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起中亚-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流感的爆发,欧洲也出现了一个白莲教。所以为加以区别,大明情报司,又授意欧洲白莲教,改称圣教。算是从名称上,更加贴近欧洲人的习惯。
本来欧洲的白莲教,就与清国的白莲教,没什么干系。除了有白莲作为教会标志外,信仰的核心,还是上帝。不然欧洲人,也不会这么顺利的皈依白莲教。
现在改变称呼,只会加速白莲教融入欧洲本土。
对于情报司的工作,也只会有利无弊。
正是看到宗教的好处,情报司还向内阁提议,建议将大明现有的宗教,都改成情报司对外发展的工具。但这一计划,执行起来实在太难了。并且无形中,架空了宗教司,助长了情报司。
怕其演变成前明的东厂,所以大明高层,否决了这一计划。
不仅如此,内阁的数位部长,还特别向杨崇提议,将情报司纳入检察系统中来。
也是情报司的地位太过尴尬!
既在六部之下,又不受六部管辖。实际运行中,完全成了总统的私人工具。
这对大明的法制建设,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若没有之前的叛变,内阁也不敢提出这个要求。
毕竟情报司的地位,就是建国初期,杨崇独自确立的。某种程度上,算是维护了杨崇的地位。
但是叛变的发生,杨崇的遭难,让情报司的作用,大打折扣。即使这之中,有很大原因,是情报司的高层,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南洋。才使得本土疏于防范,让穆淳钻了空子。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
情报司没有履行好应有的执能,辜负了杨崇的信任。
这是任何借口,都推脱不掉的。
所以在叛变平息后,杨崇对情报司的功劳,只字不提。连带着廖青,都受到了冷落。本土的三个处长,还被司法部的纪检司调查。
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三个处长参与了叛变。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兵临也里()
(,订阅太低,还请见谅。)但是杨崇还是以失职为由,直接免除了他们的职务。
这种态度上的疏远,马上就被内阁的部长们感受到了。便寻思着将情报司纳入正常的监管体制,防备其坐大。除了南峰、刘卫国没有发表意见外,其它部长,都同意了这个提议。
眼见立功心切不成,反被内阁倒打一耙。廖青也是后悔不已。
可惜部长这种级别的提议,他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只能像待宰的羔羊,等着内阁做出决定。
好在杨崇气归气,该有的利益得失,还是分得清的。所以只在情报司内部,特意成立督检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情报司工作人员,切实履行情报司的规章制度。
级别虽比司长低,但拥有向总统和内阁,检举违法事件、陈述办案经过、以及处理意见的特权。
原有的特殊地位,则依旧保持。
在这些琐事都顺利的推行下去后,滞留在交趾省的难民,也在和解达成后,出现北上返家的现象。
到底故土难离!
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这些最重乡土情的清国人,是不会离开家乡。所以听到战事结束的消息后,就急巴巴的往家赶。
不过这终究是少数!
还有很大一部分难民,都待在交趾省的难民营里,等着大明将他们送往别处安置。
也是住在难民营的这段时日,他们接受过一定的大明新思想。对于大明的仁政,也多有了解。特别是大明在土地上的安排,让他们很是心动。
所以为了更好的生活,宁愿留在大明。
对于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大明既不劝离,也不挽留。因为现阶段,大明确实养不起这么多人。尽管可以让这些难民以工代赈,但是人实在太多了,管理起来十分麻烦。
再加上甄别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使得不少害群之马,败坏了难民营的行事规矩。
这不是难民营的工作人员不得力,而是人手实在不够。像九月止,交趾省已前前后后,接收了近一百八十三万移民。其中已安置到海外的,有四十多万人。
用剑法换算,滞留在难民营的,就仍有一百多万人。
要知道,原本负责难民工作的,只有两千多人。后来大明从各个行政省,又抽调了两千多富有工作经验的行政人员。但是满打满算,还是不超过五千人。
让他们负责一百多万的难民,难度还是不小的。
这还多亏了白莲教和清廷的和解,进展比较神速。否则的话,进入交趾省的难民,还会节节攀升。
正是这个人手不足的现状,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难民营的管理,都比较混乱。很多心怀叵测、鸡鸣狗盗之徒,甚至都在难民营里,偷偷拉帮结派,抢夺其它难民的衣食。
虽然想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查到一例,大明都会严惩不贷。
为此,国防部还特意从南洋抽调一个旅的军队,进入难民营维持治安。
所谓乱世用重典!
像难民营这种情况,就只有足够震慑人心的铁血手段,才能让人遵纪守法。所以对于犯事的难民,军队都会予以枪决。尸体还要挂在较为引人注目的地方,杀鸡儆猴。
尽管这种做法,比较血腥。但是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难民营的犯罪率,像六月飞雪似的,出现骤降。管理工作,也相对方便了一倍。
只是单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难民之所以拉帮结派,抢夺其它难民的衣食。归根结底,还是物资紧缺。
可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大明的难题。
不说免费给这百万难民派发物资,需要多么大的财政支出。就说这么多人的体量,该是多么大的需求缺口。
而现阶段,大明也经历着物资短缺的困扰。派送给难民的粮食,还是大明从民众身上,硬生生挤出来的。
想要保证难民们不饿死都难,就更别说吃饱了。
也是大明立国这么多年,还从没在如此短的时间,接受如此多的难民。使得一开始,不免手忙脚乱。再加上大明之前的叛乱,致使移民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内部支持。
这才使得后来,交趾省的难民工作,越发举步维艰。
不过祸福相依!
有了这次经历,大明在往后应对难民潮时,也有一定的应对举措。
但毫无疑问的是,粮食问题,还是重中之重。
应急物资储备基地计划,就此进入内阁的案头。
在经过一番详细研究后,大明在98年的尾声,正式公布了这一计划。分别在四大军区,设置两到三个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好在遭遇到重大灾害时,解决燃煤之急。
其中交趾省,就成了南洋军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基地之一。
毕竟交趾省的地位,决定了其注定成为清国移民进入大明的桥头堡。所以在此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遵循了就近原则,方便了应对。
至于外部威胁,则完全不用理会。
因为交趾省的驻军,一直保持高于南洋其它省份的水平。就是锡兰省,也只能位列第二。
并且清廷为了让白莲教放下警惕,在云南省和广西省的驻军,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折减半。这还是明面上的,实际上,这两个省份,根本就没有多少正规驻军。
原来的那些绿营兵,基本都在白莲教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很多兵营,甚至都组成不了成建制的军队。
如今代替他们守护地方安宁的,都是扩招的乡勇。尽管他们都有一股血气,但是到底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打起仗来,也就如同聚众斗殴。
用乌合之众来形容,是最为贴切不过了。
强盛的大明军队,自然是不会怕了这些乡勇。
为了表示善意,和顾较吕铮谝庠颇稀⒐阄髁绞〉谋呔匙ぞ蚝笸硕铩
这番姿态,算是给大明卖了个好。
不过作为商品经济发达的大明,最在意的,更多是市场而非土地。
所以和约旱那仔虐才诺皆颇稀⒐阄髁绞〉辈睿车乩铮匾饨淮牵浜洗竺魍ㄉ獭
以清国三亿多的人口来算,市场无疑是广阔的。大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能获得最大限度提升。
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里之变()
“看!敌军!”,乌达阿黑麻眼尖,最先见着。立即咿呀了一声,就从背后的箭篓里抽出一根箭矢。瞧那搭弓射箭的样子,似乎已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了。
“等等!”,杨吉尔灭里性子谨慎一些,立即出声阻止道。因为在他看来,这敌兵出现在这里,有些不同寻常。
毕竟阿勒夫堡的关口,已经封锁。就是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这敌兵,又是如何逃得出来。并且就算要逃,也应该逃往也里。而不是北上,白白的逃向护教军,成为俘虏。
可惜的是,乌达阿黑麻还以为杨吉尔灭里要跟自己抢功劳。因而一听这话,更是手一松。脱铉的箭矢,便跟闪电一样,急速向敌兵射去。
还是紧随其后的戈干亜机灵!在乌达阿黑麻刚射出箭矢时,迅速搭弓射箭。并且后发先至,刚好追上了乌达阿黑麻的箭矢,致使其失去了准头。
而这时,刚从山上下来的逃兵,也听到了杨吉尔灭里他们的马蹄声。立即停下身子,回头一看。
结果不仅不恐慌,还面显激动的站在原地,冲他们呼喊着什么。
待走近了,才听那人带着些许亢奋的神色道:“快!快!快带我去见你们的统帅。”。
“哼!你是谁,竟想面见我们的统帅?!”,乌达阿黑麻听着这人的口气,有些语气不耐道。到底他们的统帅,可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杨吉尔灭里也对这人的身份存疑,就任由乌达阿黑麻盘问。
“我…我的身份你们不用知道。只要带我去见你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