教皇,约定俗成。
第七十六章 筹谋(1)三角之谋()
朱由校把脑袋埋进一盆热水中,感受着面部毛孔被充分打开的酥麻感。然后抹了一点皂角在脸上,对着铜镜拿起刮胡刀,开始享受剃胡子的过程。头可断血可流,形象不能丢。
被明朝硕大的直柄须刀吓得有心理障碍后,朱由校便命人仿造后世打制了一把出来。至于吉列老兄是否会哭晕在厕所,他不准备理会。
这个1855年才出生的优秀推销员,是马克思的忠实拥护者,完全可以从事解放广大劳苦大众的伟大事业,就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种年收益几百亿美元的小事上了。
举着铜镜的傅山,对于皇上喜欢刮胡子这一行为很不理解。他倒是很想蓄须,可下巴上至今都只有一圈短短的浅色绒毛。因此见到皇上刮一次胡子,便痛心疾首地规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朱由校拿毛巾净完脸,对着铜镜又左右照了照,才满意地放下剃须刀:“傅山,你说的朕都知道。对于父母的尊敬,是要放在实际行动中的。留着长发和一大把胡子就是孝敬父母?你不觉得这话有毛病嘛。”
用手指顺着脸颊又刮了两下后,朱由校看着傅山笑道:“朕,再告诉你个不传之秘。用剃须刀清洁面部,以后胡子会越长越浓密,朕深有体会。”半大的男孩子总想一夜之间成人,他们认为浓密的胡子就是成熟的标志。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见皇上自己更衣去了,傅山便开始收拾。看着放在一边的剃须刀,目光炯炯有神若有所思:是时候弄一把了。嗯,猛如虎的胡子一大把,乱蓬蓬的有碍观瞻,剃干净才是正理…
………………………………………………………………………………………
皇家卫队驻地北院的一间隐秘小屋里,朱由校召见了早已急不可耐的两位教喻。孙元化正值壮年神色丰郎,熊廷弼虽已五十有五却精神抖擞,与一年多前天牢里那个自怨自艾的老头判若两人。两人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皇上,心里自是唏嘘不已百感交集。
代王发动叛乱的消息传来,京师撼动。皇后急得没了分寸到处找人,朝堂上大臣们吵吵嚷嚷形同市场买菜。等数天后勤王部队乱哄哄地集结完毕,皇上的圣旨也到了:代王叛乱已经平定,诸公勿忧。并宣孙元化和熊廷弼于十二月初八前到达大同。
见皇上确实无恙气色如常后,两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随后,二人不顾皇上的劝阻,坚持行完君臣大礼,便垂手站在一侧等待皇上发话,心里还有些忐忑。皇上急招他们来大同,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朱由校向来对这些繁文缛节很不耐烦,但很多事不是现在他能左右的。朱由校无可奈何地笑了笑,便命人将火锅端上来,傅山也一起陪吃陪喝陪聊天。大冬天的,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喝点小酒吹牛才是正道。
见孙元化和熊廷弼依然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不敢同桌吃饭。朱由校就夹了一大块腌好的牛肉放在锅里,边涮边说:“朕上次吃火锅,是在前年重审红丸案的时候,当时在场诸公无不称赞啊。怎么,现在朕想和臣子吃个饭都不行?非得朕下命令不成?”
熊廷弼虽是万历二十五年的进士,但在军伍里时日长久,往常也没少和那些丘八一桌子吃饭。听完皇上有些戏谑的话语,便哈哈一笑,冲着皇上拱拱手就大大咧咧地坐上桌,学着皇上的样子开始烫菜吃。
孙元化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行礼后小心翼翼地坐了上来。浅尝淡饮的模样,怎么看都像个才进门的小媳妇儿。他扭扭捏捏的样子,惹得皇上和熊廷弼哄堂大笑。孙元化此时也自觉有些失态,尴尬地笑了两声后,开始冲着一大盘牛肉发起进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君臣之间逐渐开始有说有笑起来。在了解了京城的情况和说了些有关叛乱的事情后,朱由校将一块烫好的牛肉扔进嘴里,嚼了两下感慨道:“也就是你们愿意与朕这样吃饭,要是换成其他人,这顿饭恐怕吃得味同嚼蜡。”
……………………………………………………………………………………………
孙元化和熊廷弼两人一听,对望一眼后立刻放下筷子起身恭立道:“谢皇上谬赞。”
朱由校挥挥手示意两人坐下说话:“坐下来吧。你们可知,今日朕为何请你们吃火锅?”
见两人齐齐摇头,朱由校喝了口茶涮涮嘴:“火锅这东西,单独拿出里面的任何一种佐料,都平淡无奇。但是把他们组合起来,却是一道美味。我华夏文明,就如同这火锅。因为包容并蓄,方才自成一脉流芳百世,。”
见两人眼中充满疑惑之色,朱由校也不弯弯绕了,掏出烟卷点燃道:“你二人均非因循守旧之辈,也愿意接受新的学说与知识。比如,在火器应用上你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战略谋划上也是各有千秋。可现在很多事,不能只依靠纸上韬略,更需要落到实处。
你们都知道,欧罗巴的火器较我朝更为先进。那么,朕且问你们,你们谁知道欧罗巴的阿拉贡(注1)方阵,莫里斯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我大明军队的战术,与它们相比是否已经落了下风?
你们可知,阿拉贡王国的军队,依靠长枪左刺战术和绝对的纪律性,曾横行欧罗巴;古斯塔夫国王的军队,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轻型火炮进行战斗支援,不久就会成为欧罗巴一霸;再过些时日,线列步兵战术,将会成为战争的主角,我们又如何应对?”
两人对于这些事情闻所未闻,不由得挺直了身子听皇上继续说。朱由校轻轻咂了一口酒道:“这还只是军事一方面。还有经济和文化上的。
比如欧罗巴每年与我大明进行的贸易额究竟是多少?大明从中能收取多少关税?这个关税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关税。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个关税,来为大明谋取利益。
而文化上,欧罗巴一个叫伽利略的人,制作了能够看清月亮的望远镜;他们在算学一道上,已经超过了我们;另外在格物、医学、化学以及地理上,也开始漏出锋芒。那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对于皇上口中的新名词,孙元化和熊廷弼在科学院早已知道,因而并不感到惊讶。两人皱着眉头,心里疑惑更深:大明乃天朝上邦啊,皇上为何对这些蛮夷之物颇感兴趣?
朱由校又从手边的盒子里,将新式剃须刀拿了出来,示意两人细看,随后道:“思维决定命运。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大明从来没有人想过,应该怎样改进剃须刀,甚至还会嘲笑这种剃须刀。那怕这个剃须刀能带来巨大的便利。
这还只是剃须刀一个小小的物件。如今,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我们已开始固步自封,用闭关锁国来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