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8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不是徐北游信口胡诌,而是确有其事。
在道门代代相传的典籍中曾专门记载了这么一个志怪故事。说的是有一陈姓老汉在大江之畔偶遇仙人,仙人对老汉说自己日行一善,今日得见便是有缘,陈老汉可以提出一个适当要求。陈老汉并未深思,只是说自己想要到江对岸去,请仙人载他一程。不曾想仙人却是摆手拒绝,说陈老汉乃是肉体凡胎,骨肉沉重,他背不动陈老汉,若是驮着腾云,背凡人重若丘山,三尺也不能离地。
陈老汉不信仙人的说辞,对仙人说自己所住的陈家村曾有妖孽横行,可兴起狂风将人卷走,难道堂堂仙人的神通还比不得妖孽?
仙人只好解释说,这等妖孽所用慑法狂风,却是不能将人带到空中去,只能拉拉扯扯,就地而行。
无奈陈老汉还是不信,非要一试。仙人只好将他背起,横渡大江,结果便是陈老汉连同仙人一起落入滚滚江水之中,仙人有水火不侵之能,自是无碍,可陈老汉就此沉入江底,又因为凡人重如泰山的缘故,仙人也不能将其从水底救起。最后仙人来到陈老汉所居住的陈家村,有村民问陈老汉的去向,仙人只好回答说:“陈老汉已经改名叫做陈到底了。”
这个故事的真伪且不去说,事实上也大致就是如此,对于修士而言,有两种人最难搬运。
一种毫无半分修为的凡人,体内一口人间浊气不散,修道之士则是体内一口清气,浊气下沉,清气上升,所以对于修道之士而言,背负凡人便如同背负泰山。当年唐圣月之所以能将徐北游从神都带至徽州,是因为当时的徐北游已经有鬼仙境界,算是修为小成,算不得凡人。
另外一种就是纯粹武夫,体内血气凝练如实质,当年身为顶尖武夫的萧玄在江都行宫伤重身死之后,一身血气仍旧是凝而不散,哪怕是天机榜十人的张百岁也无法背负萧玄的棺椁直接返回帝都,只能以车马运送,这才导致了后来的萧白之事。
今日徐北游面对这尊太清大道君塑像的感觉,就像是当年面对萧玄的遗体时的情形,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徐北游无奈叹息一声,既然当年道门玉清一脉都未能将这座太清大道君的塑像带走,那么他这个上清传人在仓促之间想要将其带走,恐怕也是不切实际之事。
他在放弃将这尊太清大道君塑像搬走的念头之后,干脆坐于塑像对面的一方蒲团上,双腿盘膝,双手捏成法指又分别置于双膝之上,闭目凝神,逐渐进入庄祖所言之“神动而天随”的境地,正所谓神合自然,天人合一,此时的徐北游与天地相合,开始炼化体内的鸿蒙紫气。
恍恍惚惚之间,从他的百骸九窍中散发出丝丝缕缕的紫色气息,好似一条条紫色小蛇,飘摇不定。
下一刻,徐北游眉心处的紫色符篆印记愈发鲜明,在他身周的方丈范围内,更是蓦然怒放出一大片紫金莲花,不似人间之物,无风自动,摇曳生姿。
整个第九楼,整座楼阁,乃至整个崇龙观,瞬间万籁寂静。
仅有愈开愈盛的紫金莲花。
在道门的各种神通之中,除了号称不染尘埃半分且万法不侵的无垢之身,还有堪比武夫体魄的金刚不坏之体,名为紫金身。
无垢之身出自玉清传承,紫金身出自太清传承,只是随着太清不断势微,紫金身也渐不可见,据说当今天下之间只有道门的掌教大真人秋叶修成。
如今徐北游身怀鸿蒙紫气,与紫金之身有异曲同工之妙,换句话来说,他已经有了成就紫金身的根本基础。
紫金莲花越开越盛,终于从徐北游的身边蔓延至太清大道君塑像的周围。被紫金莲花环绕的塑像在这一刻竟是散发出点点晶莹之意,周围同样开始有紫气环绕盘旋,与此时徐北游的景象一模一样。
紫气愈发浓郁。
异象骤起,只见这座塑像开始逐渐缩小,从原本的常人大小,渐渐变为人头大小,又从人头大小变成了手掌大小,最后只剩下拇指大小。
待到徐北游从入定中醒转过来的时候,天色已是大亮,楼内被点燃的万盏金灯早已熄灭多时,从窗口间透进的日光照亮了整栋楼阁,然后徐北游就看到了对面巨大龙首上的微小塑像。
饶是徐北游也怔了一下,如果不是他在入定时五感仍在,确信昨夜没有一人踏足此地半步,否则他还真要怀疑有人偷天换日了。
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就算这世上有强横武夫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搬动这座塑像,也绝不能悄无声地瞒过近在咫尺的徐北游。
也就是说,这座塑像在一夜之间,彻彻底底地变小了。
徐北游伸手去拿起这座微小塑像,入手微凉,仍旧极重,不过与先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徐北游虽然暂时不知道这尊塑像有何妙用,但还是将其收入袖中,继而忍不住自嘲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六百一十一章 抄家者魏无忌也()
不知不觉间,承平二十四年已经来到年末的腊月时节,这个本该是外出游子归降的团圆时节,却发生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第一件便是抄家,有句话说得好,朝廷无钱,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若是商人也无钱可掠,便只能查抄权贵世家了。
朝廷的国库,实在谈不上充裕二字,早在承平二十一年的御前会议上,因为青河水灾之故,韩瑄就曾对当时主掌户部的蓝玉发难,最后不得不由萧白亲自出面,前往江都筹措钱粮。这次三藩之乱,大齐的财政更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如今的天下,百姓遭逢战乱之苦,民不聊生,尚需要朝廷赈济,不能擅动。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事中,大齐朝廷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也是依仗了许多商家的割肉放血。
早在战事一起之时,出身于儒家的首辅韩瑄便直言商人无义,以防通敌之故,后来在暗卫府的彻查之下,果然有几大商人与关外的林寒暗通有无,沿着这条线继续彻查下去,又牵扯出燕州、陕州、齐州、江州等诸多大商人与三位藩王勾结之事。早在三王起兵作乱南下之前,他们便常往返于草原、东北、魏国等地。在三大藩王起兵之后,有道门相助之故,这些商人认为大齐气数已尽,认为魏王有望一统天下,于是除了正常的盐、茶、铜、铁、金银、药材等生意之外,他们还为三大藩王提供情报,充当起三大藩王的马前卒,想着做从龙之人。
此事被暗卫府侦破之后,内阁与司礼监当即下旨,查抄涉案众商人之家产充归国库,凡是牵连此事之人悉数问斩,其家眷悉数打入奴籍,男子充军,发往西北与堡寨军户为奴,女眷充入教坊司,至于家中仆役丫鬟,就地发卖,所卖之银钱同样充入国库,以供军需之用。
在朝廷的霹雳手段之下,其他被杀鸡儆猴的商人无不震撼,故而当朝廷开捐筹钱时,众商人无不敢不从,纷纷割肉放血,这才支撑起了朝廷已经摇摇欲坠的国库。
这是由韩瑄主持的最后一件大事,对此谢苏卿甚是赞同,甚至在私下里曾对萧知南说起,“纵观历朝历代,起事造反的都是种田的百姓,从没见过商人能动摇江山社稷的,所以在这种时候,不必手软。”
不过就算依仗着商人撑起了国库,朝廷一年战事下来的花费之巨,还是让大齐朝廷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今再想为西北筹措军需,便要另谋他路,除了百姓和商人,剩下便只有那些真正的权贵之家。
除了帝都城中那些曾经依附傅中天的权贵之家,再有就是江南那边依附于魏王的世家,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那些世家扎根于江南多年,自然都是豪富,此事交由总掌江南军政大权的魏无忌去做。
魏无忌本就是暗卫府三大都督之一,当年的江南军左都督陈琼暗通魏王一案也是由魏无忌一手操办,甚至早在太平七年的时候,魏无忌就曾奉命追讨国库欠银,手段酷烈,得了“人猫”之名,也正因为此事,简在帝心,从此飞黄腾达,所以抄家一事交由魏无忌来做,再合适不过。
魏无忌也果然不负所望,雷厉风行,不过数天时间,便将以李家为首的大小十余世家悉数抄没,其家财登记造册之后,就地运往西北,以充军用。
曾经煊赫一时的江陵李家,在家主李清羽上位之后,没能更上一层楼,而是直接走到绝路上去了,被朝廷连根拔起之后,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
不过江南另外一大世家,江左谢氏,却是苦尽甘来。先前谢苏卿在朝为官,谢氏自是拒绝了萧瑾的招揽,在魏王萧瑾的迁怒之下损失惨重,这次被朝廷补偿,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还有更进一步的气象。也让其他世家不得不为之感叹,谢公义和谢苏卿两任谢氏家主,先后都将赌注押在了大齐萧氏的身上,然后两次都押对了,这便是两次从龙之功,再加上谢苏卿如今执掌内阁,大权在握,谢氏已然是彻底坐稳了江南第一世家的宝座。
这即是运气,也是能耐,羡慕不来。
至于第二件大事,便是蜀州大军共八万余人,驰援西北。
先前张无病以西北一地战草原一国,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朝廷终于先后平定了东北辽王之乱和江南魏王之乱,可以腾出手来应对西北的草原之乱。
对于西北战事的走向,整个朝廷上下都很是乐观,除了陆续的援军驰援西北之外,还有徐太保已经亲自坐镇中都,这无疑便是定海神针一般,甚至已经有人断言,太保先平东北,再定江南,恐怕最后的西北也不会放过,当真是要效仿圣人救世,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更有人将其赞为“一剑擎起大齐天”,比起先前的“东南柱石”,又更上一层楼。
至于诸如“一剑可挡百万师”和“一剑光寒十九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