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不是巫师是厨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见天要黑了,唐兵忍不住抱怨:“老三,你能肯定那晚听到的是爆炸声?而且在西边?你不是信口开河吧?”他窝在副驾座上,头快撑上车顶了。
“那你说,该去哪里找?”老三冷笑。被唐兵和老顾挟持来莽山找古墓,他心里正窝火。你们俩都有算盘,当我是义工啊?
“要我说啊,古墓就在鬼子寨。那不是有个将军峰吗?鲜花送美人,宝剑赠英雄嘛!”唐兵分析。
“有道理。”后座上的老顾趴着前面的车椅说。
“将军峰你们看了,那是一座突兀的石山。你们谁告诉我,哪里可以下葬?”老三啐了唐兵一口,“你当是悬棺呀?”
唐兵顿时没了主意,“那,你看,应该在什么地方?”
“前面是米脂坳。”老三看了看车载导航仪,若有所思,“我记得李自成是sx米脂人。老顾,你懂历史,你不觉得这地名有什么名堂?”
老顾眼睛一亮,“对,对,太有名堂了!我查过当地县志,米脂坳曾是李自成残部一个屯兵处,最多的时候屯有三万兵马。李自成是sx米脂人,取这个地名,肯定与他有关。”
唐兵立马来了兴趣,“这么说,我们找对了?老三,我佩服死你了,你真是高屋建瓴,诡计多端。”
老顾听不下去了,语重心长道:“我说唐兵,你能不能改改这毛病,成语不是你这样用的。”
“那该怎么用?”唐兵一挺腰,头便顶上了车顶,只得又矮下身,“老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历史我不如你,这讲成语嘛,你得退避三舍,跪地求饶。”
老顾摇头,“不可理喻!”
“那你还跟他较劲?”老三踩了刹车。
前面的车停了。起雾了,山坳上满是浓雾,稠密稠密的似茫然的梦境。看不清前面的路。山路崎岖多弯道,一边靠山一边临深谷,稍有差池,便将坠入山谷。
半山腰起雾是莽山夏天一道独特的景观。从常识上来说,山越高天气越寒冷,但莽山却截然不同,山下寒气逼人,山上却暖气洋洋,这是由于晴天坡地冷却气团下沉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气流在半山腰短兵相接,形成铺天盖地的浓雾,呈现一种奇特的逆温。
他们都下了车,前面车上王子强和宋文韵也下了车。唐兵和老顾上前去跟他们商量。
王子强说,“这雾估计一时半会散不了。今晚,我们只能在这里露宿了。”
“只能如此了。”老顾说。
唐兵也赞同,并温馨地安排,“老顾,我们搭帐篷,王教授和宋老师一人睡一台车,那样比较安全。你怎么看?”
老顾点头。这样安排有驴友范。
看好了地方,王子强和老三分别把车靠路边停妥。大家随便吃了点干粮,五个人挤到老三的车上聊天:
“自从李自成在jx南昌被清军再一次打败后,有关他的去向就扑朔迷离。最传统的说法是,他在hb九宫山被农民用锄头锄死。实际上,李自成逃到了莽山,最后死在这里。”宋文韵不假思索说。
“不是吧,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里说,李自成死于hb通山九宫山。”老顾提出质疑。
王子强冷笑,“那篇文章牵强附会、漏洞百出,连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或通城九宫山的确切地名都改来改去、前后不一。不错,郭沫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他突出事件史和政治史的研究方法,存在忽略结构揭示的严重缺陷。老实说,那根本不算是一篇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老顾听他如此说,瞠目结舌。心里不由暗暗佩服起来,对权威的质疑仅凭一腔热血可不行,还得远见卓识。可见这年轻人并非浪得虚名!
“法国学者布迪厄把学术场看作是一个相互竞争的场域,每个人的入场及其采取的竞争策略,端视其自身的资本存量,一般而言,权威具有垄断地位却往往破坏规则和惯例,轻率和随意地处理材料和结论的关系,不遵守逻辑推理规则。李自成究竟死于何处,史料上没有过硬的记载,说在hb九宫山被当地农民锄死,却没有验明正身的事实。清朝当时的官方战报和奏折都含糊其辞、自相矛盾。当时,围剿李自成的总指挥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的奏报中称:‘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亲信20人,窜入九宫山中,被村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死。派人前去验尸,尸朽莫辨。’这表明,他们是根据传闻而认定李自成死于九宫山。我怀疑,那也许是李代桃僵。”王子强冷峻地说。
“你是说,有可能是李自成金蝉脱壳?”老顾也是饱读史书的人,“李自成死于hb九宫山之说,确实有许多疑点。这也给后世留下了质疑的伏笔。只是,李自成死于莽山的推论没有过硬的依据。”
“莽山现在还残留许多与李自成息息相关的地名,奉天坪、奉天庙、永昌村庙、盘龙寨、米脂坳、五马归曹州,还有闯王纸桨湖遗址、炼钢烧窑遗址等。种种迹象表明,这不是一支溃败部队在苟延残喘,而是一支有理想有核心的部队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宋文韵说。
“历史上确有李自成十万残部在莽山活动的记载,但没有任何李自成在莽山的记录。我们的推断需要证据来支撑和确定。”王子强说。
他们想推翻李自成死于hb通山九宫山的历史定论,却苦于没有过硬的证据。历史研究重考据,讲究论从史出,史从证来,除了搜集与考订材料,最好有文物证据坐实。他们手中尚无有价值的文物和史料,缺乏说服力。
“南岭幅员辽阔,自古就是发配流放之地,这里不仅山高路险,而且树木繁荣,隐藏了大量野兽。在几千年农业社会发展中,由于受生产力水平限制,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文化滞后。”王子强冷峻地说,“但因如此,许多古代历史习俗和历史痕迹才得以更好地保留、沿袭下来。从史料上看,大规模的发配流放始于秦汉,一代代中原没落的家族往南岭纵深迁徙,登山惟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形成依山险而居的瑶族。”
“《隋书》记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祖先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老顾插嘴道。他在史志办坐了多年冷板凳,近墨者黑,历史水平自非常人。
“那是南北朝至隋唐期间对瑶族的称谓。秦汉时期称蛮夷,三国时称蛮徭,晋称湘州蛮,宋代以后一直称徭人。”王子强详细说,“但我认为,南岭最早的原居民应该更早,大致可以追溯到远古仰韶时期。黄帝与炎帝在sx阪泉大战,炎帝兵败,带领族人南逃,最后在南岭落脚,开创了农耕文明。我感觉,鬼崽石应该与炎帝有关,是瑶人祭祀祖先炎帝的陪祭品,也可能是用来陪葬的阴兵,像sx兵马俑一样。”
“老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宋文韵钦佩地说,“我翻阅有关瑶族史料里,发现很少提及黄帝,更多的是炎帝的记载。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另外,离莽山不远的jh县就是因炎帝在该地发现了稻禾而命名。”
“这一带许多民间传说都以炎帝神农氏为主角。”老顾补充说。
“总而言之,古时候南岭一带尊崇炎帝的事实确凿无疑。”王子强言简意赅,“所以,鬼崽石的发掘研究大有价值。”
老顾和宋文韵点头称是。
“关于李自成究竟死于何地,我相信莽山会留下大量的线索。”王子强另起一篇,“我觉得,莽山应该留存了许多大顺军残部的物质信息,只要认真去找,定能找出李自成在这里活动的蛛丝马迹。”
“啊!”老顾被王子强所折服。到底是专业的啊,比自己半路出家强过百倍!他差一点起身拜师。
历史这玩意不好倒腾,遮遮掩掩,丢三落四,比掏古墓还难。古墓有实物,有碳14鉴定年代什么的,而史论除了扑朔迷离、捕风捉影,再就是扯淡!
九宫山、阿济格、永昌村庙,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把唐兵搞得晕头转向,他拉了拉老三的手臂,俩人悄悄下车。
“唉,有文化真可怕!”唐兵对老三说。
“宋老师学识不凡,你悠着点啊!”老三斜看唐兵,替他存着那份旖旎心思捏把汗。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只要功夫深,美梦定成真!”唐兵明白老三的话意,大言不惭地说。
“但愿如此。”老三去后备箱拿背包,取帐篷。
山坳的风大而且冷,头发被雾气沾得湿漉漉的。雾稠密得令人感到绝望,风发出怪异的声音,像拖长的呻吟,又像变调的哭泣,总感觉四周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走动。
支好了帐篷,老三掏出扁酒壶猛灌了几口酒,钻进去躺下,努力让自己睡着。
唐兵一团浊气终于按捺不住,故态复萌,跑百米开外的地方大吼大叫,那声音凄惨至极……
半夜,老三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久,只听得唐兵在帐篷外喊:“老三,醒醒!老三……”
“干什么?”老三爬起来。
唐兵说,“我听到有人怪笑。咯咯咯的,很奇怪!”
老三侧耳聆听,除了风声就是风声,没好气地说:“这荒山野岭的,半夜怎么会有人笑?是风声。”
“我听得很真切。”唐兵好奇心暴涨,“我们去看看,深更半夜的,非奸即盗。”
抵不过他死缠,老三只好随他去。唐兵打手电在前面,老三跟着。夜黑雾重,能见度极差,空气里飘散着腐叶霉味和蛇虫腥味。隐隐约约,确实听到有说话声,而且,还有叫喊声,他们悄悄摸到了一道悬崖边。
老三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着路,缩头缩脑往前迈了一小步,想看清谷底有什么东西,唐兵提醒,“小心!”这一声喊得老三没站稳差点一头栽下悬崖,他赶紧退回来,狠狠瞪唐兵一眼。
前面是深谷,但见白雾翻滚,深不见底,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