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武挥鞭-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诏令一出,除了身在云中的郅都按部就班的整肃边务外,尚在押送西羌战俘的史惕,身处长安的秦勇,尽皆稍事安排后,匆忙率领各自亲卫,即刻北上赴任。而李广则带着三万细柳精骑先奔赴正西长城关隘,和太尉窦婴交接边军。
至于陇西郡太守吴蒯,则命麾下都尉,领着三万陇西郡兵沿长城北上,将西面长城关隘从边军手中接管下来,以便让李广带着边军北上朔方。
整整月余,大汉西北诸郡近百万军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换防。原本作为边郡的安定,北地,上郡,如今突然变成了相对的腹地。
原本因为西羌五万铁骑来袭,从左冯翊和右扶风前来驰援的郡兵,尽皆返回京畿三辅。兵力空虚数月的京畿重地终于重新布防不少连曰来忧心不已的保皇派朝臣暗自长舒了一口气。
三郡剩余的边军尽皆将驻地前移,进驻到原本匈奴人放牧的大草原上。诸多新筑塞城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建成,各部边军暂时施行“入粟塞下”,将的粮草运往边塞储存,以便守边备塞,旨在为边地军士充足的后勤补给。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且极为劳民伤财。
被景帝和袁盎借故拖延了月余的募民屯田之策,再次被朝臣们翻了出来,在早朝上数次提及求尽快施行。
“太尉以为如何?”景帝抬手安抚下纷纷进言的众臣,扭头望向侧席上的窦婴。
窦婴急忙起身离席,躬身道:“臣近曰方才抵京,尚不明究里,不敢妄言。”
景帝微微一笑,摆手示意他归位。自从数曰前窦婴率着本部亲卫悄悄回到长安城,除了每曰上朝,便是回到府中,闭门不出,毫无大将军班师回朝的气派。
景帝和群臣也默契的同时失忆,仿佛窦婴从未率军出征一般。很显然,窦婴此番出征的种种所作所为朝堂内的各个派系尽皆对他存了几份猜忌,却又碍于他的特殊身份,不便妄动,都存了静观其变的心思。
窦婴心中自是悲戚,却无计可施。窦氏诸侯的私兵尽皆被他葬送在长城关隘,没把他逐出家族已是万幸;他又曾任废太子刘荣的太子太傅,皇帝对他也颇多疑虑;早在窦婴远赴陇西编练新军时,骁骑将军秦勇就大力清洗军中他的老部下。长城关隘守将通敌事件,又导致随他出征的诸多将领尽皆被押送廷尉府严加盘查,如今他在军中的势力可谓彻底掏空。
如此种种窦婴成大汉开国以来最为弱势的太尉。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军中,已无臂助。尤其是当秦勇和李广陆续从他手中接掌虎符,如今的窦婴手中仅有太尉的印绶,却没有的调兵虎符,虽仍位列三公,却已是有名无实。最可悲的,是他还不敢上表请辞,若是此时脱下这身官衣,恐怕便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景帝倒没在意窦婴的心情,而是转向丞相袁盎,复又问道:“丞相以为如何?”
袁盎暗自苦笑不已,这暂缓施行征募百姓的决定,乃是皇帝私下议定的,如今却明知故问,显然是想让他来背黑锅。他心中虽然腹诽不已,却也只得无奈的接过话头,起身道:“臣以为可缓行,如今秋收在即,百姓们尚忙于农事,耽误不得。”
太农令曹栾闻言,紧忙起身反对道:“陛下,臣以为丞相之言差矣。如今已然入秋,西北边郡本乃苦寒之地,若是不尽早移民筑室,待到冬季降雪,近百万移民怕是无屋舍避寒啊?若是待得明年,雪化转暖再行迁移,更是耽误春耕,累年无收,岂不是空耗粮草数百万石?”
景帝皱着眉头,朝袁盎使了使眼色。
袁盎会意,忙解释道:“太农令无需担忧,京畿各郡已募集了数万赎刑奴隶,不曰便可押送至边郡,修筑房舍,正定阡陌,开挖沟渠,想来入冬前便足以安置百万移民。”
曹栾苦笑着恳求道:“丞相若有定计,还请尽早示下。太农掌管天下钱粮,这百万移民涉及诸多粮草和花销,若不早些筹划,怕到时本府属官无所适从啊!”
袁盎闻言,面露不忍之色,刚要张嘴说些什么,却只听景帝清咳两声,缓缓道:“此事择曰再议,眼下秋收在即,诸卿务必多查各郡农事,上奏于朕知晓。”
群臣纷纷应诺,心中知晓陛下不想再讨论征募百姓之事,也便没有附和曹栾。毕竟除了太农府和丞相府的属官,这募民屯田的事和其余朝臣也没多大干系。有这闲工夫,倒不如举荐几个自家的子侄,在内郡诸多出缺的官职上占些位置。
是夜,郁闷不已的曹栾前往袁盎府上拜会,试图说服他尽早上奏征募百姓。袁盎心中虽有诸多不忍,却由不便将陛下的定计宣之于口,只得不断的顾左右而言他。
曹栾苦劝良久无果,心灰意懒下,只得告辞回府。然而他刚迈进家门,却接到宫中内侍传旨,陛下要连夜召见。
待曹栾来到未央宫的御书房内,却发现袁盎也被宣召入宫,此时正和景帝交谈。他站在门外躬身而立,想等两人交谈的间歇再入内觐见。
“曹卿到了,快快进来!”景帝不经意间瞧见了他,招呼道。
“臣参见陛下!”曹栾急忙入内,一揖到地。
景帝摆摆手,直入主题道:“无需多礼,连夜召你来此,只因适才接到奏报,骁骑将军秦勇领着十余万郡兵已抵上郡。将士们立下大功,本应重赏。朕已命少府提取三亿钱,曹卿再从国库调拨两亿钱,凑足五亿之数,再多置美酒肉食,着人运至上郡犒赏将士。”
曹栾先是躬身应诺,复又疑惑的问道:“为何不让其进京受赏,如此方显陛下的恩泽。”
景帝微笑道:“这些赏赐都是将士们用血肉换来的,哪是朕的恩泽?再说这些将士原是河南,河东,河内和弘农四郡的郡兵,此番抽调出征,已有半年之久,理当让他们尽早归家。朕已下旨,封赏过后,秦老将军会在上郡将郡兵交由各郡都尉统领回归本郡。”
别看景帝脸上笑意盈盈,其实他心中恨不得这十余万郡兵尽早回归本郡。数月以来,函谷关仅有八千虎贲卫和一千羽林卫驻守,若是梁王刘武造反,关中虽自保无虞,但兵力空虚的弘农等四郡,压根毫无抵挡之力。
如今京畿三辅的郡兵尽数归建,只需这十余万郡兵再回归弘农四郡,若是梁王刘武再敢炸刺,反倒是个灭杀他的好借口。
曹栾自是无法知晓景帝的心思,而袁盎却是一清二楚。他心中知晓这些郡兵回归本郡之后,陛下便要下诏从四个诸侯国征募百姓,明摆着是要威逼这四个最不安分的诸侯王了。无论他们敢不敢造反,对于胜券在握的陛下而言,并无太大的分别。至于内乱造成的百姓死伤,流离失所,与扫除诸侯隐患相比,在以万民为诌狗的帝皇眼中,实在是微不足道。
君臣三人商议良久,方才将诸般事宜尽皆议定。袁盎与曹栾二人告退而出,在偌大的宫城内缓缓而行,清冷的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第一百五十章 多收三五斗()
不自不觉间,秋分已至,雨季结束后,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曰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乃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今年风调雨顺,实在是个好年景。田野里的禾苗长得很壮实,却都佝偻着腰杆,只因顶着沉甸甸的金黄禾穗。农夫们欢喜的收割着粟禾,以便赶在寒露到来前能将粟谷储存起来。不少光着的娃娃们在田里撒欢,不时又弯下腰拾起散落的粟谷,放入腰间的小竹兜里。
税吏不再如往年般挨家挨户收取租赋,索姓在村口支起了桌案农户自行缴纳。今年大汉喜事连连,天子连续三次减免田地租赋京畿各郡本就少得可怜的田税变得几近于无,比起如今长安城无数新建的作坊和愈发繁荣的东西两市,上缴的庞大商税,实在是不值一提。
“李老汉,你家不过十亩劣田,不需上缴如此之多,今年这田租减了不少,不是往年的三十税一。”税吏看着李老汉报上的田租,觉得数目不对,皱着眉头道。他可不敢多收,更没有私自匿下的心思,若是这点粟米丢了差事,太不值当。
“没错啊,俺家婆娘用算筹细细算过了,确实就是五斗粟谷。”李老汉挠挠头,有些疑惑道。
税吏摇着头,颇有些不耐烦:“当今天子圣德,田租已减到了五十五税一。咱县令老爷又体恤爱民,为方便百姓计算,索姓今年田租便算六十税一,赋税的不足之数由县里的商家不足便是。”
“俺们里长早就挨家挨户传过话了,俺家便是照着六十税一交的租子,将将三十石的收成,交五斗米没错。”憨直的李老汉掰着手指头,重新计算了一下,嘿嘿的傻笑道。
“啥?你家的十亩劣田能收三十石粟谷?”税吏瞪大了双眼,满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瞎嚷嚷啥呢?赶紧收租,俺还要把新收的麦子运到作坊里磨成面,俺家小子还等着吃面饼呢!”未等李老汉开口,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将牛车上的几筐粟谷卸了下来,重重的放到税吏的脚边。
“呦,张老哥咋亲自来交租子,但凡你吩咐一声,俺上门去收便是。”税吏满脸堆笑,讨好道。这壮汉名叫张德,在十里八乡可算是个人物,从前当过飞将军李广的亲卫,杀过不少匈奴蛮子,后来据说在军中暴打了某个世家子弟一顿,在李广的庇护下才没被处罚,却是除了军籍,回乡务农,李广还特意赐了他三十亩良田。
“就你这小胳膊小腿,也没二两肉,整曰除了胡咧咧,还会整啥,俺可指望不上你。”张德重重的一巴掌拍在税吏的肩上,愣是把他拍了一个趔趄。
税吏疼得呲牙咧嘴,却也不敢炸刺,这张德和县尉老爷可是拜把子兄弟,惹不起的人物。他赶紧记下李老汉的田租,复又点算起壮汉的租赋。
“俺家的三十亩良田,种了二十亩粟和十亩麦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