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起中亚-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蒙军再度聚兵于克夷门外。但守关者,却已经换成了元人。
现下克夷门的军堡内,刚赶到没多久的李承业正听着底下人汇报最新军情。
根据斥候和敌后探子传来的情报,此次哲别几乎调遣了整个汪古部兵马。加在一起,至少有二十万人。用倾巢而出来形容,也不为过。并且已经传信到了草原,铁木真还特地指派了两千怯薛军,用来支持哲别的军事行动。
除此以外,敌方军将中,还多了三位重量级的人物。
一个是右翼万户长兼千户长的阿尔剌·博尔术。他‘志意沉雄,善战知兵’,跟着铁木真,一路南征北战,统一蒙古各部。
尽管此次攻夏的主将还是以哲别为主,但那不过是铁木真照顾哲别的情绪。毕竟战败就换将,是对一个军将的不信任。但将阿尔剌·博尔术派来,也是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另两位分别是拖雷和窝阔台。他们都是去过元国的人,拖雷是被俘,窝阔台是出使赎人。两人身份贵重,来到哲别帐下。明着是增长见识,实际上是为了给哲别加油打气。
尽管比不上铁木真亲自来的效果强烈,但有他们三人在,也足以提振蒙古军队的士气。
“王爷,蒙军携重兵前来,摆明是来兴师问罪的。但帅府的意思让我们自己做主,却又不准演变成全面战,这可叫我们如何是好啊?”,图图拉克出声道。
大元对东边与蒙古的战事,一直都保持谨慎的态度。现在克夷门的情况,显然超出了帅府的预料。所以才叫甘肃军团自行决定,但又切记以稳为主。
“帅府有这般决议,我们遵守便是。想来蒙古王帐那边,咱们的使节已经在行动了。”,李承业神色稳重道。
他的回答是为了化解诸位军将的担忧。
只是看到大家依旧愁眉不展,不由接着解释道:“天塌了有高个顶着,蒙古人若是敢扣关,你们就狠狠地打。出了事儿,还有我这个凉王扛着。”。
这话立即引起了军将们的共鸣。个个神色舒展,松了口气道:“我们自会出力,绝不会叫朝廷失望,叫凉王为难。”。
李承业笑看着,又听完克夷门的防务布置。见没什么不妥,才叫嵬名令公留下,其他人散去。
“辅国公,夏军这边可就全交给你了。”,李承业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投降的夏军与之后入主中兴府,答应依附的夏军,一起有十七万人。
里面包含了三个半军司的兵马以及原来夏国的精锐铁鹞子。虽然就兵卒的质量而言,参差不齐,很多还是滥竽充数。但这个节骨眼下,大元也只遣送了些残疾兵卒,其他的都留下来了。
现在加上元军四万人,也有二十一万的庞大兵力。
不过夏军到底和元军是不一样的,此刻投靠了元军,往后也可以投靠蒙军。前两次的蒙古攻夏之战,就没少发生此事。现在蒙军的军队中,都还能看到从前投靠过去的夏国军队。
对于这样忠诚度不高的军队,李承业也不敢全心全意的使用。便让嵬名令公继续管着,帮助大元稳住夏国的军队。
说起来,大元对嵬名令公还是不错的。让李德旺登基,便封其为为辅国公。之前与大元为难的事儿,算是一笔勾销了。
眼下李承业又如此的放心的将军队交给他,已经是极大信任了。
当然,李承业也是瞧嵬名令公是个软骨头,比较好掌控。并且他的家眷,都在元军的看护下。但凡做出什么不利于大元的事情,他的家眷就保不住了。
以嵬名令公这头发半百的年纪看,也不可能再生儿育女了。现在活着,为的就是家族。
所以李承业不怕嵬名令公敢背叛。
“王爷放心。有老夫在,夏军无虞。”,依照嵬名令公在军中的威望,他也确实有资格说这话。
见此,李承业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与此同时,漠北草原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哈拉和林。这里曾经是克烈部的王帐所在地,也是几百年前的回鹤都城。和其他漠北地区荒漠戈壁或是低矮草原的景色不一样。
这里水网密布,地势低平。成片森林绵延展开,逐渐掩抹旧有的人迹。但是如今,这里又再度恢复旧日的繁华。甚至相比从前,更加繁盛数倍。
一片片水网被开辟成稻田。在夏日气温回升之际,扎着裤腿,在烈日下耕作的农奴正满头大汗的种着庄稼。岸上则是一个个监督他们做工的庄头,稍有懈怠,便是一鞭子落下。
牙拉瓦刺跟随在引路的耶律阿海身后,瞧着一个个神木的农奴,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些人都是近些年从金国俘获来的汉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卖给了大元,但是蒙古内部也消化了很大一批。
毕竟汉人会耕田种地,留着他们的作用可能比只会放牧养羊的牧奴要大些。
再加上漠北会种地的人实在太少,让这些汉人种植庄稼,也方便军队的供应。
走过几段临时搭起来的木桥,他就来到蒙古大部的驻扎区。一座座蒙古包静静的矗立着,奶白色的外观和蓝色的天空,刚好相得益彰。
牙拉瓦刺不是来游玩的,自然对景色的美与否没有半分兴趣。只规矩的跟在耶律阿海身后,想着这次怎么完成李承绩的交待。
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古国师()
到了营帐区,耶律阿海却被告知,大汗领着几位皇孙和诸位千户狩猎去了。
耶律阿海脸上立时有些不好看,牙剌瓦赤也不禁面有愧色道:“耶律兄,是我连累你了。”。
作为跟随铁木真起家的近臣,耶律阿海随着蒙古帝国的壮大,地位却越来越边缘化。尤其是大元建立后,耶律阿海成了没什么实权的‘农官’。而事实上,蒙古草原上哪里有什么农业可管理的。
羊群的数量都是各家那颜的私产,和耶律阿海无关。铁木耳的养群也轮不到他照看,自有更多人挤破头的争。
所以他这个‘农官’,就是一个徒有其名的虚职。
可能是为了面上好看些,铁木耳还是指派了一点事务给他的。像在草原上开垦田地。耶律阿海虽有不满,但还是尽心尽力的做着。
哈拉和林的田亩,就是他主持开辟的。
这里以前也不是没有农业基础。
大辽在漠北设上京道时,这里作为阻卜大王府所在,有过汉人耕种的痕迹。如今荒废许久,但也是有迹可循。因此耶律阿海的工作,说起来也不难做。
但这恰恰是最折磨人的!
耶律阿海的志向是追随铁木真覆灭金国,报百年前大辽被金人灭国之仇。现在被指派来种地,可不是屈才么?
如今铁木真几乎带着所有亲近之臣去狩猎去了,只有他却连消息都没得到,已经证明他彻底不被铁木真信任了。
“你别多想,和你没干系。可能是大汗瞧着我事务繁杂,不忍搅扰吧。”,耶律阿海有些自欺欺人的解释道。但神情落寞,明显连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
牙剌瓦赤温和的点点头,附和道:“耶律兄追随大汗多年,大汗一定还念着你从前的苦劳的。”。
耶律阿海看了看几米远代表大汗天威的宫帐。金色的丝带系在帐篷周围,在阳光下,活脱脱的成了一顶金帐。从前他是可以随意进出这座宫帐的,现在却只能隔着距离看几眼。
地位的变化,他早就看明白了。
牙剌瓦赤怕耶律阿海想多了,心里又难免烦闷。出声道:“要不耶律兄先回去吧?我托人问问狩猎区在哪儿,以元使的身份前去拜见。”。
元蒙的关系在大元涉足河西后,就出现了裂痕。最明显的,就是牙剌瓦赤作为大元使者,行动再也不像从前那么便利。像铁木真将宫帐搬到哈拉和林,大元使馆却被勒令迁移到曷董城。
曷董城就是从前的可敦城,乃是大辽的西北招讨司驻地。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就停留过两三年,尽收漠北诸部。只是后来被金人焚毁,现在又被蒙古人重建。
汉人和元人都喜欢住在城池中,这和蒙古人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差别。又加上可敦城虽被焚毁了,但城塬还在。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铁木真让汉人工匠重修了可敦城。
那里现在是蒙古草原上有名的贸易之城。
没了蒙古那颜们的巧取豪夺,可敦城的汉人和元人商贾做起生意来,都如鱼得水。特别是金国北方被蒙古人攻破以后,来到草原的汉人行商就越来越多了。他们在蒙古人眼里,都是地位低下,随意杀伐之辈。
面对蒙古人的欺压,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不像元人,有着大元帝国在后方做后盾,蒙古人不敢对他们欺压太过。所以曷董城的意义,对于汉人来说,就是一个少有的安宁、自由之地。
当然,这只是相对的。
所有从金国来到曷董城的汉人行商,其实暗地里都投靠了蒙古人。他们在曷董城虽然不用时时受到欺压,但行动,都受到了蒙古人的影响。
在大元商人彻底失去蒙古人信任的情况下,汉人已经成了蒙古人在商业上的代理人。可以说,正是因为大元的存在,原本回回商人与蒙古人的关系被彻底改变,汉人的地位因而有所提高。
历史上的蒙古人弄出的四等人,现在也没成形的机会了。
而铁木真之所以让牙剌瓦赤将使馆驻地迁移到那里,显然是察觉到了大元在蒙古境内的情报行动。所以出于防备,也是政治上,出于两国关系疏远的暗示。
但这次牙剌瓦赤接到了马鲁的指示,不得不来哈拉和林亲自见铁木真一面。从而为后续的两国关系走向,做出预判。
“无妨!我空闲多得很,不用急着回去。”,耶律阿海听出了牙剌瓦赤的体谅,但还是坚持要留下来帮他。继而出声道:“咱们去找一个人,他一定知道大汗去了哪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